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盆景艺术大师

    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副会长

    上海市盆景赏石协会副会长

    中国著名古盆收藏家、鉴赏家

    申洪良,爱好盆景40年,中国著名的古盆收藏者和鉴赏家,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副会长。在国外,特别在日本盆景界,他在古盆鉴定上很有话语权,十分出名。他​爰好广,古盆、树桩盆景、山水盆景、供石、几架等,都有收藏。2011年被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评为“中国盆景艺术大师”。
  • 清末民初陶刻高手

    师从紫砂名师陈伯亭

    邵宏俊(1882-1942年),号潜陶,清末民初陶刻高手,宜兴潜洛人。15岁师从紫砂名师陈伯亭,学习陶刻,他刻苦勤奋虚心好学,艺成后,为紫砂实业家赵松亭陶刻仿古器。1911年之后,邵宏俊技艺日趋成熟,他开始以“潜陶”名号署款,此款有自己是“潜洛陶人”之意。后邵又被铁画轩及利用公司聘为技师。1915年,宜兴利用公司在美国巴拿马赛会上获奖的紫砂器上就有“潜陶”的铭文。他一生中在铁画轩工作的时间最长,铁画轩款的传器也最多。其传器有柿子提梁壶、帽筒、笔筒及笔者所藏六方竹鼎壶等。
  • 清末民初陶刻名家

    韩泰(1864-1926年),号南林、南陵氏、家羽后身,清末民初陶刻名家,宜兴城南人。上中学时与当时的著名金石书画家卢兰芳、紫砂实业家胡汉文结为好友。民国初年,韩泰被艺古斋的紫砂实业家赵松亭聘为技师,专门从事紫砂陶刻。他发挥碑刻的特点,把金文、篆文、钟鼓文及青铜器上的纹饰巧妙地运用在陶刻上,使他的陶刻作品古色古香,风格独特,深受客户喜爱。其传器有圆腹提梁壶、大圆壶、鼓腹壶以及仿古尊、仿古鼎、仿古等。
  • 民国紫砂名家

    师从陶刻家陈少亭

    谈洪泉(1902-1976年),字伯章,号泉石,民国制壶陶刻名家,宜兴潜洛人。自幼习书法喜绘画,15岁学艺制壶,艺成后,以制作牛盖莲子、竹鼓、犀登、矮钟壶为主,所制壶具印款为“伯章”、“谈伯章”、“谈氏伯章”。师从民国陶刻家陈少亭,专事陶刻,并在紫砂器上署款“泉石”。30年代中后期,谈的陶刻技艺娴熟,刀法讲究,于是被铁画轩聘为技师,专门为高档壶铭刻。抗战后,谈洪泉除了陶刻还参与制壶,并为立信、吉德昌陶刻紫砂器。建国后,他很少参与制壶陶刻,直至1976年病逝,享年74岁。其传器有矮钟壶、柿子壶、竹段壶、六角
  • 清朝制陶名家

    曾任宜兴县人民代表

    曾任丁蜀区工商联主任

    曾任宜兴陶瓷行会监事长

    葛木春(葛沐春),1886年出生于陶器世家,自幼读书入学后。他刻苦好学,后考入无锡“省立江苏第三师范学堂”学习。作为师范毕业生, 1903年毕业后入教育界。1927年,葛木春将学校职务转移,开始一心继承陶艺祖业从事陶业。他悉心研制具有民族特色的陶器,对工艺精益求精,先后聘请著名的艺手在造型艺术和釉料上创出新路,其中以氧化钴配制的蓝色釉料,尤为出色,很早就与德国人有着生意往来。葛氏陶艺作品中,代表作有螭龙长方紫砂花盆、兰花型紫砂盆、鈞釉长方盆、腰圆形鈞釉盆等……
  • 著名紫砂商号

    铁画轩,为民国二年(1913年)设在上海经营宜兴陶器的一家公司,创办人戴国宝,曾是制瓷名手,他以铁针在瓷器上刻画花纹,故公司名为铁画轩。铁画轩早期茶壶印款一般为刻款,竖写铁画轩三字。刀法讲究老辣,楷书行书皆有。铁画轩出品的紫砂器,在宜兴蜀山、潜洛一带定制坯件,请名工刻字。长期为铁画轩提供坯件的有:陈光明、吴云根、王寅春等人,陶刻名工有邵云如等人。
  • 民国陶刻名家

    清末名家陈柏亭之子

    陶刻大帅任淦庭师兄

    陈少亭,(1875—1953年),字颖川,宜兴西乡人,民国陶刻名家。他是清末制壶名家陈柏亭之子,近现代陶刻大帅任淦庭(1889-1968年)的师兄,师从陶刻名师卢兰芳(1870-1930年)。晚年弃艺从医,故传器较少。
  • 著名紫砂老字号

