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号频道 字号搜索
搜索结果:
-
享裕
邵文银(明万历七年-清顺治四年),又名亨裕,明清时期紫砂壶艺人,师从紫砂名家时大彬,与胞兄邵文金(亨祥)同为时氏弟子。时大彬七大弟子(李仲芳、徐友泉、蒋伯荂、欧正春、邵文金、邵文银、陈俊卿)之一。其传世作品以“邵亨裕制”篆书阳文方印为标识,制壶注重比例协调与线条流畅,造型多呈微扁或圆珠状,壶钮常见高节形制。代表作品包括高节钮壶、圆珠壶等,砂泥多呈淡墨色,壶肩圆润,底部平整。
邵文银制壶工艺承袭时大彬技法,作品保留师门风格,壶身与壶嘴衔接自然,壶盖与壶口吻合严密。民国时期《阳羡砂壶图考》著录其碧山壶馆藏紫砂中壶二具,式度相同,淡墨色,身形微扁,肩圆,底部平整;不耽阁藏紫泥中壶二持,制作工致,形制与前壶相仿,底款均为“邵亨裕制”方印。其艺术风格以朴坚有致为特点,壶式度一致,后世仿制品较多。
-
邵享裕
邵文银(明万历七年-清顺治四年),又名亨裕,明清时期紫砂壶艺人,师从紫砂名家时大彬,与胞兄邵文金(亨祥)同为时氏弟子。时大彬七大弟子(李仲芳、徐友泉、蒋伯荂、欧正春、邵文金、邵文银、陈俊卿)之一。其传世作品以“邵亨裕制”篆书阳文方印为标识,制壶注重比例协调与线条流畅,造型多呈微扁或圆珠状,壶钮常见高节形制。代表作品包括高节钮壶、圆珠壶等,砂泥多呈淡墨色,壶肩圆润,底部平整。
邵文银制壶工艺承袭时大彬技法,作品保留师门风格,壶身与壶嘴衔接自然,壶盖与壶口吻合严密。民国时期《阳羡砂壶图考》著录其碧山壶馆藏紫砂中壶二具,式度相同,淡墨色,身形微扁,肩圆,底部平整;不耽阁藏紫泥中壶二持,制作工致,形制与前壶相仿,底款均为“邵亨裕制”方印。其艺术风格以朴坚有致为特点,壶式度一致,后世仿制品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