紫砂壶里的“文人味”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紫砂是陶瓷艺术中富有特色、具有个性的一类。这不光得益于它“五色土"举世无双的独特材质及其精妙入微、巧夺天工的独特工艺,也得益于它独特的文化品格“文人味”。明清以后,文人雅士、画家书家参与紫砂壶的制作过程,并以壶为载体,在壶体之上题词作画,成了紫砂界一道内涵丰富,魅力四射的亮丽风景,为其他种类的陶艺所不及。紫砂茗壶与文人关系最为突出,紫砂壶名工受到文士的殷勤接待也是其他陶瓷名工所不能及的。紫砂壶大家时大彬与娄东名士、紫砂壶名家徐友泉与宜兴吴氏等,这些都说得上交谊纯笃,特别是清初的陈鸣远,他的游踪

紫砂是陶瓷艺术中富有特色、具有个性的一类。这不光得益于它“五色土"举世无双的独特材质及其精妙入微、巧夺天工的独特工艺,也得益于它独特的文化品格“文人味”。明清以后,文人雅士、画家书家参与紫砂壶的制作过程,并以壶为载体,在壶体之上题词作画,成了紫砂界一道内涵丰富,魅力四射的亮丽风景,为其他种类的陶艺所不及。

紫砂茗壶与文人关系最为突出,紫砂壶名工受到文士的殷勤接待也是其他陶瓷名工所不能及的。紫砂壶大家时大彬与娄东名士、紫砂壶名家徐友泉与宜兴吴氏等,这些都说得上交谊纯笃,特别是清初的陈鸣远,他的游踪所到之处,文人学士,争相延揽,视如上宾,如桐乡汪氏、海盐张氏、海宁陈氏、杨氏、曹氏都曾设馆相待,其中杨中允和陈鸣远订交最契。

名流名工会叙一起,或讨论壶艺,共创新作;或以自己的书画诗文装饰紫砂壶,创作了一批后人誉为“名工名士,允称双绝”的珍品。另外,一批诗人画家,特别爱好砂艺,如赵宦光、董其昌、潘允瑞、郑美、顾元庆、陈煌图、蒋之翘、汪文柏、唐仲晃、郑板桥、蒋升瀛、汪淮、屠倬、郭频迦、乔鹭洲、瞿应绍、郑符生、张继直、任伯年、胡公寿等,都以书画诗文传名后世,至于文献中提及明朝的项不损、清嘉庆朱石梅不是壶手而是文人。紫砂与文人结下了不解之缘。紫砂陶与文人紧密接触,那必然在紫砂壶上呈现出浓厚的“文人味”。“文人味”就是壶艺中融入了文学艺术要素,壶铭的启始和盛行最为突出。

文人不但影响紫砂壶的创作而且直接参加了陶工、艺人的创作活动。清嘉庆年间,金石家、书家陈曼生与艺人杨彭年合作,陈曼生幕友江听香、郭频迦、高爽泉、查梅史等也参加壶铭、书画镌刻,世称曼生壶。

紫砂工艺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曾一度出现华丽工巧的宫廷风格,如王南林、邵友兰、邵基祖、陈汉之、邵德声、邵玉亭等都很著名,作品由北京故宫博物馆珍藏,但“文人味”的追求始终是宜兴紫砂的主流,这是毋庸置疑的。

近现代紫砂壶的“文人味”更为浓郁,其原因有三:―是“茶文化”的弘扬,促使社会强化了对紫砂的文化基因的深入理解和挖掘;二是“文人”参与的力度和广度远远超过以前历朝历代,圈子大、层次高,相当数量的全国知名文艺人士都有参加紫砂创作活动的纪录。其中如亚明老师在宜兴蹲点设计了“蹲点壶”和“亚明方壶”;唐云先生自己藏壶,也在壶上作画题铭,成为不可多得的珍品;韩美林教授、张守智教授曾寄住宜兴潜心创作了―批“美林壶”和“守智款”等;三是制壶艺人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经常参与社会的文化活动、国际交流,与国内外文人交往。其中不少中、青年高手进高等院校深造,并与文艺界交往甚密,他们在某种程度上,自身逐步演进成“文人”,所制铭壶或无意识流露、或刻意追求,呈现了“文人味”。

紫砂壶交流、紫砂壶学习、紫砂壶探讨、紫砂壶选购可以联系紫砂文化艺术 V信:15221816279(长按复制)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符号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

徐元明一脉紫砂壶名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