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紫砂壶名家 清代紫砂壶大师及其作品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2015年03月12日 14:33 来源:三九养生堂 编辑:游本丽紫砂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我们很多人都有收藏历史久远的紫砂名家的作品,但是你们对清代紫砂壶名家有多少了解呢?知道清代紫砂壶名家有哪些人吗?他们都有哪些作品呢?下面就由小编给大家介绍下吧。1、清代紫砂壶名家信息 2、清代紫砂壶名家黄玉麟3、清初第一名手陈鸣远 4、清代紫砂壶名家邵大亨5、清代紫砂壶大师蒋德林 6、陈鸿寿的紫砂缘7、紫砂大师杨彭年清代紫砂壶名家信息王友兰:清顺治-康熙年间制陶名艺人。郑宁候:清康熙年间制陶名艺人。华凤翔:清康熙至

2015年03月12日 14:33 来源:三九养生堂 编辑:游本丽

紫砂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我们很多人都有收藏历史久远的紫砂名家的作品,但是你们对清代紫砂壶名家有多少了解呢?知道清代紫砂壶名家有哪些人吗?他们都有哪些作品呢?下面就由小编给大家介绍下吧。

1、清代紫砂壶名家信息 2、清代紫砂壶名家黄玉麟

3、清初第一名手陈鸣远 4、清代紫砂壶名家邵大亨

5、清代紫砂壶大师蒋德林 6、陈鸿寿的紫砂缘

7、紫砂大师杨彭年

清代紫砂壶名家信息

王友兰:清顺治-康熙年间制陶名艺人。

郑宁候:清康熙年间制陶名艺人。

华凤翔:清康熙至雍正年间人,善仿古,所制壶精雅而不失古朴风味,兼长紫砂炉均,所制仿汉方壶精美绝佳,多上均釉,巧妙而不纤,工而能朴,款识以方章[荆溪华凤翔制]落之 。

清代紫砂壶名家清代紫砂壶大师及其作品

陈鸣远:号鹤峰、鹤屯、壶隐、石霞山人等,清康熙年间制陶名师,生卒不详。是时大彬之后的一代名师,长于雕塑装饰,善翻新样,技艺精湛,且作品款识书法雅健,有晋唐之风,所作之品,为文人学士、名臣公卿争相觅取,名孚中外。当时北京有“海外竞求鸣远碟”的赞语,他设计制作的作品有壶、杯、瓶、盆、文房雅玩数十种,有《天鸡壶》、《海棠壶》、《诰宝壶》、《花樽》、《菊盆》、《香盘》、《什锦杯》等,传世作品《南瓜壶》、《竹笋水盂》现藏于南京博物馆。

袁郁龙:清康熙雍正年间制陶名艺人,有《素身扁壶》传世。

金士恒:清雍正-乾隆年间制陶名艺人。

许龙文:清雍正时制陶名艺人。

陈汉文:清雍正-乾隆年间制陶名艺人。

范章恩:字迪恩,清雍正-乾隆年间制陶名艺人。

惠逸公:清乾隆时制陶名艺人,所制壶的形式大小、厚薄等可与惠孟臣相伯仲,世称“二惠”。膺品亦多。

潘大和:清乾隆-嘉庆年间制陶名艺人。

陈鸿寿:字子恭,号曼生,1768-1822,原籍浙江钱塘。擅长砂壶设计,书画,是著名的“西冷八家”之一。嘉庆六年(1801年)任何淮安同知。诗、文、书、画、皆以资胜。为溧阳知县时,公余时辨别砂质,创制砂壶新样,设计壶样十八式,请制陶名工杨彭年、杨凤年兄妹,邵二泉等制造,然后由陈曼生及其幕客江听香,高爽泉,郭频迦、查梅史等铭刻书画装饰,世称“曼生壶”。造型有石铫横云、井栏、合欢、却月、半瓦、方山、瓜形、覆斗等式。陈曼生,酷嗜摩崖碑拓,所刻铭文篆、隶、行皆有,篆刻追踪秦汉。曼生壶底部常用“阿曼陀室”、“桑连理馆”印记,且有“彭年”二字小章,现有《瓦当壶》藏于上海博物馆。

范庄农家:有《果铭竹节壶》及《仿曼生紫泥大壶》传世。

味清老人:有《松杆笔筒》传世。

壶痴:有《加彩印包壶》传世。

元茂:有磨光《束腰孟臣小壶》、《捷普玉兰》、《素身大壶》传世。

许伯俊:有《直身提梁大方壶》传世。

继长:有《汉方壶》传世。

徐飞龙:有《汉方壶》传世。

汉珍:有《粉彩山水竹节壶》传世。

王南:有《素身圆清壶》传世。

阳友兰:有《铭刻钟形环带壶》传世。

杨履乾:有《坭绘山水圆壶》传世。

邵盘珍:有《鼓腹孟臣小壶》传世。

萼圃:有《折腰孟臣壶》传世。

杨彭年:字式泉,号大鹏。清嘉庆年间制砂壶名艺人。生卒不详。荆溪人,一说浙江桐乡人,弟宝年、妹凤年,均为当时制壶名艺人,善于配泥,所制茗壶,玉色晶莹,气韵温雅,浑朴玲珑,具天然之趣,艺林视为珍品,当时常为溧阳知县陈鸿寿制作《曼生壶》,历来为鉴赏家所珍爱,现有《钟式壶》藏于上海博物馆。

