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洪泉,男,1941年生于宜兴蜀山,2005年正高,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2011年第五届)、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2011年首届),师从吴云根、朱可心老艺人,为“可心花货”嫡传弟子,跟随朱可心二十余年,善制花货,开创巨壶制作之先河,被人誉为“巨型花货大王”,堪称现代紫砂花货艺术的杰出代表。作品以大气豪放著称,淳朴自然,长于紫砂花器的创新制作,尤善大型、特大型花器的创作代表作有“大型东坡提梁壶”“报春壶”系列、“梅桩壶”系列等。
1956年进入紫砂工艺厂,先后数十年来潜心紫砂艺术,心无旁骛,默默耕耘,长于创新,成绩斐然。1973年首创“大型东坡提范洪泉提梁壶”,攻克紫砂泥料、成型、烧成三大难关,之后陆续创作了“大型报春壶”、“大型劲松壶”、“特大梅桩壶”、“特大葡萄盈筐提梁壶”、“特大三足结义壶”等,因敬佩其艺高胆大,人送外号“范大胆”。

1976年“中型报春壶”被选为邓小平访日国礼。1987年、2005年“报春壶”、“春色壶”先后两次被国务院办公厅选为中南海紫光阁收藏陈设。1988年“特大仙瓢提梁壶”被香港茶文化博物馆收藏。1995年“瑰宝大提梁”被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收藏。2007年“束柴三友壶”被北京故宫博物院陈设。2008年“钟梅壶”被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收藏。
范洪泉跟随紫砂花货巨匠朱可心身旁二十多个春秋,壶艺深得大师的嫡传,既有坚实的传统功力,又有创新能力,从艺数十年来创作的精品茗壶达一百多种,多次问鼎国内外奖项。
范洪泉坚持不懈地探索紫砂壶的创作和升华之道,为紫砂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其紫砂艺术风格豪放、大气磅礴、个性鲜明、技艺精湛,被江苏省轻工厅嘉奖“对紫砂有突出贡献”。2016年,范洪泉被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陶瓷艺术终身成就奖”,这是对他在陶瓷艺术领域辛勤耕耘一生、为紫砂界所做的开拓性贡献的肯定。

范洪泉师从紫砂七大老艺人之吴云根、朱可心二人(另有顾景舟、王寅春、任淦庭、裴石民、蒋蓉),1956年,范洪泉进入紫砂工艺厂随吴云根学艺,潜心钻研紫砂艺术,长于创新,成绩斐然;1958年,范洪泉转至朱可心门下,技艺水平飞速进步,任徒工班班长、技术员。他跟随朱可心二十余年,为“可心花货”嫡传弟子,长于紫砂花器的创新制作,开创巨壶制作之先河。
吴云根性格豪爽耿直,乐于助人,他在艺术上严谨认真,授艺毫无保留,对待徒弟后辈亲切随和,不管壶艺还是品德,都称得上宗师风范。范洪泉1956年进紫砂工艺厂时还是个十五六岁的孩子,非常幸运拜在吴云根老艺人门下学艺。吴云根从认识泥料、打片子、泥条开始,手把手地教范洪泉,耐心细致,不厌其烦,言传身教。
吴云根不仅自己技术高超,还善于因势利导传授壶艺。吴云根教范洪泉做的第一件壶艺作品是“柿圆壶”,这件作品的难度在壶盖上——截盖,一开始范洪泉总是做不好,后经吴云根传授要领,自己再多加琢磨练习,终于掌握了这个造型,在壶艺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然后是制作花器“木瓜壶”,壶身为一木瓜形,嘴、把用树桩造型,壶身上以木瓜叶装饰,从这件作品上,范洪泉开始接触到紫砂花器的基本工艺:琢桩头、贴叶子等。因为花器工艺技术性和艺术性都比较强,不容易掌握,刚开始学习时有畏难思想,吴云根不仅耐心教导,还让徒弟们几个开展比赛,让他们不知不觉就熟练掌握了这个工艺。
在吴云根的指导下,范洪泉无论是滴水成冰的寒冬,还是酷暑难熬的盛夏,手捏紫砂,用功钻研,逐渐掌握了最基本的紫砂成型技术。从此打牢根基,稳步走上了紫砂艺术的成功之路。

