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辈陶艺家

    擅长全手花素器

    全手工大赛三等奖

    董玉娇,90后生于陶都宜兴,青年辈潜力陶艺家,擅长全手传统经典器,从小对于紫砂耳濡目染,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了紫砂事业,深度系统学习全手紫砂传统技艺的制作与创新,后拜从实力派、高级工艺美术师詹黎明为师,得师父悉心传授,2020年《锦鳞》获第十五届手工制陶大赛三等奖。所创作品,传统中富有新意,实用中带着美观,深受老玩家青睐和赏玩。
  • 景德镇瓷器品牌

    桃花源,景德镇瓷器中一颗冉冉升起的耀眼新星,桃花源扎根于景德镇这片制瓷圣地,传承千年窑火技艺。它精选优质高岭土,那细腻如脂的泥料,在匠人们手中宛如有了生命。从拉坯时的精准塑形,到彩绘时的精妙笔触,每一步都饱含心血。
  • 精编竹器高端品牌

    纯手工破蔑竹器

    优选生长6年以上毛竹

    国家非遗,匠心手作

    指尖经纬,百年技艺

    问竹,纯手工破蔑精编竹器高端品牌,坚持手工打造精美竹器,优选生长6年以上毛竹,以竹代语,编织时光。竹编属国家非遗,匠心手作,指尖经纬,百年技艺。
  • 画家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青年书画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画画虎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

    秦学研,号牧虎草堂主人。1964年生,江苏苏州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画虎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青年书画家协会副主席。1985年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学院。长期以来从事中国画创作,擅长动物、山水画。尤以画虎闻名国内外,在画虎领域有“南秦北冯之称”。其作品多次为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企业及收藏家珍藏。
  • 画家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美术学院特聘教师

    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王玺,1986年生,斋号函斋,2014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大学,书法学硕士。现供职于华东政法大学教师。中国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特聘教师,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协理事,上海市青年书协副主席,松江区书法家协会理事。
  • 陶刻家

    独立创作者

    祝清跃,字重之,号夔生。陶刻家,独立创作者,2009年开始独立创作,代表作品原创人物胖高士系列、小书生系列,个人出版物《胖胖集》。热门IP形象:胖东坡、胖钟馗等。
  • 青年陶艺家

    美术学硕士

    师从胡建君教授

    泥绘师从张智刚

    王文澄,毕业于上海美术学院,美术学硕士,设计师,师从胡建君教授。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教师。2016年毕业后学习制作方器,后又学习当代名家张智刚一派泥绘技艺,从事紫砂泥绘及茶壶制作至今。擅长以堆绘方式绘制工笔花鸟、清贡图,方器制作等。
  • 明末著名紫砂巨匠

    创造

    陈仲美,江西婺源人,生卒不详,明末著名宜兴紫砂巨匠,原在景德镇制瓷,后至宜兴制做紫砂陶。乃是明代极具创造性的紫砂艺术家,亦是一位把瓷器装饰工艺与紫砂壶的成型工艺完美结合的一代标志性人物。
  • 民国紫砂艺人

    擅制巧色佛手壶

    范锦甫,民国时期宜兴紫砂艺人,精于制壶,擅作花货。香港茶具文物馆藏有“范锦甫巧色佛手壶”一具,制作精美,形象逼真,生动传神。
  • 清末民初紫砂艺人

    擅制传统经典款

    范静安,清末民初宜兴紫砂制壶艺人。生卒不详。静安所制紫砂壶盖钤“静安”印,底都钤“范庄农家”章。
  • 清乾隆紫砂制壶艺人

    邵元祥,清乾隆时期宜兴制壶艺人,生卒不详。民国李景康、张虹《阳羡砂壶图考》:“元祥制壶坚结,式度近亨裕、亨祥,而精细不逮。披云楼藏中壶一柄,底钤‘邵元祥制’篆文方印。朋辈家多有藏器,印章相同而形式不一,制工则如出一手也。”
  • 明晚期紫砂制壶名家

