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艺和文化薪火相传 宜兴紫砂荣登十大人气地理标志品牌榜首

    近日,“江苏十大人气地理标志品牌”票选活动顺利落幕,宜兴紫砂以36万5091的总得票数,从42个具代表性的江苏地理标志品牌中脱颖而出,位列榜首。紫砂的发展“始于北宋、盛于明清”,名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么,宜兴紫砂究竟有什么独特之处?作为宜兴紫砂传承中的重要一脉,“范家壶”的百年传承可以说是“星光熠熠”。古有范蠡被世人奉为“陶祖”,自明清以来更是名家辈出

    10/02
  • 景舟提璧,紫砂壶光素器的巅峰之作!

    紫砂史上光素器的巅峰之作文丨砂海墨韵数百年流传发展,紫砂至如今是千姿百态,绰约多姿。而大体却可以分为几类:注:刻绘等其他装饰技法不在本文讨论之列光素器整壶无任何装饰点缀的,称之为光素器。花器以紫砂塑形,形仿各态动植物,称之为花器。筋囊器以瓜棱、花瓣、云水纹等形体分为若干等分,把生动流畅的筋纹融入壶上,称之为筋囊器。而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光素器以及其中的巅峰之作。在三种器型中看起来,光素器似乎是最不复杂,最简单制作的。其实完全不是这样。光素器反而是最容易看出制壶者功力的器型。把一件最简单的器形做出其韵味,才是

    10/01
  • 北京故宫藏宜兴窑紫砂壶,让你一次看个够!

    壶身圆形,其上点缀瓜子、蚕豆、白果、莲子等果实,辣椒为流,菱角为柄,蘑菇为盖。紫红色砂泥,细腻润滑。百果壶也称花果形壶,清代初期一代名家陈鸣远开创花果壶之先河,乾隆、嘉庆时期其成为流行壶式。制作紫砂百果壶要根据果实的颜色调制出各种不同色调的砂泥,民国初年曾有过批量生产,社会流传较多,但民国产品的水平与此壶相差甚远。宜兴窑紫砂茶壶,清,通高8.5cm,口径5.4cm,足径6.2cm壶圆口,鼓腹,圈足,短直流。浅紫色的泥料中含有黄色颗粒,壶身光素,但各种细节一丝不苟,于细小处见精湛。清代茗壶自康熙、雍正朝起,

    10/01
  • 品忆紫砂-紫砂壶生胚烧制的过程(难得一见!)

    紫砂胚在窑里如何变成紫砂壶的?首先,把紫砂坯件装入匣钵或棚板等承载物。在以煤或柴等作燃料的明焰窑中,匣钵能起到隔焰的作用,避免产生火刺及表面色泽不光洁等缺陷,并且起到承装与支架作用,提高装窑密度。装窑入窑当窑温达到105℃时,坯体内的结合水开始蒸发,这个窑温要保持30分钟后才可继续升温,否则坯体易开裂。结构水逸出当窑温平稳提高达500℃时,坯体内的结构水开始分解逸出。石英体膨胀窑温达573℃时,泥料中含有的石英颗粒膨胀,体积增大0.84%,晶型转变。氧化物显色窑温在600℃~1050℃时,泥料中的氧化物分

    10/01
  • 紫砂壶:好壶随人,讲究精气神

    古人有“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之说,这里的一丸比珠玉还要珍贵的土,便是紫砂泥。在爱茶人的眼中,品一杯好茶,须“茶好、水好、器好”,有了好茶和好水,还需一把好壶,方才不辜负茶的清香和水的明澈。泡茶最好的容器莫过于紫砂壶,用一把上好的紫砂壶来泡茶,能真正体现“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的特性,意思是说,使用紫砂壶泡茶不易变味,暑天越宿不馊。时至今日,优质紫砂壶的制作大多需要依靠匠人手工的精心打造才能完成,无法用机器替代,这使得紫砂壶拥有一种纯朴的手工韵味。买到假壶是一次惨痛的经历,然而却成为张家利人

    09/30
  • 紫砂喝茶,不为养壶!

    1、不要为养壶而喝茶,得了胃病不值当的,顺其自然,慢慢来,这事不急,品茗品人生。2、茶壶是用来喝茶的,壶是为茶服务的,要根据茶来选壶,利茶的壶才是好壶,从实用意义上讲,一把用了多年养的很棒的半手工壶要比一把一万块的新壶强很多。3、壶形对茶的冲泡影响大,泥料的区别没什么大影响,一般来说少用方器。4、喝茶养壶都是修身养性的雅事,心境平和才好,别一喝茶就抱着茶壶死命擦,拿个小刷子不停刷,茶水猛往壶上淋,口里还不停念着:人勤壶不懒,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实在有伤大雅。5、开壶的时候要认真,要尽量把壶里外一些小砂料

    09/30
  • 全手工鱼化龙紫砂壶制作过程,难得一见!

    鱼化龙为传统的经典器型,一般都是半手工制作,那么现在请您欣赏鱼化龙的全手工制作过程,让你感受紫砂艺人匠心制作的魅力。完工出窑的鱼化龙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

    09/29
  • 紫砂学院丨紫砂不神秘!