吴云根(1892-1969),又名芝莱,宜兴紫砂名艺人,“紫砂七大名艺人”之一。14岁向汪生义学艺,与汪宝根、朱可心是师兄弟,他的制壶风格朴实稳重,擅长光素器、筋纹器制作,于仿制传统产品中别抒机心,善作变化,给人以新颖之感,享有“出神入化”之美誉。为当今紫砂艺术界培养出了如汪寅仙、吕尧臣、鲍志强、范洪泉以及高海庚、葛明仙、何挺初等极有影响的紫砂艺术大师和名家。他的紫砂作品,构思奇妙,享有“出神入化”之美誉。
他是著名的壶坛宗师,对当今紫砂艺术界的有深刻影响。吴云根一生勤劳纯朴,光明磊落,公私分明。他教导徒弟制壶要讲究形似,更重神似,要懂生态规律,识其品相,从生活中体会,方能融会贯通。所谓壶如其人,吴云根的作品温厚稳重、朴雅润泽、丰富内涵,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他在艺术上博采众长,成就卓越,蜚声壶界,并有“声名盖及师,来者有几人”的赞语。

朱可心老师是宜兴紫砂工艺厂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也是卓有成就的一代紫砂艺术巨匠,他为紫砂艺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范洪泉相守于朱可心身旁二十多个春秋,从而登堂入室,深得大师的嫡传,既有坚实的传统功力,又具有了创新能力。朱可心的高尚艺术情操,使范洪泉在艺术上的提高终身受益,令其终身难忘。
范洪泉在1958年拜入紫砂花货泰斗朱可心老师门下,学习紫砂花货制作技艺。朱老为人亲切随和,风趣直爽,传授技艺也毫无保留,范洪泉的技艺水平进入了飞速进步的时期,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创作实践,范洪泉有了一些自己的创新作品。范洪泉和朱可心长期地生活工作在一起,建立了无比深厚的感情,不仅可以经常聆听老师教诲,及时得到老师的指点,也成就了多次与老师合作的美事。

朱可心(1904-1986),紫砂七老之一,近代紫砂史上最重要的花货巨匠。15岁时拜汪升义为师,与吴云根,汪宝根结为师友。他从艺七十余年,不断钻研和发扬紫砂传统技艺,创作了众多经典作品。他首创“一种壶形、多种装饰”技法,代表作品《云龙鼎》于1932年获美国芝加哥博览会特级优奖,《竹节鼎》被宋庆龄收藏。其制壶风格自然淳朴,作品如《云龙壶》《柿子壶》《彩蝶壶》等广受赞誉。
朱可心艺术造诣深,设计能力强,善于从自然界汲取创作灵感和题材,孜孜不倦地从事紫砂陶创作,作品风格深厚淳,法度合宜。朱可心一生致力于紫砂传承,培养出汪寅仙、范洪泉、李碧芳等名家,晚年坚持艺术操守,销毁全部印章,表现了朱可心高风亮节的艺人气魄,一代宗师的风范形象。

范洪泉跟随师父朱可心进行各类花器的创新设计与制作,技艺也在不断的磨炼中走向成熟。范洪泉生性喜欢挑战,喜欢新鲜事物,不爱墨守成规。渐渐地开始不满足于常规紫砂作品的创作,想有所突破,超越自我,他开始构思创作容量超过以往所有作品的大壶,希望开辟一条新的壶艺创作之路。
由于材质的原因及其它因素的影响,紫砂壶艺创作大一分就难一分、险一分,范洪泉觉得常规的壶艺创作不能充分表达他的创作理念,达不到他所期望的艺术效果,就计划创作一款超常规的大壶,并开始着手作这方面的准备,经过不断试验,总结了经验后,终于在1973年首次成功地创作出了一款大型紫砂壶“东坡提梁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范洪泉也因此有了一个“范大胆”的外号。
恩师之教诲,加上自身的努力,范洪泉逐渐领悟了紫砂艺术之真谛。他有一颗勇于挑战,勇于超越自我的心,以极大的热情投入生活,敏锐地捕捉题材,艺术地再现自然因此,他创作的花货茗壶,大都散发着浓烈酣畅的生活气息和自然情调,内蕴着一种丰厚的生命意识。范洪泉从艺几十年来创作的精品茗壶达一百多种,多次问鼎国内外奖项。

