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紫砂问答 问答搜索
-
紫砂壶装饰中的灯草线是什么?时间:2024-01-20 浏览:1509
答:紫砂壶上的灯草线是曲率较小的细圆线,以状如灯草而得名,布局多呈弯曲状。施用在口沿部称“翻口线”,施用在底足部称“底线”。也可单独或成组施用在壶体、肩、腹,以增加应力、减少烧成时的变形,并起装饰、过渡等作用。
-
紫砂壶装饰中的子母线是什么?时间:2024-01-20 浏览:1467
答:子母线,别称“母子线”、“文武线”、“天压地线”、“圆凹线”。双线组合(一粗一细搭配),位于壶盖的称“子线”,位于壶口的称“母线”。当足线、腰线、肩线使用时,要求凸面有劲,断面呈半圆形,有一张一弛的感觉。多施用于口盖组合和口沿,一般要求上粗下细,上大下小,所谓“天压地”,使制品造型更加安定厚重。
-
紫砂壶上的塑雕修饰有哪几种?时间:2024-01-20 浏览:1206
答:
“塑”,是堆积成新的物象;“雕”,是剔除不必要的泥料。两者结合并用,在方、圆等几何形壶坯上肖形状物,于烧制前完成,是紫砂花器的主要成型手段。
紫砂壶的塑雕修饰有3种:
可多方位、多角度欣赏的三维立体修饰,称“圆雕”,主要用于壶钮,如金蟾钮。
靠透视、压缩等因素表现三维空间,附属在一个底板上,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的,称“浮雕”,也称“凸雕”,仅在壶盖或壶身局部施用。起伏大的称“高浮雕”,起伏小的称“浅浮雕”,仅有微妙起伏、靠光影增强视觉的称“线刻”。
可供两面观看、无底板的浮雕,称“透雕”,亦称“镂雕”、“镂花”、“镂空”、“剔花”,如“镂空梨”壶。纹样穿透器壁的称“全镂”、“通花”;只刻去浅层或刻掉器壁一半的称“半镂”。5000年前的良诸文化黑陶,就运用了透雕装饰。透雕用于瓷品称“玲珑瓷”。清代中期透雕修饰开始运用在紫砂壶上:泥片镶接为双层,将外层镂空装饰纹样。虽奇巧华丽,但极易损坏。当代紫砂壶运用透雕修饰,仅在盖、流等局部小面积施用。
“玲珑八竹”壶,外形为竖立的8节竹段,竹段的凸起部分施以镂雕,竹枝竹叶层层密布,姿态各异,玲珑剔透。壶盖亦镂雕竹枝竹叶,与壶身对应。
紫砂艺人们对塑和雕,有自己的习惯叫法:刻掉不必要泥料的雕,称“琢”;类似圆雕或高浮雕的塑,称“捏”;用不同颜色的泥、类似浅浮雕的塑,称“贴”。
-
紫砂壶的印款有什么要求?时间:2023-11-07 浏览:932
答:一是要大小合适,二要位置得当,三要讲究布局匀称、呼应和谐,四要讲究钤印的轻重适宜。名人壶对印章十分讲究,一般均请名家篆刻。一把紫砂壶现时约定俗成的钤印方式为:底印 (一般是制作者姓名章,亦有用闲章);把印、姓、名分开的二颗印,或圆或方;盖印,姓、名二印分刻在透气孔两边加印。亦有在底部自刻制作年份或制壶缘由的文字说明。
-
金银丝是如何嵌进紫砂壶表面的?时间:2023-11-18 浏览:876
答:
金银错的首道工序是刻槽。在壶坯窑烧前,于器表融合中国工笔画铁线白描手法,刻镂出深度和角度适中的阴文凹槽,槽底为麻面。要求线条深浅粗细完全统一,才能确保丝、条、块嵌入壶体永不脱落。
金银错的二道工序是镶嵌。壶坯烧成后,用小铁锤轻重适度敲打,或用玉石、玛瑙制的“压子”挤压,在凹槽内嵌入用火适当加温的,截作点、线、面的金银丝(片)。
金银错的最后工序是磨错。在镶嵌金银丝(片)后,打磨使其与壶表平整光亮。先用剒石打磨,再用木炭加清水打磨,后用皮革打磨。打磨时不可损伤壶体表面。
鲍仲梅的“朝凤”壶、“三足鼎”壶等,图案用银丝镶嵌贯穿,似流光溢彩,浑然天成,端庄华贵。最大特色是将题材、造型、装饰、技巧、色泽、雕刻、书法、绘画等表现手法融为一体,以精美文静、高雅简练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