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家李宝珍作品《传炉(民国·谈洪泉铭)》

    名家李宝珍作品《传炉(民国·谈洪泉铭)》

    编号:042403
    《传炉》壶为民国紫砂名家李宝珍制壶,民国陶刻名家谈洪泉陶刻。 此壶仿若一个香炉,壶身骨肉亭匀,上丰下敛,轮廓清晰,线条流畅并过渡自然。三弯流自然胥出,圆把挺而有力,刚柔相济。底足采用四颗“钉足”形式,精巧别致,落地稳重。以方器为基本形,传炉壶是公认最难制作的方器,因其为方器,但更重方圆结合、方圆相融,很考验作者的功底。 壶正面刻“清味能消竟日闲”,反面刻几缕兰花,潇洒飘逸,清雅高远。采原矿30年代老泥制成,泥料珍贵,泥色古朴大气,有很浓的年代感,是名副其实的“老壶”,两位民国高手合璧之作,具有极高的历
  • 名家吕俊杰作品《百纳》

    名家吕俊杰作品《百纳》

    编号:040724
    百纳壶,由清代紫砂名家杨彭年创制、曼生铭刻的《百衲壶》演变而来,后经陈曼生改良精进,因“衲”和“纳”相通,故此壶也叫“百纳壶”。 此壶壶体稳重沉着,壶形似柱,上部收敛,壶盖向上微微拢起,壶盖圆钮,顶部微微向外撇,壶流向上微屈,力感十足,环耳形把手,略呈大椭圆形,极具张力。整体结构显得造型简约,线条优美,圆润流畅,过渡自然,舒展得度,大气挺拔,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势。采原矿老段泥制成,壶体表面用绞泥工艺装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泥料相互柔和、挤压形成自然纹路,宛若衣服上的补丁,更符合“百衲
  • 名家高旭峰作品《葵伴》

    名家高旭峰作品《葵伴》

    编号:032108
    《葵伴》是高旭峰2019年的作品,以六菱葵瓣为图案,的子、壶盖、壶身均是六瓣造型,筋纹凹凸有致,气势挺拔贯通,整个壶造型协调统一。 壶钮呈圆珠型,显得珠圆玉润,高高置于壶盖之上,六条连接壶钮、壶盖及壶身的筋纹线凹凸有致地分布在壶的表面,以壶底为起点,向上延伸,到壶身中间向外扩张,形成壶身的浑圆立体感,然后继续向上收敛,直至壶钮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开出了一朵含苞的葵花。 作品以“筋”为“骨”,表现其收勒之力;以“囊”为“气”,表现其鼓胀之力。壶身筋囊平均分割,精准严密,以严谨的秩序美,表现筋纹器的对称和平
  • 名家何道洪作品《金律》

    名家何道洪作品《金律》

    编号:031415
    《金律壶》为何道洪大师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设计并制作的作品,采用原一厂小红泥制壶,经调砂工艺,泥料上金砂如梨皮般自然分布,犹如繁星闪烁,十分美观。 整器光素,壶体呈方形、直腹,造型浑朴,有金石之韵。线条简洁,出,决然,收,利落,明快挺秀。 金律壶,体现的是方正的本体,彰显的是律己的可贵,此壶无多余赘饰,只以线条、块面构筑端庄稳重的壶体,将文人风骨融于一壶之中,重器荐藏!
  • 名家曹婉芬作品《龙蛋(范建军铭)》

    名家曹婉芬作品《龙蛋(范建军铭)》

    编号:028346
    龙蛋壶是紫砂壶器型中的经典一类,其圆滑可爱的造型深受壶友喜爱。关于龙蛋壶的起源,有这样的记载,清代吴鼎梅《阳羡茗壶赋》:“圆者如丸,体稍纵,为龙蛋。”这是最早的龙蛋壶式。 此壶小巧精致,壶身通体为蛋状,壶身光滑圆润,短嘴为直流状,耳把拿捏方便,扁圆珠纽,显得浑圆可爱。采原一厂小红泥抟制而成,泥色鲜艳润泽,艳丽夺目。 此壶由范建军大师陶刻,壶身正面满刻般若心经,反面刻水月观音像,笔力苍劲有力,一气呵成,观音像温婉流转,神韵具佳。此壶陶刻面积很大,字数颇多,十分费工费时,实属少见,收藏价值十分之高,藏家不
  • 名家曹婉芬作品《全手梅花大提梁》