范洪泉得到了朱可心的真传,其雕、镂、琢,塑技巧出神入化,深得人们喜爱。长于紫砂花器的创新制作,尤善大型、特大型花器。1973年首创《大型东坡梁壶》,攻克紫砂泥料、成型、烧成三大难关,开创巨壶制作之先河。1976年,《中型报春壶》被选为邓小平访日国礼。1982年《绿嘴葫芦壶》获全国陶瓷评比评委特别奖,1987年、2005年《报春壶》《春色壶》先后两次被选为中南海紫光阁收藏陈设。
1988年范洪泉作品《特大仙瓢提梁壶》被香港茶文化博物馆收藏。 1993年在厂研究所从事产品创新和设计,1995年《瑰宝大提梁》被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收藏。2007年《束柴三友壶》被北京故宫博物院陈设。2008年《钟梅壶》被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收藏。代表作品有《东坡提梁壶》《特大梅桩壶》等。
1976年,范洪泉作品《中型报春壶》六件套被选为邓小平访日国礼
1982年,范洪泉作品《绿嘴葫芦壶》获全国陶瓷评比“评委会特别奖”
1982年,范洪泉作品《十二件什锦壶》获轻工部“全国陶瓷美术评比二等奖”
1982年,范洪泉作品《大仙瓢壶》(谭泉海刻),获“紫砂创新特等奖”
1985年,范洪泉作品《鱼翔壶》获省陶瓷公司“四新产品一等奖”
1987年,范洪泉作品《报春壶》被选为中南海紫光阁收藏陈设
1988年,范洪泉作品《特大仙瓢提梁壶》被香港茶文化博物馆永久收藏
1995年,范洪泉作品《瑰宝大提梁》被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收藏
2000年,范洪泉被授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称号
2000年,范洪泉作品《大东坡提梁壶》在江苏陶艺评比中获“评委会特别奖”
2001年,范洪泉作品《特大东坡壶》在“中国宜兴陶艺展”中荣获优秀奖
2005年,范洪泉作品《春色壶》被选为中南海紫光阁收藏陈设
2005年,范洪泉作品《大竹鼎壶》获“第三届中国无锡太湖博览会·紫砂艺术展”银奖
2006年,范洪泉作品《大型春色壶》获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
2007年,范洪泉作品《束柴三友壶》被北京故宫博物院陈设
2008年,范洪泉作品《钟梅壶》被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收藏
2011年,范洪泉被授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称号
2016年,范洪泉被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陶瓷艺术终身成就奖”

范洪泉之所以能够创作出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花器作品而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除了他有精湛的手工技艺和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外,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为人真诚,做事认真,诚实待人。他精研传统技法,领悟紫砂精髓,几十年的岁月积淀,他的技艺早已臻炉火纯青,心想手成之化境。他也成为紫砂界和海内外众多壶艺爱好者尊敬、尊重的大师级人物。
范洪泉对传统技艺有全面的继承和发扬,也有大胆的开拓创新精,他不断实践、积累和创新,技艺高绝,作品曾入选国礼,并被北京故宫博物院、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等陈设收藏。其作品艺术水准之高,可谓一件难求,在拍卖市场上,范洪泉的紫砂壶屡创高价,这些都证明了范洪泉紫砂壶的珍贵和受欢迎程度。
北京保利2010年五周年春拍
成交价:RMB 134,400
北京匡时2011年秋拍
成交价:RMB 345,000
北京保利2011年秋拍
成交价:RMB 218,500
北京匡时2011年秋拍
成交价:RMB 92,000
长风拍卖2011年秋拍
成交价:RMB 126,500
北京保利2011年秋拍
成交价:RMB 253,000
北京保利2012年春拍
成交价:RMB 138,000
北京保利2012年秋拍
成交价:RMB 161,000
中国嘉德2012年秋拍
成交价:RMB 207,000
中国嘉德2013年春拍
成交价:RMB 575,000
中国嘉德2013年春拍
成交价:RMB 517,500
北京匡时2013年春拍
成交价:RMB 218,500
北京匡时2013年秋拍
成交价:RMB 345,000
中国嘉德2014年春拍
成交价:RMB 402,500
上海春秋堂2014年秋拍
成交价:RMB 184,000
上海匡时2017年秋拍
成交价:RMB 287,500
上海泛华2018年秋拍
成交价:RMB 126,500
北京保利2018年秋拍
成交价:RMB 115,000
范洪泉先后师承著名“七大老艺人”吴云根、朱可心学艺,跟随师父进行各类花器的创新设计与制作,数十年来潜心紫砂艺术,心无旁骛,默默耕耘,长于创新,成绩斐然。作品以大气豪放著称,淳朴自然、个性鲜明,技艺精湛,被江苏省轻工厅嘉奖“对紫砂有突出贡献”。
范洪泉的紫砂艺术,也可以说是大自然的艺术,生活化的艺术。为了创作,他常到田间、山中观察花草树木的长势和变化,观察生活中常见之美,再把这些大自然的大美,浓缩提炼到作品之中。







