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紫砂问答 问答首页
-
紫砂泥料手工炼制和机械炼制的区别时间:2023-11-29 浏览:826
答: 从矿料到泥料,一般情况下,50千克矿料仅能炼制成3~3.5 千克泥料,成泥率远不足 10%。如果按传统方式手工炼制,一天仅能炼出百斤左右泥料,而用机械设备一天就能炼制出一千多斤泥料。 1958 年开始,采矿、制泥出现了机械介入,成型加入了模具挡坯,如果不是泥的可塑性抵制,注浆和拉坯也会从那时挤入。 机械炼制泥料,石英颗粒为锐角,泥料得不到充分的漂洗与浸润。如果新壶表面即有明显的玻璃光泽,是机械炼制泥料中掺和较多熔剂性原料的结果。而添加熔剂性原料,会改变泥料的内部结构,降低通气性。长时间泡养后,壶的表面色泽“贼亮”,不自然,不像手工炼泥壶表面的包浆自然、温润。 手工石磨粉碎炼制,石英颗粒呈球状,成品表面颗粒感圆润,光泽自然。所以,名家对泥料极讲究,大都自己到矿山去挑选矿料,然后或自己亲为,或托人采用手工炼制加工,做出的壶泡养后,温润凝重,光润古雅,质感可比青铜器。
-
石黄泥为什么不能简称为石黄?时间:2024-01-20 浏览:458
答: “石黄”和“石黄泥”是两种物质。 石黄泥,是片状结构的紫砂矿料,不溶于水。顾景舟解释“红泥”,说其“储藏在嫩泥的底层,俗称‘石黄泥’又称‘朱砂泥’”。 石黄,是有壳、幔、核的蛋状结构天然矿物,可溶于水。其内核形色如蛋黄,外壳色黑褐硬如铁。顾景舟称其为“烟瘪只”,说其似旧时盛放黄烟丝的黑不溜秋皮袋。石黄含铁量很高,陶制产品装饰花鸟的红色,就是把石黄研磨加水后制成色浆,再用笔蘸浆着色的。
-
采用红泥制作紫砂壶时,泥料为什么要拼制?时间:2023-11-29 浏览:417
答: 常见的红泥壶,用料多是70%红泥、20%紫泥(为减少变形)、10%红金底板(一种天然矿料,可补充因加入紫泥后的失色)拼制而成的,在1180℃左右烧成后,呈色与纯红泥无大差别,但收缩率大大降低,透气性增强,泡养后隐含的紫泥颗粒晶莹圆润。 拼制红泥,与加入色料拼制的嫩泥料有很大的区别。地摊廉价的所谓“朱泥壶”,甚至是用制作日用陶的白泥添加大量的铁红粉、玻璃水制成,收缩比仅为10%左右,已经不是真正的紫砂壶了。
-
朱泥制品十朱九皱、无朱不皱的说法正确吗?时间:2024-01-20 浏览:327
答: 尽管朱泥壶垂直收缩大于横向收缩,但不能用“无朱不皱”去概括,传世的众多朱泥作品都是不起皱的。精心选泥,掌握泥性,炼制得当,朱泥壶可不起皱。 有些紫砂壶表起皱,成因是“冲浆”。原矿料制粉通常为60目,冲浆用粉通常在200目以上(肉眼无法分辨200目以上杂质)。在高温下,泥浆会流动填补砂砾之间的空隙,形成皱纹或者凸砂现象。如果原矿泥料纯度高,砂砾间无断层,自然就不会有皱纹和凸砂现象了。
-
朱泥和红泥两种紫砂泥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时间:2023-11-28 浏览:1103
答: 在原矿颜色上,朱泥鲜黄色,有油脂感;红泥土黄色,较干涩。 在烧成颜色上,朱泥鲜红,表面偶有波纹皱;红泥暗红,表面无波纹皱。 在敲击声音上,朱泥烧结度高,发声尖啸有金属感;红泥烧结度低,发声沉稳有陶土感。 在制作难易上,朱泥可塑性强,易成型但难烧成,收缩率大,成品率低;红泥可塑性弱,难成型但易烧成,收缩率小,成品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