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拍卖|陈鸣远制《传香壶》拍出3450万元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紫砂壶拍卖|陈鸣远制《传香壶》拍出3450万元

清初 陈鸣远制 传香壶(图片来源于网络)

LOT号: 0621

成交价: 3,450.00万

拍卖会:保利华谊(上海)首届艺术品拍卖会

拍卖日期: 2016-12-22

陈鸣远(1648-1734)制紫砂传香壶,壶呈方斗式,造型简约,上宽下窄,俊秀挺拔。方柄,方流,下承四足。底镌有「令我胸中书传香」、「鸣远」行书刻铭与款识,以及「陈鸣远」、「壶隐」阳刻篆书印款。紫泥蕴藉翰墨书香,文人风雅,尽萃于斯。此壶身、盖、流、把与足之四角外皆作凹筋,身、盖、足、流并于内侧出筋。短弯流之弧形曲线巧妙而流畅,恰到好处,与四方形的壶把成圆与方造型之对话;艺匠一丝不苟,精工之极,见之于所有细节处。比例权衡,全面观照,造型近于精美,简约又不失于变化的几何造型,充满简约素雅之美感。尤以所作脊棱出筋,犀利有力,更见峭拔精神,艺匠以全神贯注之,使此壶益显骨相清奇、劲挺不凡。

陈鸣远所制作的方壶,传世共有四把很是著名(参见附表一),此「传香壶」即为其一,它与制作于丁卯年(康熙二十六年,1687)的「陈鸣远制丁卯壶」钤有相同的「陈鸣远」、「壶隐」两方印,「壶隐」为陈鸣远别号,「壶隐」方印乃极少见于其传世壶作中者,与寻常所制不同,两者显然为同年或同时期所制作。值得注意的是,其它的三把方壶之造型作「四方鼓腹」或「四方圆角」造型,俱为敦实厚重、寓圆为方或化圆为方者,均为陈鸣远承继自晚明紫砂壶式。然而,这把传香壶则可谓是「圆非圆又方非方」,也就是陈鸣远好友汪文柏(1659-1725)对其称誉备至的「茶具方圆新制作」:壶身以内侧出筋形式,遗形取神,脱略浑厚敦古而臻于秀骨雅健,壶流则笔断意连之弧以遗圆意,与方把形成圆方对照,既寓圆为方又能化圆为方,是为陈鸣远创作于艺术高峰之盛年,融古铸今而创新的方壶式,是真正创发出个人风格之杰作;再者就款识而言,前三把均为友人所制作,仅此件「传香壶」题为「令我胸中书传香」,值得注意的是,此诗句乃是出自宋代诗人黄庭坚(1045-1105)著名的咏茶诗〈谢送碾壑源拣芽〉:

矞云从龙小苍璧,元丰至今人未识。壑源包贡第一春,缃奁碾香供玉食。

睿思殿东金井栏,甘露荐碗天开颜。桥山事严庀百局,补衮诸公省中宿。

中人传赐夜未央,雨露恩光照宫烛。右丞似是李元礼,好事风流有泾渭。

肯怜天禄校书郎,亲敕家庭遣分似。春风饱识大官羊,不惯腐儒汤餠肠。

搜搅十年灯火读,令我胸中书传香。已戒应门老马走,客来问字莫载酒。(注释1)

黄山谷此句「令我胸中书传香」意在咏茶,他认为茶具有启迪诗思之功效,可谓是文人墨客诗文书画之灵感源泉、艺术创作兴会之触媒。鸣远引此诗句以自铭其壶,不惟展现其深厚的学识与涵养,亦流露出艺术家对于自己的紫砂壶艺自信自负之情,可谓溢于言表。信此「传香壶」是陈鸣远非常满意的己用之作。

此壶流传有序,早期收藏纪录见之于清末民初的收藏大家项季翰所藏,项氏并为其所藏紫砂作品留有拓片,集成《砂器拓影集》,此「传香壶」亦收录其中。此壶后经辗转到了台湾,1989年曾展览于国立历史博物馆「明清宜兴茶壶精品展」。此后,又经台湾大收藏家王度先生与万泰银行先后递藏。在国立历史博物馆出版的展览图录(注释2),以及王度所出版的紫砂收藏图录(注释3),此壶皆收录于其中。

陈鸣远,字鸣远,号鹤峰,又号壶隐,江苏宜兴人,清代康熙年间宜兴陶艺巨匠,为时大彬(活跃于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之后一代大师。鸣远出身紫砂世家,塑镂兼长,技艺精湛,构色脱俗,调色巧妙,更善于制作新样。鸣远工制壶、杯、瓶、盒,无所不巧,所制雅玩,无不精美。所镌款识,书法雅健,有晋唐风格。尤其善长将茗壶制成瓜果样式,世推为绝作,为文人学士、名公巨卿所竞相觅求,名孚中外,当时已将陈鸣远与「壶圣」时大彬并称,而有「宫中艳说大彬壶,海外竞求鸣远碟」之说。

陈鸣远以其高超的紫砂技艺,与当时江南许多知名文人相识交游,为其坐艺制壶。紫砂壶艺于是开始与风雅的文人翰墨相结合,在精湛的雕塑绝技外,又加入金石、书画、署款与钤印等形式,开启了文人紫砂之先河。清人吴骞(1733-1813)《阳羡名陶录》载:「鸣远一技之能,间世特出,自百余年来,诸家传器日少,故其名尤噪。足迹所至,文人学士争相延揽,常至海盐馆张之涉园,桐乡则汪柯庭家,海宁则陈氏、曹氏、马氏,多有其手作,而与杨中允(晚妍)交尤厚。予尝得鸣远天鸡壶一,细砂作,紫棠色,上锓庚子山诗,为曹廉让先生手书,制作精雅,真可与三代古器并列。窃谓就使与大彬诸子周旋,恐未甘退就邾莒之列耳。」(注释4)陈鸣远家学渊源,技艺高超,又出身国子监太学生,与文人雅士广泛交游,眼界非凡,艺境愈高,其作品精细雅致,士气出众,被认为可与晚明紫砂名家时大彬(1573-1648)弟子周旋,其深受各方推崇,声名远播。

徐元明一脉紫砂壶名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