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物丨沈建强·小英雄
壶名:小英雄泥料:原矿紫泥容量:1160cc作者:沈建强“藏筋瓤,找建强”沈建强大师以筋纹器闻名于紫砂界。《小英雄》是省大师沈建强的经典代表作,此器制作于癸巳年(2013),是一款超大品筋纹器。采用原矿紫泥制壶,泥色醇厚,壶身造型气韵深厚。壶作菊瓣式,短颈微束,筋纹自盖起,沿盖身至壶身一百零八道筋瓤线条连贯,一气呵成。全器规整端正,口盖花瓣对合严谨
壶名:小英雄泥料:原矿紫泥容量:1160cc作者:沈建强“藏筋瓤,找建强”沈建强大师以筋纹器闻名于紫砂界。《小英雄》是省大师沈建强的经典代表作,此器制作于癸巳年(2013),是一款超大品筋纹器。采用原矿紫泥制壶,泥色醇厚,壶身造型气韵深厚。壶作菊瓣式,短颈微束,筋纹自盖起,沿盖身至壶身一百零八道筋瓤线条连贯,一气呵成。全器规整端正,口盖花瓣对合严谨
梅花为“岁寒三友”之一,有着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作者以苍劲的梅桩、含苞的梅花为题,表现出梅枝的气韵与张力,配以原矿老紫泥作胎,更是古味浓厚,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梅桩套组(茶壶、笔筒、笔架)造型逼真,大有奇趣,不规则的虬结蜿蜒,变化丰富,以假乱真。色泽宛若紫玉,气韵古拙,是一组生动形象的仿生力作。茶壶流把钮造型均为梅枝,比例协调。笔筒三枝化足,稳健有力。笔架欹曲,姿态婀娜。三者比例协调,气韵浑厚,且功法谨慎严密。壶身嶙峋老干充满古朴韵味流、把、钮气韵相连
江苏省陶瓷艺术委员会会员 江苏省首届“三带”能手 1974年出生90年代初与紫砂结缘,并开始研究学习与创作,至今作品多次获奖和全国多家博物馆长久收藏。2000年创办个人“茗壶精舍”艺术馆。刘一飞专业全面,设计制陶、陶刻,尤擅装饰,花鸟鱼虫、人物、山水无一不能,他主张陶刻当讲究“刀感” “笔意” 笔笔有意、刀刀见锋,所刻内容应与器皿相得益彰,又力求能与把玩者之间产生共鸣为上品,他所刻的梅、兰、菊似有暗香浮动,茗香,花香,数杆修竹又似一缕清风拂面,好不愜意。人物兼工带写生动诙谐,似能
英国伦敦大学&剑桥大学陶瓷艺术培训项目英国伦敦大学&剑桥大学紫砂高研班项目主题|Theme一带一路,美丽中国中英陶瓷艺术的合作与发展欧洲陶瓷艺术发展艺术品设计与品牌推广博物馆陶瓷艺术品收藏鉴赏国际关系与陶瓷艺术中英陶瓷艺术创新与发展组织机构|Institution主办单位伦敦大
底槽青是紫泥类中比较纯正的品种,含矿量较少。因开采时通常处于紫泥泥层底部位置,故称底槽青。根据泥层深浅,底槽青有老、嫩之分。矿料越老白色云母碎片含量相对越多,青绿色的豆斑状(俗称“鸡眼”、“猫眼”)会随之越小,越少。矿料越老,沙性越重,成型时也越酥。相对的耐火度也越高,收缩率也越小。根据开采矿区、泥层的区别,底槽青矿料的外观质地及烧成后的胎质色泽效果等也不尽相同。四号矿井底槽
夔龙拱璧,寓意为高洁名贵之意。上世纪八十年代刘建平老师采用原一厂老黑料制作的精品老壶。此壶其色如墨玉。玉璧压盖吻合严密,短颈,无钮。扁腹径大,两条线圈装饰其上,上下匀称。短流二弯,圈把,加足。整器结构严谨,刚中带柔,和谐匀称,虚实节奏协调。传说,夔龙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将夔龙拱璧的形态入壶形象贴切,寓意权贵之相。平盖仿若祈福大璧,采用釉珠
紫砂壶的目数就是指筛泥料的筛网每平方厘米上小孔的个数,也是指紫砂泥料的颗粒度。常用的是16目、24目、32目、40目、60目、80目、100目,如有特殊要求,应该还可以增加其他目数的。
蟠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与福寿的标志。此壶以蟠龙为设计灵感来源,精雕细琢,气势如虹。此壶精选原一厂老紫泥作胎,泥料稀有而珍贵……
此器为吴群祥老师运用原矿七彩段泥于2000年设计制作。原矿七彩段泥,是由专门研究泥料的老师按独门配方调配的精品泥料。吴老师运用泥绘工艺,将诗、书、画、壶精美融合,古味浓厚,文雅自然。
《裙花提梁》是徐维明老师以调砂段泥制作的作品,色泽娇艳,葵黄而含露,耐人寻味,妙不可思。1986年徐维明老师制作的此款裙花提梁壶曾被北京中南海紫光阁入选为长久陈设品。
银杏素有“活化石”之称,是长寿之果。徐元明老师《银杏果》壶,精选原矿一厂老红泥,用贴花、陶刻之工艺,以银杏果为题材壬申年春月(1992年)手工制作此壶,以表福寿绵长之意。
光素器之美在于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动人的艺术美,越是简单,越发难。古有“圆不一相”之说,圆器主要以球体、半球体、圆柱体为基本器型。运用各种圆曲线、抛物线和曲线等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