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号频道 字号搜索
搜索结果:
-
旭茂
邵旭茂,清康熙至雍正年间宜兴上袁村紫砂壶艺人、陶瓷艺人。制壶风格与陈用卿相近,造工精细,壶体质坚如玉,器形古朴浑厚,胎体调砂均匀,经明针技法呈现温润光泽。作品底部常钤篆书阳文“荆溪”椭圆印与“邵旭茂制”方印,盖内偶刻“旭茂”。
代表作为《旭茂提梁壶》,壶身呈扁球状鼓腹,采用宜兴本山紫泥,提梁为拱形硬提梁,比例遵循黄金分割。该壶口盖密合度高,线条简练流畅,原件现藏于宜兴紫砂工艺厂(编号YXP-018),故宫博物院藏有同款(编号故00181339)。其他作品包括葫芦钮提梁壶与鼓腹提梁扁壶,分别藏于南京博物院及拍卖市场。
-
令音
徐令音,明代江苏宜兴人,主要活动于天启、崇祯年间,紫砂陶艺师。别称"小徐",根据《阳羡名陶录》推测为万历年间制壶名家徐友泉(名士衡)之子。
《宜兴县志》将其与徐友泉、陈用卿、沈君用并列为制壶名手,表明其制壶技艺达到同期名家水准。徐令音在天启年间已是制陶名艺人。《中国艺术家徵略》等文献保留了其制壶活动的历史记录。
-
沈君盛
沈君盛,明代紫砂壶制作领域的代表性人物,活跃于天启至崇祯年间(约1621-1644年),以仿制徐友泉、沈君用的壶式著称,并融合二人的技法精髓。
沈君盛为时大彬的再传弟子,其作品以“工巧细腻”著称,注重造型的仿古与创新结合。明代文献《阳羡茗壶系》评价其技艺为“神品”级别,与陈仲美、沈君用并列。
他属于明代紫砂“别派”代表人物,与陈用卿、陈仲美等同期名家共同推动了晚明紫砂艺术的多样化发展,作品反映了从实用器向文人雅玩的过渡趋势。沈君盛擅用紫泥或红泥制作,注重泥料调配与榫缝工艺,追求“色象天错,金石同坚”的艺术效果。其传世作品包括筋纹菱花壶、锦囊壶等,现藏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及民间收藏。
-
用卿
陈用卿(1577-1644),明代天启至崇祯年间宜兴紫砂壶艺人,号"陈三呆子"。擅长制作莲子、汤婆、圆珠等圆器形制,作品以自然圆润的造型和流畅线条著称。其首创在壶身刻草书铭文,突破传统楷书刻于壶底的常规,落款常作"用卿"二字,刀法淋漓风格独特。
陈用卿作品以钵盂、圆珠诸器为主,不规而圆且工致规范。代表作《弦纹金钱如意壶》现藏香港茶具文物馆,器形高大呈紫褐色。周高起《阳羡茗壶系》称其制作"工整规范,不落俗套",吴梅鼎《阳羡茗壶赋》赞为"浑成醇饰"。北京故宫博物院、香港茶具博物馆均藏有其传世作品。
陈用卿是明朝万历年间的著名的紫砂壶大师,祖籍江西,史上有着“陈三呆子”之称号。虽然无法与时大彬相比,但是却有着自己的特点,在众多紫砂壶大师中显得非常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