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印章频道 印章搜索
搜索“”印章结果:
-
任淦庭
任淦庭(1889—1968),字缶硕,名干庭,号石溪、聋人、大聋、漱石、左腕道人、左民,当代宜兴紫砂陶刻名师。 1889年,生于江苏宜兴。 1903年(15岁),从宜兴名陶刻画家卢兰芳(常为上海剧团画布景)学艺,满师后在吴德盛陶器公司雕刻作画谋生。 在公司出品的产品中,署名『企陶』或『潜陶』的刻款者,多为任淦庭所制。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陶器行业日渐萧条,他以卖画鬻字糊口。 1954年,参加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专心带徒传艺。 1956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为技术辅导(即后来所称的七大艺人之一)。 1957年,出席全国民间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同年11月又出席全国群英会。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紫砂行业受到打压。 1968年,因病不幸辞世,享年80岁。 任淦庭出身书香世家,他只读过三年私塾,因幼年丧父,故时常以树枝作笔,席地而画;中年丧母,命运多舛。他酷爱书画,潜心研究紫砂雕刻技艺,并师承清代末年宜兴书画家、金石家陈懋生、陈研卿等人,特别注重写意笔墨的线条变化。 他善于在各种紫砂茶具、花盆、鼎炉等陶坯上书画或雕刻山水、金石索、花卉,翎毛等,无不生动雅致,可说是紫砂陶刻技艺全面的民间工艺大师。其陶刻作品,笔力遒劲,铁画银钩,刀锋灵秀,真草隶篆,各具风格,尤以大篆和古隶见长;图画信手拈来,随意刻绘,自成章法,且左右手能同时书画雕刻,功夫独到,特别是装饰成对紫砂花瓶,是他独到的绝活。作品曾被送往前苏联、前捷克和斯洛克等国家展出。作品『渔舟听莺』和『腊梅喜鹊』则被南京博物馆收藏。由于他对紫砂工艺的突出贡献,曾被评为工业特等模范。 任淦庭带徒传艺十分用心,其中徐秀棠大师就是他组织合作社后的第一个弟子,其他还有谭泉海、鲍志强、鲍仲梅、毛国强、沈汉生、咸仲英、邵新和、王品荣、冯希亚、朱蓉娟、陈凤妹、张赦棠等。近八旬之龄,他还每日习字作画,从不间断,并根据每个艺徒的特长,分赠画稿,供学生临摹参考。后虽腕力不济,但仍以钢笔作画,为后辈留下诸多的画稿和陶刻用句,其孜孜不卷的精神,足堪世人铭记。
-
吴云根
吴云根(1892一1969),男,原名芝莱,当代宜兴紫砂名师。 1892年,生于江苏宜兴蜀山。 14岁拜师汪升义。 1915年,和杨阿时、李宝珍三人远赴山西平定县平民陶器工厂任技师,历时三年。 1929年,受聘于南京中央大学陶瓷科担任技师。 193工年,受聘于江苏省公立宜兴职业学校窑业科任技师。 1932年,所制紫砂壶参加美国芝加哥博览会荣获优秀奖。 1937年,中曰战争爆发,学校停办,返回家乡。 1949年后,宜兴紫砂业逐步复兴。 1954年参加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解放前,所用早期印款为『芝莱』。 1950年代前后改为『吴云根』。 1956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为技术辅导(即后来所称的七大艺人之一)。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紫砂行业受到打压。 1969年,不幸辞世。 吴云根制作的作品『提梁弧菱壶』,『双色竹段壶』,『大型竹提』,『传炉壶』、『线云壶』,『合菱壶』等,曾多次参加国内外陶艺大展,声誉远播。 早在1932年,他的作品『传炉壶』赴美国芝加哥博览会参展,获得优秀奖。 他的制壶风格朴实稳重,构思奇妙,擅长筋纹器制作,在仿制传统作品中给人新颖之感。 也喜欢以『竹』为题材,大都用双色泥表现主体。 他一生致力于艺事教授。
-
裴石民
裴石民(1892一1979),男,又名云庆、德铭,当代宜兴紫砂名师。 1892年,生于江苏宜兴蜀山。 1905年(14岁),随姐夫江祖臣学习陶器制坯技艺,以制作精美紫砂器为目标,为了与紫砂工艺更相符合乃改名石民。 1913年(22岁),至利用陶器公司制作紫砂器。 1920年代,裴氏开始在紫砂界崭露头角。 1925年(34岁),由江祖臣介绍到上海,为古董商仿制紫砂古代作品。这一时期,对提高裴氏的鉴赏水平,增进技艺,起了很大作用。 1940年左右,裴石民在蜀山大桥下北厂开设石民陶器店,自制自售,一直持续到1954年。 1953年,在『华东民间美术工艺品观摩会』上展出的作品『松段壶』,深获好评。其照片刊载于1954年6月出版的《华东民间艺术》画册。 1954年,参加宜兴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为紫砂技术辅导(即后来所称的七大艺人之一)。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紫砂行业受到打压。 1979年,因病逝世。 裴石民精于捏塑文房清玩和花果小品。 如水丞、杯盘、炉鼎和蟹、蚕等,精1细作,几可乱真,遂有『陈鸣远第二』之称。 他善制紫砂茗壶,在造型上以古器作借鉴,清秀不俗、简繁得当为其特色:代表作还有『串顶秦钟壶』、『双圈名鼎壶』、『菊蕾壶』、『莲心茶具』、『素身圆裙壶』等。 20世纪30年代上海著名魔术大师莫悟奇,酷爱紫砂陶艺,特约请紫砂名师裴石民为其制陶。 两人常在一起共同设计,由裴石民制作。 当时泥料是由宜兴运去,做出陶坯后,将坯件送到宜兴蜀山烧制,然后再运回上海。 所作花盆上钤有『悟奇治陶』印章,被称为『悟奇陶』,裴石民曾有两次惊人之举:第一次是宜兴名士储南强在苏州冶摊上发现明代正德年间的『供春壶』,壶盖由清代黄玉麟所配,经黄宾虹考证此盖与原盖不相符,遂由裴石民重新配盖;第二次是在1964年为清初圣思桃杯配制杯托。
-
王寅春
王寅春(1897一1977),男,当代宜兴紫砂名师。 1897年,生于江苏宜兴。 1910年,13岁拜川埠上袁村赵松亭为先生,投师金阿寿门下学艺。 1915年,艺成后,被赵松亭长年聘用,制作『贡局』系列水平壶。 20年代初期起,先有『福记』老板陈寿馥请他制水平壶,盖厂福记』印章;后有『铁画轩』等客商还亲自拜访请他制壶,并赠『阳羡惜阴室王』底章,盖内与把下钤『寅春』小章。 1932年,接下日本客商向『吴德盛陶器公司』订制的300只小花盆,限时交货,他用木模挡坯法如期完成,在业界崭露头角。 1935年春,经吴德盛介绍,被聘至上海为古董商仿制紫砂名器。 1936年底,结识著名金石书法家潘稚亮与名士储南强,两人劝王不要仿古。 『切玉圣手』潘稚亮并亲自为王刻了『王寅春』款章。 王寅春爱如至宝,沿用至逝世为止,未换第二个章款。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上海沦陷,王寅春返回故乡。 1954年10月,王寅春参加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为紫砂工艺『技术辅导』(即后来所称的七大艺人之一)。 1959年和1960年,两次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受到省政府嘉奖。 1962年,江苏画院著名画家亚明曾设计了作品『亚明四方壶』,『六办高瓜酒壶』,委由王寅春制作,来年创制完成。 王寅春是位多产的艺人,壶艺技术全面,不论圆器、方器、筋纹器等各式造型皆精,他早期制作的各式水平小壶十分有名。 20世纪50年代后,王氏逐步以制作紫砂筋纹器为主要特点。 王氏制壶既快又好,因而多次承制国家礼品,所创『半菊壶』,『梅花周盘壶』,『六方菱花壶』,『六办高瓜酒具』,『裙花提梁壶』等作品严谨工整,规矩挺括,技艺风格独树一,是紫砂业界近代筋纹器的代表人物。
-
朱可心
朱可心(1904一1986),男,原名朱凯长,后改名可心,当代宜兴紫砂名师。 1904年,生于江苏宜兴蜀山。 14岁时拜紫砂艺人汪升义为师学艺。 1927年,朱可心经师兄吴云根推荐,在江苏省立宜兴职业学校窑业科任工场教员(改名可心)。 1931年,改聘为窑业科专任老师,兼做实验工场技师。 1932年,作品『云龙鼎』参加美国芝加哥博览会荣获『特级优奖』。 1954年夏季,参加中央美院华东分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民间美术工艺研究班学习,聆听国画大师黄宾虹、潘天寿授课。 回乡后,担任汤渡陶业生产合作社监事。 1955年,参加北京故宫举办的『世界陶瓷展览』。 1956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为技术辅导(即后来所称的七大艺人之一)。 作品『圆松竹梅壶』,『松鼠葡萄』,『一节竹段』,『仿古竹提』等,被选入『中国工艺美术巡回展』出国展览,并获一等奖。参展作品现藏于南京博物。 1958年,在北京故宫门城楼上举辨『第一届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其作品『松鼠葡萄壶』受到中外人士赞赏。 1959年,费时四个多月,仿制南京博物院珍藏的作品『圣思桃杯』。 60年代初,作品『万寿壶』曾先后呈送徐海东大将、毛泽东主席。 1964年,仿制陈鸣远作品『包袱壶』。 1966年,创制作品『可心梨式壶』,并被国务院定为赠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的国礼。 1972至1973年,设计『报春壶』系列作品,首创以一种壶式多样装饰的造型,在状如心型的壶身上,分别雕塑青松、翠松、寒梅、古柏、碧桃等装饰,深受中外人士欢迎。 1978年,被评为工艺美术师。 1985年10月,为上海电视台现场示范,并制作作品『仿古壶』与『汉扁壶』。 1986年3月26曰,因病逝世。 2003年,他的亲属和弟子李芹仙、潘春芳、汪寅仙、吴震、许成权、王小龙、范洪泉、曹婉芬、倪顺生等收集资料,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朱可心紫砂陶艺百年纪念》专集。 2010年,在中国美术学院举办『紫砂意象一一朱可心紫砂艺术研讨会』并出版纪念专集。
-
顾景舟
顾景舟(1915一1996),男,原名景洲,早年别称曼晞、瘦萍、武陵逸人、荆南山樵,晚年自号壶叟、老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世人称为紫砂泰斗、一代宗师。 1915年,生于江苏宜兴川埠乡上袁村的紫砂世家。 1920年,就读于蜀山东坡书院。18岁时家道中落,随祖母邵氏习陶从艺。 1934年,其父请储铭至家当客师两年,让他技艺增进不少,跻身于壶艺名家之列。 20世纪30年代后期,顾景舟应上海古董商郎玉书之聘,到上海仿制历代名作,而有机会接触到许多明清两代名家的传世精品。 1942年,一度应聘到上海标准陶瓷公司当模型技师。 20世纪40年代,在上海结识了江寒汀、吴湖帆、唐云等书画名流。 1954年,参加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为技术辅导(即后来所称的七大艺人之一)。 与中央工艺美院高庄教授合作,搏制出著名的作品『提璧壶』。 1958年,积极参与紫砂成型注浆、挽鲈车的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 1959年,任紫砂技术研究室副主任、主任,负责技术辅导工作。 1981年9月,赴港参加第六届亚洲艺术节,并为罗桂祥博士收藏的紫砂传器作鉴定。 1985年,应锦锋公司之邀,赴港参展。 1986年,任紫砂研究所技术副所长、企业经营集团高级顾问。 1987年,任紫砂研究所名誉所长。 1988年,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1993年,应邀访台。 1996年,因肺气肿导致肺功能衰竭,病逝于宜兴第一人民医院,享年81岁。 顾景舟自撰或与他人合撰(宜兴紫砂工艺陶)、(宜兴紫砂壶艺概要)、(壶艺的型神气)、(简谈宜兴紫砂陶艺鉴赏)等9篇论文。主编的《宜兴紫砂珍赏》由香港三联书店出版发行。 2004年,由徐秀棠大师编著的《紫砂泰斗顾景舟》、《景舟壶艺流别录》,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顾景舟名噪于『光货』造型,完全靠造型合度准确,线面转换周正舒坦,以完美一件作品。他一生中创作了数十件品种,代表作品有『雪华壶』,『汉云壶』,『上新桥壶』,『此乐壶』,『如意仿鼓壶』。与高庄教授合作的作品『提璧茶具』被国务院定为中南海紫光阁的陈设。 1979年邓颖超访问日本时作为国礼,赠送给日本首相。
-
蒋蓉
蒋蓉(1919—2008),女,别号林凤,紫砂花器著名老艺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1919年,生于江苏宜兴的陶艺之家。 1930年,辍学在家随父搏坯制陶。 1940年,到上海随伯父学习制陶。 1955年,蒋蓉加入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即宜兴紫砂工艺厂前身)。 创制的作品『荷花壶』在全国陶瓷工业会议上评为特种工艺品奖、宜兴县创新一等奖。作品『紫砂九件果品』被选为周恩来总理出访礼品。 1956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为紫砂技术辅导(即后来所称的七大艺人之一)。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紫砂壶列入『封资修』,紫砂创作因此中断。 1981年9月,赴港参加『第六届亚洲艺术节』。 1983年,参加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造型进修班的学习。 1997年10月,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同年,应邀到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参加『陈鸣远陶艺作品研讨会』,对藏品风格作鉴定。 1998年,应邀到杭州、上海参加『陈鸣远作品展』的开幕式,并发表题为《陈鸣远陶艺一一永放光彩》的学术论文。 2000年8月,《蒋蓉陶艺》由台北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出版。 2008年2月,因病辞世。 蒋蓉善于观察蔬果、花鸟、昆虫等自然型体,作为创作的素材。 她善于使用色泥,设色逼真,作品造型惟妙惟肖,意趣盎然,自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当代紫砂花货艺术的典范。 她创作的作品『荷花壶』、『牡丹壶』,在《文化新闻》、《中国美术》等报刊均作过专题介绍。 作品入选国内外展览,并被国内外多家大型博物馆收藏。 作品『芒果壶』、『西瓜壶』被香港茶具文物馆收藏,作品『荸荠壶』被英国维多利亚艾伯特博物馆收藏。 还多次出访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进行陶艺交流并发表论文,许多作品成为爱壶者的收藏珍品。
-
顾陆舟