杨凤年:清嘉庆年间制壶名艺人,荆溪人,一说浙江桐乡人,杨彭年之妹。构思巧妙,浮雕精美,可与其兄媲美,是历来公认最有名望的制砂壶女艺人,传世作品较多,所制《风卷葵壶》造型典雅,制作工巧,用名贵的天青泥制成,紫檀色中微泛蓝,精美内含,温润如玉。《竹段壶》呈紫色,沉着稳重,壶体为毛竹段形,嘴、盖、把,均以竹枝、竹叶装饰,比例匀称,疏密合度,工艺精巧,为壶中佳品,现藏于宜兴陶瓷博物馆。

瞿应绍:字子治,号日壶、瞿甫、老治、陛春、自号茶公,嘉庆至道光年间人,尤好篆刻。

葛子厚:清嘉庆时制陶名艺人。有《梨形孟臣壶》传世。

杨宝年:葆年,字公寿。清嘉庆-道光年间制陶名艺人。

邵大赦:亦名赦大。清道光时制陶名艺人。

吴玉亭:字竹溪。清道光年间制陶名艺人。

清代紫砂壶名家清代紫砂壶大师及其作品

邵景南:号留佩主人。清道光年间制陶名艺人。

申锡:字子胎,清道光-咸丰年间制陶名艺人。善用白泥,清代宜兴壶艺的后起之秀,壶底用款“茶熟香温者帝元”。曾和杨彭年,瞿子治合作创制作品。

蒋德林:字万泉。清道光-同治年间制陶名艺人。据光绪《宜兴县志》记载:德休“百艺极精,凡茗壶、花盆、杯盘及一切书案陈设器具,色色工致,为一时之冠”。

何心舟:清道光-同治年间制陶名艺人。

王东石:清道光-同治年间制陶名艺人。

师蠡阁:清同治-光绪年间人,有《刻花折腰扁壶》传世。

范鼎甫:清咸丰-同治年间制陶名艺人。

文旦:资料不祥

古莲子:资料不祥

矿成:资料不祥

邓奎:字符生,清道光前后人,瞿子冶的朋友,与紫砂艺人合作,自己设计监制紫砂壶,自撰铭文,或刻花、竹,壶底用印“符生邓奎监造”。

梅调鼎:字友竹,字赧翁。清代道光、咸丰年间人。工书法,在紫砂壶上刻书画,自成一派。

潘虔荣:字壶轩,清代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制壶艺人。

邵梭根: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制壶艺人。

清代紫砂壶名家清代紫砂壶大师及其作品

邵维新:清道光、同治制壶艺人。

史维高: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制壶艺人。

杨季初: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壶艺家。

朱坚:字石某(石梅),清代嘉庆、道光年间人。擅长金石书画,是略晚于陈鸿寿与杨彭年合作的文人。他的装饰书画格调高雅,金石韵味浓厚,刀法遒劲。

赵松亭:曾用名支泉,艺名东溪。宜兴蜀山川埠上袁村人,清末民初制壶艺人,实业家。

瞿子冶:清·道光、同治年间人

陈伯芳:暂无资料

朱石梅:暂无资料

邵行然:暂无资料

范勤芬:清末民初宜兴紫砂艺人。工治砂壶。镇江文物商店藏有“范勤芬折腰壶”一具,紫赭泥。壶身上部,呈内弧线,形成高颈、小口;下部呈外弧线,形成碗状圜底。半球形小盖,菌钮,一弯流,耳形把。底镌“范勤芬造”草篆款。通高11.5、口径3.5公分。

张春芬:清末民初宜兴紫砂艺人。精于制作花色壶。镇江文物商店藏有“张春芬藕形壶”一具,以一大藕作壶身,小藕作流,荷梗作把,荷叶作盖,荷花作饰,构思奇巧,塑造工致。底钤“张春芬制”篆书印。通高10.5公分。

