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泰斗顾景舟谈曼生壶艺
历史延续至清嘉庆、道光年间,也陆续出现许多骚人墨客热衷紫砂陶艺。最突出的要数当时的金石书画家陈鸿寿与砂艺作者杨彭年的结合。
1992年到1995年期间,陈国良创作了“田园情趣”系列,以瓜类为主题的紫砂壶。其中“东南西北瓜壶”很有特点,这组壶的设计制作,不仅与陈国良儿时的成长环境有关,也有受清代名匠陈鸣远影响的缘故。
厉上清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共党员高级工艺美术师先后师承果兴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鲍志强先生;济宁学院教授乌峰先生。厉上清老师对艺术的理解是很纯粹的,能在与泥共舞中充分挖掘五色土和书画艺术结合的独特韵味,在其刻刀下,每件作品都会被赋予鲜活的生命,让你隐隐能听到一种灵性的美的声音,且回荡在你的心底。这些作品的成功来源于他深厚的学习积累,又加上自己的才情、修养、阅历、感悟,由此逐渐形成了今天这样的一种见精微,尽性情的文化气息和作品风格。
2006年,中国宜兴紫砂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自明代成熟以来便世代相传,已有500多年历史,堪称文化的“活化石”。紫砂是宜兴最靓丽的城市名片,融诗、书、画、印、茶等多重传统文化于一身,是中国传统制陶工艺的杰出典范。我们记录紫砂非遗传承人、国家级大师的独门技艺与绝活,为更好的传承与弘扬宜兴紫砂工艺、文化!徐汉棠《八怪壶》徐汉棠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顾绍培,男,1945年生于陶业世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006年 第五届),2005年研高,师承陈福渊老艺人,1958年进厂,五十余载耕耘,深研诸名师技法,集各派之精华,融艺术个性于一体。
接触过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鲍志强的人,都会留下这样的感觉:这是一个以陶为乐的人。有意思的是,个子不高,戴一副眼镜,脸上总挂着笑的鲍志强,为自己起的艺名就叫“乐人”。
孔小明,男,1962年出生于制陶世家,2014年高工。1992年进厂,受到潘持平老师指点和吕尧臣老师作品风格影响,1990年与兄弟孔春华、姐姐孔新华推出了“孔家壶”紫砂艺术品牌,紫砂绞泥技法,出神入化,目前宜兴可达此境界者,少之又少。在方器的制作和创新上,“孔家壶”被行业是公认的实力派。
徐秀棠,1937年出生于江苏宜兴蜀山紫砂世家(徐汉棠胞弟),2008年研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93年 第三届)、中国陶瓷工艺大师(2003年 首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民间艺家协会副主席,无锡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无锡市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工艺美术会陶艺专委会主任。
徐秀棠浅谈紫砂陶刻艺术:由于陶器泥坯易于刻划的缘故,在早期的木刻文字尚未发现以前就有了陶刻文字(即有发陶刻)。据现有的资料证实:陶刻文字是早于甲骨文、金文、简牍等……
季益顺,1960年生于宜兴,2005年研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018年 第七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010年 第二届),1978年进厂随省大师高丽君学艺,被海内外收藏家赞誉为“壶界四小龙”之一(另有江建翔、陈国良、施小马),是紫砂艺术承前启后的扛鼎人物。
顾婷,女,1976年生于陶都宜兴,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2016年 第二届),2018年研高、首届“景舟杯”银奖得主、陶都宜兴制壶名人、首届宜兴十佳青年陶艺家、第五届宜兴市青年科技英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小女,嫡系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