顾陆舟(1920—2008),男,江苏宜兴紫砂村民间紫砂陶艺家。 1920年6月,生于江苏宜兴。 顾景舟之胞弟。 1933年,进原江苏省立宜兴中学窑业科学学习制壶工艺,师从朱可心、吴云根。 1997年,被编入《当代紫砂群英》一书。 1998年,入选中国《中外名人辞典》。 顾陆舟擅长制作光货,作品造型典雅,做工细腻,如作品『矮莲子壶』,『石瓢壶』等作品,在海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他的作品曾多次在台湾《茶与壶》、《天地方圆》、《紫玉金砂》和日本《人民中国》等多家杂志上发表。
-
施福生
施福生(1921—1999),男,又名馥森,紫砂老艺人。 1921年8月,生于江苏宜兴蜀山北厂的制壶家庭,排行老三,取名馥森。其父为施金廷(1877—1954),终生以制壶为生。 1927年,施福生7岁入学读书。 1935年,15岁初中毕业后,始从事紫砂壶手工艺制作。 1948年,与本地高开伦(当地大窑户)的女儿高奇宝结婚。 1949年10月,生长女施秀春。 1954年10月,生儿子施小马。 12月,33岁的施福生加入汤渡生产合作社(紫砂工艺厂前身,俗称老工场),擅长花货。 1958年,在紫砂工艺厂新工场带徒工,专门辅导徒工做大、中、小、扁鱼化龙壶。 1960年4月,生小女施秀芬。 1962年3月,任检验半成品质量的主要负责人。 验收是重要的把关工作,奠定了宜兴砂在文革前后(60年代初到80年代末)紫砂手工艺品质量的信誉基础。
-
王石耕
王石耕(1922一),男,别号长根,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 1922年,生于江苏宜兴制壶家庭,近代著名紫砂艺人王寅春(1897一1977)长子。 1937年,因家贫寒辍学,随父学艺,艺成后在王氏陶艺制作大量茗壶,底章为『王长根』。 1956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担任生产调度技术管理工作。 60年代,开始热衷创作,作品有『八方提壶』,『五头回纹茶具』,『菱花』,『线扁』,『如意水盆』等系列新品十余件(套)。 1981年,开始专责技术督导工作。 1984年,退休后再度从事壶艺创作。 1985年,作品『五件五彩小壶』获江苏省轻工业厅新产品评比一等奖。 1986年,作品『九件希菊茶具』获省陶公司新品表扬奖。 1993年,作品『五件元宝茶具』获中国传统工艺精品鉴定三等奖。 1996年,作品『五件提云茶具』获省陶公司新品三等奖。 王石耕以制作光素器为主,继承父艺,刻苦钻研,练就了紫砂技艺绝活,其作品敦厚宁静,刚劲挺括,在海内享有盛誉。
-
徐汉棠
徐汉棠(1932一),男,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1932年,生于江苏宜兴蜀山。 外曾祖父邵云甫,父亲徐祖纯,三舅邵茂章,小舅邵全章。 1948年,16岁自东坡中学初中部毕业,即随父母亲及舅舅们学习紫砂陶艺。 1952年,拜『壶艺泰斗』顾景舟为师,为顾老的首位弟子。 1960年,紫砂厂成立研究所,进入研究所与顾老研制紫砂新工艺、新造型。 1972年,与胞弟徐秀棠一起设计了一套作品『十五头藏圆咖啡具』由鲍仲梅刻嵌银丝图案,开创了紫砂嵌银丝装饰的先河,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1975年8月至1976年6月,进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 1980年,在紫砂壶制作上,引用青瓷开片手法做出作品『四方开片冰纹壶』,其碎瓷效果在全国陶艺展上获奖。 1985年7月,任紫砂二厂研究所所长,专责培训艺徒。 1987年,在香港海洋公司举办展览中,创制『碧海明珠壶』装饰手法开历代先例。 1993年,与弟徐秀棠一起访问台湾。 2005年12月,被评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2006年,出版个人著作,由紫禁城出版社出版《徐汉棠紫砂艺术》。 2007年,获『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荣誉称号。 60年来,他创作了350余件之样式,茶具100余件,文革期间所制中小型盆250多件,扬名上海,世称『汉棠盆』。 作品在全国陶瓷美术评比中多次获奖,并被国内外大型博物馆收藏。 如作品『十五头嵌银丝咖啡具』、『掇只壶』被北京故宫博物院、『石瓢壶』被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无锡市博物馆收藏,『微型什锦壶』被香港茶具文物馆收藏。
-
王三大
王三大(1934一),男,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1934年,生于江苏宜兴上袁村。 近代著名紫砂艺人王寅春三子。 20世纪50年代起,在宜兴紫砂一厂工作。 1987年,进紫砂三厂。 1992年,进宜兴砂龙陶艺有限公司。 王三大曾参加上海书院朱屺瞻老先生百岁寿庆百壶展活动。 王氏继承父艺,刻苦钻研,练就紫砂技术绝活。 获奖作品有『鱼网壶』、『九件四方折角套壶』等。
-
杨义富
杨义富(1934一),男,助理工艺美术师(无锡市职改办评定)。 1934年,生于江苏宜兴。 1958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王寅春、施福生学艺,学习茶壶、花盆等紫砂艺品。 1984年,正式调入研究所,专攻紫砂新产品的造型设计工作。 他先后设计了『小型提梁壶』,『龙凤百寿壶』,『六方竹节壶』,『六方菱花壶』,『春花壶』,『堆字荷花壶』等紫砂作品,创作构思深邃,装饰手法新颖,格调风貌多样。
-
李芹仙
李芹仙(1935一),女,高级工艺美术师。 1935年,生于江苏宜兴。朱泽华妻子,朱可心长媳。 1955年,进紫砂厂拜朱可心为师。 李芹仙的作品花素皆优,严谨流畅,雅朴大方。60年代即有『新梅壶』、『葡萄壶』,『月梅壶』等作品出国展览。其创作『丛竹壶』、『三梅壶』、『松鹤壶』、『双龙壶』等作品广受港台茗壶收藏家喜爱。
-
徐秀棠
徐秀棠(1937一),男,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紫砂专业委员会会长,江苏省陶艺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1937年工2月,生于江苏宜兴蜀山紫砂世家。 19521年,师从著名陶刻老艺人任淦庭。 1955年,随父入蜀山陶业合作社(宜兴紫砂工艺厂前身)。 1958年,参加轻工业部工艺美术局与中央工艺美院合办的『中国民间雕塑研究班』学习,后转入『泥人张』张景祜工作室学习。 1959年至1984年,于宜兴紫砂工艺厂从事紫砂,历任雕塑、刻字、研究所主任。 『坐八怪』获全国陶瓷艺术创新评比一等奖。 1983年,作品『雪舟学画』获全国陶瓷同行业评比艺术陶一等奖。 1984年至1993年,调至宜兴紫砂工艺二厂组建雕塑分厂。 1986年,作品『丙寅大吉壶』获全国陶瓷艺术创新评比一等奖。 1990年,作品『不朽的生命』获江苏省陶艺作品评比一等奖、景德镇国际陶瓷精品大赛二等奖、全国陶瓷艺术创新评比二等奖。 1993年,被国家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同年,与日本陶艺家高桥弘先生合作创办宜兴长乐弘陶艺有限公司。 1996年,建造长乐陶庄。 2008年,被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 20088年12月,被评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2010年,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 徐秀棠从艺之余,先后撰写、主编出版十多部宜兴紫砂方面的专著,总结紫砂历史,以启迪后人。著有《中国紫砂》、《宜兴紫砂珍品》、《紫砂泰斗顾景舟》、《徐秀棠紫砂陶艺集》、《紫砂入门十讲》、《大师说器一一徐秀棠说紫砂》、《紫砂工艺》、《宜兴紫砂五百年》,主编《宜兴紫砂文化丛书》、《景舟壶艺流别录》及《宜兴紫砂珍赏》副主编。
-
陈凤妹
陈凤妹(1941一),女,工艺美术雕刻技师。 1941年,生于江苏宜兴,为徐秀棠的夫人。 1958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随徐秀棠学习紫砂雕塑。 1962年,拜任淦庭老艺人学习紫砂陶刻。 后随沈蘧华学习紫砂陶成型技术。 她在紫砂雕塑、雕刻、制陶,技术功底扎实,代表作品『大吉壶』、『凤壶』、『龙生九子』等多次参展并获奖。
-
李昌鸿
李昌鸿(1937一),男,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现任宜兴市昌华陶艺有限公司董事长。 1937年5月,生于江苏宜兴丁蜀镇。 1955年,高中辍学,10月考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顾景舟习艺。 1958年,受聘紫砂厂技术辅导。 1984年,与沈蘧华合作的『竹简茶具』荣获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质奖。 1989年,与夫人沈蘧华合作的『九龙组壶』,获香港锦锋杯创作设计一等奖。 1992年,夫妇合作的『孔雀茶具』获中国淄博国际陶艺艺术作品展评大奖。 1999年,作品『斗方壶』荣获第四届中国民间艺术节民间工艺展金奖。 1991年,与顾景舟、徐秀棠合编《宜兴紫砂珍赏》一书由香港三联书店出版。 1993年10月,创办了『宜兴鸿成陶艺公司』。 2000年,江苏省授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2002年,夫妇合着《紫田耕陶》一书。 2003年,荣获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第一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荣衔。 2004年,创办了『宜兴市昌华陶艺有限公司』。 2005年1月,参与撰写的《中国传统工艺全集·陶瓷卷》出版。12月,被评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2006年12月,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2010年,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 他与夫人沈蘧华合作的作品『竹简茶具』荣获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质奖,为1949年以来紫砂唯一国际金奖。
-
沈蘧华
沈蘧华(1939一),女,又名巨华,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 1939年,生于江苏宜兴丁蜀镇。 1955年10月,进宜兴紫砂工艺厂随顾景舟学艺。 1957年,再随施福生学做花货。 1958年,与史济华协助王寅春培训陶工。 1973年,进紫砂厂研究室,从事造型设计。 1983年,作品『一枝春茶具』荣获全国轻工业科技成果新品金龙奖。 1984年,与夫李昌鸿合作的作品『竹简茶具』荣获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质奖。 1988年,参与『名人名作集锦壶』荣获无锡市轻工新产品开发大奖赛一等奖。 1989年,晋升为高级工艺美术师。 1992年,与夫李昌鸿合作作品『孔雀茶具』荣获山东淄博国际陶瓷艺术作品展评大奖。 1993年,任宜兴鸿成陶艺公司总工艺美术师。 1999年,作品『提梁圆壶』荣获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共和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五十年研讨会一等奖。 『思源壶』荣获第四届民间艺术节民间工艺展示金奖。 2000年,江苏省授予沈蘧华『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荣誉称号。 2003年,作品『玉柱茶具』荣获中国陶瓷艺术展金奖。 2003年,作品『紫砂瞧这一家子』获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2004年,任宜兴昌华陶艺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工艺美术师。 2005年12月,被评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沈蘧华的作品,讲究造型结构和线条装饰,形制敦厚朴质,以光素器见长。 在1960年代初与李昌鸿共同研讨紫砂绞泥装饰,创作新品有『礼花壶』,『彩环壶』,『团花壶』等。 另外,作品『币象玉鼎』,『竹简茶具』入选中南海紫光阁国宾厅陈设。
-
顾道荣
顾道荣(1937一),男,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级),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曾任宜兴市砂龙陶艺有限公司高级工艺美术师、总工艺师、研究所所长。 1937年9月,生于江苏宜兴,自幼随父母习陶。 1955年,进宜兴紫砂陶业生产合作社(紫砂工艺厂前身),得朱可心、顾景洲、蒋蓉等的精心教授。 1987年,进宜兴紫砂三厂授艺带徒。 1988年,作品『松龄鹤寿』于评为无锡市优秀作品奖。 1989年,作品『鱼罩壶』被江苏省轻工厅评为新产品开发奖。 1991年,作品『红梅绿竹』获轻工部优秀产品奖。 1992年,到砂龙陶艺有限公司主持陶艺设计开发工作。 2006年10月,被评为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作品『鼓腹』,『东坡提梁』,『莲心如意』三件作品参加朱屺瞻百岁画百壶展,广为收藏家喜爱收藏。 顾道荣作品以花货见长,采用大自然中的花果、鱼虫、鸟兽为题材,造型构思奇特,情趣盎然,展露出他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并开创自己的工艺特点,作品令人爱不释手。
-
倪顺生
倪顺生(1938一),男,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 1938年,生于江苏宜兴丁蜀镇制壶世家,自小随父倪祥林(雪琴)、母邵宝琴学艺。 1955年,随父、母进宜兴蜀山陶业合作社(宜兴紫砂工艺厂前身)。 1958年,师从朱可心习艺,并带徒工至1964年。 1960年,同汪寅仙随朱可心赴北京参加轻工业召开的『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览会』。 1984年,任技术辅导。 1989年,作品『五件壁饰』获江苏省第六届优秀新产品金奖。 1993年,作品『色泥塑型壶』获江苏省科技专利博览会金奖。 12月被评为工艺美术师。 2008年12月,被评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2011年,被评为『江苏省美术大师』。 倪顺生的作品以花货见长。 近年以自然界如松、柏、梅、桃、干、花果、叶等题材制作茗壶及器具,且喜以昆虫作点缀,别有情趣。
-
高海庚