吴大澄:在晚清的紫砂壶史中,吴大澄聘黄玉麟及其他人,为其做壶,史料中常提起,较为可信。但像《阳羡砂壶考》云︰「碧山壶馆藏愙斋紫砂大壶一柄……,考甲午年清卿任台湾巡抚……。」今人仍引用:「此壶制于甲午(1894)年,正当吴大澄任台湾巡抚,师败于日本之年,或如张虹谓,「纪之以寄概」。(见《宜兴紫砂珍赏》顾景舟主编,页149,三联书店有限公司出版,1992,香港)可信程度就不那么大了。 关于吴大澄事迹,国内有多种书籍刊载,其中包括《清史稿》,但均不完整。原上海图书馆馆长顾廷龙先生着有《吴愙斋先生年谱》一书,惜至今未能读到。至于吴大澄有没有做过台湾巡抚,我所见到的一些资料,均未提到。至于吴大澄何时参与紫砂壶事,聘黄玉麟及其他人为其做壶,可从现存的紫砂壶传器中带有确切纪年款的茗壶中寻找答案。

吴大澄(1835-1902),江苏吴县人。初名大淳(以避清同治帝穆宗载淳讳改今名),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白云山樵、白云病叟、颂轩、郑龛、二田居士,晚号愙斋,室名二十八将军印斋、二旧居、十二金符斋、十六金符斋、十圭山房、十将军印斋、十铜鼓斋、八虎符斋、三百古愙斋、千愙斋、五十八璧六十四琮七十二圭精舍、止敬(堂)、双领居、双罂轩、玉佛龛、玉管山房、龙节虎符馆(又称龙节虎符之馆,刻有印章)、白云山馆、汉石经室、百二长生馆、百宋陶斋、师籀堂、两壶盦、两秦鼎室、宝六瑞斋、宝秦权斋、梅竹双清馆、瑞芝堂、辟雍明堂镜室、瑶琴仙馆、镜室、簠斋、攀古楼。同治初客泸,入萍花社书画会。少从陈硕甫学篆书,中年后又参加古籀文,益精工。为着名金石考古家、文字学家。(见《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俞剑华编,页276,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陈玉堂编着,页349,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古汉语知识详解辞典》马文熙、张归璧等编着,页1195,中华书局,1996。)

汪淮:字小海,一字禺义,清乾隆至嘉庆年间人,能书善诗,所制茗壶精雅浑厚,书法端正,传器稀少.

清代紫砂壶名家黄玉麟

黄玉麟,清道光二十二年(1843年)出生于江苏丹阳县城,原名玉林,因避战乱,于六岁时迁居宜兴蜀山,七岁丧父,由母亲邵氏抚养成人。玉林长至十三岁(1856年),生活所逼,母邵氏托远亲制壶艺人邵湘甫收玉林为徒,走上从艺道路。邵湘甫,蜀山紫砂艺人,以制粗货(一般日用壶、盆、罐)为业,壶艺并不十分出色。而邵湘甫对门人家,却是蜀山细货好手汪升义家。汪升义的祖父,人称汪胖子,是个制壶艺人,以花货竹器闻名于世,并与上袁村邵家交好,得一邵氏祖传《鱼化龙》壶吃茶,玉林为壶所吸引,总是偷眼看《鱼化龙》,盯住不放,并在闲时串至汪家,听汪胖子谈山海经。玉林聪明也机灵,很得汪胖子欢喜。邵湘甫倒不阻止。

玉林跟邵湘甫所学茶壶款式,主要是《仿古》、《掇球》之类,师徒每日要赶二十把才能休息,壶并不讲究。至半年过去,玉林就开始脱手做活,干完活还要上窑烧成,很是辛苦。但玉林心心念念想着《鱼化龙》壶。有一段时间,玉林竟然在师傅邵湘甫睡觉后,偷偷摸摸来到工场泥凳头,点盏油灯,凭着记忆,捏塑《鱼化龙》茶壶,却总不能成功。捏捏毁毁,也不知学做了多少时日。

年底空闲,稍有时日,玉林每每借口上汪胖子家,有时玩玩,有时看看,有时汪胖子戏谑他:「你这小鬼,一天到晚打我鱼化龙的主意,莫非想要偷壶?」玉林大胆坦诚,说出自己想学《鱼化龙》茶壶,汪胖子一巴掌,打得玉林眼冒金星,还骂他想得轻巧,凭我汪胖子几十年功力,还做不到这等功夫的《鱼化龙》!巴掌打过,汪胖子却又大发慈悲,教他说:壶不是看出来的,要尺寸,要仿样,要专门工具,并叫玉林空闲时跟他学画图样。

玉林讨得汪胖子欢心,有空闲就画画图样,主要是照汪胖子的《鱼化龙》茶壶画。至学艺第三年,玉林瞒着师傅邵湘甫,在工房里偷偷做起一把《鱼化龙》茶壶。满师之日,玉林将做成的《鱼化龙》壶作为礼物献给邵湘甫,一时赢得「青出于蓝」的声誉,玉林也赢得一个雅号,时人称他为:「鱼化龙迷」。

