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号频道 字号搜索
搜索结果:
-
砺成
据《宜兴川埠陈氏宗谱》所载,陈砺成与陈鸣远同为陈氏十一世,“砺成,琨公长子,字砺成,号白山”。康熙丁未年(1667年)至乾隆庚午年(1750年)的八十四年光阴中,他以精工细作为紫砂艺术刻下独特印记。
陈氏家族为紫砂艺史中最具影响力的体系之一。陈氏紫砂发轫于明晚期,几乎每一代都诞生过制壶技艺的佼佼者,诸如陈信卿、陈子畦、陈鸣远、陈伯芳、陈砺成等,都曾在紫砂发展历程中演奏出辉煌的乐章。
-
白山
据《宜兴川埠陈氏宗谱》所载,陈砺成与陈鸣远同为陈氏十一世,“砺成,琨公长子,字砺成,号白山”。康熙丁未年(1667年)至乾隆庚午年(1750年)的八十四年光阴中,他以精工细作为紫砂艺术刻下独特印记。
陈氏家族为紫砂艺史中最具影响力的体系之一。陈氏紫砂发轫于明晚期,几乎每一代都诞生过制壶技艺的佼佼者,诸如陈信卿、陈子畦、陈鸣远、陈伯芳、陈砺成等,都曾在紫砂发展历程中演奏出辉煌的乐章。
-
子畦
陈子畦,明末清初紫砂制壶名家,活跃于明天启至清初(约17世纪),善仿徐友泉壶,或云即陈鸣远之父。其作品以紫泥材质为主,胎体轻薄且工艺精湛,书法铭文具有晋唐楷书风韵。艺术风格继承明代徐友泉技法,所制圆珠式壶与扁花篮式壶被《阳羡砂壶图考》等文献收录。上世纪三十年代,紫砂名家王寅春通过临摹其作品实现技艺突破,印证了陈子畦作品的典范价值。现存传世器物中,南瓜壶式作品钤有篆书阳文方印,成为研究清初紫砂工艺的重要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