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兴紫砂壶大师名单(20位国大名录·上)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是由国家授予工艺美术创作者的最高荣誉称号,其评选工作始于1979年,每五年举办一届,迄今已成功举办八届,被誉为中国工艺美术界的“奥林匹克”。在宜兴紫砂领域,迄今共诞生了20位获此殊荣的紫砂艺术家。

    05/16
  • 宜兴紫砂壶泥料之红泥类:茗岭玫红泥

    茗岭玫红泥蕴藏于嫩黄石石英岩层下部,矿层厚度1米左右,材质略硬,外观玫红色,成块状质地厚重,熟泥可塑性好,成型粘砂适宜,窑温1150℃~1180℃,成陶收缩率为10%左右,胎色红中泛紫,细腻温润。

    05/12
  • 宜兴紫砂壶泥料之红泥类:红庙红泥

    红庙红泥蕴藏于嫩泥矿层中,外观呈现片状,有土黄色、金黄色、降红色重叠共生,材质易碎,熟泥可塑性好,成型成品率稳定性较好,烧成温度1150℃~1170℃,成陶收缩率为10%左右,砂色红润细腻。

    05/12
  • 金士恒紫砂壶技艺海外传播先驱

    金士恒,活跃于清代咸丰至光绪时期,以制作日用陶器著称,尤擅陶罐、坛缸等器皿。这位匠人最重要的历史贡献在于明治时期受邀赴日本常滑地区,在当地设立工坊,系统传授紫砂技艺,被日本陶艺界尊称为“陶业祖师”。

    05/12
  • 大亨掇只壶,顾景舟爱不释手却终身未制

    顾景舟被誉为紫砂界的“壶艺泰斗”,作为近现代紫砂艺术的集大成者,其创作生涯留下无数经典,却始终未涉足掇只壶这一器型,这一空白成为紫砂史上耐人寻味的文化命题。

    05/12
  • 5月11日,“风高韵雅——徐汉棠捐赠作品展”盛大开幕!

    5月11日,“风高韵雅——徐汉棠捐赠作品展”在江苏宜兴陶瓷博物馆正式启幕。

    05/12
  • 宜兴紫砂壶泥料之红泥类:九里山小红泥

    九里山小红泥蕴藏于嫩黄石石英岩层下部,矿层厚度1米左右,外观土黄夹朱红色,略硬,质地厚重,砂粒感较强,熟泥可塑性较好,成收缩率为8%左右,砂色玫红,质地纯正。

    05/09
  • 宜兴紫砂壶泥料之红泥类:军山坞红泥

    军山坞红泥蕴藏于山表层嫩黄石石英岩层中,外观土黄色,质地厚重,矿层厚度达2米,熟泥可塑性较好,成型砂粘适宜,窑温1150℃~1180℃,成陶收缩率为10%左右,胎色橙红色,质地纯正。

    05/09
  • 紫砂壶开壶的正确操作

    开壶不仅是清洁仪式,更是通过茶汤浸润唤醒器物的过程。当茶香渗透紫砂肌理,气孔逐渐通透,这把壶便真正开启了与茶对话的生命旅程。

    05/09
  • 宜兴紫砂壶泥料之红泥类:湖㳇老红泥

    湖㳇老红泥蕴藏于嫩黄色石英岩层下部,外观土黄色,呈片状,质地较硬,熟泥可塑性较好,成型有砂质感,烧成成品率稳定,耐温带较宽,烧成温度1150℃~1220℃,成陶收缩率为8%左右,产生淡红色,质地纯正。

    05/08
  • 宜兴紫砂壶泥料之红泥类:蒋笠红泥

    蒋笠红泥蕴藏于嫩泥矿层下部,外观土黄色,材质略硬,熟泥可塑性较好,成型成品烧成稳定性较好,窑温1150℃~1180℃,成陶收缩率为10%左右,砂色玫红色,质地纯正厚重。

    05/08
  • 民国四大著名紫砂品牌

    随着国际贸易网络的扩展,宜兴紫砂器跨越重洋,不仅畅销日本、东南亚市场,更在欧美掀起东方器物收藏热潮。国内重要商业城市如上海、无锡、天津、杭州等地,专业紫砂器物店铺鳞次栉比。

    05/08
  • 顾景舟的制壶之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古训在紫砂泰斗顾景舟的制壶生涯中得到了极致诠释。在紫砂艺术领域,这位宗师开创性地将工具制作列为学徒的必修课。

    05/08
  • 宜兴紫砂壶泥料之红泥类:查林老红泥

    查林老红泥蕴藏于嫩泥矿层下部,外观青绿色,断面有不规则的水锈斑纹,材质坚硬如石,质地厚重,熟泥可塑性较好,成型砂质感较强,窑温1150℃~1200℃,成陶收缩率为8%左右,砂色为玫红色,质地纯正。

    05/07
  • 宜兴紫砂壶泥料之红泥类:梅园红泥

    梅园红泥蕴藏于嫩泥矿层下部,外观淡绿色,断面见朱泥斑痕,材质坚硬,矿层2米左右,熟泥可塑性较好,成型砂质感较强,烧成稳定性较好,温度1150℃~1180℃,成陶收缩率为8%左右,砂色红中泛紫,质地厚重。

    05/07
  • “荆溪八仙”:收藏于日本静嘉堂的8把神品紫砂壶

    《茗壶图录》中辑录了32件紫砂壶珍品,每件皆配有翔实的考证文字与精细图绘,其中尤以四件许龙文款茗壶最为瞩目。这四把壶与另外四件同期佳作,并称为“荆溪八仙”,如今珍藏于日本东京的静嘉堂文库美术馆。

    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