高海庚(1939—1985),男,宜兴紫砂工艺厂前厂长。 1939生,生于江苏宜兴制陶世家。 1955年,进入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紫砂工艺班,先随吴云根,后跟顾景舟学艺,深得其师器重。 1958年,成为首批带艺徒的小辅导。 1960年,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专修造型设计。 1970年,调到宜兴陶瓷公司生产技术科,不久调回紫砂工艺厂,投入紫砂陶设计和生产技术工作。 设计作品『集玉壶』,『扁竹提梁壶』、『双龙提梁壶』、『水浪壶』等。 并成功试制出紫砂注浆泥工艺方法,开拓紫砂多用途的新门类。 1981年,任宜兴紫砂工艺厂厂长之职。 同年,高海庚与顾景舟、徐秀棠,应邀赴香港参加第六届亚洲艺术节紫砂陶艺展。 1982年,赴日考察制瓷技术。 回国后建立研究所,请顾景舟担任技术总辅导。 1982年,在北京故宫策划举办『宜兴紫砂陶汇报展』,引起中国艺术界的震动。 此期设计出『追月壶』,『卧虎壶』等作。 1985年9月,作品『集玉壶』被国家经委选为国家级礼品。 同年底,紫砂厂隧道窑整修,因操劳过度,突发病毒性心肌炎,经抢救无效,不幸于12月12日病逝,是紫砂艺术界的一大损失。
-
谭泉海
谭泉海(1939一),男,字石泉,号陶逸轩主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39年7月,生于江苏宜兴和桥镇。1968年,进入紫砂工艺厂,跟随任淦庭老艺人学习紫砂雕刻装饰。1976年,进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陶训班学习,受到著名教授梅健鹰、杨永善、张守智、白雪石、陈若菊等的教导,提高了独立造型和设计的能力。1979年,特大紫砂挂盘作品『松鹰』,『群马』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1984年,雕刻装饰的作品『百寿瓶』荣获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奖。1992年,作品『百帝图紫砂鼻烟瓶』分别获全国陶瓷艺术展评会、国际陶瓷精品大奖赛一等奖。1994年,作品『历代文化紫砂艺术屏条』获全国陶瓷评此一等奖。1997年,被国家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005年12月,被评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2010年,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谭泉海擅长书画装饰、金石篆刻、书法绘画,花鸟、山水、人物俱佳,构思新颖,风格清新洒脱。在长期从事陶刻装饰工作中,细细揣摹曼生三刀法,郑燮(板桥)书风,形成陶刻用刀多变,表现手法多样的独特风格。作品多以俊秀细腻见长,亦不乏粗犷奔放传神的佳作。修养造诣甚深,历年来,持续从事陶装饰工作,为国内外各种类型展览创作设计展品、样品、新品,并曾为中央首长专访创作设计礼品。
-
李碧芳
李碧芳(1939—2004),女,高级工艺美术师。 1939年,生于江苏宜兴丁蜀镇。 1955年,从师朱可心学习紫砂工艺。 1958年8月起,任小辅导培训艺徒,连续20多年培养了几百人次的技艺人才。 1972年,潘春芳设计、李碧芳制作的作品『花提壶』被上海博物馆收藏。 1981年至1983年,连续三年被陶瓷公司和宜兴市丁蜀镇人民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 1983年,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 1983年,创作作品『五件筋瓤小壶』获江苏省四新产品二等奖。 1984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研究所从事新品创作。 1985年,应香港锦锋公司邀请赴香港参展考察。同年,创作作品『九件君芳 茶具』获新产品设计奖三等奖。 1987年,作品『井栏壶』被中南海紫光阁收藏。 1988年,张守智设计、李碧芳制作的作品『春炉提梁壶』被香港茶具文物馆 收藏。 1989年,晋升为高级工艺美术师。 1993年,应邀赴新加坡、泰国、香港参展及考察。 2004年9月,在《李碧芳紫砂作品集》面世之际,李碧芳却不幸辞世。 李碧芳从艺近50年,全力投入紫砂事业,并为紫砂厂培训了大批艺徒, 先后达200多人,桃李满园,有的已成为紫砂界的省名人、高工、工艺师等, 如吴鸣、葛陶中皆是中青年辈中的佼佼者。 李碧芳也创新设计了近百个新产品,制壶技法全面,光素器、筋纹器、花 货均有所长,作品端庄大方。 其中尤擅长筋纹器,口盖吻合严密;花货师承老 艺人朱可心之真传。
-
潘春芳
潘春芳(1939一),男,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江苏陶艺学会副理事长,阳羡历史文化研究会顾问。 1939年9月,生于江苏宜兴丁蜀镇。 1955年10月,入宜兴紫砂工艺厂,先后受业于著名艺人王寅春、朱可心门下。 1958年7月,担任紫砂中学工艺教员。 1959年9月至1964年,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美术系修业五年。 毕业后,回宜兴紫砂工艺厂,先后在研究所及技术科工作。 1975年至1976年,在江苏省陶瓷美术培训班任教。 1978年9月至1980年,就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研究生,受梅健鹰教授指导。 1981年,入南京艺术学院,主持陶瓷艺术教学工作。 1988年,与夫人许成权合作的作品『双鱼成龙鼎』,获江苏省首届民国工艺紫金杯大奖。 1990年,作品『石城南瓜茶具』获江苏陶瓷评比一等奖。 1991年,应邀赴新加坡举办夫妇作品联展。 1994年,应台湾中华艺术协会邀请,在台北国父纪念馆举办『芳权紫砂陶艺展』,并举行专著《冶陶集》首发式。 2001年5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芳权陶艺》。 从艺之余,多年来先后在《艺苑》、《陶瓷研究》、《江苏陶瓷》以及台湾《茶与艺术》、《紫玉金砂》、《茶与壶》、《鉴赏》等杂志上发表数十万字的专业论文、译文及陶艺作品。 先后撰写、主编多部紫砂方面的专著,有《紫砂陶器造型》、《砂壶集》、《茗壶竞艳》等。
-
许成权
许成权(1939一),女,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工艺美术名人,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陶瓷美术学会会员。 1939年5月,生于江苏宜兴丁蜀镇。 1955年,入宜兴紫砂工艺厂,师承朱可心。 1958年起,负责艺徒培训工作,直至1985年调离。 1962年,设计创作作品『笑罂壶』,『云玉壶』参加广交会一举成名,并成为厂内大宗订货的畅销产品。 1972年,设计制作的作品『新竹酒具』,『梅花鼎』,『梅竹象耳瓶』赴日本、美国、加拿大展览。 1980年,作品『成竹茶具』获全面陶瓷设计评比二等奖。 1982年,被聘为工艺美术师。 1983年,参加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进修。 1985年,调至南京艺术学院,教学之余,并作紫砂创作。 1988年,作品『双鱼成龙鼎』获江苏省首届民间工艺紫金杯大奖。 1990年,作品『八珍梅桩壶组』型态各异,泥色多变,制作精巧,获江苏陶瓷评比三等奖。 1991年与1994年,分别应邀赴新加坡、台湾等地,举办『芳权紫砂陶艺展』。 1996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与首批『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称号。 1996年与1997年,赴美国、加拿大讲学示范与举办作品展及讲学。 1999年,应邀赴美国参加『国际柴烧陶艺大会』,并到大学做紫砂制作表演。 2001年,作品集《芳权陶艺》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许成权紫砂技艺功底扎实,尤以梅竹题材的塑器见长。 自20世纪60年代初设计作品『笑罂壶』,『云玉壶』享誉国内外以来,先后创作了壶、盆,瓶、鼎等新款数十件(套)作品。
-
鲍月兔
鲍月兔(1939一),女,工艺美术师(江苏省轻工厅评定),江苏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1939年,生于江苏宜兴。1956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王寅春学艺。1958年,进南京艺术学院,毕业后从事紫砂壶艺创作。1996年,作品『六件青蛙荷叶茶具』获江苏省工艺美术陶瓷新品评比二等奖。
-
葛明仙
葛明仙(1939—2007),女,高级工艺美术师。 1939年,生于江苏宜兴丁山陶业世家。 1956年,进紫砂工艺厂,随名艺人吴云根习艺三年,后受提拔为小辅导,协助师傅传艺。 1981年,宜兴紫砂工艺厂成立研究所,葛明仙被首批选进研究所。 1985年,参加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培训班学习,接受张守智、陈若兰、杨永善等专家学者的指导。 1987年,制作的作品『绿大线元壶』被选作中南海紫光阁接见厅的陈设品。 1990年,作品『龙纹玉璧壶』在全国陶瓷艺术展评、景德镇举办的国际陶瓷精品大奖赛中获得三等奖。 1994年,作品『双竹提梁壶』被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入选『工艺美术名人作品展』。 2007年10月,因病去逝。由于吴云根的影响,葛明仙特别钟爱竹,她爱竹的清秀挺拔,爱竹的潇洒飘逸,爱竹的刚直虚心,因此在她的作品中,『竹摇风清』,『佛竹』,『湘妃竹』,『双竹提梁』等以竹为题材的作品较多。
-
葛岳彬
葛岳彬(1941一),男,助理工艺美术师。1941年,生于江苏宜兴。1956年,进紫砂工艺厂跟吴云根学艺,在厂部也曾受到朱可心、裴石民等老艺人的指导。1977年,从事紫砂模具制作,任车间技术辅导工作。1978年,被评为工艺美术员。1993年,被评为助理工艺美术师。其花货作品是在做光货的基础上加以发挥,尤其是竹货别具特色。将竹的高风亮节、挺秀之美,完全表露无遗。而叶脉的细腻纹路处理更见独到之处,如创作的竹编系列壶之竹编花纹,栩栩如生,可谓真假难辨,现为紫砂工艺厂助理工艺美术师。
-
谢曼伦
谢曼伦(1942一),女,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 1942年,生于安徽芜湖,祖籍江苏宜兴。 1958年10月,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从师朱可心。 1960年初,调宜兴西汍紫砂工艺厂,师从范正根,来年回紫砂厂。 1981年,调入紫砂工艺厂研究所。 1982年,作品『艳竹壶』、『柱础壶』获轻工业部全国11省市陶瓷创作设计评比会二等奖。 1983年,进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 1988年,作品『秋菊壶』获无锡市新产品开发大奖赛一等奖。 1990年,作品『大桑宝壶』获全国陶瓷艺术创作展评三等奖。 作品『璧玉如意壶』获江苏陶瓷艺术展评一等奖。 作品『小桑宝壶』获北京国际陶艺研讨会入选奖。 2005年12月,被评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2008年,作品『大龙头玉玺壶』获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精品大展银奖。 2009年,作品『仙鹤献寿壶』和『五头竹根茶具』分别获第十一届中国工艺美术大精品博览会特别金奖和金奖。 谢曼伦在1981年开始从事紫砂陶艺专业创设计,先后推出近70多件新作和精品之作,成为中国当代著名的陶瓷艺术家。 她设计创作题材源于自然,作品构思新颖,稳重又而纯朴,严谨而周正,并形成自己的风格。 她特别喜欢以梅竹为题材的创作,更偏爱竹的精神。 作品参与及应邀赴国、内外展出,并被著名博物馆和藏家收藏。
-
储立之
储立之(1942一),男,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 1942年,生于江苏宜兴。 1958年,进厂。后来被选送南京艺术学院深造,受教于孙文林、朱士杰、吴山等著名教授。 1958年至1961年,大学时期经常下厂实习,并得顾景舟大师对紫砂陶理论上的精辟论述。 1961年,毕业分配回厂,拜师著名老艺人吴云根习艺,学习基本成型法。 1980年,作品『七件仿青铜器陈设摆件』荣获全国陶瓷评比二等奖。 1982年,作品『六件陈设瓶』获江苏省轻工四新产品三等奖。 1987年,创作的古代科学家『李春』塑像被天津艺术博物馆收藏。 1990年,陶塑作品『醉济公』(1987年创作),参加首届瓷都景德镇杯国际陶瓷精品大赛评比获创作奖。 2004年,作品『七头博雅茶具』在杭州国际博览会上获得全国评比金奖。 2005年被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 2005年12月,被评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
孙洪源
孙洪源(1942一),男,工艺美术师(宜兴市职改办评定)。1942年,生于江苏宜兴。1956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老艺人王寅春、朱可心学艺。60年代初,曾带徒授艺,并经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造型设计培训。1994年,作品『宝螺茶具』获全国第五届陶瓷艺术设计入选奖。曾任职于宜兴锦达陶艺有限公司,从事紫砂陶艺。
-
范乃芝
范乃芝(1942一),男,工艺美术师。1942年,生于江苏宜兴。1958年,进紫砂工艺厂随蒋蓉学艺。1981年,进紫砂工艺二厂研究所从事茗壶创作。1982年,进紫砂工艺二厂从事职工技术培训。1990年,国家轻工部授予从事工艺美术工作三十年荣誉称号。范乃芝擅长花货制作,作品造型生动,细致工整,『佛手壶』、『荸荠茶具』等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壶展上得好评。作品曾载于《茶与壶》等杂志。
-
汪寅仙