历代制壶名家,对于壶上钤印都十分讲究,所用印章多为金石高手篆刻,金石刀痕难以完全仿制,且每位名家的钤印习惯和偏好各不相同,故而,观察壶上钤印是鉴别紫砂壶真伪的一个重要依据。
纵观范洪泉的紫砂壶作品,壶上钤印常用的印章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范洪泉在神奇的紫砂土上已辛勤耕耘了六十余个春秋,从他踏上紫砂艺苑,走进工厂大门开始学艺的那一天起,不管潮涨潮落,他一天都没有离开过从事的职业和心中热爱的紫砂艺术,克勤克俭,孜孜不倦地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完完全全地投进对紫砂艺术的追求之中。
范洪泉精研紫砂传统技法,领悟紫砂精髓,创作全新作品,半个多世纪的岁月积淀,他的技艺早已臻炉火纯青,心想手成之化境,成为了紫砂界和海内外众多壶艺爱好者尊敬、尊重的大师级人物。
书画家唐云先生书题
上海书协副主席张森题词
国大师汪寅仙题词

国大师谭泉海题词

国大师顾绍培题词

国大师鲍志强题词

国大师毛国强赠画
书画家唐云为范洪泉题写斋名
范洪泉与恩师朱可心合影
范洪泉传授弟子壶艺
范洪泉和顾绍培大师合影
范洪泉和谭泉海大师合作制壶
朱可心传授范洪泉等弟子壶艺
朱可心传授范洪泉等弟子壶艺
范洪泉和朱可心、蒋蓉等合影
范洪泉与恩师朱可心合影
范洪泉与书画家范曾合影
范洪泉和画家赵宏本合作制壶
新闻媒体在采访范洪泉:手工制作紫砂壶
范洪泉与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长杨自鹏合影
范洪泉与陈士能、周尊严合影
范洪泉与北大教授赵为民合影
范洪泉大师在制作大壶作品
范洪泉和陈国良等大师合影
范洪泉和汪寅仙等大师合影
范洪泉全家福

“范洪泉是1956年11月8日和我一起进紫砂工艺厂学艺的。我与他相继两次同窗学艺,他比我大2岁,称他为师兄。洪泉兄为人宽厚,性格开朗、直爽,也好交往。他的奋斗历程及成功之路较为突出。他的壶艺功夫也饱含了他的人格魅力。洪泉从艺五十春,基本功底见壶韵;壶艺高峰敢攀登,紫砂大壶梅报春;勤学苦练尊师长,结得事业好文章。”

“范洪泉以极大的热情投入生活,敏锐地捕捉题材,他创作的花货茗壶,大都散发着浓烈酣畅的生活气息和自然情调,内蕴着一种丰厚的生命意识。他既有坚实的传统功力,又具有了创新能力。他敢于问鼎一般紫砂艺人不敢轻易制作的巨型花货壶,使巨型花货壶于旖旎多姿中展示大气磅礴,从而被人誉为「巨型花货大王」。”

“范洪泉得到了朱可心的真传,设计制作特大型紫砂陈设品是范洪泉的强项。制作特大型器皿,不仅要掌握艺术设计原理,处理好整体的结构比例,还需配制特殊的泥料,设计合理的干燥及烧成曲线,才能得到高质量的成品。范洪泉设计制作的《特大型东坡提梁壶》《大仙瓢壶》《特大盈筐提梁壶》均是他的得意之作,显示了他不凡的功力。”

“范洪泉先生对恩师朱可心的艺品、人品、艺道、艺术,可以说是全面继承,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师古而不泥古」。他为人真诚,做事认真,诚实待人。他在紫砂花器大件的造型设计和制作技法上,有突破性的创新,从而形成了他特有的造型大气磅礴、技法细腻动人的鲜明的个人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