卅年磨砺 终成名家

玉林满师后,因已能做紫砂细货生活(花货类塑器),声誉反倒超过师傅邵湘甫。但由于多年战乱,窑场不景气,玉林和母亲邵氏生活很艰苦,往往是有了上顿没下顿。而且往往不能随自己心愿做茶壶,而是随需要为糊口,一会儿做壶,一会儿做瓶,一会儿做罐。但玉林一有闲时,总要做自己喜爱的《鱼化龙》茶壶。

清代紫砂壶名家清代紫砂壶大师及其作品

二十岁之后,玉林改名玉麐,并开始在茶壶上使用「玉麐」印章。至成家立业,虽一贫如洗,但他在紫砂陶艺上的追求和探索并没有停止。

进入中年,玉麐技艺趋向老练。一个偶然机会,有个窑户叫他配只《鱼化龙》茶壶的壶盖。他一见这把《鱼化龙》茶壶的壶伸,眼睛一亮,就是初学艺时汪胖子使用过的那种邵氏祖传《鱼化龙》壶。《鱼化龙》壶做得实在神妙,壶成圆球状,通身以规则的海水波浪纹组成,纹浪活泼,富有动感。后浪中一面龙头探出,张口睁目,似玩珠状。另一面鲤鱼跃出,头尾相翘,相映成趣。玉麐见是心爱之物,便根据这把《鱼化龙》的造型特点,设计出几种《鱼化龙》壶盖款式,一边配盖,一边观察,一边用心思。在配盖的过程中,他细细仿样,并经常在睡梦中突然惊醒,似乎到达如痴如狂的地步。

清代紫砂壶名家清代紫砂壶大师及其作品

玉麐配盖成功,窑户甚为满意。当时蜀山已经开始兴起仿古之风,窑户向玉麐继续订制《鱼化龙》壶。他不满足仿别人的样,就自己打出了新样。壶更圆纯玉洁,整体丰满,壶身的海浪在规则中行云流水,龙头更威武尊严,龙身扭曲变化,张口睁目中吞玩宝珠,敞开的两根龙须亦格外引人注目。鲤鱼图案随着龙的神气而更显精神,强化了「鲤鱼跳龙门」主题。龙腾鱼跃,十分生动。壶盖亦如壶身统一格调,连体海浪自然相融,壶钮是一立体龙头,伸缩自如。浪花翻卷胥出成流,龙尾延伸自然为把。玉麐新样《鱼化龙》一出,窑场轰动。因《鱼化龙》圆润似玉,故有人赞誉玉麐为「玉麒麟出世」,以「玉麒麟」直呼其名。于是,玉麐遂改名为「玉麟」。

黄玉麟一举成名,《鱼化龙》亦不断翻新,其龙,鱼图案雕饰为玉麟一绝,成为传统经典作品之一。观其宜兴紫砂工艺厂的黄玉麟传世佳作《钮鱼化龙》壶,为这一时期的佳品之一。

清初第一名手陈鸣远

如果说时大彬对紫砂工艺的发展及紫砂壶的艺术化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那么在时之后最重要的人物便是陈鸣远。陈鸣远是龚春、时大彬之后最有成就的紫砂大师。他上承明代精粹,下开清代格局,影响巨大。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徐喈凤修《宜兴邑志》时,便将尚在壮年的陈鸣远破例录入。称:"鸣远工制壶、杯、瓶、盒诸物,手法在徐士衡、沈士良间,而款识书法独雅健,有晋唐风格。"

陈鸣远,名远,字鸣远,号寉村,亦号壶隐,清初康熙、雍正年间人,相传其父是明代著名紫砂艺人陈子畦。陈鸣远技艺精湛,雕镂兼长,是紫砂史上技艺最为全面而精熟的大师。

他无穷的创造力为紫砂工艺开拓了更为宽阔的发展道路,其成就和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壶形设计上,陈鸣远跳出明代几何器形和筋纹器形的局限,模拟自然形态塑成壶身。自然界的花草树木、蔬菜水果、鸟兽鱼虫,无不可以入壶。其造型源于自然,加以取舍并适当夸张,作品生动活泼,富于美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艺术家对生活的再创造,开创后代"花货"先河。传世作品有天鸡壶、南瓜壶、松段壶、蚕桑壶、包袱壶、束柴三友壶、梅干壶、瓜果壶等,均是赏心悦目之作,被博物馆及私人爱好者视为珍宝,精心收藏。

第二,陈鸣远扩大了紫砂陶的艺术品类。除壶、杯、瓶、盒以外,他还设计制作了许多文房雅玩,如笔筒、笔架、笋形水盂、鼎、爵、歇蝉摆件等,造型别致,精巧可人,既是文房用具,又可供艺术欣赏。此外,陈鸣远充分利用紫砂材料独特的质地和颜色,创作了藕、荸荠、蘑菇、胡桃、花生、板栗、菱角、扁豆等仿真果品,栩栩如生,几可乱真,深得人们的喜爱。

