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紫砂壶型 曼生十八式

曼生合欢壶_曼生合欢紫砂壶图片文字解说
曼生十八式是由身为“西泠八家”之一的清代书画家、篆刻家陈鸿寿设计,紫砂艺人杨彭年、杨凤年兄妹亲手制作的十八种经典紫砂壶款式,因陈鸿寿字曼生,故名“曼生壶”或“曼生十八式”。曼生十八式是由身为“西泠八家”之一的清代书画家、篆刻家陈鸿寿设计,紫砂艺人杨彭年、杨凤年兄妹亲手制作的十八种经典紫砂壶款式,因陈鸿寿字曼生,故名“曼生壶”或“曼生十八式”。
陈曼生以文人特有的审美取向,开创了文学书画篆刻与壶艺精美结合的先河:将诗词的意境、书法的飘逸、绘画的空灵、金石的质朴有机而生动地注入,使紫砂壶成为融合多种文化元素的绝佳载体,跻身于艺术珍品之列。曼生壶在壶史上留下“壶随字贵,字依壶传”的经典名言。
其不但在壶上刻上其精彩的书法及切合茶壶本身意境之题句,而且设计了不少壶式。
合欢为其中曼生十八式中代表之一“曼生合欢壶”。
--- 曼生壶铭 ---
▲曼生合欢紫砂壶图片
「八饼头纲,为鸾为凤,得雌者昌」
「八饼头纲」为建溪龙凤茶团最为精好之茶,由北宋丁谓、蔡襄始创,为惊蛰或清明前制成。
其品质优异,数量极少,主要用于进献皇上。
时身为谏官的欧阳修,供奉杖内二十余年仅获一赐,此茶之身价可想而知。
如能得到饰有「鸾」和「凰」图案的八饼头纲茶,则将预示着夫妻和睦、家业兴昌,取鸾凤和鸣之意。
短短十二字的铭文,作者通过用典的修辞手法,将茗(八饼头纲茶)、壶名、壶形巧妙地构建其间,撰成一则切茗、切壶名兼切壶形的佳铭。
▲曼生合欢紫砂壶图片
铭文:益蜀忿去渴 眉寿无害 曼生格
▲曼生合欢紫砂壶图片
「试阳羡茶,煮合江水,坡仙之徒,皆大欢喜」
行书十九字,沿壶肩圆形分布,成「合围」之势。
「合江」是四川南部一县名,赤水河与长江在此汇合。
二三知己,好水冲香茗,谈天说地,不仅能感怀到坡仙「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潇酒,而且还能体味到人生最大的愉悦,点出了「合欢壶」壶名的含义。
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勾勒了一幅生动的生活场景。
▲曼生合欢紫砂壶图片
壶铭:水味甘 茶味苦 养生方 胜钟乳 曼生铭
从欣赏以上铭文中可以领略到陈曼生对紫砂壶艺术化的投入和对紫砂品位提高的贡献,也是缘于此,提髙了杨彭年在紫砂艺术史上的地位。
▲曼生合欢紫砂壶图片
其后也多有延展变化,但壶身此型未有大多改变,经典如此。
--- 淘壶人馆藏精品合欢壶 ---
吴群祥制 合欢壶
《合欢》是吴群祥老师制作于甲戌年(1994)的作品,精选原矿老料红清水泥制成,泥色红润,砂感古朴,500cc的壶体形意简洁,舒展大方,素面素心,更有韵味。
吴群祥作为陪伴顾景舟大师最久的一位弟子,他的创新设计能力,以及对顾氏风格及工艺的传承是毋庸置疑的。此壶造型新颖,但又遵循景舟风韵,壶身上下合拢,平盖桥钮,壶流二弯,圆柄耳形。壶体的饱满与线条的简洁相得益彰,流与把舒展流畅,线条似天然而成,顺势而为之,极其自然。
沈汉生制 曼生合欢壶
此壶由陈曼生设计,沈汉生制作完成,采用原矿清水泥。壶身铭刻“试阳羡茶,煮合江水,坡仙之徒,皆大欢喜”。
壶身用两器皿对合而成,陈曼生有感于大镲分分合合,奏响人间欢乐,遂以合镲为样,合欢为名,设计出合欢壶,通体大红,富含吉祥与幸福之意。此壶极富天趣,取皆大欢喜之意,适用于节庆、祝福聚会之场合以添乐趣。所以得名合欢,寓意合而则欢。
鲍燕萍制、鲍志强刻 合欢壶
《合欢壶》是鲍燕萍老师九十年代制作的作品,采用原矿老紫泥制成,泥色古朴沉郁,造型巧用线条修饰,形体圆融中显灵秀,稳重中有古意。鲍燕萍老师此合欢壶造型经过适当的创新设计,钮如花苞,上尖下圆,合拢线不在壶腹而略靠上,形成肩部收敛而腹部圆融的形体,流、把随身势自然胥出,无一处不流畅自然,无一处不精巧细致。
壶身由国大师鲍志强老师铭刻装饰,正面刻篆体“清心”二字,落款“醉陶斋乐人”,反面刻竹石二物,此二物一向是清供雅赏之物,信手捉刀而成,不愧为“乱刀刻法”鼻祖。此壶器型优美陶刻雅致,值得品赏!
陈苏萍制 合欢壶
此件合欢壶,原矿紫泥为胎,此泥为陈老师父亲家藏提炼,易养易包浆,泥色深沉厚朴,泥质细腻亲肤,手感特佳。此壶较之常见合欢壶,多了几分圆融之意,壶身扁而不塌,高颈、加足,盖帽微鼓穹隆,扁钮蕴力,在视觉的纵向效果上进行了拉伸,虽扁但气势足。
另外在肌理效果上,此壶增加了几分肉感,在线条造型上,流与把自然胥出,形成左右均衡之势,视觉横向效果上看,舒展大度,流畅自如。此器200CC黄金容量,可用可藏,造型端庄而具灵秀之韵,值得赏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