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生石铫提梁

曼生石铫提梁壶_曼生石铫提梁紫砂壶图片文字解说

石铫提梁壶的来历有一个小典故,话说曼生某日劳累不适,修养于家中,好友江听香闻之,登门探访。曼生设茶待客,二人以茶为题,相谈甚欢。谈及古人所用茶具,认为“器之要者”首推铫,煎茶煮水皆宜。

曼生石铫提梁的来历有一个小典故,话说陈曼生某日劳累不适,修养于家中,好友江听香闻之,登门探访。曼生设茶待客,二人以茶为题,相谈甚欢。谈及古人所用茶具,认为“器之要者”首推铫,煎茶煮水皆宜。

曼生紫砂壶

曼生石铫提梁紫砂壶图片

古人以石、铜、瓷为铫,读铫以薄为贵,故因石铫太厚而不宜,铜铫则腥涩异味,瓷铫又不耐火,谈及此,听香言之:“曼兄,何不以紫砂而为铫”。曼生早有此意,乃欣然提笔,画铫以为壶型,为适手而设置提梁。

壶成,初命其名曰铫梁,又思不妥,因铫之初乃石器,故命名之曰石铫提梁,取清新、原始之意,终成一经典曼生壶式中重要器型之一,最初的曼生壶壶身铭文:“左供水右供酒学仙学佛付两手。壬申之秋阿曼陀提梁壶”,此句铭文也是曼生写实心致,有较高的人文价值。

清代紫砂壶

清晚期 茂亭制东溪刻段泥石铫提梁紫砂壶图片

而关于这句铭文有更深的涵义:壶身上有写“壬申”就是嘉庆十七年,也是陈曼生任溧阳县宰的第二年,壶铭“左供水,右供酒,学仙学佛付两手”,这是一句言志说心铭。

从留传于世的曼生提梁壶看,陈曼生、杨彭年所制,主要特点是壶身上小下大,重心下垂,呈“金字塔”式,壶流为矮而有力的直筒形,提梁不分叉。


 --- 淘壶人馆藏精品石铫提梁壶 --- 

周桂珍紫砂壶

周桂珍制、徐秀棠刻 曼生石铫提梁壶

此壶名为《曼生石铫提梁》是周桂珍老师全手工制作而成的,壶泥料为原矿段泥,壶容量为460cc,曼生提梁是曼生十八式中重要器形形制之一,也是各个艺人争相仿效的经典壶型之意。

此壶体是由徐秀棠老师刻绘“酌古又斟今 己巳年冬月 秀棠题 酌古又斟今 于桂珍所作砂壶”,反面刻绘竹叶下的居士,由下至上形成近梯形状,高高的桥塑钮加以变化、缓动,配以长直嘴,显得通壶精实有神。线条交代清晰明确,提梁内圆外方与壶身衔接自然有度,配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先生刻字,更添雅趣,值得推荐。


曹婉芬紫砂壶

曹婉芬制  曼生石铫提梁壶

小曼生提梁壶,仿陈曼生提梁壶制作,壶体呈梯形状,嵌盖鼓出,桥钮与提梁分别贯通盖、身之左右,配以长直嘴,显得通壶精实有神。线条交代清晰明确,提梁内圆外方与壶身衔接自然有度。

壶体由省大师范建军陶刻装饰,正面刻“淡中有味”四字,落款“一明书铭”,反面刻清雅的竹叶,颇有清韵流长之意境。


杨梦婷紫砂壶

杨梦婷  曼生石铫提梁壶

全手工曼生提梁壶,原矿降坡泥果然与众不同,与刚刚看到的段泥相比,此壶色泽亮丽;同时容量较小,显得清秀可人,喜欢把玩的壶友不要错过!此壶做工与段泥壶做工不相伯仲,工艺精良,都堪称上品。砂质极好,为泡茶利器!

此壶的提梁较为圆润,过渡和缓,整体梯形较为明显。隆起的盖子显得丰腴饱满,嵌盖包裹在壶身内部,浑然一体,布局紧致而有度,构思合理。壶身上刻绘有茅屋和山水,一片清幽雅境,令人联想无限。

作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