第三,陈鸣远与文人的密切交往与合作,给紫砂作品带来幽雅的文化内涵。清乾隆年间吴骞所著《阳羡名陶录》载"鸣远一技之能,间世特出,自百余年来,诸家传器日少,故其名尤噪。

足迹所至,文人学士争相延揽,常至海盐馆张之涉园,桐乡则汪柯庭家,海宁则陈氏、曹氏、马氏,多有其手作,而与杨中允(晚妍)交尤厚。"文中涉及的张氏(柯)、汪柯庭、曹氏(廉让)、马氏(思赞)及杨中允等人,都是载入史籍的文人学士,有的工诗文,有的善绘画,有的擅书法。他们将陈鸣远邀请至家中,制作茗壶,切磋陶艺。这些文人直接参与壶形的设计、壶款的选择或拟订,甚至亲笔书写壶款,如曹廉让书款的天鸡壶(现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这种作品必然体现出浓厚的文人意趣。陈鸣远本是极有天赋之人,在文人学士之间长期的耳濡目染,其文化艺术素养逐步达到很高的境界。这充分体现在陈鸣远的壶款内容、刻款书法及款与壶的配合上。如现藏于南京博物院的南瓜壶,款曰“访得东陵式,盛来雪乳香。"引用西汉初年秦东陵侯召平弃官为民,种瓜长安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淡泊高远的心志。壶形自然生动,款式内容紧切壶形,寓意深刻,刻款书法亦很精妙。如此紫砂壶,已从民间的日用品,变成有深刻文化内涵的艺术品。

清代紫砂壶名家邵大亨

邵大亨清代道光、咸丰间宜兴制壶名手。传世作品有《一捆竹壶》(藏于南京博物院)、《鱼化龙壶》、《掇球壶》和《风卷葵壶》等,皆为砂壶精品。

人物介绍

邵大亨,制壶大家。他在少年时就享有盛名,是继陈鸣远以后的一代宗匠。他的制壶以挥扑见长,尤其在制简练形体,如掇球、仿古等壶,朴实庄重,气势不凡,更突出紫砂艺术质朴典雅的大度气息,他的壶“力追古人,有过之无不及也”。其鱼化龙壶,伸缩吐注,灵妙天然。他的作品在清代时已被嗜茶者及收藏家视为珍宝,有“一壶千金,几不可得”之说。可见当时他的壶艺声誉之高。现有《鱼化龙壶》《龙头一捆竹壶》藏于南京博物馆。

人物评价

清.高熙《茗壶说.赠邵大亨君:「邵大亨所长,非一式而雅,善仿古,力追古人,有过之无不及也。其掇壶,肩项及腹,骨肉亭匀,雅俗共赏,无飨者之讥,识者谓后来居上焉。注权胥出自然,若生成者,截长注尤古峭。口盖直而紧,虽倾侧无落帽忧。口内厚而狭,以防其缺,气眼外小内锥,如喇叭形,故无窒塞不通之弊。」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在《宜兴紫砂壶艺概要》中云:“经我数十年的揣摹,觉得他(邵大亨)的各式传器,堪称集砂艺大成,刷一代纤巧糜繁之风。从他选泥的精练,造型上审美之奥邃,创作形式上的精美,技艺的高超,博得一时传颂,盛誉之高,大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慨。”

名壶介绍

德钟壶式是邵大亨的代表作,器形端庄稳重、比例协调、结构严谨,乃经典壶式之一。此壶泥质呈板栗色,纯正紫润。通身手感极佳,抚之如婴儿肌肤。此大亨德钟壶,尺寸硕大,却不显粗率,近观制作随意自然,如信手拈来,远视整器周正秀雅,若浑然天成,技艺手法已臻紫砂壶艺之巅。 大亨真品传世尤稀,近代紫砂泰斗顾景舟对其推崇备至,其在《宜兴紫砂珍赏》一书选入大亨作品七件,除一件定为待考之外,其余六件真品,只有两件印款一致,表明大亨会有不同用印款识。此壶泥胎、工法、理趣、气息切合大亨风格,非一般陶工所能为,且多次出版于台湾紫砂专著,属于流传有序的紫砂名品,珍贵异常。如今现身于市场,可遇而不可求也。