    善摹时大彬,李仲芳

    陈信卿,明晚期宜兴制壶高手,善制宜兴茗壶,仿时大彬、李仲芳诸器,颇为逼真,雅瘦工整,自是不群。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雅流》:“陈信卿,仿时、李诸传器,具有优孟叔敖之肖,故非用卿族。品其所作,虽丰美逊之,而坚瘦工整,雅自不群。貌寝意率,自夸洪饮,逐贵游闲,不务壹志尽技,间多伺弟子造成,修削署款而已。所谓心计转粗,不复唱渭城时也。”
  • 中青辈实力派

    擅长全手花器创作

    市场价格连年攀高

    范国华,男,1969年生于江苏宜兴,1986年进紫砂二厂培训班,2010年师从江建翔先生,从艺至今,善制花货,对于自然界之物观察入微。基于内心的感受,作为独特的艺术表达,将紫砂陶艺(赏与玩)臻于形而上的境界,是位“理趣兼备,合于美学”的花货魔术师。
  • 中国四大观赏石之一

    产于安徽省灵璧县

    乾隆封为“天下第一石”

    灵璧石,中国四大观赏石之一,安徽省灵璧县特产,与太湖石、英石、昆石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奇石,清朝时期曾被乾隆封为“天下第一石”。其造型似山非山,似兽非兽,于抽象中见具象,充分展现“瘦、皱、漏、透”的古典赏石美学标准。
  • 紫砂装饰技法之一

    盛行于雍正乾隆两朝

    该釉色在宫廷中的应用

    炉钧釉是清雍正时期景德镇御窑厂新创的一种仿钧低温釉,此后历朝均有烧造,盛行于雍正、乾隆时期。此种釉有施于瓷胎上者,也有施于宜兴紫砂胎上者,烧成后釉中紫红、蓝、绿、月白等色熔融一体,斑璨淋漓。清人撰《南窑笔记》曰:“炉均一种,乃炉中所烧,颜色流淌中有红点者为佳,青点次之。”炉钧釉主要以流淌的蓝釉形成自然的垂流条纹,其间密布红色或青色斑点。雍正朝炉钧釉瓷器上那种红中泛紫、似成熟的高梁穗颜色,被称之为“高梁红”。
  • 紫砂制壶名家

    汉臣,生平不详,紫砂史料记载寥寥,以一把清早期“汉臣”款紫泥狮钮大壶彰显非凡技艺。十八世纪大壶多粗率,此壶却精妙绝伦,堪称百中无一的珍品。这把壶成为研究其风格与当时紫砂工艺的重要实物,历经岁月,艺术魅力不减,为后世珍视。
  • 清嘉庆紫砂名手

    味泉,清嘉庆紫砂名手,生卒不详,以精湛壶艺留名。经顾景舟鉴定,故宫藏 “味泉款黑砂竹节式壶” 确认为其嘉庆年间作品,为其生平提供重要佐证。作品兼具工艺价值与研究意义。
  • 民国紫砂名家

    师从紫砂大家俞国良

    陈汉西,民国时期宜兴紫砂名工,早期师从俞国良,1921年利用陶业公司成立陶工传习所,乃其中优秀学员。
  • 清中紫砂名家

    蒋德林,字万泉,清嘉庆、同治年间宜兴制壶高手,江苏省宜兴蜀山人,生卒不详。所制砂壶,色泽光润,形制素雅,名闻一时。据光绪《宜兴县志》记载:德林“百艺极精,凡茗壶、花盆、杯盘及一切书案陈设器具,色色工致,为一时之冠。”顾景舟主编《宜兴紫砂珍赏》曾著录万泉传器三持。
  • 民国时期宜兴紫砂艺人

    沈孝陆,又名孝鹿,生于宜兴城南中袁村,民国时期宜兴紫砂艺人。工冶茗壶,技术熟练,常为毛顺兴陶器店制壶。1954年与顾景舟、王寅春等一同受聘参加汤渡陶业合作社紫砂工厂。1956年受聘蜀山紫砂合作社(现紫砂工艺一厂)。作品多用“沈孝鹿”、“孝陆”、“孝鹿”等款识。
  • 1/360 下一页 跳往第 确定
名家
快速查看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