    说起紫砂壶,很多人的脑海中都是一些博物馆或者展览馆里面的东西,让人有一种"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距离感,其实,紫砂的魅力并不在于它的价格,而是在于玩壶者对于紫砂所体会到的韵味。一时道场 大彬圈钮01PARTONE来到宜兴紫砂主产区丁蜀镇,会发现紫砂壶造型多样,价格也相差很大,从几百元至几十万元的壶都有。其实这种现象并不奇怪,决定一把紫砂壶的价格是因素工时、工价、原料、市场供需程度而决定的。一时道场 富贵斑竹02TWO宜兴民间存料量依旧很大,常规泥料其实价格不高。初入门者可选择工时不长

    09/29
  • 紫砂壶藏品欣赏(108)

    宝主:江苏宜兴温雯【工艺巅峰】精品紫泥,易出包浆。壶身百种福字全手工刻绘,以玉兔为钮,切合中秋主题,雅趣共享!更有花好月圆挂盘和富贵花开香插相赠。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

    09/29
  • 紫砂壶:好壶随人,讲究精气神(图)

    古人有"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之说,这里的一丸比珠玉还要珍贵的土,便是紫砂泥。在爱茶人的眼中,品一杯好茶,须"茶好、水好、器好",有了好茶和好水,还需一把好壶,方才不辜负茶的清香和水的明澈。泡茶最好的容器莫过于紫砂壶,用一把上好的紫砂壶来泡茶,能真正体现"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的特性,意思是说,使用紫砂壶泡茶不易变味,暑天越宿不馊。时至今日,优质紫砂壶的制作大多需要依靠匠人手工的精心打造才能完成,无法用机器替代,这使得紫砂壶拥有一种

    09/29
  • 顾脉李门·耄耋昌鸿 李昌鸿大师八十华诞紫砂艺术大赏

    2017年9月23日,由中国国家工美协会和荣宝斋共同主办的"顾脉李门·耄耋昌鸿--李昌鸿大师八十华诞紫砂艺术大赏",在上海壹号美术馆盛大开幕!展出大师80件孤品紫砂精品,令人大开眼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离不开古代先辈们开疆扩土般的创造,但也决不能忽视当代艺术大家们的继承和创新。李昌鸿大师数十年如一日,引领紫砂陶艺不断开阔创新,又是良师益友,为后辈留下无数著作。参加此次活动的特邀嘉宾有:主创大师李昌鸿长子、顾脉李门嫡系传人、高级工艺美术史--李铭中国国家工美协会主席--李佰虎国家一级

    09/28
  • 荣宝斋二零一七路朔良紫砂艺术藏品展圆满落幕

    9月25日,为期一周的 "荣宝斋二零一七"路朔良紫砂艺术藏品展在北京荣宝斋大厦圆满落幕。本次展览展出了紫砂巨匠、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路朔良先生创作的80余件紫砂艺术珍品,吸引了众多喜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收藏爱好者、文人雅士参加。据了解,本次展出的紫砂壶作品中, 90%以上为路朔良大师原创经典作品,其中部分作品已被众多国家级博物馆收藏。另有几件孤品,难得一见。这些紫砂作品造型千面,融合了青铜、彩陶、书法、绘画等传统艺术精华,不仅展现了路朔良先生精工致微的高超工艺,更是凝聚了大量心血的浇灌与

    09/28
  • [经济半小时]紫砂创客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说起紫砂壶,大家第一印象就是传统,是中老年喝茶的好伙伴,随着这几年收藏艺术品市场的清冷,紫砂壶这个市场也慢慢摆脱小众,渐渐走进大众的生活。名家创新尝试,把瓷器上的釉与紫砂精美结合烧制更丰富的颜色。紫砂也从小众的艺术品做成新的大众消费品。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

    09/28
  • 紫砂壶藏品欣赏(107)

    宝主:江苏宜兴温雯【史上首次】蜀工坊力邀国工,破例制作【高端盖杯】,【精品泥料&顶尖工艺】,送礼上档次,自用彰显品味!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

    09/28
  • 紫砂一厂之峥嵘岁月

    "紫砂一厂"是原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的简称,建于1955年,由吴云根、裴石民、任淦庭、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蓉七大老艺人集中当时民间制壶和陶刻的紫砂艺人一起成立的,历时40余年,培养了大批紫砂国大师、省大师、省名人和高级工艺美术师,创作制作的紫砂精品更是层出不穷,可谓几百年来紫砂最辉煌的时期,直到1997年结束国营改制为民营。一厂紫砂壶所有泥料采用黄龙山4号井的泥料;造型更是前辈大师、名家定型定款;窑火也是当年烧重油的隧道窑,2002年因污染已经被打掉,所以老一厂紫砂壶以其&quo

    09/28
  • 紫砂学院丨好紫砂的四个特征!

    一把品质优秀的紫砂壶,应该具备四个特征首先要好看,令你一见倾心;其次要耐看,令你百看不厌;第三要有意味,令你觉得妙不可言;第四要有缘分,令你感到特别惦记。1好 看好看,就是要养眼,要出众,要在林林总总的紫砂壶中超凡脱俗、风骚独领,使人过目不忘,一见倾心。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养眼不是抢眼,出众也不是出位。那种企图通过奇异的造型、怪诞的装饰来抢夺众人眼球的工艺品,虽然具有视觉上的诱惑力,但由于过于花哨,是不可能养眼的。一时道场 兢媚清香2耐 看耐看,就是要经得起仔细地看、反复地看,令人常看常新、百看不厌。有些壶

    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