邵大亨(1796-1850),活跃于嘉庆道光年间,宜兴上袁村人,是继陈鸣远以后的一代制壶大家,其制壶以气韵见长,所作多简洁庄重,气度不凡。清代高熙在《茗壶说赠邵大亨君》称:“其掇壶,颈项及腹,骨肉亭匀,雅俗共赏,晌者之讥,识者谓后来居上。嘴注把胥出自然若生成者,截长注尤古峭。口盖直而紧,虽倾侧无落帽忧,口内厚而狭,以防其出。气眼外小而内巨,如喇叭形,均无窒塞不通之弊。且贮佳茗,经年嗅味不变。此皆前人所未逮者”。顾景舟大师也认为“大亨壶各式传器堪称集砂艺之大成,刷一代纤巧糜繁之风”。大亨壶在清代已被珍若拱璧,历来深受藏家珍爱,有“一壶千金,几不可得”之誉。《宜陶之旅》第195页,台湾李佑任陶艺公司出版,1987年。 《名壶邮票特展专辑》第69页,壶中天地杂志社,1991年1月。

《荆溪紫砂器》第160页,台湾唐人工艺出版社,1999年4月。

《壶魂》第77页上图,台湾唐人工艺出版社,2003年3月。

其中有为有名的,有离奇传说的大亨壶 ————大亨掇只壶,“大亨掇只壶”现珍藏于上海市嘉定区的“四海壶具博物馆”,据说:顾大师曾想模仿大亨掇只一壶,一直下不了手,到最后不得不望“掇”兴叹。

清代紫砂壶大师蒋德林

蒋德林,清代嘉庆、同治年间宜兴制壶高手,字万泉,江苏宜兴蜀山人,生卒不详,所制砂壶,色泽光润,行制素雅,名闻一时。清光绪八年(1882)《宜兴荆溪县新志》:德林“工博埴业,无所师承,而艺极精。凡茗壶、花盆、杯盘及一切书案陈设器具,色色工致,为一时之冠。......德林既以名陶称绝,不作奇器,士林重之。”德林尝和陈曼声合作制壶。

清代紫砂壶名家清代紫砂壶大师及其作品

上海博物馆藏1977年上海金山县清代王坫山墓出土的“紫砂竹节壶”一具,壶身镌“单吴生作羊豆用享,曼生”字款,盖内钤“万泉”篆体方印。据墓志载,该墓葬于嘉庆八年(1803)。此壶尚存有若干疑义,有人质疑其征集过程,有人质疑“万泉”或前后为两人,另台北黄振辉从铭文意涵与曼生尺牍事略中,考出此紫砂壶为陈曼生伟诂经精舍生时所订制。

清代紫砂壶名家清代紫砂壶大师及其作品

清-万泉款紫砂钟式壶

鉴赏:此壶形制朴素敦厚,古雅大方。壶钮成竹节钮,如一座小拱桥,飞架两岸,古香可爱。壶盖为嵌入式,口盖严密,不露一丝缝隙。壶整体呈鼓钟形,腰线与嘴呼应为一体。整器圆浑稳重,线条粗细对比得体,盖、肩、腹、底骨肉停匀,尽现大家风度。口小毛。蒋德林:字万泉,清道光·同治年间制陶名人。盖印:“万泉”。

陈鸿寿的紫砂缘

一.抓周独爱紫砂壶

公元1769年,正是大请乾隆盛世年间,杭州一家颇为殷实的陈氏商人,全家人正在为刚满一周岁的孩子陈鸿寿张罗着一件事:抓周.

抓周是江浙一带的民间风俗,谁家的孩子在满一周岁时,家人就会为他淮备一些物品,有文房四宝金银钱币算盘酒具农家细物吃食玩物等等,都是随意取来,或放桌上,或置地上,让孩子自已选取抓拿,然后大人们会根据孩子的喜好,推测孩子以后的命运和事业.

陈鸿寿的母亲将他放在一张大桌上,全家人围桌而坐,看小鸿寿到底会抓拿何物,爷爷手捧一把茶壶,边喝茶边看孙子,小鸿寿沿着桌子爬了一圈,什么也没有抓取,却独独爬到爷爷身前,抓住爷爷手中的茶壶不放,爷爷一看乐得呵呵大笑,在杭洲话里,壶和福是同韵词,他马上大声宣布:这孩子将来定是有福气的人,而且一定和紫砂茶壶有缘.

二.曼云临别赠爱壶

陈鸿寿的父亲有个好友,姓狄,是个茶商,和陈家常年往来,狄家有一女儿,叫曼云,和鸿寿自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鸿寿每到狄家茶铺,曼云总是取出好茶,泡在一把精致的松梅壶中,与他抚琴书画,品茶论诗,俩人自小情投意合,两心相许,相约终生。西子湖上,雷峰塔下,断桥坷畔,虎跑泉边,到处留下他们少年时代成双成对的身影.

一天,曼云约来鸿寿,告知他父亲将去南京,全家将随父搬迁,并取出自家珍藏的松梅壶相赠相许,期待日后相见,那时俩人尚年少,虽然心中深情相许,但尚不到婚嫁年龄,只能将爱深藏心底,期望日后相见.鸿寿不但爱曼云,更爱曼云赠给他的松梅壶.后来曼云随父亲去了南京,失去音讯,有情人未成眷属,成为鸿寿终生的遗憾。由于难忘曼云之情,鸿寿遂取号为曼生.其意是生为曼云.为曼而生.松梅壶成为他的终身信爱之物.

