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云根简介

国大师吕尧臣题词

吴云根(1892-1969年),又名芝莱,宜兴紫砂名艺人。14岁向汪生義学艺,与汪宝根、朱可心为师兄弟,是著名的“紫砂七大名艺人”之一,他的制壶风格朴实稳重,擅长光素器、筋纹器制作,于仿制传统产品中别抒机心,善作变化,给人以新颖之感,享有“出神入化”之美誉。为当今紫砂艺术界培养出了如高海庚、汪寅仙、吕尧臣以及葛明仙、何挺初、范洪泉等极有影响的紫砂艺术大师和名家。

他是著名的壶坛宗师,在紫砂工艺人才培养上做出了尤为突出的贡献。当今最有成就、最有影响的几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如汪寅仙、吕尧臣、鲍志强等都曾经得到他的言传身教,显示出他对当今紫砂艺术界的深刻影响。所谓壶如其人,吴云根的作品温厚稳重、朴雅润泽。制器讲究形似,更重神似,识其品相,尊重规律,从自然中体验,从实践中融会贯通。他在艺术上博采众长,成就卓越,蜚声壶界,并有“声名盖及师,来者有几人”的赞语。

1915年,由宜兴利用陶器公司介绍,去山西省平定县平民陶器工厂任技师,历时三年。同行的有杨阿时、李宝珍。此间不仅传授紫砂陶的成型技术,还利用木炭釉炉窑试验成二次烧成的炉均釉紫砂陶,取得满意的效果,成为近代宜兴陶业界向外省传播紫砂技艺的杰出代表之一。回家乡后,仍以制壶为业。1929年受聘于南京中央大学陶瓷科当技师,两年后回宜兴。1932年在江苏省立宜兴中学窑业科担任技师。尔后推荐师弟朱可心进校联袂授艺,延至抗日战争爆发学校停办。

吴云根制壶工具

吴云根在艺术上严谨认真,对待徒弟后辈亲切随和,在质量工艺上严格要求,全身心地投入,悉心指点辅导弟子的壶艺,热心传授技术,授艺毫无保留且细致入微。他长期从事学院的正规艺事教育,十分重视写生,尤其对竹的形态特别关注,为他制作竹段壶充实素材,丰富内涵,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教导徒弟制壶要讲究形似,更重神似,要懂生态规律,识其品相,从生活中体会写生,方能融会贯通。

吴云根一生从事紫砂制陶,对所创作的作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无论方货、光货、还是花货都能得心应手,他不仅自己技艺高超、技术全面,还善于传授,因势利导,培养出了许多紫砂艺术界的杰出人才。吴云根为人正直,刚直不阿,对事业严谨一丝不苟,对人关爱有加,这也是其为人之道。不管是壶艺还是品德,吴云根都称得上宗师风范。

吴云根制大犀尊壶

吴云根的艺术成就,正如他的人品一样,以人的朴实、厚道之大雅风范。更为可贵之处,集众家之长,立自己风格。他的紫砂作品,构思奇妙,注重传统与艺术的完美交融,浑然天成、无雕琢之气,享有“出神入化”之美誉。吴云根紫砂技艺涉及面广,在竹器、花器筋纹器、方器、光素器中都有建树,尤其是在竹器里独尊一方。制作的《提把弧菱壶》《双色竹段壶》《大型竹提》《传炉壶》《线云壶》《合菱壶》等,曾多次选定参加国内外陶艺大展,声誉远播。创作设计的竹花盆、大长方水底盆及新石桃、菱角茶具、双色柿子,还有《鱼罩壶》《春宁壶》等在传统手法上颇具创意。

吴云根一生勤劳纯朴,光明磊落,公私分明。直到去世,未给子女们私下留存一件他个人的作品。我们中国素有的很多传统美德都能在他身上得到充分而又鲜明的体现。吴老毕生致力于紫砂陶艺,不断进取,勇于创新,他对紫砂事业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凭借自己特有的人格魅力,深厚的技艺素养,巨大的感召力,开拓了紫砂规范化教育,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才。为发展紫砂事业、弘扬紫砂文化,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他的爱徒吕尧臣、汪寅仙、鲍志强等人,至今已是名重于世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他以博大的胸怀,精湛的技艺,在紫砂发展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让紫砂这颗璀璨的艺术明珠,更好地屹立于世界艺林之中。