汪寅仙(1943一),女,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1943年6月,生于江苏宜兴丁蜀镇。 1956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从师吴云根。 1958年,转师朱可心门下,并当小辅导。 1959年,跟随师父朱可心,仿制清初代项圣思的杰作作品『桃杯』。 其后,所制作的作品『葡萄杯』参加在加拿大等国的巡回展,受到各国艺术家的高度赞赏。 1973年,汪寅仙进入紫砂厂研究所,从事紫砂陶造型设计,其间又受教于裴石民、王寅春、蒋蓉等名师,并得到顾景舟大师的指导。 1975年,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 1982年,任紫砂工艺厂副所长。 1988年,荣获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及江苏省『三、八』红旗手标兵。 1989年,晋升为高级工艺美术师,任副总工艺师。 1989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及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1993年,被国务院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1994年,被选为中国共产党江苏省代表会代表。 1997年,《汪寅仙紫砂作品集》由台北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出版。 1997年,被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播出。 2003年,荣获『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荣衔。 2005年12月,被评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2006年,任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 2007年,被授予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及国家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2009年6月,中国艺术研究院主持出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汪寅仙卷》。 50年来,她创作了二百余件紫砂器,如茶具、咖啡具、酒具、瓶、盆、文房雅玩及陈设品等。 在造型表现上以花塑器为其代表,而形成独特的『汪氏风格』,她曾多次与中央工艺美院教授张守智合作,久负盛名的作品『曲壶』便是与张教授合作的代表作品。 她还多次与著名书画家、工艺美术家韩美林合作,先后创作了『荷叶青蛙壶』,『圆珠壶』,『双竹提梁壶』,『提梁扁圆壶』等作品。 作品入选国内外展览,并被国内外多家大型博物馆收藏。 曾多次出访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进行陶艺交流,许多作品成为爱壶者的收藏珍品。
-
周桂珍
周桂珍(1943一),女,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1943年,生于江苏宜兴丁蜀镇。 1958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随老艺人王寅春学。 1961年,又得『壶艺泰斗』顾景舟的悉心调教。 1978年,与丈夫高海庚合作作品『集玉壶』,被选为邓小平访日时之国礼。 1982年,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紫砂研究所,负责创新设计与授徒。 1985年,参加香港『紫砂历史研讨会』。 年底,丈夫高海庚不幸去世。 1989年,作品『环龙三足壶』,『之泉壶』分别获得国家轻工业部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颁发的陶瓷美术设计奖。 作品『玉带提梁壶』获亚太地区一等奖。 同年,晋升为工艺美术师。 1991年,赴日参加厂日本西武画廊宜兴紫砂展』。 1993年,晋升为高级工艺美术师。 1995年,赴台湾进行文化交流,参加新加坡『新加坡紫砂陶艺展』。 1996年,赴马来西亚交流。 获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举办的95年度陶瓷艺术新品展特别奖。 获『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称号。 1997年,获厂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2001年,在中国工艺美术馆珍宝馆首次举办厂周桂珍紫砂艺术展』。 2003年,被评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同年出版《周桂珍紫砂精品集》。 2004年,参加上海顾景舟诞辰9。 周年『顾景舟弟子紫砂作品展』,北京工艺美术品公司『大师教授作品展』。 中国人民邮政发行邮票『周桂珍作品』。 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周桂珍紫砂艺术集》。 2005年12月,被评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2006年,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2007年,作品『集玉壶』入选『紫泥清韵紫砂展』,并被收藏。 参加日本爱知陶瓷数据馆『煎茶的美与传统展』。 作品入选国内外展览,并被香港茶具文物馆、国务院中南海紫光阁、南京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国家美术馆、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博物馆收藏。 曾多次出访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进行陶艺交流,许多作品为爱壶者所珍藏。
-
何道洪
何道洪(1943一),男,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1943年,生于江苏宜兴丁山镇。 1958年,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随王寅春习艺。 1965年底,转拜素有『陈鸣远第二』的裴石民为师。 此时期的代表作品有『十六竹壶』,『鱼化龙壶』及『九件套梅桩茶具』,『五件套鼎梅茶具』,后二者更被选为国礼,送给日本首相。 1975年,入中央工艺美院进修。 1981年,设计出作品『组合茶具』,分上下两段结构,集壶与杯于一体。 后又制作出『菊形迭式组合茶具』,此表现形式有别于传统紫砂造型,为创新之举。 1982年,作品『十二件鼻烟瓶』以嵌银丝多种装饰手法表现,在全国陶瓷设计评比荣获一等奖。 1986年,和张守智教授合作的『玉带提梁壶』,在南斯拉夫第二届萨格拉布国际陶瓷展上获荣誉奖。 1988年,宜兴市政府授予『宜兴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 1989年,作品『四季如意壶』在香港的『紫砂陶艺展』上获锦锋杯最佳传统艺术一等奖。 2000年1月,发行作品集《珍壶藻鉴》由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出版。 2000年,作品『璧钰壶』获首届西湖国际博览会金奖。 2001年,作品『神竹壶』获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2002年,作品『韵扁壶』获第三届西湖国际博览会金奖。 2003年,获『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荣誉称号。 2005年,作品『润丁壶』获第三届中国无锡太湖博览会金奖。 12月,被评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1980年代中期以后,作品在『型、神、气、力、势、匀』的突出特色而渐形成了『何氏风格』,如作品『嵌泥秦古壶』。 『道方壶』:著名的造型设计家张守智指出:『何道洪在造型型体上表现出来的力度是紫砂艺术上的重大突破,自清代邵大亨以来,没有一个人能达到如此的境地。』 进入90年代,何道洪在壶型、盖钮、嘴、把等配件上,致力开创个人风格,其后又相继推出作品『大松竹梅壶』,『圣珠提梁壶』,『道鼎壶』,『鼎馨壶』等。
-
范永良
范永良(1943一),男,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 1943年7月,生于江苏宜兴。 1959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随蒋蓉学艺,深得大师真传。 1985年,作品『小玉扁壶』获江苏省陶瓷四新产品二等奖。 1988年,作品『寿字龙星壶』等三件作品,参加香港紫砂春华展获优秀奖。 1990年,入编《中外名人辞典》。 1999年,作品『五件青蛙荷花壶』获第一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铜奖。 范氏作品在技艺上不仅继承了其师的精髓,而且赋于情感,焕发新意,主要代表作品有『青蛙荷花套壶』,『西瓜壶』、『玉扁壶』、『龙星壶』等。
-
周志宣
周志宣(1943一),男,别名陈小羊,助理工艺美术师。 1943年,生于江苏宜兴,福记第四代传人。 1958年,进宜兴紫砂厂工作。 1959年,开始对紫砂泥料、釉料工艺进行研究。 紫砂无铅乳白釉的研制成功,扩大了紫砂产品的使用功能及日用价值,作品『无铅乳白釉茶具』获轻工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作品『南瓜壶』陶瓷评比三等奖。 代表作有『梅椿壶』,『仙桃壶』、『薄胎朱泥小壶』等。
-
徐玉芳
徐玉芳(1943一),女,技师。 1943年,生于江苏宜兴制壶世家,自幼就喜爱紫砂壶艺。 1958年,进入紫砂工艺厂当学徒,师承著名老艺人王寅春学习紫砂技艺。 后又受顾景舟大师的严格教导,使其技艺更为提升与娴熟。 她对筋纹器的制作尤为独到,作品『九头大元条茶具』曾当国家礼品,并受到藏家的喜爱。
-
鲍仲梅
鲍仲梅(1944一),男,号兰林轩主,花甲后别署梅翁,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 1944年,生于江苏宜兴丁山陶业世家。 1959年,进紫砂工艺厂,拜陶刻名家任淦庭为师研习紫砂陶刻,又得工笔画名家喻继高指导。 1973年,进紫砂研究所,从事造型设计及装饰技法,首创紫砂金银丝镶嵌工艺。 1982年,作品『镶银朝凤酒具』获全国陶瓷美术设计一等奖。 1983年,紫砂雕塑作品『坐八怪』(八件)获全国陈设瓷质量评比评为优胜产品(徐秀棠设计、鲍仲梅制作)。 1986年,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唯一代表赴孟加拉国参加『亚太地区手工艺研讨会』。 进中央工艺美院造型设计班深造。 作品『镶银紫砂壶』获亚太地区手工艺研讨会操作奖。 1990年,作品『镶金博浪锥壶』获全国陶瓷艺术展评一等奖。 从1980年代开始,鲍仲梅以镶嵌装饰技法立足紫砂业。 广泛吸取历代各类艺术,结合造型、装饰、书画、金石、雕塑等特点,使紫砂金银丝镶嵌工艺渐趋成熟,而形成瑰丽多彩的独特风格。 他完成了由徐秀棠大师设计、徐汉棠大师制作的工5件套作品『镶银丝藏圆咖啡具』,和吕尧巨大师制作的五件套作品『镶银丝银葵茶具』两件赴美参展作品,均被故宫博物院收藏。 并多次赴港台及海外参加陶瓷展览和国际陶艺研讨会。 作品『朝凤酒具』,『博浪锥』获全国陶瓷艺术评比一等奖。 作品『干坤百宝』被世界六大博物馆收藏。 作品『宝鬲壶』被国务院中南海紫光阁收藏。
-
施秀春
施秀春(1949一),女,工艺美术师(江苏省轻工厅评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1949年10月,生于江苏宜兴陶艺世家。鲍仲梅妻子。 1966年,进紫砂工艺厂拜裴石民为师学艺,并得朱可心、顾景舟的指导。 1982年,作品『嵌银朝凤酒具』获全国陶瓷美术设计优秀产品一等奖。 1987年,作品『紫砂镶金宝鬲壶』被中南海紫光阁收藏。 1990年,作品『嵌金博浪锥壶』获国际陶瓷精品大奖一等奖及全国陶瓷艺术展评一等奖。 作品『镶银宝鬲壶』入选中南海紫光阁陈设收藏。 70年代与丈夫鲍仲梅开始共同设计开拓了紫砂壶金银镶嵌工艺技术,继而又成功以釉珠、钻石、玉石、牛角等镶嵌于壶体,使古朴深厚茶具更显典雅,身价倍增。
-
程辉
程辉(1944一),男,又名润年,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 1944年,生于江苏宜兴丁蜀镇。 1958年,在宜兴紫砂工艺厂师承著名老艺人吴云根学习紫砂成型技术,先后制作紫砂茶壶、茶具、花盆、瓶类等。 1983年,参加北京中央工艺美院短期培训,因对陶瓷造型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了创作设计能力。 1983年,作品『提梁八玲壶』获得了江苏省陶艺评比三等奖。 1979年,作品『海元平口线盆』由北京故宫博物馆收为馆藏。 1990年,作品『虹途壶』获江苏省陶艺作品评选表扬奖。 1984年,担任厂技术管理工作,先后任技术科副科长、科长、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总工艺师办公室主任等职。 1990年,主持制订的『紫砂陶器』国家标准,被评为市、省、轻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6年,作品『五头之石茶具』获江苏省陶瓷艺术评比二等奖。 2004年,担任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专委会副秘书长。 2005年11月,被评为研究员级别高级工艺美术师。
-
张红华
张红华(1944一),女,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 1944年,生于江苏宜兴。 1958年,进入紫砂工艺厂,先后拜名家王寅春、顾景舟为师。 1979年,作品15头『芝泉咖啡壶组』于全国陶瓷展评会上,荣获二等奖。 1981年,作品『青泉壶』被故宫博物院收藏。 1983年,进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 1986年,作品『古玉壶』被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收藏。 1988年,和汪寅仙受邀出访日本,日本《信浓每日新闻报》以及多家电视台均派专职记者撰文报导,称赞她俩是东方工艺的两枝花。 1989年,作品『彩灯提梁壶』荣获萨格拉布国际陶瓷展荣誉奖。 1992年,作品『秦权壶』于日本京都由国际文化振兴财团举办的世界和平文化大赏展上,获得国际文化优秀奖。 1994年,作品『翠竹顽石壶』获景德镇国际陶瓷精品大奖赛创作奖。 1997年,由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称号。 2004年,出版《张红华紫砂作品集》。 2005年,成为研究昌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
束旦生
束旦生,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宜兴陶艺协会会员。 1944年,生于江苏宜兴。 1958年,进厂拜师任淦庭学习陶刻技艺。 2011年10月,被评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束旦生能双刀细刻各种书体,作品力求刀法俊秀,细腻而不失粗犷奔放,用刀多种,单、双、侧、堆恰到好处。 与姐束凤英(工艺美术师)共同探索制陶,博采众长,具备优秀制作技艺。 他专攻雕刻、书画、装饰,尤其在紫砂茶具、花瓶挂盏等装饰上有独到之处。 陶刻作品曾在《茶与壶》、《天地方圆》、《紫玉金砂》等书刊上介绍,并被海内外知名人士收藏。