三.松梅画与松梅壶

陈鸿寿自小聪颖,加上与曼云相处日久,琴棋书画,篆刻印章,无一不精,擅长古文辞,精于雕琢,以书法篆刻成名,其文学、书画、篆刻样样精通,才气过人。成为杭州西冷印社八大才子之一,也颇具文人的多愁与敏感,其“桑连理馆”的来历,就是因为他在厅室西侧发现了一株连理桑树,鸿寿自认是喻自已和曼云俩人,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应是连理枝,故将书斋名为桑连理馆,由此鸿寿之风情可见一斑。

其实桑连理之名,只是他情系曼云,心有所思,心有所期而已.

清代紫砂壶名家清代紫砂壶大师及其作品

陈鸿寿酷爱书画松梅,以诉思情.陈鸿寿为使松梅壶连理配对,亲自来到宜兴丁山,寻访好友邵二泉,诉说心念,想仿制了一把松梅壶,使之成双成对,永不分离.邵二泉看了松梅壶,说这壶自已制作不了,非得请宜兴名师杨彭年方能做出,便介绍陈鸿寿与杨彭年相识,杨彭年看到松梅壶,说这壶正是自已所制,赠给溧阳籍茶商狄家的,怎么会在你手中,陈鸿寿大喜,便将与曼云之情,如实相诉,俩人逐成知已好友,彭年并为鸿寿另制一壶.使之成双成对,永为连理.自此,陈鸿寿与紫砂壶的设计制作结下缘份,这也是陈鸿寿将书斋取名桑(双)连理室的源由.

嘉庆六年,陈鸿寿应科举,终于拔贡,嘉庆二十一年,在毗邻宜兴的溧阳当县令,陈鸿寿到溧阳后,四下打听狄家及曼云下落,终无所获,便仍然寄情在文峰墨海间遨游,舞文弄墨,他对官场没有兴趣,虽功成名就,却于心中最隐秘处有着深深的遗憾,曾经深深相恋相爱的曼云,仿若隔世,不知身在何方,而每每手捧心爱之人所赠松梅紫砂小壶,他就会凝神而思,趋向沉静。

自古文人不离名壶,名壶不离好茶,茶能醒诗魂,解酒困;添画韵,增书香。这些都是茶与壶赐给中国文人的独特抚慰。陈曼生这一时期的书画作品,都透着一股凄凉与沧桑,或许也正是他内心的伤感无法排解的一种表达。

四.开创曼生十八式

清代紫砂壶名家清代紫砂壶大师及其作品

在邵二泉的介绍下,陈鸿寿认识了宜兴著名制壶艺人杨彭年,以“阿曼陀室”为名,与杨彭年合作制作了大量的紫砂壶,也就是著名的“曼生壶”,因此他也成为“西泠八家”中最受关注的人物。陈曼生以“阿曼陀室”的壶底印章,推动了整个紫砂历史的更新与发展。陈曼生自己不光设计、监制了许多传世的紫砂壶样,他还亲自制作、篆刻了一些精彩的壶艺绝品。史传他首开制壶十八式,革新了许多制壶工具和工艺,将紫砂壶由日用品引入工艺品境地,不仅让自已操练了一生的金石书法大放异彩,也圆了他亲做文人紫砂壶之梦,更是将紫砂壶生产工艺推进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阶段.

" 阿曼陀室"四方印章所留下的那四个汉字,是价值连城的,在短短的几年里,他写下大量的壶铭,文切意远、简约生动,具有切茶、切水、切壶等特点。陈曼生寄情于紫砂壶,融情于紫砂壶,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壶寄情之第一文人,使紫砂壶成为受人推崇的具艺术感染力的文化载体,从而也使得陈曼生对于情人的思念更加深切,而紫砂壶已成为曼生借物抒怀,以解情思之苦闷之最爱,他与曼云的相识相伴相爱,让陈鸿寿融入多种情感于紫砂壶,由曼生壶,由壶寄情,紫砂魂,壶中居,使之设计创造出有鲜活生命的千古佳作——文人曼生壶,从而让陈曼生成为万人仰慕的古今紫砂第一人。

注:此文据文史资料及艺人口碑整理而成.

