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号频道 字号搜索
搜索结果:
-
竹溪
吴月亭,字竹溪,江苏宜兴人,清代道光年间紫砂壶艺人、陶瓷艺人。吴月亭为杨彭年后辈,善制壶并工于玉雕刻,曾与邵二泉、吴大澄等人合作,制壶常钤“竹溪”“竹溪吴月亭制”印章,自刻作品署“竹溪刻”字样,与杨彭年合作的部分壶使用“阿曼陀室”印款 。
其最早传世作品为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制作的刻铭壶,现存香港茶具文物馆。吴月亭制壶多由邵二泉镌刻铭文,如紫砂大壶题铭“十二峰前一望秋”即由邵二泉所刻。光绪七年(1881年)制作的隐茎竹鼓壶壶身有“竹溪辛巳秋”刻铭,吴月亭为其刻铭,是其晚年代表作之一。吴月亭传器包括披云楼藏紫砂大壶、蔡啸虎藏朱泥方壶等,壶式涵盖折肩扁壶、三足鼎壶等形制。
-
月亭
吴月亭,字竹溪,江苏宜兴人,为彭年后辈。清代道光年间紫砂壶艺人、陶瓷艺人。吴月亭为杨彭年后辈,善制壶并工于玉雕刻,曾与邵二泉、吴大澄等人合作,制壶常钤“竹溪”“竹溪吴月亭制”印章,自刻作品署“竹溪刻”字样,与杨彭年合作的部分壶使用“阿曼陀室”印款。
其最早传世作品为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制作的刻铭壶,现存香港茶具文物馆。吴月亭制壶多由邵二泉镌刻铭文,如紫砂大壶题铭“十二峰前一望秋”即由邵二泉所刻。光绪七年(1881年)制作的隐茎竹鼓壶壶身有“竹溪辛巳秋”刻铭,吴月亭为其刻铭,是其晚年代表作之一。吴月亭传器包括披云楼藏紫砂大壶、蔡啸虎藏朱泥方壶等,壶式涵盖折肩扁壶、三足鼎壶等形制。
-
阿曼陀室
陈曼生室名,是陈曼生留与后人的标志性的文化标识。阿曼陀室与陈曼生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者名称的关联性上。陈曼生(1768-1822年)是清代文人、官员,陈曼生任溧阳知县期间,与杨氏兄妹合作设计紫砂壶,开创“曼生壶”风格。杨氏负责制壶工艺,陈曼生负责设计、题字及文化创意,所产壶具多钤“阿曼陀室”款识。
“阿曼陀室”源自陈曼生设计的“曼陀罗”一词,出自其题诗中的“曼陀罗花拾不得”句。该名称被用作其书房或工作室的标识,与佛教“阿弥陀佛”结合,寓意“众神聚会之所”。
历史上曾有“阿曼陀室”为杨彭年室名或共用室名的说法,但考证显示陈曼生作为幕僚主导设计流程,且匾额题写者身份更明确指向其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