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砂泥料之红泥类:黄龙山一号井小红泥

    国营宜兴紫砂工艺厂把黄龙山十几种红泥品种中的小红泥料作为其生产红泥紫砂器皿指定用料,是因为黄龙山小红泥砂性含量较高,蕴藏量较丰富,制坯烧成稳定性都非常好,成陶收缩率仅为10%。

    04/15
  • 紫砂拍卖史上最贵的8把段泥壶

    尽管当代拍卖市场频现天价紫砂重器,但段泥材质传器却寥若晨星。本文将穿越时空长廊,带您一览紫砂艺术史上的八件段泥紫砂壶臻品,看看这些承载着匠心神韵的传世孤品,如何在拍场缔造神话。

    04/15
  • 拼紫泥:紫砂泥料的拼配艺术

    拼紫泥并不是如今才有的,可追溯至老一厂时期,在当时已颇具盛名。拼紫泥从根本来说,也就是泥料的调配,紫泥配紫泥。

    04/15
  • 经典紫砂圆器:美人肩壶

    美人肩这一壶型由明代制壶宗师徐友泉首创,其灵感源自传统梅瓶的婉约造型,经艺术化提炼后形成独特制式,执握间宛如把玩珍宝,成为文人茶事中的经典雅器。

    04/14
  • 紫砂泥料之红泥类:玫红泥

    黄龙山一号井矿区玫红泥蕴藏于嫩黄石石英岩层下部,矿层厚度约十几厘米,外观玫红色,材质稍硬,属粉质岩泥性,熟泥可塑性较好,成型粘性较好,烧成温度1150~1180℃,成陶收缩率为10%左右。

    04/14
  • 紫砂泥料之红泥类:龙血砂红泥

    龙血砂红泥材质坚硬致密,厚重如铁,整体红如朱砂,表面蜡质感较足,玉透度极好,熟泥可塑性一般,成型酥性砂性极强,打泥条粘性极差,这是矿内含石英岩丰富所致。

    04/14
  • 瞿子冶紫砂陶刻中的文人意趣

    瞿子冶的原名是瞿应绍,字子冶,有号月壶,晚年则号瞿甫,同时也署名老冶、壶公冶父。他最擅长画竹,对兰花、柳树也颇有心得,除此之外,他还精于书法和篆刻。在紫砂壶上,他的刀刻和绘画多为行书风格,尤以梅竹双清最为人称道。

    04/14
  • 淘壶人物丨史宝林紫砂壶鉴赏

    史宝林,年轻辈潜力陶手,1986年生于江苏宜兴,师承实力派陶艺家李卫明,创作多从人文精神的角度切入,所作茗壶线条流畅舒展,造型比例精妙,于细腻工法中体现文人雅韵。

    04/14
  • 紫砂泥料之红泥类:石红泥

    石红泥是单元矿练泥制壶的上乘材质,属红泥类中的珍稀矿料,蕴藏量非常少。

    04/10
  • 紫砂泥料之红泥类:紫朱共生红泥

    紫朱红红泥由于发育在黄石石英岩岩缝中,蕴藏量稀少,在传世的作品当中偶见紫朱红砂色。

    04/10
  • 理性看待宜兴紫砂壶泥料的稀缺性噱头

    在紫砂壶消费市场中,“稀有泥料”概念需要消费者理性审视。

    04/10
  • 这把清代古壶,凝聚了四位名家艺术精髓

    紫砂艺术的星空中,一把摹古大壶跨越两个世纪,承载四位艺术大师的智慧光芒,演绎着传统与创新的完美协奏,在时光长河中历经沧桑,终成传世经典。

    04/10
  • 紫砂泥料之红泥类:台西矿区老红泥

    台西老红泥外观呈现土黄色,属砂质岩粉质岩泥性,熟泥可塑性较好,成型粘砂适宜,成型烧成稳定性较好,烧成温度1160℃~1200℃,成陶收缩10%左右,砂色赭红,质地厚重。

    04/09
  • 紫砂泥料之红泥类:黄龙山西矿区大红袍红泥

    过去开采出来的黄龙山小红泥全部供应给国营宜兴紫砂工艺厂,由其将小红泥中的珍稀红泥分离利用,将它称作大红袍红泥。

    04/09
  • 紫砂陶刻:方寸之间的艺术布局

    紫砂陶刻的构图体系与章法逻辑构成了这门工艺美学的核心维度,其艺术表现贯穿内容选题、书法呈现、画面经营、空间布局与刀法语言的全流程。

    04/09
  • 紫砂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十把掇球壶佳作

    今遴选出十把具有代表意义的掇球重器,从大亨初代原型中浑厚天成的道器气象,到当代名手演绎中的人文哲思,纵览紫砂壶造型艺术。

    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