    利永公司,原为利用公司。民国二年名为利用公司,宜兴名士周文伯和宜兴蜀山邵惠如,于民国四年(1915年)合资开办,利用陶器公司代替了利用公司。利用公司所请技师、员工制壶,印款有利用公司、宜兴利用公司、利用公司图记;更名之后,有利永公司出品、利永公司制。当时几乎所有的名艺人,如程寿珍、范大生、俞国良、李宝珍、冯桂林、汪宝根等,均为利永公司制过壶。
  • 清代均陶名家

    中国陶瓷在海外代表之一

    所造器人称之为“葛窑”

    葛明祥,清代乾嘉时制陶名家,在宜兴窑烧制陶瓷, 创作活动于乾隆(1736-1795)间。与弟葛源祥均善仿钧釉瓶类器物,呈蓝色翠毛釉,底部有葛明祥或葛源祥三字印章款。葛明祥在继承“欧窑”的基础上,有所创新,釉色与欧窑相仿,但品种更加丰富,也更注重实用性和美观性,所烧造的宜均器不仅在国内销售,而且畅销海外,时人称之为“葛窑”。日本人对其评价很高,誉之为“海参器”。
  • 外销泰国紫砂壶款识

    泰国人自行抛光、包铜等

    “贡局”是清末外销泰国的宜兴紫砂壶上常见的款识,晚清外销泰国的款式,基本为光素简洁造型,然而做工精巧,比例得当,大多数出自当时优秀的紫砂艺人制作,是宜陶又一珍品,受闽、潮功夫茶的影响。朱泥小壶在南洋新、马、泰盛行。
  • “晚清紫砂八大家”之一

    制壶名家程寿珍之养父

    著有“友廷掇球”之美誉

    擅制方圆器、掇球等

    邵友廷,清朝道光至同治年间宜兴上袁村人,清晚期“紫砂八大家”(邵景南、邵大亨、邵大赦、邵友廷、何心舟、申锡、黄玉麟、俞国良)之一。他精工壶艺,尤其善于制作鹅蛋壶和掇球壶,在大亨掇球和寿珍掇球之间,友廷掇球起承上启下之作用。邵友廷是成名于邵大亨之后的一位制壶名家,形制尚朴,技艺腴丽,并传继子程寿珍,为其造就紫砂艺品的坚实基础,成为屡摘国际金奖的名手。擅长制作方圆器和加彩壶,盖有“友廷”两字的椭圆形阳文篆印。由于邵友廷是清末的制壶名家,因此,他制作的紫砂壶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 清末民初制壶名家

    擅长泥塑、彩釉装饰

    蒋贞祥(1860-1909),清同治至民国初年间人,自幼学艺,艺成以仿古壶为主,蒋贞祥喜欢在紫砂上做捏塑、泥绘以及小件装饰,也喜欢在花货竹器上做釉彩装饰,作品订者甚多。光绪25年(1900)先设贞祥陶坊,后在蜀山厂街开设蒋记陶器店。其传器有“泥绘牙肩壶”、“狮球壶”、“莲子壶”、“掇球壶”等。
  • 清代制壶名家

    善于配泥制茗壶

    首创捏掇暗嘴工艺

    世称“彭年壶”

    杨彭年,字二泉,号大鹏,清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制宜兴紫砂壶名艺人,荆溪人,善于配泥,所制茗壶,玉色晶莹,气韵温雅,浑朴玲珑,具天然之趣,艺林视为珍品。善制茗壶,有的浑朴雅致,有的精巧玲珑。首创捏嘴不用模子和掇暗嘴之工艺,虽随意制成,亦有天然之致, 他又善铭刻、工隶书,追求金石味。他还与当时名人雅士陈鸿寿(曼生)、瞿应绍(子冶)、朱坚(石梅)等合作镌刻书画,技艺成熟,至善尽美。世称“彭年壶”、“彭年曼生壶”、“彭年石瓢壶”、声名极盛,对后世影响颇大。
  • 民国紫砂商号

