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北两大博物馆收藏的陈鸣远筋纹器珍赏

    作为一代紫砂巨擘与花货宗师,陈鸣远作品中花器、光器及文房雅玩较为常见,而筋纹器传世稀少,尤为珍贵。今日,让我们聚焦南北两座重量级博物馆珍藏的陈鸣远筋纹杰作,跨越时空感受其匠心独运。

    07/02
  • 宜兴紫砂壶描金工艺

    在宜兴紫砂壶异彩纷呈的装饰手法中,描金装饰以其璀璨夺目的金辉与精湛绝伦的工艺,尤为引人瞩目,历史上多用于进献宫廷的贡品和远销海外的珍品之上。

    07/02
  • 顾景舟紫砂代表作掇球壶

    相较于邵大亨掇球的雄浑磅礴,顾氏之作更显含蓄内敛;对比程寿珍掇球的饱满丰腴,景舟之壶则透出高古质朴的气息,鲜明地烙印着顾氏壶艺特有的严谨法度与爽净风骨。

    07/02
  • 玉成窑文人紫砂的两大代表人物

    承载着独特文人风骨的玉成窑,遗存了诸多名家力作。其中,制壶名匠何心舟与王东石,堪称玉成窑的双璧,其艺术成就尤为卓著。

    07/01
  • 宜兴紫砂壶名家时大彬

    时大彬,明代紫砂艺术巨匠,为宋尚书时彦后裔,承家学渊源,其父时鹏亦是名家。其艺术生涯主要贯穿于明代万历至清代康熙初期。

    07/01
  • 宜兴紫砂壶包锡工艺

    在成型的紫砂壶外壁,以金属片或其他材料进行包裹,并在包裹物上镌刻铭文或图案,这种工艺被称为紫砂壶的“包饰”。其中,包锡工艺是包饰的一种重要形式。

    07/01
  • 博物馆收藏的明清筋纹器精品

    筋纹造型在唐代金银、铜锡酒具中便已盛行。及至明代万历紫砂初兴之时,此风尤炽,成为主流。彼时名家如“明万历四大家”,多以筋纹器见长。今日,让我们走进博物馆深处,一睹明清时期那些传世稀少、气韵非凡的筋纹器珍品。

    07/01
  • 顾景舟紫砂代表作笑樱壶

    笑樱壶,亦称笑罂壶,其雏形名为“三线壶”,设计灵感源自古代陶瓷贮茶器“罂”。后因壶钮形似枝头含苞欲绽的樱桃,遂得名“笑樱”。

    07/01
  • 宜兴紫砂壶名家李茂林

    宜兴紫砂名艺人李茂林,本名李养心,活跃于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1522-1619年),以其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和开创性的工艺革新著称。他尤以精制“朴致敦古”的小圆壶而名重一时,其作品虽小巧玲珑,却蕴含着深厚的古雅韵味,被后世鉴赏家奉为案头清玩的典范。

    06/30
  • 宜兴紫砂壶绞泥工艺

    绞泥工艺堪称紫砂艺术殿堂中一朵绚丽的奇葩。它要求制壶者不仅需具备深厚的传统功底,更需拥有卓然的创新精神与艺术想象力。

    06/30
  • 拍卖史上最贵的紫砂花盆

    2017年西泠印社秋季拍卖会见证了紫砂花盆价值巅峰的诞生:一件清朝时期的五彩堆泥绘花盆,最终以含佣金人民币977.5万元的惊人价格成交,刷新了全球紫砂花盆拍卖纪录,傲然登顶世界最贵紫砂花盆宝座。

    06/30
  • 顾景舟紫砂代表作华颖壶

    顾景舟大师创作的华颖壶,堪称一件汲取传统精髓又焕发时代新意的杰作。此壶构思源于经典壶型掇球壶,顾老以敏锐的艺术洞察力,对其进行了精妙的取舍与升华,最终凝练出华颖壶独特的风貌。

    06/30
  • 宜兴紫砂壶开片工艺

    瓷器上自然形成的开片效果,如何在浑然天成、不施釉彩的紫砂壶上得以呈现呢?其奥秘在于一项精湛的紫砂装饰技艺——嵌泥。

    06/27
  • 紫砂六方壶式传世名作欣赏

    紫砂方器传世较少,经典六方器尤甚。“一方顶三圆”,道出了方器制作之难,尤以钝角、大圆角的处理最具挑战性,非经验老到者不能驾驭。今日,我们一同欣赏传世六方名品,领略大师手笔。

    06/27
  • 顾景舟紫砂代表作秦权壶

    “秦权壶”之名,便源于其形制对秤砣的巧妙借鉴。它既是对那段“车同轨、量同衡”恢弘历史的遥远致敬,壶名本身更蕴含着“大权在握”的深意与期许。

    06/27
  • 紫砂界的7个世界纪录

    从价值连城的拍卖珍品到叹为观止的体量之最,从巧夺天工的微缩之作到穿越时光的历史见证,这些纪录不仅彰显了紫砂技艺的无限可能,更在世界工艺史上镌刻下属于中华文明的璀璨印记。

    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