-
顾绍培
顾绍培(1945一),男,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陶瓷协会会员。 1945年,生于江苏宜兴陶业世家。 1958年,进宜兴紫砂中学读书学艺,受潘春芳启蒙;转入紫砂工艺厂后,师承老艺人陈福渊,后得壶艺泰斗顾景舟指导。 1982年,作品『四季集锦盆』在全国陶瓷美术设计会上获二等奖。 1983年,作品『大长方梭型盆』获全国同行业评比优秀产品奖。 1984年,紫砂作品『百寿瓶』则荣获莱比锡春季国际博览会金质奖。 1985年,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和『五一』劳动奖章。 1986年,作品『双百福寿瓶』获全国陶瓷美术设计三等奖。 1987年,作品『天龙顶珠壶』获全国同行业评比优秀质量奖。 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张守智合作的一对作品『大方竹瓶』,和他创制的一对『特大百寿瓶』,被选进中南海紫光阁。创作作品『高风亮节壶』。 1988年,发表全手工创制的世界第一大壶作品『金声玉振壶』。 1990年,作品『双福百寿瓶』获工艺美术百花金杯奖。 2002年,作品『仰宇提梁壶』获上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及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华艺杯金奖。 2005年12月,被评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2006年11月,被授予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2008年,荣获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从业紫砂已50余载,创作新品100余件,20多次获省、国家级工艺美术评比大奖。 并多次赴日本、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及香港、台湾作紫砂文化学术交流,并在海内外专业刊物上发表紫砂相关论文。 曾先后担任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研究所副所长、副总工艺师,宜兴锦达陶艺有限公司总工艺师,现为中国宜兴紫砂博物馆鉴定委员会委员,宜兴方圆紫砂工艺有限公司副总工艺师。
-
潘持平
潘持平(1945一),男,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1945年,生于江苏宜兴蜀山。1958年,入厂学艺,70年代以花盆扬名上海,尤其深受日本人喜爱,指名要『阿平』印款盆,微型盆在上海盆栽界更是争相收藏。1981年,被顾景舟选中并亲自指导,专攻方壶。1982年到1989年间,任紫砂工艺研究所副所长及对外经营工作。1995年12月,到台湾参加『当代紫砂精品展』活动。2005年12月,被评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潘持平对顾老无比崇敬,顾老被誉为『壶艺泰斗』及尊为『一代宗师』就是在1986年出版的《古今名壶集》一书中,潘持平撰写作者简历时,首次提出的,得到了海内外的公认。潘持平的作品壶如其人,从1990年专业壶艺以来,他有留壶留笔记的习惯,以便下次再做时,可以有依据以改进缺点,提高质量,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难能可贵。曾担任江苏省陶艺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及《江苏陶艺》主编职务。
-
毛国强
毛国强(1945一),男,号一粟,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1945年6月,生于江苏宜兴蜀山制陶世家。 1958年,进紫砂工艺厂从师陶刻名家任淦庭学习陶刻艺术。 1985年,作品『三头文具瓶』荣获轻工部优秀产品奖。 2001年起,作品参与国内外艺术交流展与博览会,并获得壶友喜爱。 2005年12月,被评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毛国强从艺50载,多次获全国陶瓷创作设计展评奖项,并被多家博物馆、艺术馆、中南海紫光阁收藏。 现受聘于美国加利福尼亚中国文化艺术工艺大师,哈尔滨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供职于方圆紫砂有限公司。 出版有《毛国强作品选集》、《毛国强紫砂书画艺术》、《翰墨茹砂》、《抱壶自得》等书籍。
-
牛惠芬
牛惠芬(1945一),女,技师。 1945年,生于江苏宜兴。 1959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吴云根老师学习造型艺术。 牛惠芬在紫砂成型工艺上技术熟练,作品『群仙祝寿壶』,『心经水平壶』多次参加展评活动。
-
周尊严
周尊严(1945一),男,又名正年,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 1945年,生于江苏宜兴。 1958年,进紫砂陶瓷中学。 1959年,随裴石民老艺人学习制壶技艺。 1961年,师承陈福渊师傅。 1965年,进紫砂研究室,在顾景舟大师的指导下,从事花盆设计与制作,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展览并获奖。 1970年代初,在顾景舟大师的指导下,从事以花盆为主的造型设计与制作。 1982年,评为助理工艺美术师。 1983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 1985年,作品『三头文具瓶』荣获轻工部优产品奖。 1989年,评为工艺美术师。 1990年,参加澳门『中华茶艺奖』,现场示范制作技艺。 1995年,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 1995年10月,赴马来西亚参加『中国宜兴紫砂陶精品展』。 2004年,作品『八方宝方壶』获第三届西湖博览会金银奖,并于2005年获太湖博览会金奖。 2005年12月,被评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从艺以来,周尊严一直虚心请教,刻苦学习,以提高技艺水平,创作几十件壶类产品,代表作有『长鸣壶』,『垒线壶』,『六方合斗壶』等,其中作品『六方合斗壶』获陶瓷精品展二等奖。
-
张洪芬
张洪芬(1946一),女,技师。1946年,生于江苏宜兴。周尊严之妻。1958年,进紫砂厂,师从朱可心老艺人和许成权老师。从事紫砂工艺30余年,制作技艺精湛,所制作品深受藏家青睐。
-
吴同芬
吴同芬(1945一),女,高级工艺美术师(地方级)。 1945年,生于江苏宜兴,自幼随父吴纯耿学艺,家传技艺功底深厚。 1958年,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 1960年,紫砂工艺厂组织首届生产技术革命运动,获二级技术运动员。 1980年,任紫砂工艺二厂技术辅导兼创作创新小组辅导。 1985年6月,作品『蠡龙茶具』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部优秀新产品奖,江苏省轻工业厅四新优秀产品奖及无锡市新产品评比优秀奖等。 1990年,获轻工部从事工艺美术行业三十年有突出贡献荣誉证书。 1996年,被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吴同芬作品造型多样,富含新意,代表作品有『佛手壶』,『圆珠壶』等。
-
李洪新
李洪新(1945一),男,技师。1945年,生于江苏宜兴。1958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从师王寅春。李洪新深得严师教诲,为人为壶一丝不苟。曾荣获轻工部颁发的从事工艺美术行业三十年有突出贡献荣誉证书。所设计制作的『明方壶』,曾获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展荣誉证书。紫砂成型工艺熟练,代表作品有『美人壶』、『莲办嵌盖侩帽壶』等。
-
徐可棠
徐可棠(1945一),男,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宜兴市书法协会会员。 1945年1月,生于江苏宜兴。 徐汉棠和徐秀棠的胞弟。 1958年,师从张洪寿学习制壶,作品『海棠壶』获全县动工俭学成果奖。 80年代,随兄长学艺。 90年代,加入徐汉棠大师工作室。 作品『方竹壶』收入《中国当代紫砂名人名作集》,作品『盘条钟权壶』被比利时皇家博物馆收藏,『盘条石瓢提梁壶』由无锡市博物馆收藏,『石瓢壶』被日本中国宜兴陶艺研究协会收藏。
-
鲍志强
鲍志强(1946一),男,字乐人,室号醉陶斋,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1946年,生于江苏宜兴蜀山。 1959年,15岁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先后从师于名家谈尧坤、范泽林学习陶刻。 1962年,转师老艺人吴云根门下学习制壶工艺。 1965年,得陶刻名家任淦庭教泽,从事陶刻创作;受到任老的影响,刻苦钻研楷、隶、篆各体书法和书画、金石诸艺。 1975年,进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并受白雪石、陈若菊等教授的指导。 1982年,作品『艺术挂盘』获全国陶艺评比二等奖。 与顾绍培等人创作的作品『合璧』获江苏省四新产品评比一等奖。 与谭泉海合作的『铁笔神韵』获江苏省陶艺展二等奖。 1986年,和刘建平设计的作品『宝贵茶具』获全国陶艺评比一等奖。 1990年,与刘建平合作的作品『九头源泉茶具』获全国陶瓷设计评比一等奖,并获景德镇国际陶艺大赛优秀奖。 1991年,作品『茗香玉锦』获宜兴陶都精英奖。 1992年,与刘建平合作的作品『五头永乐茶具』入选日本美浓国际展。由轻工总会组团,任副团长,赴日本考察并进行学术交流。 1993年,与顾景舟办『访台联展』作技艺表演,尔后多次到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澳门等地举办紫砂精品展。 1994年,被中国轻工总会陶瓷工业协会聘为第四届陶瓷艺术评比评委成员。 1995年,作品『福寿延年壶』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入选日本美浓国际展。 1996年,作品『百寿壶』获景德镇中日陶艺大展奖。 2005年12月,被评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2007年,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鲍志强担任宜兴紫砂工艺厂副厂长以后,行政事务较多,仍从事设计制陶,尤擅陶刻装饰。 曾多次获得国内、国际金奖,作品被中南海紫光阁、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等收藏。 并多次出版专著和举办个人展览。
-
沈汉生
沈汉生(1946一),号石羽,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 1946年,生于江苏宜兴丁蜀镇蜀山。 1959年,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随民间老艺人任淦庭学习陶瓷装饰技术。 1983年,创作的作品『鼻烟瓶』荣获全国陶瓷评比一等奖。 1983年,作品『鼻烟壶』获全国陶瓷评比一等奖。另采用阳雕篆字古诗作法的一件挂盘创作及十三件壶,获得全国评此二等奖。 1984年,他在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上亦大放异彩,作品『东坡品茶图大树提壶』,『别有洞天瓶』均被故宫博物院收藏。 另有作品『大百寿瓶』、『十六竹大帽筒』则获紫光阁收藏。 同年,沈汉生以一百种不同的寿字组合成松与鹤的作品『百寿瓶』及临摹山东银萑山出土汉简孙子兵法片段的『竹简茶具』更荣获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奖。 1985年,参加中国书画函授大学进修三年。 1988年,作品『曼生十八式瓶』获景德镇国际博览会三等奖。 1989年,作品『玉佛壶』获省四新评比奖。 2002年,作品『茗香茶具』获中国杭州博览会银奖。 2004年,作品『六方无尾瓶』获江苏省首届『大阿福奖』工艺美术金奖。 作品『紫碗』获杭州西湖博览会金奖。 2005年12月,被评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沈汉生曾任宜兴锦达陶艺有限公司副总工艺师,并创办陶羽轩陶艺品有限公司。
-
许四海
许四海(1946一),男,字紫云,号拾荒人,别号门外汉,现为当代茶圣吴觉农纪念馆馆长,上海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四海茶具馆馆长,四海窑窑主。1946年,生于江苏盐城,自幼在沪就学。1980年,从广州空军转业回沪,后从国画大师唐云学艺,为其关门弟子。1984年,辞去公职,被聘为筹建宜兴紫砂工艺二厂任助理厂长。期间自学紫砂陶艺二年。1985年,紫砂作品『夏意』获得国家金奖,『螃蟹宝盆』获省优奖。1992年,成立上海四海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并创办『四海窑』从事紫砂创制。2010年,以世博为主题,创作了『世博十八式』,『中国汉字壶』,『十二生肖壶』等作品。2010年,初被北京评为全国『十大』收藏家之一。他在上海创办了中国大陆第一家『四海茶具馆』,陈列历代壶具数百件。所创作的紫砂壶作品被国家领导人和名人收藏,有的作品还作为政府的礼品赠送外宾。
-
夏俊伟
夏俊伟(1946一),号艺陶齐。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日本、中国宜兴陶艺研究会理事。 1946年,生于江苏宜兴。 1964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随陶刻艺人任淦庭学习陶刻装饰。 1965年,进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轻工产品设计专业。 1968年,到宜兴紫砂工艺厂工作。 1974年,在江苏省陶瓷工业学校装饰专业任教。 1977年,在紫砂厂任教育科、技术科负责人。 1988年,参与《江苏省陶瓷工业志紫砂章》的编写工作,经省志办专家评定获一等奖。 1993年,作品『泥绘装饰』获江苏省科技专利博览会金奖。 2007年12月,被评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夏俊伟在紫砂文化的倡导上着力颇深,先后参与大型紫砂陶专集《壶锦》、《宜兴紫砂当代名人作品集锦》、《紫墨黛壶》、《唐人工艺紫砂陶艺》等编写工作,十多篇有关紫砂陶艺论文发表在专业杂志上。 多次担任宜兴紫砂陶行业职称考评评委,协助主编《当代紫砂群英》及主编《中国紫砂茗壶珍赏》,并被相关行业聘为艺术顾问。 夏俊伟从艺制陶用章均为自己亲手所镌,在优雅浑朴的壶型上,配以品茗画意的泥绘装饰,作品精妙具文气,集制壶、绘景、堆刻于一身。 作品极少重复,每年皆有新作问世,并参加国内外重大展览活动。 夏俊伟的壶艺作品风格大致有三: 一为『泥绘装饰壶』以素雅沉静之风,留品茗人遐想; 二为『塑器点缀纹饰壶』以吉祥物造型让品茗人观赏; 三为『色泥点彩壶』以色泥浆点染壶上,具抽象画意。
