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环科园:创新引领环保产业标杆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今年3月召开的江苏省制造业大会上提出,要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地方标志、领跑全国乃至全球的产业标杆。宜兴环科园转型发展的历程,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和诠释。宜兴环科园用创新理念打开转型大门,释放出导向性、引领性的场效应;宜兴环科园以环保产业为核心,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和细分领域的单打冠军。在新一轮产业发展的大潮中,宜兴环科园不忘初心,矢志前行,以新理念、新载体、新生态,竖起了中国环境治理的产业标杆。中宜环境医院创新发展理念,实现产业发展精准导航" 虽然宜兴环保产业集聚度高,但企业过于低小散,内部自我竞争严

今年3月召开的江苏省制造业大会上提出,要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地方标志、领跑全国乃至全球的产业标杆。宜兴环科园转型发展的历程,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和诠释。宜兴环科园用创新理念打开转型大门,释放出导向性、引领性的场效应;宜兴环科园以环保产业为核心,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和细分领域的单打冠军。在新一轮产业发展的大潮中,宜兴环科园不忘初心,矢志前行,以新理念、新载体、新生态,竖起了中国环境治理的产业标杆。

<b>宜兴</b>环科园:创新引领环保产业标杆

中宜环境医院

创新发展理念,实现产业发展精准导航

" 虽然宜兴环保产业集聚度高,但企业过于低小散,内部自我竞争严重等问题较为突出,产业链和价值链仍处在中低端。但我们辩证施治地对待问题,在转型发展中,实现了园区环保产业从物理性的相加转为化学性的相融,并推出了环境医院、概念水厂等一系列系统性的创新模式,打造引领国内环保产业发展的行业标杆。"宜兴市委常委、环科园管委会主任朱旭峰说。

理念能否破冰,决定行动能否突围。传统思维模式是束缚发展转型突破的最主要的障碍。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宜兴环科园人在转型之初,就坚持以理念之变引领实践之先,充分彰显了理念创新的导航作用。

宜兴环科园发展,有着40多年宜兴环保产业发展的深厚积淀,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这一过程中,创新始终是支撑宜兴环科园发展壮大的重要力量源泉。由此,宜兴环科园一路从单一的水处理到全要素治理转型、从制造业为主到服务业为主、从本地企业相互竞争到合作抱团发展。

面对一些地方环保产业发展存在的急功近利、产业链不长等问题,宜兴环科园立足当前、谋划长远,提出了"1+4+N"规划布局:"1"为创新动力建设,核心是建设"环境医院"总院;"4"为城乡生态综合体等4个环境生态产品;"N"为N个"环境医院分院"。宜兴环科园将"一张蓝图绘到底",构建长远、科学、引领性的产业体系,努力培育环保产业的"独角兽企业"。

创新载体平台,促进政产学研深度融合

" 我们园区始终坚持把创新与融合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从打造技术、合作、成长平台入手,努力构建大平台、开拓大市场,集聚创新资源、创新资本、创新人才,有效地实现了政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把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引向了纵深。"宜兴环科园科技局负责人介绍说。

针对传统的末端治理、简单治理带来的弊端,宜兴环科园提出用环境综合治理理念,加强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形成不同层次、分工合理、较为全面的技术创新平台体系加以解决。

为此,宜兴环科园搭建环保专项科技平台,承接国家相关部委水专项、科技支撑计划、省科技计划等创新课题研究,推动环保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新建各级各类企业研发机构112家,加快市场化科研机构建设,以自主培育、外引共建的模式。宜兴环科园立足自身发展,在国际交流和作中,始终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建成中德、中芬等10多个国际清洁技术对接中心,打造产业技术转移平台。引进80多家大学和科研机构研发孵化产业发展。依托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组织园内企业抱团"走出去"闯市场,拿订单。推介"环境医院",并采用"园院合一"模式,与承德、昆明、武胜等地签署总投资300亿元的区域环境治理订单。

<b>宜兴</b>环科园:创新引领环保产业标杆

未来概念水厂

创新产业生态,迸发产业发展活力

宜兴环科园着力将资本、技术、人才、文化等要素汇集一处,打通产业链、服务链、资金链的各个环节,构建完善的环保产业创新体系,促进产业要素集聚水平和环境治理要求相匹配,激发创新要素活力。培育吸引力大、竞争力强、成果转化率高、商务成本低的创新生态系统。

宜兴环科园抢抓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重大机遇,利用部省会商《宜兴合作计划》的政策红利,建立健全创新政策激励体系,成为了江苏省环保产业发展的高地。在环保产业大体系建设方面,去年以来,宜兴环科园着力招引新能源汽车、高端医疗等以高端制造和总部经济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大项目及配套项目。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展会活动,进一步开拓视野。派出专家团队、专科门诊为区域、流域实施综合问诊,拿出治理方案,再以产业集团为平台,创新方式组织专业公司和战略合作伙伴企业分期分步实施相关项目。

" 十三五"期间,宜兴环科园将重点建设环保设备产业创新资源聚集、环保设备产业技术研究开发等"六大中心",促进环保与"互联网+"、"工业4.0"等新技术和新手段的结合,实现信息化与产业化深度融合。通过制度创新、招商创新、模式创新等改良园区的软环境,打造适合创新要素迸发、人才活力汇聚的新生态。(王学君 闵德强 吴洪平 张本甫)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符号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

徐元明一脉紫砂壶名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