紫砂大师杨彭年

杨彭年,字二泉,号大鹏。清嘉庆年间荆溪人(今宜兴),也有人称其原籍浙江桐乡的。但不管原籍何处,以蜀山古南街曾称为“杨氏街”,以及“杨家祠堂”等遗存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杨彭年一家的紫砂艺术活动是在紫砂的风水宝地——蜀山进行的。这位紫砂艺人,由于与文人县令陈曼生合作,制成名垂青史的“曼生壶”而为人熟知,但也因此有人认为:是陈曼生的作用才提高了杨彭年在紫砂史上的地位即所谓的“壶以字贵”。但笔者以为,杨彭年工艺精、悟性高,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不愧为清中期一位紫砂大家。

清代紫砂壶名家清代紫砂壶大师及其作品

一、杨彭年继承、发扬了全手工制壶工艺。在众多的紫砂艺人中,陈曼生独独选择杨彭年,看中的是他的手工捏制砂壶制作工艺,他曾说:“杨君彭年,制壶得龚时遗法。”什么是“龚时遗法”?那就是手工捏制砂壶的传统工艺。因为“乾隆时期制壶多用模衔造,其法简易,大彬手捏遗法已少传人。彭年善制砂壶,始复捏造之法,虽随意制成,自有天然风致”(《耕砚田笔记》)也就是说:杨彭年继承、恢复了龚春、时大彬的全手工制壶技法,并且技法娴熟,得心应手,巧夺天工。这一点,我们从传世的“曼生壶”的制作工艺可以得到验证。徐秀棠大师评论曼生匏瓜壶“制作工艺娴熟、精到,有珠圆玉润之感。”中国艺术研究院高振宇研究员评点曼生钿合壶:“直腹挺刮……轮廓分明,抚之温润如玉”这些都反映了曼生壶的制作者——杨彭年的工艺精制。

二、杨彭年是紫砂艺人与文人全面合作的典范。杨彭年与陈曼生合作的“曼生壶”,是艺人与文人深入交流、全面合作的结晶。从泥料的选定、壶款的设计到壶铭镌刻曼生及其幕客全面参与,彭年则要能准确领会曼生的设计意图,并具体把它从平面的图样制成壶样,且创新款式达数十种之多,足见彭年有较高的悟性。我们还能想象,彭年在制作中一定会提出修改意见,使之完善,所以曼生壶的创新造型也有彭年的功劳在内。还要指出的是杨彭年不但和陈曼生合作,还先后与乔重禧、蔡锡恭等文人合作,这些文人大都精通书画、鉴赏,为他们制壶,并得到首肯也说明彭年确非等闲之辈。尤其是他与朱坚合作。朱“工鉴赏,多巧思,砂胎锡包是其首创”(《墨林今话》),彭年与其合作后,自己也能镶玉包锡壶。在故宫藏紫砂器中,就有一款:宜兴窑杨彭年款镶玉包锡包壶(图),底钤“杨彭年造”、“彭年制”阳文印章,而未见“朱坚”的印款,或为杨彭年自制乎?

三、杨彭年具有一定的文史知识、书画功底,是一位具有文人气质的艺人。

杨彭年在与文人的长期合作交往中,“近朱者赤”,自身的文化修养也相应提高。据说他制壶而外,亦善陶刻,“兼善刻竹刻锡,亦佳。”(《耕砚田笔记》)。杨彭年具有一定的文史知识,从下面两件作品可证明。一是他曾仿宜兴古代文物国山碑,制一紫砂瓶,并仿碑上古文字在瓶上陶刻(图,现藏南京博物院),没有一定的文史知识,怎能有此创作灵感?二是在故宫藏紫砂器中有一“四方委角诗句方盘”。此方盘盘心刻十字形纹与四边线形成河洛图形。盘心分左右两边刻整篇行书铭文云“古者黄帝梦两龙授图,乃斋诣河洛求之,得龙马之图,遂命仓颉造字……余于研朱滴露之暇。有感于斯置河洛之盘,置之座右,以志不忘本之志”,后署“道光甲午邑秋甲子朔书于阳羡友石山房杨彭年制”:从这一方盘及其铭文,我们可以窥见彭年的创作思想,并证明他是一位有深厚的文史知识、具有文人气质的艺人。

综上所述,杨彭年在清中期,恢复了时大彬的手工制壶遗法,且与曼生等一大批文人合作,制作了一批造型新颖、题刻壶铭的文人壶,而他又能书善刻,多才多艺,和陈曼生等文人一起对紫砂的中兴、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诚如中国艺术研究员高振宇先生云:“时人常谓彭年皆陈曼生书镌提携而成名,今观此壶(指唐云艺术馆藏曼生壶)可知杨彭年无愧于当年嘉庆间紫砂大家也。”

结语: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有关清代紫砂壶名家的知道,看完之后,是不是我们了解的更加的多了呢?是不是知道,清代紫砂名家都有哪些了呢?他们的作品都有什么特点等,这些我们都应该知道了哦。紫砂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我们很多人都有收藏历史久远的紫砂名家的作品,但是你们对清代紫砂壶名家有多少了解呢?知道清代紫砂壶名家有哪些人吗?他们都有哪些作品呢?下面就由小编给大家介绍下吧。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符号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

徐元明一脉紫砂壶名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