传承弟子

宜兴紫砂,从来都离不开一代代能工巧匠的薪火相传,尤其是大师传承的杰出力量。吴云根先生一生从事紫砂制陶工艺,技艺高超、技术全面,对所创作的作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无论方货、光货、还是花货都能得心应手,尤其是竹货更是他的技艺特长,具有鲜明的个人艺术风格。吴云根一生奉献,勤劳纯朴,光明磊落,他精心传授,悉心的指导,才培养出了许多紫砂艺术界的杰出人才,当今诸多大师名家都曾经得到他的言传身教,他对当今紫砂艺术界的仍有着深刻影响。

吴云根与弟子合影

1956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为紫砂“技术辅导员” ,吴云根成为著名的“紫砂七大名艺人”之一。宜兴紫砂迎来了新一轮繁荣,一大批新的学子步入紫砂殿堂,拜师学艺,开风气之先。正是“门墙桃李,盛极一时”。从当时的学员名单上可以看出,当今最有成就、最有影响的大师名家如汪寅仙、吕尧臣、鲍志强、范洪泉、吴震、何挺初、储立之、葛明仙等人均出其门下。

吴云根虽已是名师,但没有一点架子,平易近人,从认识泥料、打片子、泥条开始,手把手教授徒弟,耐心细致,不厌其烦,言传身教,使弟子们很快就掌握了最基本的紫砂成型技术,打下牢固的根基。为了便于徒弟们更好地掌握技艺,他在传授技法上,以理论联系实际相结合的方法,使他们更形象地加深理解。吴云根对徒弟要求十分严格,而师徒又十分和谐,首开师徒间竞技比赛之先河。

吴云根长期从事学院的正规艺事教育,十分重视写生,尤其对竹的形态特别关注,为他制作竹段壶充实素材,丰富内涵,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教导徒弟制壶要讲究形似,更重神似,要懂生态规律,识其品相,从生活中体会写生,方能融会贯通。

—— 吴云根弟子 ——
  • 吴云根弟子汪寅仙

    汪寅仙

    查看详情>

    汪寅仙,女,1943年生于江苏宜兴,2005年正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紫砂制作技艺传承代表人,师从著名老艺人吴云根学习制壶技艺,后随朱可心学习研究紫砂素塑器造型设计,抽象与自然写实相结合是她的壶艺风格。

  • 吴云根弟子吕尧臣

    吕尧臣

    查看详情>

    吕尧臣,1941年生于宜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005年正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随紫砂名家吴云根学艺,作品风格韵秀而古朴,尤独创之“吕氏绞泥”出神入化,堪称一绝,有“壶艺魔术师”之称,作品与“黄金争价”,屡为“故宫博物院”国务院、“紫光阁”等单位收藏。

  • 吴云根弟子鲍志强

    鲍志强

    查看详情>

    鲍志强,字乐人,男,1946年生于宜兴,2005年正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1959年进厂从师谈尧坤、范泽林学习陶刻,1962年又转师老艺人吴云根门下学习制壶技艺,1965年得著名陶刻家任淦庭先生教泽,从事陶刻创作,善设计制陶,尤擅陶刻装饰,惜于2024年1月27日逝世。

  • 吴云根弟子范洪泉

    范洪泉

    查看详情>

    范洪泉,男,1941年生于宜兴蜀山,2005年正高,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师从吴云根、朱可心老艺人,为“可心花货”嫡传弟子,跟随朱可心二十余年,善制花货,开创巨壶制作之先河,堪称现代紫砂花货艺术的杰出代表。数十年来潜心紫砂艺术,心无旁骛,默默耕耘,长于创新,成绩斐然。