-
乐泉生
乐泉生(1946一),男,技师。 1946年11月,生于江苏宜兴。 1958年,进入紫砂工艺厂长期从事模具设计。 1989年,被评为技师。 乐泉生除从事模具设计外,亦熟悉紫砂造型,并曾参与制壶,作品有『石瓢』、『麒麟玉顶』、『芝乐壶』等。
-
李美金
李美金(1947一),女,工艺美术师(江苏省轻工厅评定)。1947年,生于江苏宜兴。1964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随名艺人任淦庭学习雕刻技艺。1965年,进南京艺术学院轻工美术设计专业学习。1968年,毕业回厂,后继续从事紫砂壶艺。1984年,任紫砂研究所管理工作。李美金习惯采用琢挡、雕塑嘴望装饰为主,花货以瓜果、鱼草、虫花、树藤、梅竹等,汲取大自然的精华,流露出欣欣向荣、生气蓬勃的生命力。代表作品有:『圆田四季壶』,『四大美女壶』,『熊猫壶』,『一品锦方壶』等。
-
张锁坤
张锁坤(1947一),男,字子云,工艺美术师。 1947年,生于江苏宜兴。 张锁坤13岁随陶刻师傅谈耀坤学艺。 后在宜兴紫砂工艺二厂担任刻字技术辅导员,后又任特艺车间主任,并从事壶艺制作,屡有新作问世。 作品『百福百寿壶』上刻百种不同字体的篆字『寿』和『福』字,一展张锁坤雕刻专长。代表作品有『宇宙壶』,『风调雨顺壶』,『醒狮茶具』,『独酌壶』等,且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
邵家声
邵家声(1947一),男,笔名邵劭,工艺美术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陶艺家,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市美术教育副主任。1947年,生于上海,原籍浙江绍兴。邵家声幼时学水彩人手,在水彩画领域深有造诣。曾从事十年连环画创作,出版作品近百种。后转为中国画、漫画等创作,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美术报》、《水彩杂志》等发表画作千余幅,在全国性的漫画展中多次获奖。近几年潜心紫砂艺术,以人物浮雕、圆雕于紫砂茶壶,如作品『钟馗壶』,『东坡壶』,『茶圣壶』等别具风格,而紫砂雕塑作品『钟馗系列』,『济公系列』等更是极富情趣,其紫砂作品在港、澳、台,东南亚一带颇具声誉。名载《中国当代文艺名人》、《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等多部国内权威名录。现任江苏宜兴丁蜀职业教育中心校美术教研组组长、教师。
-
朱鸿均
朱鸿钧(1948一),男,字虹儒,号陶玄子,工艺美术师(国家级),资深陶人。1948年,生于江苏宜兴。1980年,师从顾景舟。1994年,作品『富贵竹壁饰』入选第五届全国陶瓷产品展。2002年,作品『衍尊壶』获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银奖。2007年11月,被评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师。早期曾用私款『朱未祥制』搏制『海纳百川』各式大品壶数枚,为诸友所藏。此后在江苏宜兴市紫砂工艺厂(紫砂一厂)工作直至退休。代表作品有『井泉壶』,『钰莲壶』荣获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和优秀作品奖。历年来,作品参加各类展评先后荣膺过国家级金银奖。同时,也先后入编国内外各类壶谱、图、典中。现于宜兴方圆紫砂工艺有限公司紫砂博物馆『禅陶居』工作室设计创作。
-
赵江华
赵江华(1950一),男,宜兴紫砂工艺厂厂医退休,助理工艺美术师。1950年,生于江苏宜兴蜀山。1978年,军医学校毕业后,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当厂医,同时担任顾景舟保健医生有18年之久。1991年,由顾老亲自指导紫砂壶手工技法。2000年,作品『君玉壶』获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铜奖。赵江华在公职退休后,专心从事茗壶制作,现于宜兴方圆紫砂工艺有限公司工作室从艺,作品保留顾壶的壶艺风貌,深受藏家喜爱。
-
杨竞方
杨竞方(1951一),男,又名勤芳,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 1951年,生于江苏宜兴丁山镇的蜀山之畔。 成年后由于种种原因成了一位土木工程师。 1986年,离开已经颇有成就的岗位,进入紫砂行业,拜当代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为师。 在吕老师的悉心指点之下,技艺有了长足的进步。 1990年元月,评为工艺美术师。 1991年,作品获江苏省第三届轻工美术设计一等奖。 1993年,作品『翔龙三足』被香港茶具文物馆收藏。 1995年7月,作品『谢意壶』被大英博物馆收藏,作品『舜鬲双流壶』被英国威尔士艺术中心收藏,并为其单独发行了明信片。 1995年,在英国参加第五届国际陶艺家博览会,获『荣誉陶艺家』称号。 1995年8月,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 2007年12月,评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曾任宜兴紫砂二厂研究所所长、中国宜兴紫砂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他擅长制作方器、圆器及金银镶嵌等装饰。 作品题材从新石器时期的古陶、殷商青铜器、秦汉漆器、石雕、唐代书画及宫廷金银器皿、宋代锦缎纹饰和脍炙人口的名人故事,都是他创作之灵感来源。 近年多次应邀新加坡、韩国举办个人艺术展。
-
王生娣
王生娣(1951一),女,工艺美术师(国家级),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宜兴紫砂工艺二厂高级工艺美术师。1951年,生于江苏宜兴陶艺世家。1979年,进宜兴紫砂工艺二厂。1991年,作品『福寿提梁茶具』获江苏省第三届轻工美术设计一等奖。1999年,作品『神童壶』(合作)获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银奖。2005年9月,被评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师。20多年来与丈夫杨竞方先生合作,两人珠联璧合,许多作品被海外多家博物馆收藏,在国内同行业评比中多次获奖,海外颇有知名度。曾多次赴香港、日本及英国等欧洲国家办展。
-
顾顺源
顾顺源(1951一),男,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1951年,生于江苏宜兴壶艺世家,师从高顾道荣,擅长花货创作,如『桃杯』,『南瓜』,『梅桩』等作品。他的光货作品古朴浑重,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从艺数十年来作品颇受藏家欢迎,并多次在评比中获奖或被博物馆收藏。
-
陈成
陈成(1952一),女,工艺美术师(国家级),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紫砂协会会员,宜兴紫砂行业协会会员。1952年,生于江苏宜兴。1975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1986年,调到紫砂三厂,拜陶艺名师顾道荣学艺。2006年9月,被评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师。成立紫砂陶艺创作设计工作室,专门研究紫砂壶艺术的设计和全手工制作。作品参加国内展览及评比中多次获奖。
-
李正华
李正华(1953一),男,工艺美术师(国家级)。 1953年,生于江苏宜兴。 1972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随徐秀棠学习紫砂雕塑创作。 1975年,又向徐汉棠、吕尧臣、汪寅仙等大师学习。 1993年8月,被评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师。 作品细腻生动,特别对佛教神像颇有研究,作品造型庄严神圣,尤以观音菩萨为主,实像慈悲庄严,气势非凡,实为佳作。 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获奖,在东南亚一带有『观音李』之称。
-
曹燕萍
曹燕萍(1953一),女,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级),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 1953年,生于江苏宜兴。 1971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何道洪学艺。 1984年,进入紫砂陶艺研究所专业从事紫砂陶艺创作,期间曾参加中央工艺美院举办的紫砂造型训练班学习。 1985年,被评为技术员。 1990年,作品『五韵五件茶具』在江苏省陶艺评比中获三等奖。 1995年,被评为助理工艺美术师。 2008年12月,被评为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主要代表作品有『福到门前壶』,『玉韵五件茶具』,『福翁壶』、『玉趣壶』,『长啸壶』等。 其中作品『福到门前壶』在香港锦锋杯评比中获优胜奖。 现于宜兴方圆紫砂工艺有限公司从事紫砂壶艺创作。
-
鲍正兰
鲍正兰(1953一),女,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级)。1953年,生于江苏宜兴。1972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先后随吕尧臣、李碧芳、周桂珍学习紫砂制作技艺。1982年,被厂选人紫砂工艺厂研究所。2007年12月,评为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鲍正兰曾两次参加了中央美院举办的培训班学习,这期间并得到壶艺泰斗顾景舟大师的指点,获益匪浅。现于宜兴方圆工艺有限公司工作室从艺。
-
张菊萍
张菊萍(1953一),女,工艺美术师(国家级),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紫砂艺术委员会会员。 1953年,生于江苏宜兴蜀山。 1978年,进宜兴精陶厂从事造型设计工作。 1985年,随胞弟张庆臣从事紫砂壶制作。 2011年10月,被评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师。 作品『挺拔』,『古瓮』,『三脚如意』,『祥瑞』,『虎威』分别获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银、铜、优秀奖。 其作品入编《壶谱》、《壶锦》、《当代中国紫砂图谱》、《天地方圆》、《紫玉金砂》等专业书籍杂志,曾多次荣获国内外大奖,并深受海内外壶艺收藏家喜爱并收藏。 现就职于宜兴紫砂工艺厂301(室)张庆臣工作室。
-
赵洪生
赵洪生(1954一),男,助理工艺美术师(无锡市职改办评定),中国工艺美术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1954年,生于江苏宜兴。1970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1972年,师从徐秀棠大师学艺。获奖作品有『十二生肖系列壶』,『卧虎藏龙壶』等。现于宜兴长乐弘陶艺有限公司从事紫砂陶艺制作。
-
施小马
施小马(1954一),男,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紫砂名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宜兴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专委会会员。 1954年,生于江苏宜兴,其父为老艺人施福生。 1972年,进紫砂工艺厂随陈福渊学做花盆。 1985年,担任艺徒培训中心辅导老师。 此期得父亲施福生指导,并以方器的创作为主。 1989年,参加厂内举办的中央工艺美院讲习,首创作品『雀提壶』。 1991年,作品『雀提壶』入选北京国际陶艺研讨会展评名作。 1990年,与徐维明合制作品『双提茶具组』,获江苏省陶艺作品评比二等奖,全国陶瓷评比三等奖。 1994年,作品『红与黑壶』获全国陶瓷评比一等奖。 1994年,作品『邵大亨式龙头八卦东竹壶』仿古作品获选中国邮政宜兴紫砂特种邮票首发式。 1997年,作品『珏提壶』获江苏省陶瓷艺术创新展评一等奖。 1998年,作品『珏提壶』获江苏省工艺美术陶瓷新品评比一等奖;作品『扬帆壶』获全国陶瓷专业设计评比二等奖。 1999年,作品『垒壶』获江苏省工艺美术陶瓷新品评比二等奖,并于2001年获杭州西博会银质奖。 2000年,作品『凌云壶』获首届杭州西博会银质奖。 荣获『中国紫砂名人』称号。 施小马对各种造型均有涉猎,最擅长方器制作。 作品棱角分明、下拖泥带水,有器如其人的特冒。
-
储集泉
储集泉(1954一),男,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无锡工艺技术学院兼职教授,宜兴紫砂艺术研究院艺术顾问。 1954年9月,生于江苏宜兴名门望族,先祖储南强。 1972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承高丽君、范洪泉二位名师。 1984年,作品『石榴提梁』获江苏省四新产品评比二等奖。 1989年,结业于中央工艺美院陶瓷造型专业班。 1993年,作品『四君子壶』为题获江苏省四新产品二等奖及省传统工艺精品奖。 1994年,被宜兴陶瓷博物馆聘为紫砂艺术研究所所长。 1998年,作品『遥远的故事』获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 1999年,作品『冶香绿云』中国民间艺术节金奖。 此外,『蟠桃』被中国南京博物馆收藏。 2003年,作品『听禅』获北京全国陶艺展银奖;作品『渔舟晚唱』入选全国美协陶艺艺术展。 2004年,被行业评为『中国紫砂十二精英』。 2005年,作品四君子系列之『兰』入选中南海紫光阁收藏;作品『汉宫秋月』获中国无锡太湖博览会银奖。 2007年,作品『混沌初开』获首届东方工艺美术之都博览会金奖。 12月,评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储集泉从艺以来,共创作设计近100款作品,其中以梅、兰、竹、菊为代表作。 1997年起,他在传统花货技艺基础上搭配泥绘、嵌泥、浮雕、贴塑等手法,逐渐形成紫砂花货绘雕装饰的新风格。 作品多次获得省级以上大奖,并被国内外博物馆及北京中南海紫光阁收藏。
