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紫砂百科 紫砂列表 百科详情

好学近乎知

出处《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释义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

出处

《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释义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此文记叙了孔子论述修身的方法,指出了人生修养的方法和途径。首先从好学、力行、知耻这些浅近的事情入手,第二再进入智、仁、勇这一社会共同的道德境界,第三论述了修身,第四由“修身”扩展到“治人”,直至“治理天下国家”。从某种意义讲,一个人能做到“知耻”,并且“好学”、“力行”,就离高尚不远了。欲最终达于智、仁、勇的境界必须与“诚”相结合。

    人都具有善良之性,但并非所有的人都能知之,须经过学习加以明了,因此,“好学近乎智”,通过学习能明了自身具有的善良本性,但并非知善良本性者都能成为仁人,须将所知讨诸行动,因此,“力行近乎仁”;“勇”,作为道德概念,是与正义联系在一起的,不明是非,敢于私斗者不可称为“勇”,因此,“知耻近乎勇”。能做到“好学”“力行”“知耻”只是接近于智、仁、勇。

     “知耻近乎勇。”一个人有了羞耻之心,才能临财不贪,临难不屈;才能谦和退让,取含有度。小到个人修养,大至民族气节,知耻都是良知的先导。它是正直人性的前提,也是正义人生的风标。

  我觉得我们要先敢于面对现实,敢于面对我们的不足。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足够的勇气面对一切将发生的事情,“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也就是说人不可以没有耻辱感,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才真的是不知羞耻呀!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是很难的。一个人知道自己的不足会觉得羞耻,能够有勇气改正,那还为时未晚。

  朱熹说过“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人有了羞耻心,才会有志向、抱负和气节,才能意志坚定,于贫富、得失、义利之间有所取舍,而不是任凭物欲驱遣。  国人知耻与否,关系着国运的兴衰。

分类:紫砂文化 时间:2012-04-15

作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