  • 吴云根弟子何挺初

    何挺初

    查看详情>

    何挺初,1940年生于陶都宜兴,1956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2005年正高,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先后师从吴云根、裴石民老艺人,又得到顾景舟大师的指点,擅长紫砂造型创新设计,特以花货擅长。所创作的作品在专业评比中多次获奖,并被多家博物馆收藏。

  • 吴云根弟子葛明仙

    葛明仙

    查看详情>

    葛明仙,女,1939年生于丁山陶业世家,宜兴紫砂工艺厂正高,1956年考入紫砂工艺厂,师从七老艺人之吴云根习艺。1985年参加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培训班学习,全面系统学习了陶瓷理论知识,并得顾景舟大师指点,使技艺日臻成熟。其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得到了玩家的普遍喜爱和深度认可。

吴云根注重因材施教,授艺毫无保留并且从不拘泥于门规门户。汪寅仙最早亲其教泽,见她喜爱花货,便推荐于师弟朱可心处学艺。虽然他也曾感叹好学生走了,但依旧不忘初心,只为学生能有最好的发展,是同辈中摒弃门户之见之范例。

吴云根工作上尽职敬业,总是以饱满的精神面貌对弟子们,在带徒授艺、培养人才方面,没有门户之见,热诚和蔼、平易近人,他为紫砂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紫砂艺术人才,呕心沥血,他的作品、人品永载紫砂史册。

吴云根弟子吕尧臣、鲍志强等大师合影
—— 弟子题词缅怀 ——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吴震题词

省大师吴震题词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汪寅仙题词

国大师汪寅仙题词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鲍志强题词

国大师鲍志强题词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范洪泉题词

省大师范洪泉题词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何挺初题词

省大师何挺初题词

制壶历程

吴云根是民国时期宜兴陶业界首批被外省邀请的技师,对山西平定的陶业发展起到比较大的作用。后来,他受聘于专业陶瓷学校,编写紫砂技术教材,为当时的紫砂制作技艺教育做了大量工作。他是著名的“紫砂七大名艺人”之一,在紫砂工艺人才培养上做出了尤为突出的贡献。当今最有成就、最有影响的几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如汪寅仙、吕尧臣、鲍志强等都曾经得到他的言传身教,显示出他对当今紫砂艺术界的深刻影响,是现代紫砂艺术承先启后的人物。他在艺术上博采众长,成就卓越,蜚声壶界,并有“声名盖及师,来者有几人”的赞语。

旧时陶批站码头
一、刻苦学艺 提升壶艺

吴云根,曾用名芝莱,1892年11月生于宜兴和桥镇一个贫困家庭。14岁时到蜀山拜著名紫砂艺人汪升义(生义)为师父。旧时紫砂艺人拜师学艺和其它很多手工艺行业一样学徒时要帮师父家打杂,师父也以此观察考验徒弟的天赋和耐性。紫砂学徒通常给师父家先扫地、挑水打杂做家务一些时间后开始帮师父捶捶泥、洗洗泥桨布。吴云根本来就出身贫寒,耐得了苦,白天帮师父打杂帮工,晚上刻苦学艺,加上他手脚勤快,天资聪明,悟性较高,三年满师后就在业内小有名气。

然时逢清末光绪后期,内忧外患,百业萧条,紫砂艺人谋生艰难,吴云根凭着自己年轻有体力,为谋生,他只得一边帮人家搬运泥坯、挑窑补货,一边手不停歇继续制壶,而且他有脾气,做得不满意的,随手摔掉,使自己的制壶技艺不断提升,并逐渐进入紫砂名手之列。他的壶正如他的人一般,严谨而有个性。

汪生义擅制紫砂光素器和竹饰器,吴云根深得真传,一手功底十分扎实,敢于创新,自成一派。其竹形紫砂壶,既不失紫砂肌理,又撷取了竹子的风骨和气节,清奇俊朗、灵动韶秀而无雕琢之气,竹节的纹理、竹芽的点缀都显示出细腻逼真的效果。