-
陈国良
陈国良(1954一),男,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1954年,生于江苏宜兴蜀山。1972年,进入紫砂工艺厂,师从何道洪,此期他专心致力于花盆、花瓶等大型类的创制。1983年,入江苏陶瓷公司学习造型设计。此期得到范洪泉、潘持平两位老师的指导。1986至1992年间,任艺徒培训中心辅导老师。1988年,入中央工艺美院进修。1989年,结业于清华大学工艺美术学院造型设计系。1993年,入宜兴紫砂工艺厂研究所任职至今。1995年,作品『葫和壶』评为省陶瓷艺术新品设计三等奖。《陈国良紫砂作品集》由台北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出版。2000年,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紫砂艺术名人』。2000年,评为『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2001年,作品『待放壶』获第四届中国工艺艺术精品博览会银奖。被授予『中国紫砂艺术名人』称号。2002年,作品『阳羡溪歌壶』获第四届中国工艺艺术精品博览会银奖。2006年,作品『梦石瓢壶』获全国第八届陶瓷创新设计银奖。『新供春壶』被北京中南海紫光阁收藏。2008年12月,评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陈国良的制壶技艺扎实,不论光货、花货、筋纹货皆擅长,尤花塑器为其壶艺创作的代表。他以刻苦、求实的态度制作茗壶,代表作有『金钱松壶』、『供春壶』,『三友壶』等。曾多次,出访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进行陶艺交流,许多作品成为爱壶者的收藏珍品。
-
吴群祥
吴群祥(1954一),男,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宜兴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专委会会员,现宜兴方圆紫砂工艺有限公司工作室从艺。1954年,生于江苏宜兴蜀山。1972年,进江苏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吕尧臣,后拜壶艺泰斗顾景舟为师。1978年,作品『双龙戏珠提梁壶』作为礼品赠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1980年,作品『大小书扁壶』分别被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和中南海紫光阁收藏。1983年,参加中央工艺美院造型设计培训班。1990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研究所从事紫砂创作。2000年,赴香港举办个人作品展。2006年,作品『千禧龙凤壶』被中南海紫光阁收藏。2007年,作品『提璧壶』被中国国家美术馆收藏。吴群祥的作品以光货见长。其作品参加台湾、香港、马来西雅等国际陶艺展,并为中国国家美术馆、中南海紫光阁、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香港茶具文物馆所藏。
-
吴亚亦
吴亚亦(1954一),女,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宜兴陶瓷协会会员。 1954年,生于江苏宜兴。 1972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受高丽君敔蒙。 1976年,师成带班培训徒工。 1979年,进徐秀棠雕塑车间。 1984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研究所,并拜汪寅仙为师。 1989年,进中国工艺美术学院进修。 1990年,作品『六头安居茶具』获全国陶瓷艺术展评会三等奖及『瓷都景德镇杯』国际陶瓷精品大奖赛三等奖。 2003年,作品『文房四宝壶』获中国第五届博览会金奖。 2008年,作品『开心果』获中国第十届博览会金奖。 2011年10月,评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吴亚亦常以雕塑手法与传统工艺相结合,作品在国内外陶艺精品展览会上参展并获奖:作品『印包壶』,『牛盖提梁壶』为国务院紫光阁典藏『源源流长壶』为南京博物院典藏。 目前担任逸风堂艺术馆技术总监,并从事紫砂艺术创作。
-
周定华
周定华(1954一),男,工艺美术师(国家级)。1954年,生于江苏宜兴。1972年,进宜兴紫砂工厂,先后随陈福渊、高丽君学艺,先从事花盆制作,其后专业制壶,作品精细多样。1990年,作品『九头智华茶具』获全国陶瓷艺术展三等奖。其作品不与他人同俦,造型不圆不方,亦园亦方,轻盈而又不失朴实,曾获江西景德镇国际陶瓷评比三等奖。现于宜兴方圆紫砂工艺有限公司工作室从事紫砂陶艺。
-
惮益萍
惮益萍(1954一),女,工艺美术师(地方级)。 1954年,生于江苏宜兴。 1972年,入紫砂工艺厂,从事紫砂生产、设计制作,师从何道洪老师。 80年代末,参加了中央工艺美院陶瓷设计系造型设计专科学习,获得结业及合格成书,提高了工艺美术理论及造型设计的专业知识。 1993年,作品『矮松鼠葡萄桩』入选香港市政局。 1994年主办之『紫砂新品一一当代宜兴茶具精选』并被收藏。 2000年5月,被评为地方级工艺美术师。 惮益萍近40年的紫砂生涯,先后得到了何道洪、范洪泉老师的精心指点,掌握了较扎实的制壶基本功底。 作品初期多光货、方器、仿青铜器等,后以从事松、竹、梅桩类花货作品为主。
-
王秀芬
王秀芬(1954一),女。 1954年,生于江苏宜兴。为徐达明夫人。 1973年,中学毕业进紫砂厂。 1985年,进紫砂二厂。 1986年,作品『一节竹段壶』获全国农业乡产品一等奖。 其代表作有『嵌银丝长生壶』、『嵌银丝扁钟壶』。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获奖,
-
朱建平
朱建平(1954一),男,又名朱建萍,号紫石轩主人,工艺美术员(国家级)。1954年10月,生于江苏宜兴丁蜀镇。1972年,进厂从事陶瓷技术工作。1977年,考入省陶瓷工业学校工艺系专业学习三年师。1994年,接受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高等教育训,深受中央1艺美术学院王建中、耿怀玉等教授的敔蒙。2008年11月,被评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员。90年代初从事紫砂工艺美术工作,并拜师顾绍培高级工艺美术师,受益匪浅。作品以方货、花货见长,常有紫砂专业论文及文章发表在陶瓷专业会议及刊物上。曾任职于宜兴紫砂艺厂合资企业之锦达陶艺有限公司研究所,从事紫砂艺美术创作工作,任公司生产技术部技术总监。
-
胡敖君
胡敖君(1954一),男,工艺美术师(国家级)。1954年,生于江苏宜兴制壶世家。1974年,高中毕业以后一直随父母从事紫砂壶的事业创作。1980年,帮紫砂二厂加工。1988年,帮紫砂三厂加工。1991年,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1994年,和李正安教授合作『型意一北极联想』,获第三届全国陶瓷艺术展三等奖。1997年,成立『胡艺斋』创作室。2002年,作品『马到成功』获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传统艺术金奖。2006年9月,被评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师。其作品以光素器为主,尤以方壶之线条挺刮有力。参加国家级、省级评比并多次获奖。
-
高永昌
高永昌(1954一),男,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1954年,生于江苏宜兴。1970年,至东风陶瓷厂设计室,开始从事紫砂陶艺创作工作。1983年,进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陶瓷工艺造型班进修(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进修陶艺设计)。1984年,进轻工业学校雕塑艺术班(无锡市职业技术学院进修陶艺设计)。1985年,设计的陶瓷陈列品获省轻工厅的设计奖。1986年,设计的陈设雕塑获无锡市青年工人发明创新奖。1988年,参加中国专家组赴阿曼苏丹国指导该国家的陶艺和培养陶艺人才工作。1990年,拜储立之为师,和储老师合作的一套二件紫砂青铜器壁饰获全国陶瓷行业评比二等奖。并得到了何道洪、顾绍培、吴群祥等紫砂大师们的指导,获益匪浅。1996年,紫砂陶艺事迹编入《中外名人辞典》。2008年,被山东省济南市民俗艺术学校聘为紫砂艺术教授。2011年以来,连续多次在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举办的中国紫砂艺术现场展中荣获金奖。
-
吴培林
吴培林(1954一),男,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高级工艺美术师。 1954年,生于江苏宜兴。 1982年,大学毕业。 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 1990年,参加由中国画院『寿星百岁画寿壶』活动,为画家朱屺瞻『寿星百岁昼寿壶』作者之一。 同年,作品『麒麟壶』获江苏省陶艺展优秀奖。 1995年,作品『孕育壶』获江苏省工艺美术陶瓷新品展评三等奖、『生机壶』获优秀奖。 1996年,作品『无极壶』获江苏工艺美术陶瓷精品展三等奖。 1996年,作品『日月联珠』、『孕育壶』,『龙潜鱼跃』入选中国宜兴国际陶瓷艺术展。 2005年,作品『孕育壶』被评为中国十大茗壶。 2008年12月,被评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吴培林擅长绞胎镶泥工艺,运用绞、镶泥结合装饰构图,作品呈现出多变且丰富的意境。 每件作品皆亲手搏植,以泥绞画写意,壶内壶外纹理一致,以求达完善的视觉美感。 作品『瓜田小憩组壶』在第七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获二等奖;作品『荆溪十景系列壶』在中国首届国际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和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中,分获金奖和银奖。 先后撰写论文发表于《江苏陶瓷》、《壶中天地》、《紫玉金砂》、《茶与壶》、《天地方圆》等杂志和刊物。 作品和个人简历被载入《当代紫砂群英》、《茗壶竞艳》、《壶谱》、《紫砂壶全书》等书籍。
-
张建中
张建中(1954一),男,现为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世界艺术家联合会会员,高级工艺美术师。1954年,生于江苏宜兴名门紫砂世家。1987年,参加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深造。创作的紫砂作品曾多次在美国、英国、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国内外大型展览。1993年,创作的紫砂作品『丰收乐』茶壶,被香港收藏大家罗桂祥收藏。1995年,创办『张建中紫砂陶艺工作室』。从小受紫砂世家的艺术熏陶,师从蒋蓉,在紫砂工艺一厂蒋蓉工作室从事紫砂陶艺术研究。个人资料被编入《壶锦》、《天地方园》、《壶艺宝典》、《当代紫砂群英》等刊物。
-
曹亚麟
曹亚麟(1955一),男,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 1955年,生于江苏宜兴丁蜀镇。 1970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随沈汉生学习陶刻。 1976年,进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就读。 1980年毕业。 1981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从事紫砂陶艺创作。 1987年,作品『瓦当艺术五件茶具』获江苏省优秀新产品一等奖。 1989年,晋升为工艺美术师。 1994年,晋升为高级工艺美术师。 1995年,作品『溪趣七件茶具』、『月亮的传说五件茶具』入选日本美浓国际陶艺展。 1998年,作品『明五件茶具』获第六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二等奖。 2000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称号。 2000年,作品『日月壶』获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铜奖。 2001年,作品『明五件茶具』获国际陶瓷展一等奖。 2002年,作品『犰的传说五件茶具』获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铜奖。 2003年,作品『雄风五件茶具』获第三十七届全国工艺品博览会金奖。 2005年12月,被评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
蒋彦
蒋彦(1955一),男,又名小彦,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1955年,生于江苏宜兴。 1972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先后随王寅春、吕尧臣及李碧芳学艺。 1975年起,协助培训陶工。 1981年,进紫砂厂研究室工作,同期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课程,曾三次到中央美院陶瓷系学习造型设计。 1992年,作品『楚汉雄风壶』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无锡市博物馆永久收藏。 2000年,作品『中华至尊壶』荣获江苏陶艺评比金奖。 2004年,作品『知足常乐壶』被南京博物馆收藏,并获海峡两岸中国(福建)茶叶博览会特等奖。 2010年9月,被评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作品『古井风韵』,『圈竹』被中南海紫光阁收藏;作品『聚宝壶』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
丁洪顺