    吴汉文紫砂陶艺

    民国吴德盛紫砂印章

    吴德盛陶器行(1916年—1939年),“吴德盛紫砂陶器行”为宜兴鼎署镇人吴汉文,于民国五年(1916年)所创建,店址选在宜兴县城蛟桥边,是当时专营紫砂的商号。早期用印为“吴德盛”阳文籇书小方章,底盖并用。稍后用印为阳文籇书大方章“吴德盛制”。中期用印为大圆章阳文籇书为“吴德盛制”、“宜兴吴德盛制“。至二十年代后期,店主吴汉文创立“吴德盛”店号 商标“金鼎商标”。“金鼎商标”印款中央以鼎为图案,四角为阳文楷书“金鼎商标”,为“吴德盛”店号订壶专用印款。当时专门为吴德盛制作紫砂茗壶的有岩如、储银兰、王熙臣、
  • 著名紫砂名家

    擅制朱泥小壶

    后世称为“孟臣壶”

    惠孟臣,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明代天启到清代康熙年间,荆溪人,著名壶艺名家。惠孟臣壶艺出众,独树一帜,作品以小壶多、中壶少、大壶罕见,所制茗壶大者浑朴,小者精妙。善于配制多种调砂泥,所制梨形壶具影响力,孟臣所造小壶大巧若拙,移人心目,以擅制小壶驰名于世,后世称为“孟臣壶”。惠孟臣制壶除注重壶体浑朴精妙外,尤注重铭刻的书法。他的刻款书法秀娟,不离唐贤风格,笔法绝类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孟臣壶的款识以盖内有“永林”篆书小印者为精品。
  • 清末民国制壶名家

    擅长花器、素器制作

    王熙臣(1906-1960),江苏宜兴人,紫砂名家。曾受聘于宜兴吴德盛陶器店、上海铁画轩,出品以商号钤于壶底,铭款署于壶体,盖内有“熙臣”等小方印。其制品款项较多,作品以样式别致、做工精细着称,以莲蕊壶最为著名。
  • 清末民国制壶大家

    “壶艺泰斗”顾景舟师傅

    业界人称“洋桶王“

    储铭(1881-1937年),初为腊根,号大匠巨人,亦号龙溪山人。时人称“洋桶王”,制牛盖洋桶壶出名,崭露头角,并成为历史上的经典之作。储铭16岁就到蜀山,拜当地制壶艺人为师。清末宣统年间,受聘于宜兴阳羡陶业公司,得壶界推荐并获“南洋劝业会”优胜奖。一度受聘于川埠赵松亭坊间,制作茗壶“如意仿古”、“矮石桃”、“线圆”、“梨形”等传统款式。1933年间被顾炳荣邀至家中,辅导顾景舟制壶历时两年之久。顾景舟镌刻“龙溪山人”印章相赠,更名储铭。他性格豪放,无家室,一生不得志。1937年紫砂行业一落千丈,储铭贫困潦
  • 年轻辈陶艺家

    师从实力派许伟军

    擅长全手传统技法

    朱凌峰,1992年出生于宜兴,中青年陶艺家。江苏省陶都中等专业学校毕业后,以紫砂原创为主,在朱凌峰的紫砂展示门店,除了传统外观的紫砂壶外,还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壶,格外引人注目。这些紫砂壶可是搭上了高科技快车——3D建模后的成果。他引进的3D打印技术,不仅获得了市场认可,还将公司业务范围扩展到装饰装潢行业,主打陶瓷牌。
  • 中青年陶艺家

    省大师姚志源妻子

    国大师汪寅仙儿媳

    吴亚萍,1972年生于宜兴制陶世家,中青年陶艺家,省大师姚志源妻子,国大师汪寅仙儿媳。1992年进紫砂厂随婆婆、国大师汪寅仙学习紫砂技艺至今,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期间赴中央美术学院学习陶瓷造型设计,使实践和理论相结合。通过日积月累的刻苦磨练,技艺日渐成熟,善于吸收众家所长,融汇古今技艺之精华,传统与现代兼收并蓄,作品力求实用与美观相结合,通过精致的做工,以达珠圆玉润之效,使点、线、面有机结合,和谐统一,简洁明快,古朴雅致,并经常和著名书画家合作。所制作品深得海内外壶友喜爱和珍藏。
  • 江西省陶瓷艺术大师

    当代国画家

    陶瓷美术家

    李丹阳,当代国画家,陶瓷美术家,江西省陶瓷艺术大师。1964年生,字天翔,号云中鹤,南阳卧龙岗梅溪新村人,儿龄学画,师法吴道子,李公麟、赵孟頫、陈洪绶、唐寅诸家。十六岁拜中国著名书画家于天为师(现任河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副主席),并修于河南师范大学美术系。三十余载苍海桑田,丹阳先生曾遍历大江南北,仿名山大川,在博采众家,师法自然、丰富、蜕变中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其绘画作品内容多样,尤善山水、人物,艺术形成是典型的唯美派院体画家。
名家
快速查看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