开采紫砂矿
二、风华正茂 风雨艺途

1915年,山西省平定县平民陶器厂到宜兴请名手到山西做技师发展当地的陶业。当年23岁的吴云根和当时的紫砂名手杨阿时、李宝珍等成为民国时期宜兴陶业界首批被外省邀请的技师。这令同行人刮目相看,也足以证明他技术上有相当的造诣。吴云根在山西不仅不仅熟练成型技术而且大胆创造,用山西的红炉(瓷器彩烤时用的木炭做燃料的炉具)烧制紫砂,这一实践居然将紫砂制品烧制而成。在这期间曾数次为当时山西省省长闫锡山仿制宜兴壶。吴云根在山西平定县任技师三年,对山西平定的陶业发展起到比较大的作用,传授紫砂陶的成型技术,为当地培养出了一批制陶技术人员。成为近代宜兴陶业界向外省传播紫砂技艺的杰出代表之一。

从山西回乡,吴云根接受宜兴利用公司的订货制作,所制“竹鼓”“双色柿扁壶”“卷柿壶”等一度为市场畅销。然而,时局动荡,萧条市况依旧不见好转。1929年,吴云根在萧条的市况下经过较长时间的维持,吴云根有幸受邀赴南京中央大学陶瓷科当技师,因而结识了当时的紫砂职业教育家、设计家王世杰。后堪称紫砂界黄埔军校的“省立宜兴陶瓷职业学校”建立,王世杰任校长,便聘任吴云根、程寿珍为工场教员兼技术辅导。

旧时街市

在这期间,他还推荐师弟朱可心进校担任技师,两人朝夕相处,联诀授技,两人共同总结前人经验,在王世杰校长的支持协助下以自身的制壶体会为基础,编写紫砂技术教材,为当时的紫砂制作技艺教育做了大量工作。吴云根性格豪爽,脾气倔强,因数次为王世杰设计的的紫砂出口《咖啡茶具》制作不为肯定而赌气,一度离开“宜陶职校”。先后为“吴德盛”、“铁画轩”等老板制壶。

三十年代中叶,吴云根重回“宜陶职校”担任工场辅导,所创制的《线圆壶》《孤菱壶》《四方傅炉》等古朴大方、端庄圆润而受到时人的喜爱和收藏。抗战爆发之后,紫砂陶市场节节衰退,““宜陶职校”停办,吴云根为生活所逼,以窑务杂活搬运泥坯度日,有时亦进山桃松枝,挣“脚夫钱”,亦间歇制壶烧坯,艰难过日子。整个四十年代,吴云根制壶较少。

吴云根等老艺人在制作紫砂壶
三、七老艺人 桃李满园

1954年10月,吴云根、朱可心、裴石民、范正根、邵六度、施福生、范祖德等7人组建紫砂工场,隶属于“汤渡陶业生产合作社(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承制“中国美术家协会”订购的高档茶具。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是宜兴紫砂工艺厂的前身,他也成为了宜兴紫砂工艺厂主要创办人之一。承制“中国美术家协会”订购的高档茶具。解放前,他的早期印款为芝莱20世纪50年代前后改用为吴云根。

1955年10月开始,紫砂厂开始招收第一批学员培养紫砂制作技艺人才,一大批学子步入紫砂工艺殿堂。吴云根担任紫砂成型技术辅导员,这时其“门墙桃李盛极一时”。他的学生有高海庚、王洪君、王亚杰、史济华、鲍秀云等。1956年他们都被转到顾景舟门下。

1956年,江苏省人民政府郑重任命了七个紫砂名艺人为“技术辅导员”,这是一种极高的荣誉,既表达政府对紫砂行业发展的重视,也是对这些优秀紫砂名手在行业里的地位以及艺术造诣的肯定。吴云根就是其中之一,这对他也是一个很大的鼓励,也极大地鼓舞了他的工作热情。1956年11月,紫砂厂招收第二批学员共30名,其中汪寅仙、葛明仙、何挺初、范洪泉、许慈媛、范盘冲、王月仙、李有仙、朱丽君、吴欣南、吉德宝、方立品、史玉琴、葛岳彬、陈秀云等15名由吴云根负责带领培养。