丁洪顺(1955一),男,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级),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 1955年10月,生于江苏宜兴。 1973年,进紫砂工艺厂,从师高洪英、束凤英,后随许成权担任艺徒培训工作。 1982年,作品『顺竹壶』获轻工业部全国陶瓷美术设计评比二等奖。 1986年,进汪寅仙工作室。 1989年,结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造型专业班。 1990年,作品『三羊同乐壶』与『五色羊系列壶』分别被《宜兴电视台》、《中国青年报》录制报导。 1995年,作品『盔甲壶』、『孔明壶』获宜兴市第一届紫陶艺评比三等奖和二等奖,及江苏省工艺美术陶瓷作品优秀奖。 2000年,作品『碧玉金竹』获江苏陶艺精品展二等奖。 2001年,作品『晨曲』在2001年中国宜兴国际陶艺展获优秀奖。 2005年,《扬子晚报》发表(浑朴精雅壶艺情)专访。 2010年9月,被评为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
高建华
高建华(1955一),男,助理工艺美术师(无锡市职改办评定)。 1955年,生于江苏宜兴。 1972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何道洪、谢曼伦、束凤英学艺。 1982年,进厂研究所从事壶艺创作。 目前在宜兴方圆紫砂工艺有限公司工作室从艺。
-
张志强
张志强(1955一),男,工艺美术师(地方级)。 1955年,生于江苏宜兴。 1972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何道洪、潘持平学艺。 1981年,负责成型技术辅导工作,为紫砂成型工艺制作工模具。 曾二次参加中央工艺美院造型设计班学习。 1993年和1997年,分别赴香港、马来西亚参展,并以特邀嘉宾身份现场表演陶艺。 1992年,作品『小金波玉壶』被国家工业部征集,并被收藏于中国工艺美术馆。 1995年,作品『花提壶』作品在中国首届紫砂陶艺评比展获得二等奖。 1999年,作品『合欢壶』,『百福壶』和『合苓壶』作品分别被无锡市博物馆、南京市博物馆和中南海紫光阁永久收藏。 2000年,作品『玉笠壶』在第二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获中国工艺美术界铜奖。 2000年5月,被评为地方级工艺美术师。 2003年,大容量(3600cc)『侩帽壶』作品被宜兴陶艺博物馆永久收藏。 2005年,作品『合苓壶』作品在第三届无锡太湖博览会中国紫砂美术大展太湖杯评比中获银奖。
-
邵顺生
邵顺生(1955一),男,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级),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大亨陶斋主人。 1955年,生于江苏宜兴,是清代制壶名家邵大亨的第六代传人。 2000年,作品『开』在第二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银奖。 2001年,作品『茶馆壶』第三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荣获传统艺术金奖。 2002年,作品『志同道合壶』获华艺杯中国工艺美术展银奖。 2007年12月,评为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邵顺生擅长方器制作,造型方中含圆,角、线明朗挺括。 作品『古鼎方钟』被无锡博物馆收藏;并被编入《当代宜兴陶艺名家集》、《跨世纪知名陶艺家集》、《收藏指南》、《陶魂》。
-
高建芳
高建芳(1956一),女,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 1956年,生于江苏宜兴。 1973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跟随高红英、束凤英学艺。 1978年,拜蒋蓉为师。 1983年和1988年,二次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学习。 1987年,作品『荷花单杯』被国务院办公厅列为艺术珍品,并被北京中南海紫光阁收藏。 1993年12月,被评为工艺美术师。 2000年5月,被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 2001年5月,被评为『中国紫砂优秀中青年陶艺家』。 2003年,赴美交流,同年,由上海美术出版杜出版《高建芳作品集》。 2005年6月,论文(紫砂象型壶的历史、风格及鉴定)发表于《上海工艺美术杂志》。 2007年12月,被评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作品先后参加国内外各种展览,并多次获得省级以上奖项。
-
黄自英
黄自英(1956一),男,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级),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宜兴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专委会员。 1956年,生于江苏宜兴,现宜兴方圆紫砂工艺有限公司从事紫砂艺术创作。 1972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鲍志强、沈汉生学习紫砂陶刻艺术。 1993年,又随曹婉芬学习成型工艺,熟悉成形制作技术的完整过程。 1982年,作品『青瓷什锦壶』获全国陶瓷评比一等奖。 1993年,作品『大竹提壶』获全国陶瓷评比三等奖。 1994年,作品『汉瓦壶』获江苏省四新产品评比四等奖。『长竹壶』获全国第五届陶瓷艺术设计创作评比三等奖。 1995年,作品『佛像璧饰』获紫砂新品评比二等奖。 1996年,作品『百寿挂盘』获江苏省四新产品评比(陶瓷艺术新品展评)三等奖。 2006年10月,评为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
方小龙
方小龙(1956一),男,工艺美术师(国家级),中国紫砂优秀中青年陶艺家、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陶瓷专业委员会会员。 1956年,生于江苏宜兴。 1998年至2000年,创制毫升特大朱泥『掇只壶』。 2000年,作品『大西施壶』获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金奖。 2001年,作品『九龙戏珠』壶获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2006年9月,评为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作品『苍松供春壶』被天津市博物馆列收藏,作品『朱泥大红袍』,『孟臣书扁壶』被江苏宜兴陶瓷博物馆列收藏。 作品在《天地方圆》、《当代紫砂群英》、《中国紫砂茗壶珍赏》等书籍刊登。
-
葛陶中
葛陶中(1957一),男,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1957年,生于江苏宜兴。 1976年,进紫砂工艺厂接受李碧芳启蒙。 1978年,进紫砂工艺厂研究所从师沈蘧华;后来在顾景舟大师门下接受指点。 1982年,进入无锡轻工业学院造型系进修,并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造型班学习。 1986年,作品『四方回纹鼎壶』获江苏省轻工业新产品评比一等奖。 1987年,作品『五头提璧茶具』获全国旅游产品纪念一等奖。 1990年,作品『五头夜知己茶具』(与李慧芳合作)获江苏陶瓷新产品三等奖。 1992年,作品『期待茶具』(与吴鸣合作设计并制作)获第三届日本美浓国际陶艺节特别评委奖。 1993年,获江苏省轻工业厅颁发的工艺美术师资格证书。 葛陶中在顾景舟大师身边多年,接受其指导与启发,学得了深厚的制壶技艺。 他能充分利用紫砂泥土的特性,以严谨的态度从事紫砂创作,作品以光素器为主,并曾多次获省级以上新产品设计奖。
-
李慧芳
李慧芳(1957一),女,工艺美术师。1957年,生于江苏常州。1976年,进入宜兴紫砂厂,跟随李碧芳学艺,认真刻苦学习紫砂技艺的各项知识及成型基本技法,并学习初级绘画陶瓷制图,以增加美学涵养。1978年,以优秀的成绩考进紫砂研究所,拜沈蘧华为师,并受顾景舟大师对其讲解紫砂历史、造型设计、工艺技巧等,对于造型技巧和设计理论上有着极大的提升作用。1988年,进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举办的陶瓷工艺美术训练班学习。1993年12月,获得江苏省轻工业厅颁发的工艺美术师资格证书。
-
吴鸣
吴鸣(1957一),号怡陶,居怡陶园。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现任中国宜兴紫砂博物馆设计中心主任。 1957年,生于江苏宜兴。 1976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次年进宜兴轻校学陶瓷美术。 1983年,考入无锡轻工业职业大学。 1986年毕业,后(1988)曾应聘回宜兴轻校任教。 1989年,又回紫砂工艺厂,专门从事紫砂创作,直到现在。 1998年,作品『谦谦君子』获全国陶瓷艺术设计评比二等奖。 1999年,作品集《吴鸣陶艺》由台北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出版。 2000年,作品『与先贤对话系列之一』获江苏省陶展评一等奖。 2001年,作品『与先贤对话系列之二、哥哥弟弟系列』获中国宜兴国际陶艺展一等奖。 2005年12月,被评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吴鸣依照自己独特的创作模式,既保留了传统紫砂的基本要素,形成了另一种审美倾向与风格。 作品多次参加展览,20余次获全国、省级奖项,亦曾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并在国内外多次举办个展。 值得一提的是,1989年起,他的作品三度入选日本美浓国际陶展获评委特别奖,实为宜兴陶人难得的殊荣。 现任职于宜兴紫砂工艺厂研究所。
-
江建翔
江建翔(1957一),男,又名建祥,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宜兴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专委会会员。1957年5月,生于江苏宜兴丁山。1976年,进紫砂工艺厂,从师许成权学艺。1978年,选拔进紫砂工艺厂研究所深造,拜汪寅仙为师。1982年和1988年,曾二次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陶瓷造型设计。2000年,被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江建翔悉心钻研紫砂传统技法,作品尤以塑器见长,手法细腻,造型俊秀简洁。而素器作品亦能充分显示张力,尤其壶嘴和把的造型更有其风格特点。在江建翔几十年来所创作的作品中,曾多次获省级以上新产品设计奖。重要作品有:『硕彦茶具』(1983年),『兽钮传炉壶组』(1988年)、『挚友茶具』(1991年),『竹报平安壶』(1992年),『一翦梅壶』(1993年),『南瓜壶』(1993年)。其代表作『风卷葵』被中南海紫光阁收藏。
-
刘建平
刘建平(1957一),男,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1957年,生于江苏宜兴。 1976年,先随高丽君学艺,后师承吕尧臣。 1979年,作品『八方凌云茶具』和1980年制作的『竹圈酒具』均被列为国家礼品并选送日本。 1983年和1989年,在南京艺术学院和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 1985年,作品『大金牛壶』和『商融壶』在江苏省陶瓷同行业评比获一、二等奖。同年,作品『五件富贵茶具』获全国陶瓷艺术展评为一等奖。 1990年,作品『九件源泉茶具』在获全国陶瓷艺术展评一等奖和首届景德镇杯国际陶瓷精品大奖赛一等奖。并入选1991北京国际陶艺研讨会。 1991年,作品『茗香玉锦茶具』获陶都精品展评设计精英奖。 1995年,作品『十件晨曲茶具』获全国陶瓷艺术展评二等奖。 1989一1995年,作品『夜之神』,『五件永乐阶梯茶具』,『十件晨曲茶具』连续三届获日本美浓国际陶瓷艺术展评入选奖。 2003年,作品『至尊时尚茶具』获第37届全国旅游工艺品和国际礼品博览会一等奖。 2007年12月,评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刘建平的创作20多次获省、国家级大奖,作品『富贵茶具』被北京中南海紫光阁收藏。 曾多次在东南亚地区进行艺术交流。 撰写发表的(浅论紫砂素器的裸体美)一文,被国家科学档案馆选为永久陈列、收藏、入库的优秀论文。
-
徐维明
徐维明(1957一),男,高级工艺美术师。 1957年,生于江苏宜兴丁山。 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之次子。 1976年,进紫砂厂学习基本功。 1978年,调至紫砂工艺厂研究所,随父亲徐汉棠习艺(与顾老同一工作室)。 1982年至1989年,两度进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 1986年,设计的作品『顽童壶』在台湾壶界引起一致好评。 1988年,作品『裙花提梁壶』被北京中南海紫光阁收藏。 1989年,作品『光一烛的奉献』获日本第二届美浓陶瓷设计评比入选奖。 1990年,作品『双提茶具』(与施小马合作)获第四届全国陶瓷评比三等奖。 2000年,作品『节日夜空』获江苏陶艺评比二等奖。 2007年,作品『动物总动员』水注系列获第八届全国陶瓷评比三等奖。 作品在国内外的评比中曾多次获奖。 在30余年的从艺生涯中,徐维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创作路子和风格,深受海内外行家的赞赏和喜爱。
-
顾惠君
顾惠君(1957一),男,艺名惠玉,中国著名紫砂陶艺家,世界艺术大师,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收藏家协会会员。1957年6月,生于江苏宜兴。1970年代,进宜兴紫砂工艺厂。1987年,设计创作作品『紫砂蟋蟀微雕』。1988年4月,作品『紫砂蟋蟀微雕』获江苏宜兴陶瓷公司四新产品评比二等奖。1989年,获江苏省第二届轻工美术设计二等奖。1996年,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举办『顾惠君陶艺精品展』。2000年,作品『千禧壶』被『迎新世纪敲钟仪式』国家组委会认可作为国礼赠送外宾。从事紫砂陶艺设计和制作30余年,曾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其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获奖,如90年代陶艺作品『回眸一笑』,『森朋壶』等四件作品分别获中曰陶艺展入选奖和江苏陶艺展一等奖:作品『神韵福寿壶』被刘海粟美术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