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号频道 字号搜索
搜索结果:
-
锡山俞传
俞国良(1874-1939),又名祖琳,江苏无锡锡山人,晚清民国杰出的紫砂艺术家,和黄玉麟的制壶功力在伯仲之间,是继黄玉麟之后又一重要的制壶大家。所创作的紫砂作品曾获1915年巴拿马博览会金奖,1932年美国芝加哥博览会优秀奖,1936年、1937年“江苏省物品展览会”特等奖。曾受聘至苏州金石家、书法家吴大澄制壶,用印“愙斋”。款式有“汉君壶”、“乳鼎壶”、“白泥大壶”。清末(1900年)为两江总督端方造壶,印款为“陶斋”、“宝华庵”,名噪一时。俞国良遗留下来的茗壶仅有60余把,多被各大物馆收藏,所制作品在江苏省得奖,在国外也得奖。他的壶在当时就有很高的价值。
-
一泉
赵松亭,号一泉,清末民初著名紫砂艺人,曾用名支泉,艺名东溪。他于1893年受苏州收藏家吴大溱之邀制壶两年,壶底常刻“愙斋”印,盖款用“支泉”章,并刻“东溪”铭文。其作品风格以龙凤图、雍正二年等款识著称,曾创办“艺古斋”陶坊。
-
东溪
赵松亭,曾用名支泉,艺名东溪。清末民初著名紫砂艺人,实业家。随邵夫廷学习紫砂技艺,起艺名“东溪”,1893年受苏州大收藏家吴大潋之邀,到吴府制壶2年,壶底铭“愙斋”印,壶盖用“支泉”章,刻铭署“东溪”。1905年创办“艺古斋”。1925年建“怎么兴窑”,生产“贡壶”,底有“贡局”、“龙凤图”等印款。有些朱泥水平壶刻“雍正二年”款。
-
愙斋
愙斋,为吴大澂斋名,宜兴窑愙斋款紫砂提梁壶是清光绪年间由金石学家吴大澂(号愙斋)设计、制壶名家俞国良制作的紫砂陶器,壶体高13.5厘米,口径6.55厘米,足径10.9厘米。壶身为方形委角式造型,配短弯流、高提梁及拱形钮,以深栗色砂泥烧制,器身两侧分别刻隶书“小楼一夜听春雨”和“一片冰心在玉壶”,署款“南林氏”,盖内与壶底钤有“国良”“愙斋”阳文印款。
该壶造型融合方圆变化,线条柔和工致,壶体方口方足,盖为方形钮作拱形。吴大澂作为清代金石学家,常与制壶名家合作制器,此壶为其与俞国良合作完成。俞国良曾以红大传炉壶获1932年芝加哥博览会优秀奖。
-
吴大澂
初名大淳,宜兴窑愙斋款紫砂提梁壶是清光绪年间由金石学家吴大澂(号愙斋)设计、制壶名家俞国良制作的紫砂陶器,壶体高13.5厘米,口径6.55厘米,足径10.9厘米。壶身为方形委角式造型,配短弯流、高提梁及拱形钮,以深栗色砂泥烧制,器身两侧分别刻隶书“小楼一夜听春雨”和“一片冰心在玉壶”,署款“南林氏”,盖内与壶底钤有“国良”“愙斋”阳文印款。
该壶造型融合方圆变化,线条柔和工致,壶体方口方足,盖为方形钮作拱形。吴大澂作为清代金石学家,常与制壶名家合作制器,此壶为其与俞国良合作完成。俞国良曾以红大传炉壶获1932年芝加哥博览会优秀奖
-
祖琳
俞国良(1874-1939),又名祖琳,为清末民国时一代大师,曾赴苏州为吴大澂、吴昌硕制壶。清晚期紫砂“八大家”(邵景南、邵大享、邵大赦、邵友廷、何心舟、申锡、黄玉麟、俞国良)之一。
俞国良江苏无锡锡山人,晚清民国杰出的紫砂艺术家,和黄玉麟的制壶功力在伯仲之间,是继黄玉麟之后又一重要的制壶大家。所创作的紫砂作品曾获1915年巴拿马博览会金奖,1932年美国芝加哥博览会优秀奖,1936年、1937年“江苏省物品展览会”特等奖。曾受聘至苏州金石家、书法家吴大澄制壶,用印“愙斋”。款式有“汉君壶”、“乳鼎壶”、“白泥大壶”。清末(1900年)为两江总督端方造壶,印款为“陶斋”、“宝华庵”,名噪一时。俞国良遗留下来的茗壶仅有60余把,多被各大物馆收藏,所制作品在江苏省得奖,在国外也得奖。他的壶在当时就有很高的价值。
-
玉麟
黄玉麟,曾受吴大澂(愙斋)、顾茶林聘为制壶。清晚期紫砂“八大家”(邵景南、邵大享、邵大赦、邵友廷、何心舟、申锡、黄玉麟、俞玉良)之一。
黄玉麟(1842-1911年),原名玉林,曾用名玉麟。宜兴蜀山人,为清末著名制壶大家。从师邵湘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曾被苏州吴大澄聘到家里制壶。黄玉麟在吴家鉴赏到许多古代青铜器和陶器,把这些艺术特色,融化到制壶中,使之技艺精进。晚年每制一壶,“必精心构撰,积日月而后成,非其人重价弗予。虽屡空,不改其度”。善制《弧菱壶》、《雪花提梁》、《掇球》、《供春》、《鱼化龙》诸式,精巧而不失古意。又善制假山,层峦迭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