1958年紫砂厂又招收新一批学员,吴云根又添新学员有吕尧臣、吴震、周坤生、程辉、俞金凤、吉奋英、周林生、张树林、顾玉英、刘生娣、周洪科、崔红妹、唐素秋等。 1961年,厂部安排储立之、鲍志强等人在吴云根身边学习。人生无常,1969年,从艺60余年的吴云根不幸因故去世,享年78岁。而直到去世,吴云根未给子女们私下留存一件他个人的作品。

宜兴紫砂工艺厂干群留影吴云根、朱可心、王寅春等
四、正直做人 紫砂宗师
吴云根的制作紫砂壶工具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芸。于壶于人,他都问心无愧,活得酣畅淋漓。吴云根生性耿直,喜欢主持公道、直言仗义,同时又心地善良,宽厚仁慈。正如他常说的“挺直腰板做人,挺直腰板做壶”。

在艺术成就方面,所谓壶如其人,吴云根的紫砂作品,构思奇妙,享有“出神入化”之美誉,也显示出温厚稳重、朴雅润泽的气度。他技艺全面,擅长光器、花货、筋囊器等各类器型的创作,而尤以竹货见长,风貌独具,有代表作“竹段提梁壶”等为传世经典。而他的另一件作品光货代表作“线圆壶”,尤见他对点、线、面、体的妙精领悟,简约之间尽显雅和之气,是近现代最优秀的紫砂光货经典器型之一。花货品种较多,如“方竹提梁壶”、“桃碗壶”、“柿子壶”、“大型竹节”、“上竹段壶”、“圆竹提梁壶”、“竹鼓”、“大型竹节咖啡壶”等,其中,“特制大型竹节咖啡具”是国庆十周年为人民大会堂而作。

吴云根生于1892年,于1969年谢世,默默地来,静静地去,他完成了一位平民艺术家所能做的一切,无怨无悔地随风而逝。值得后人永远敬仰的是,他并不因为生活的艰辛而改变对艺术的追求和对人才的培养之努力和责任,其情灼灼,其志凿凿。他为传承紫砂艺术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样的一代紫砂宗师,值得人们永远铭记。

拍卖价格

吴云根毕生致力于紫砂陶艺,不断进取,勇于创新,在紫砂历史长河中,具有他这种技艺才能的、屈指可数。吴云根以博大的胸怀,精湛的技艺,在紫砂发展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他为紫砂事业培养一代又一代艺人,呕心沥血,并带领传人为紫砂事业增光添彩。在如今的紫砂界中,相当有影响力的几位国大师,如汪寅仙、吕尧臣、鲍志强,均出自吴云根老人门下。他的作品、人品永载紫砂史册。吴云根是著名“紫砂七大老艺人”之一,其作品的市场价值毋庸置疑。

—— 吴云根紫砂壶拍卖价格 ——
  • 吴云根制孤菱壶拍卖价格

    吴云根制 紫泥孤菱壶

    中国嘉德2011年春拍

    成交价:RMB 59.80万

  • 吴云根制鱼化龙壶拍卖成交价格行情

    吴云根制 鱼化龙壶

    华艺国际2011年夏拍

    成交价:RMB 34.50万

  • 吴云根制柿子提梁壶拍卖多少钱

    吴云根制 柿子提梁壶

    北京匡时2013年春拍

    成交价:RMB 32.20万

  • 吴云根制传炉壶拍卖价格记录

    吴云根制 传炉壶

    北京东正2018年春拍

    成交价:RMB 43.70万

  • 吴云根制云肩壶拍卖成交价多少钱

    吴云根制 云肩壶

    上海匡时2019年秋拍

    成交价:RMB 69.00万

  • 吴云根制觚棱壶拍卖价格行情

    吴云根制 觚棱壶(戴国宝刻)

    上海匡时2020年秋拍

    成交价:RMB 41.40万

吴云根印章

吴云根作为民国时期“紫砂七老”之一,其制壶技艺精湛,其作品因工艺精湛、艺术价值高而备受藏家关注。鉴别其紫砂壶真伪时,印章是重要依据之一。印章作为作品身份的重要标识,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和时代特征。

