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景舟紫砂代表作墨绿泥汉君壶

    在众多汉君壶佳作中,紫砂泰斗顾景舟早年所制的一把墨绿泥汉君壶,尤显独特与珍贵。

    07/15
  • 李寒勇为什么被称为一代瓢王?

    在绵延数百年的紫砂艺术长卷中,“石瓢”作为经典入门壶式,其制作者何止万千。曼生之雅韵、子冶之清刚、景舟之典范,早已在时光中铸就了不朽的丰碑。当代中青辈紫砂艺人李寒勇,以“一代瓢王”的卓然之姿脱颖而出,其秘诀并非简单的技艺复刻,而在于他赋予了石瓢全新的生命气韵。

    07/14
  • 珍稀紫砂泥料:黄金段泥

    在紫砂泥料的瑰丽图谱中,黄金段泥以其卓尔不群的质地与色泽,被《阳羡茗砂土》等典籍誉为段泥家族中的“黄金血脉”。它并非泛指所有呈现金黄色的段泥,而是特指产自宜兴黄龙山核心矿区的一种极为珍稀的本山段泥。

    07/14
  • 历代大师手下的牛盖紫砂壶分析

    那饱满的牛盖,常以“牛鼻孔”式的镂空结构呈现,巧妙地将生动趣味与实用功能完美融合。壶体造型多显敦实沉稳,口盖严丝合缝,更暗含财运亨通的美好寓意。今日,让我们一同品鉴数位紫砂大师手下的“牛盖”壶杰作,领略其独特风采。

    07/14
  • 顾景舟紫砂代表作矮石瓢壶

    清人汪文柏《陶器行赠陈鸣远》中那句“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道尽了紫砂泥土的非凡价值。凝视着出自顾景舟大师之手的矮石瓢壶,思绪仿佛被引至小桥流水的江南画卷之中。

    07/14
  • 淘壶人物丨储俊伟紫砂壶鉴赏

    储俊伟,中青辈实力派国工,师从史云棠,功底扎实,深谙各类紫砂泥料特性与配制,在坚守传统的基础上锐意创新,作品选料考究,工艺严谨。

    07/14
  • 陈仲美-宜兴紫砂壶名家

    陈仲美,这位生于明万历年间,由瓷入砂的艺术大师,以其殚精竭虑的创造、鬼斧神工的技艺和融合创新的精神,在紫砂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神品”印记。

    07/11
  • 紫砂壶的命名方式

    紫砂壶的命名方式丰富多彩,其中引申、象形、引典、拟人、装饰工艺命名这五种最为常用。命名之道,贵在雅俗共赏。

    07/11
  • 顾景舟紫砂代表作瓜梨壶

    此瓜梨壶底钤“自怡轩”印,盖落“景洲”方章。壶身一面刻行书“茶分花上露,水汲石中泉”,署款“石生”;另一面刻绘折枝花鸟图。据考应为顾老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所作,“石生”乃民国雕刻名家蒋永西。

    07/11
  • 紫砂壶贴花、印花、模印三种装饰工艺的区别

    紫砂壶,作为一门融合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独特陶艺,其装饰手法可谓千姿百态。在众多技法中,“贴花”、“印花”与“模印”虽名称相近,却代表着截然不同的工艺路径与视觉呈现。

    07/10
  • 紫砂壶造型艺术的和谐之道

    回望紫砂文化五百年历程,正是得益于深谙传统文脉的文人与匠心独运的紫砂艺人的智慧碰撞,才得以不断演绎壶身、壶把、壶盖、壶钮、壶嘴等部件之间精妙的和谐共生。将这种和谐美视为紫砂壶造型艺术的灵魂所在,实非过誉。

    07/10
  • 顾景舟紫砂代表作矮八方壶

    紫砂壶艺,形态万千,变化无穷。宜兴紫砂正是凭借其“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的造型魅力,在艺术殿堂中绽放异彩。顾景舟大师以其卓绝的技艺与深邃的美学修养,将这一特质推向极致。他制作的矮八方壶,堪称其方器造诣的典范之作,不仅是实用茶器,更是饱含哲学意蕴与人文情怀的艺术杰作。

    07/10
  • 宜兴紫砂壶铺砂工艺

    欣赏一把精工的铺砂紫砂壶,壶体之上,粒粒砂点宛如碎金流银,或疏朗如晨星初现,或繁密似银河倾泻,瞬间将观者的思绪引入一片静谧深邃的宇宙图景。

    07/09
  • 邵氏家族紫砂艺术史

    纵观明末至民国的数百年历程,邵氏家族代代相传,名家辈出,从奠基、鼎盛到传承创新,始终引领着紫砂艺术的发展潮流。他们的作品不仅是精湛技艺的结晶,更是时代审美与文人精神的载体。

    07/09
  • 紫砂壶茶垢成因及清洁技巧

    紫砂壶因其独特的双气孔结构,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这使得它不仅善于吸收茶香,也更容易吸附和积聚鞣酐类物质。因此,紫砂壶相较于其他材质的茶具,更易形成顽固茶垢。这也就意味着,使用紫砂壶后及时、彻底地清洁并阴干,显得尤为重要。

    07/09
  • 顾景舟紫砂代表作匏瓜壶

    紫砂泰斗顾景舟先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制有一件匏瓜壶。顾老并非简单复刻古制,而是在深刻领悟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对经典壶式进行了精妙的优化与再创造。他赋予其更为和谐优美的形制,同时兼顾了使用的便利性,使经典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