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号频道 字号搜索
搜索结果:
-
许龙文
许龙文,清代雍正时荆溪(今江苏宜兴)紫砂陶艺师,时大彬再传弟子。擅长制作花卉象生壶与方器,代表作品包括《茗壶图录》所载"倾心佳侣"壶(秋葵花式)、"方山逸士"壶(四方器型)及"藏六居士"壶(六棱龟形),壶底常钤"荆溪""龙文"双印。采用紫泥调砂技法塑造梨皮质感,泥片相接工艺流畅,构件设计精细,创新四方罩盖结构。作品继承陈仲美、沈君用风格,以花卉造型见长,部分传世作品经龚心钊旧藏,现存日本。2017年西泠秋拍中,其制青娱轩款紫泥调砂汉瓶壶以724.5万元成交,存世作品稀少。周容《宜兴瓷壶记》记载其曾受吴梅鼎邀请现场制壶
-
陈仲美
陈仲美,明万历年间江西婺源人,早年于景德镇从事制瓷,后迁至江苏宜兴专研紫砂陶艺。他将瓷器工艺与紫砂技法相融合,首创"重镂透雕"技术,代表作束竹柴圆壶现存香港茶具文物馆。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中将其作品列为"神品",誉为宜兴制壶三大家之一。
江西婺源人陈仲美生于景德镇陶瓷世家,万历年间(1573-1620年)系统掌握瓷器制作技艺。约1600年前后迁居宜兴,将景德镇白瓷雕刻技艺融入紫砂制作,开创"瓷砂合璧"的新流派。
-
沈君盛
沈君盛,明代紫砂壶制作领域的代表性人物,活跃于天启至崇祯年间(约1621-1644年),以仿制徐友泉、沈君用的壶式著称,并融合二人的技法精髓。
沈君盛为时大彬的再传弟子,其作品以“工巧细腻”著称,注重造型的仿古与创新结合。明代文献《阳羡茗壶系》评价其技艺为“神品”级别,与陈仲美、沈君用并列。
他属于明代紫砂“别派”代表人物,与陈用卿、陈仲美等同期名家共同推动了晚明紫砂艺术的多样化发展,作品反映了从实用器向文人雅玩的过渡趋势。沈君盛擅用紫泥或红泥制作,注重泥料调配与榫缝工艺,追求“色象天错,金石同坚”的艺术效果。其传世作品包括筋纹菱花壶、锦囊壶等,现藏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及民间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