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紫砂问答 问答首页
-
紫砂壶成型方式中的注浆成型是什么?时间:2024-01-20 浏览:1034
答: “注浆成型”也称“灌浆成型”。首先把泥料和水玻璃(硅酸钠溶液,在建筑行业中普遍用做黏合剂和补漏剂)放在球筒里面打制成为200目左右、几无颗粒的泥浆。然后将泥浆加热、加石蜡,灌注入石膏模型中。冷却后将石膏模脱开,便有了壶坯,镶接上壶流、壶把后,脱蜡,即成透气性很差的坯体。 注浆成型后,一般要再喷浆外饰。
-
只要泥料好,模具成型和手工成型差别不大的说法正确吗?时间:2024-01-20 浏览:907
答: 只要泥料好,模具成型和手工成型差别不大的说法不正确。 手工成型受力在外。泥片在身筒成型过程中经外力反复拍打,在对身筒进行整理的过程中,外壁又经费时费工地削、刮、整,坯体外表形成了“泥壳”,砂粒则被外力聚集到相对疏松的内层形成泥砂坚骨,透气性能得到很好的保留。烧制时,质地收缩不一,烧成后泥砂层次有异,外表粗粒凸现,壶表呈现温润的质感和明快的光泽。壶体矿物结构疏松,砂粒堆积有空隙,内透外吸性较强。 挡坯成型受力在内。制作工夫不在身筒的拍打,基本成形后,用模具箍束于外,在内壁挤压使泥胎与模具密合。坯体外表无“泥壳”形成,内层砂粒并不聚集,泥质的均衡性、同一性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内、外壁无结构分层,烧成后壶表质感效果不显,壶壁吸透率相对下降约6成以上,使用良久,灰暗之相难易。
-
手工成型的紫砂壶一定比挡坯成型的价值高吗?时间:2023-12-06 浏览:586
答: 有一种误解:因为手工成型速度慢、产量低,而借助模子的挡坯成型速度快,“用模子一压就完成一个壶”,产量高,所以手工成型的壶都比挡坯成型的壶价值高。 把产量作为价值的决定因素,已经是很偏颇了。说手工成型制壶产量低,挡坯成型制壶产量高,则更是形而上学。须知:一个熟练的坯手如果单纯为了产量,可以一天拍出5个粗制滥造的身筒;一个紫砂大师为了一个理想的形体,需要用数月或数年去精心制作一个母模,以此作为辅助有可能只作一件作品。 正确的判断应该是:决定作品价值的不在于成型方法,而在于制作者的成型理念、艺术造诣、艺德人品。拍打、镶接可达到理想效果的器型就拍打、镶接成型,拍打、镶接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的器型,制作模具、挡坯辅助也无可厚非。
-
紫砂壶成型方式中的全手工成型和挡坯成型的主要区别时间:2024-01-20 浏览:820
答: 紫砂壶生产使用木模、石模或陶模等,古已有之。因为模件吸水性差,没能推而广之。随着社会和市场的发展,顾景舟为代表的技术人员,借鉴其他行业的成型方法,总结出了紫砂器用石膏模具挡坯整形的方法,模型包括外模和内模。这是紫砂生产发展中的一种进步。 “挡坯”不是“用模子一压”了事。准确地说,全手工成型的壶,应称为全手工拍打成型壶;挡坯成型的壶,应称为借助模具成型的壶。手工代表一种传统技艺的继承和发扬,挡坯是现代精密制作的进步。 “全手工成型”和“挡坯成型”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是用眼和手去“准型”,后者是用石膏模子去“准型”,两者“准型”方法的不同当然会带来最终作品的差异: (1)外观上,前者体现更多的是“个性”,是“手艺”,可能不太完美;后者体现更多的是“规矩”,是“匠气”,可能会更周正。 (2)前者一般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把壶,后者则可成批的相似。 (3)前者的整形受力于外,壶体外表的砂粒排列会因受力生变化;后者的整形受力于内,壶体内壁的砂粒排列会因受力而生变化。因而,在泡养过程中,前者变化快,后者变化幔。
-
紫砂壶成型技法中的挡坯成型是什么?时间:2023-12-05 浏览:778
答: 挡坯成型,也称“半手工成型”,俗称“模具成型”、“模只壶”、“半手工”。 把拍打好的泥片摊置于石膏模型内,由里向外挤压成型,然后拆开模型,取出坯体再修整。无需打身筒、镶泥片技艺。 一般来说,挡坯成型除采用“流把模”、“身筒模”外,其他也是用手工去完成的。或流、把、盖用手工制作,身筒用模具制作;或身筒用手工完成,流、把、盖用模具制作;或流、把、盖、身筒均用手工制作,最后用范型模具整形,校准。 挡坯成型主要有3种情况:(1)手工难以或不可以成型时;(2)为保证外观更精致时;(3)面对大宗订单,需要赶量时。 只为饮茶或者把玩,挡坯壶不一定就不可以接受。 尽管有特殊意义的挡坯壶也是有收藏价值的,但收藏最好还是选全手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