吴云根,本名吴芝莱,字云根,其常用印款与其字号紧密相关。常见的印文主要有“吴云根制”、“云根”、“芝莱”、“吴云根印”、“吴芝莱造”等。

—— 吴云根印章款识鉴别 ——
吴云根制篆书方印图

1.“吴云根制”篆书方印

篆书笔画遒劲,与壶体古朴风格呼应。这是最常见、使用时间最长的方章,多见于壶底或盖内,如云肩壶、传炉壶等。

吴云根印章云根篆书方印图片

2.“云根”篆书方印

一般为小方章或长方章,篆文印,字体浑厚古朴。常用于壶盖、壶把下方或壶身,如线圆壶、如意壶。

吴云根印章芝莱楷书篆书长方印

3.“芝莱”楷书/篆书长方印

楷书款“芝莱”蚕头燕尾,有魏碑神韵,多见于早期作品,篆书款线条流畅,更显古雅。常用于底款或盖内。

吴云根印章阳羡吴制篆书方印

4.“阳羡吴制”篆书方印

篆书字体工整,线条清晰,印面布局匀称。“阳羡”为宜兴古称,多见于壶底,如仿古壶、双线扁鼓壶等经典器型。

吴云根印章铁画轩制篆书方印

5.“铁画轩制”篆书方印

吴云根曾为民国上海商号“铁画轩”制壶,故而部分作品壶底钤商号印,如提梁壶、诗句壶。但盖内仍保留“芝莱”等个人款 。

吴云根印章吴芝莱造楷书方印

6.“吴芝莱造”楷书方印

“芝莱”是吴云根的本名。多见于早期作品,如段泥方壶连八卦纹暖座底款。

吴云根印篆书方印图片

7.“吴云根印”篆书方印

用于盖款,如段泥树枝大东坡提梁壶盖款印章为“吴云根印” 。

吴云根印章吴芝莱制篆书方印

8.“吴芝莱制”篆书方印

用于盖款,如由铁画轩创始人戴国宝之子戴相明(莲生)镌刻款紫泥东坡提梁壶。

—— 吴云根更多印章 ——
  • 吴云根印章底款图片
  • 吴云根紫砂壶印章鉴定
  • 吴云根印章底款真假
  • 吴云根紫砂壶印章
  • 吴云根印章款识鉴别
  • 吴云根紫砂壶印章
  • 吴云根印章底款图片
  • 吴云根紫砂壶印章图

吴云根紫砂壶

吴云根的制壶风格朴实稳重,擅长光素器、筋纹器制作,别抒机心,善作变化,给人以新颖之感,享有“出神入化”之美誉。吴云根造壶讲究整体的气韵,端正稳健,有挺拔之势,流、把、肩、盖处用线过渡十分流畅,触觉舒适、便利、实用;营造艺壶,讲究虚与实、方与圆的对比效果,使壶富有浓郁的古色古香的韵味,浑然天成,无雕琢之气。

吴云根说:“壶,是给人用的,又要用起来舒服,它是一件日常生活用具,又是客堂里的艺术品,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综合。紫砂壶,也跟人一样,有它自己的个性。”

大犀尊壶
原矿老底槽清 960CC
查看详情
如意壶
原矿紫泥 370CC
查看详情
东坡提梁壶
原矿紫泥 950CC
查看详情
觚棱提梁壶(戴玉屏刻)
原矿段泥 480CC
查看详情
四方竹鼓壶
原矿紫泥 500CC
查看详情
段泥方壶(四方暖炉座式)
原矿老段泥 1130CC
查看详情
大东坡提梁
原矿段泥 2500CC
查看详情
绿泥线圆壶
原矿绿泥 350CC
查看详情
云肩壶
原矿紫泥 400CC
查看详情
传炉壶
原矿青灰砂 700CC
查看详情
柿圆竹节提梁
原矿段泥 1100CC
查看详情
大型竹节七件套
原矿段泥 2000CC
查看详情
柿子壶
原矿紫泥墨绿泥 0CC
查看详情
仿古壶
原矿紫泥 480CC
查看详情

在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