    名家曹婉芬作品《全手梅花大提梁》

    编号:028339
    此款《梅花提梁》壶容量为1670CC的大品,形神兼备,可谓是集大成者,此器全手工精制,大而精,大而细,极具收藏价值,此为孤品,独一无二!藏家悉知! 壶身为圆形,壶的右侧伸出一枝呈扁圆形枝干,上有结疤,宛若天成。枝干左弯形成提梁,在壶体上空形成虚空,划出提梁虚实对比的空间。分支两叉的枝干稍头贴于壶体左边,枝稍新梅绽开,朵朵饱满,以浮雕手法融于壶体。壶流为一枝向上昂然之梅干,一弯有力,与提梁相呼应。 此壶原一厂老紫泥作胎,泥料珍贵稀缺,东坡经典的三杈提梁,改造成梅花遒劲的枝桠,弯折自如,力韵十足,贴塑梅花
  • 名家曹婉芬作品《掇意(范建军铭)》

    名家曹婉芬作品《掇意(范建军铭)》

    编号:028336
    掇意壶》是国大师曹婉芬壬申年(1992年)作品,采用原一厂老紫泥制成,泥色沉朴,极具古韵,是老泥料独有的味道。此壶为奥兰田所著《茗壶图录》三十二式中第十七式“铁石丈夫”的款式,“坚如铁、介似石,因此命名为‘铁石丈夫’。”——奥兰田。经曹婉芬大师设计制作,造型略有变化,韵味极佳。 但见此壶壶钮浑圆,气势足,壶嘴肥短,略弯不直,壶把呈环状,壶盖鼓出饱满弧度,口盖子母线吻合紧密。壶底加圈足,形体浑厚,浑然的古朴内敛之气,观壶只觉简洁而大气端庄。 省大师范建军陶刻装饰,正面刻“茗外风清移月影,壶边夜静听松涛”
  • 名家曹婉芬作品《逸仙》

    名家曹婉芬作品《逸仙》

    编号:028328
    川埠小煤窑红泥调段砂所制,泥料极其考究,橙中略见红光,质地温润细腻,色泽神秘奥妙,尊贵典雅。壶盖高隆,壶钮为仿生枝节,乍看可比高扬的龙头,威武傲气,二弯流壶嘴线条曼妙柔和,壶颈部位的浮雕精工细琢,惟妙惟肖,细节之处刻画精确到位,果如仙人飘逸,壶如其名。 川埠,丁蜀镇之村,川埠小煤窑朱泥乃红泥之魁首,今已极稀缺,可比凤毛麟角、吉光片羽之珍。此作品为曹婉芬大师九十年代初经典代表作,同款不同泥料作品曾流通于市面,但红泥此款是头一次流通于世面,稀世罕有。这把壶设计别出心裁,匠心独具,精细雕工惟妙惟肖,制作者深
  • 名家曹婉芬作品《大彬僧帽》

    名家曹婉芬作品《大彬僧帽》

    编号:028326
    采用原矿紫泥制成,色泽润亮典雅,以明朝时大彬“莲瓣僧帽壶”为原型,加以改造而成,比原型略矮,端庄大气,造型奇特,似一僧帽。壶身为六方形,方中带圆,刚柔并济,壶盖为五瓣莲花,第六瓣为壶注。飞龙把的设计独具匠心,刚好与壶嘴相呼应,仿佛与壶身浑然一体。 这件大彬僧帽,颇具明代制壶高手时大彬之风,壶盖的五瓣莲花似乎从壶身长出来的一般,自然得体,壶盖边缘隐现在花瓣之中。盖钮为佛球状,犹如僧格之顶。壶颈不长,紧接花瓣,好比是帽沿。如此造型,活像一顶僧帽,整体给人以刚健挺拔,神韵自若之感,禅意蕴此中间,极具收藏价值。
  • 名家曹婉芬作品《童心壶》

    名家曹婉芬作品《童心壶》

    编号:028317
    该壶选用原一厂小红泥构成圆润的壶身,在壶身上以紫砂装饰的“点砂工艺”被精心地做成朵朵雪花图案;以孩子在冬天里常戴的绒线帽为素材,用紫砂的筋纹工艺构成壶盖,加深了直观和联想的趣味。配上小巧的壶嘴,使整个造型有幼童戏雪之势,既显稚气,又抚之可爱。 该壶在亚洲、太平洋地区陶瓷产品开发大奖赛上荣获一等奖,是曹婉芬老师早期的代表作品,具有很高的美学欣赏价值,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