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紫砂问答 问答首页
-
紫砂圆器的基本成型过程是怎样的?时间:2023-10-31 浏览:724
答:圆壶一般用打身筒成型的方法。当圆器的身筒拍打得和底片大小相当时,开始在口沿部抹上一圈脂泥,将底片安置于其上,用刀将多余的脂泥刮除,再用木拍子拍打四周使之牢固,这样壶底就做好了。将筒身翻转过来,依然按照刚才的拍打方式使其收口,口径达到要求时,将满片嵌入,修整成型,这样,一个鼓腹圆正的球体壶身就做好了。随后是上大只,大只为加在身筒口沿上部的一圈泥片。将拍打好的泥条用脂泥粘贴在壶口沿,用刀拍打牢固,再适当修整,保持壶型的端庄、平正。接着,上假底,通俗讲也叫底部加强圈,也就是在身简底下加一块泥片。在底部涂抹脂泥,将其覆盖在上面,需划除中间部分,用刀压紧、修整边缘,使其平正圆稳。然后,覆脂泥,上线片,做嘴、把、盖,上面的工序完成后就可以开口,用矩车在壶口上划出适当大小的圆,开完口之后,紫砂壶的毛坯算是完成了,如果要达到紫砂表面光润、发亮还需精加工。
-
紫砂器有哪几种基本手工成型方法?时间:2023-10-31 浏览:971
答:紫砂器手工成型方法有打身筒、镶身筒、盘筑法、手捏法四种。打身筒一般用于圆壶,用泥条围圈镶接成型的,将围圈好的身筒继续拍打,即在围身筒的基础上,以左手衬在圆筒内,以右手握着薄木拍子,很自然地一拍一拍向圆筒拍打过去,逐步收口。镶身筒一般用于方壶,先按产品设计要求的尺寸配制样板,依样板在泥片上裁切,把裁切好的泥片,按器皿形制规格要求用脂泥粘贴镶接,直至完整地拼镶好一件方形或多边的身筒,然后一如打身筒的办法配制和粘接其他附件。盘筑法是用搓制粗细均匀的泥条逐层盘制出所需的造型,也是最古老的制陶工艺之一,即在盘制的器物里外用拍子拍打均匀,陶拍的纹理自然印制出独特的装饰效果,盘筑法最大的优点是利用均匀的泥条盘制陶塑时,陶塑内部自然是中空的,免去挖空这一环节,而且由于泥条本身是均匀的,更利于烧制。手捏法,即用手捏塑,主要用来制作一些小型的或器型不要求规整的紫砂花器或塑器,借助一些制作精巧的工具使其更加精致化、象形化。
-
紫砂泥料中的大红袍是什么?时间:2024-01-20 浏览:948
答:产于黄龙山浅表黄石夹层中的白泥泥层之间,偶然出现,含矿量极为稀少,矿料外观呈大红色云片状致密结构,比较坚硬,含有一定量的微细白色云母碎片,表面有油脂般的光泽感,不溶于水,部分矿料中有少量青绿色夹层,如不去除,烧成后会呈现白色砂点,熟泥可塑性略差,成型时极酥,制作时带有一定泥沙性,对成型要求较高,烧成温度范围较宽。一般烧成1150~1170℃左右,收缩率23%左右,烧成后呈大红色,其表面颗粒质感与紫泥大致相同,呈细梨皮状,胎质纯正温润,光泽如玉,是公认的优质朱泥,也被称为“大红袍”。
-
紫砂器借助模具成型的特点是什么?时间:2023-10-31 浏览:541
答:即借助模具完成的成型方法,模具在紫砂陶的成型中,是为了提高制作坯件的准确性。本质上,紫砂器的成型,离不开紫砂匠人的双手,即便借助模具成型,也需要双手精心修坯。模具的作用是精益求精,在手工的配合下,最大程度展现出紫砂器的艺术美感。
-
紫砂泥料中的黄龙山朱泥是什么?时间:2024-01-20 浏览:847
答:黄龙山朱泥夹存于墨绿泥层与黄石岩层之间,含矿量较少,矿料外观呈黄色、浅红黄色泥性致密块状,易碎不坚硬。矿料上有少量和墨绿泥贴层的淡墨色状。熟泥比较细腻,可塑性较好,成型时较粘,制作时泥性略重,烧成温度范围较窄,一般烧成1130~1150℃左右,收缩率17%左右。烧成后呈微暗红色,胎质纯正温润,呈梨皮状,表面颗粒隐现,色泽效果细腻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