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刻装饰

    印刻装饰又叫印纹装饰,是将装饰纹样刻成阴文模板,用模板压印出突起花纹的泥片,再将花纹泥片与壶体其他泥片镶接成形。印刻亦可印文字。

    03/27
  • 刻画装饰

    刻画装饰是制壶人在署名刻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与文人书画家参与紫砂壶设计有关。

    03/27
  • 筋囊线

    筋囊线有云水纹、如意纹、菱纹、花瓣纹等几种,构成壶身筋囊装饰,凹凸弧线,布满器身,流畅贯通。

    03/27
  • 抽角线

    抽角线,又叫折角线,用于方形紫砂壶器的面与面的交接过渡,用抽角线或折角线处理的方器,藏锋匿角,方中寓圆,使造型更浑厚,产生多变的光影效果。

    03/27
  • 凸肩线

    凸肩线是用于紫砂壶肩部的一种双曲线,可加强器形的节奏变化,使器形更趋稳重。

    03/27
  • 凹凸线

    又称皮带线,是以线条的粗细、厚薄、宽窄来取得不同的艺术效果的。有的紫砂壶由上下两半镶接成形,在接合的腹部加贴凹凸线或皮带线,既可掩盖接痕,又可增强镶接牢度,又有装饰作用。

    03/27
  • 云肩线

    用于壶颈部、盆类口下沿等转折部分,一般要求轻薄如一片白云,以增强紫砂壶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03/27
  • 子母线

    用于壶类的口盖组合的一粗一细的双线,又称“文武线”,一般处理成上粗下细,上大下小,称为“天盖地”,可增加紫砂壶的安定厚重感。

    03/27
  • 灯草线

    状如灯草的小圆线,一般用于紫砂器的口沿、足部,或肩腹部,是器形转折起止的交代,有装饰效果,也增强了器形口沿底足部位的应力,烧成时可减少变形。

    03/27
  • 装饰

    紫砂壶的线装饰有灯草线、子母线、云肩线、凹凸线、凹肩线、抽角线、筋囊线等几种。

    03/26
  • 邵大亨紫砂艺术

    流嘴、把上又以龙头装饰。盖面则布置八卦方位图,纽顶面为一太极图式,盖内钤“大亨”二字楷书瓜子印。壶底亦塑以八卦纹。

    03/26
  • 杨彭年紫砂艺术

    杨彭年还与其他文人合作制壶,传世品中有子冶(瞿应绍)、朱坚、宜园(乔重禧)、金冬心等。杨彭年还与瞿应绍、朱坚制作了一批砂胎锡包玉壶。

    03/26
  • 陈鸣远紫砂艺术

    东陵瓜是西汉初召(邵)平种植的一种甜瓜。召平在秦为东陵侯,秦亡,沦为民后在长安(今西安)城东种瓜,因瓜味甜美,俗称东陵瓜。另一件是陈鸣远制笋形水盂。

    03/26
  • 惠孟臣紫砂艺术

    《茗》载:“漳泉潮三府品茗,茶必武夷,壶必孟臣,杯必苦深。”孟臣壶为品茗所必备,也由此成为一种传统的壶式,在当时和后世多有仿制,故传世孟臣壶仿品极多。

    03/26
  • 项圣思紫砂艺术

    项圣思,文献失载的制壶高手,南京博物院收藏一件桃杯,剖桃之半为杯体,以苍劲的桃枝老本作杯把,用桃叶桃实作三小足,杯体外壁上塑大小嫩桃叶14片,呈现翻转折叠之态,宛然若生,观者莫不赞叹。

    03/26
  • 陈仲美紫砂艺术

    陈仲美-松段壶陈仲美的紫砂壶艺术有何成就    陈仲美,江西婺源人,原在景德镇制瓷,善制仿古瓷,也精于刻瓷。因景德镇烧瓷者众多,便到宜兴专烧紫砂器。周高起《阳羡茗壶系》将其

    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