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全详解朱泥,朱泥壶因何而贵,贵在何处?
朱泥,是紫砂红泥类泥料中性能较为特殊的一类红泥,被人们誉为紫砂红泥中的精品泥料。
顾道荣,1937年生于宜兴,2012年研高,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2011年 首届),师从七大老艺人之朱可心、顾景舟、蒋蓉,现顾道荣老师已是花器大家,多年来吸取前辈艺人之艺术精华,开创自己的独特艺术道路,佳作层出不穷,尤以花货见长,形象逼真、寓意深刻,技艺精湛,栩栩如生,令人爱不释手。
曹婉芬,女,1940年生于江苏宜兴,2005年研高,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010年 第二届)、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1955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先师承先辈朱可心、后又随裴石民学艺,一度承著名艺人王寅春及顾景舟教泽,技艺功底全面扎实,善制花器,作品秀丽大度,文气飘逸是她的艺术追求。
何道洪,1943年出生于宜兴,2005年研高,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003年 首届),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1958年进紫砂工艺厂,师从王寅春、裴石民学艺,1976年进中央工艺美院深造,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多件作品被故宫博物馆、中南海紫光阁、香港茶具文物馆、中央工艺美院收藏或选作国家礼品, 醇厚雄劲、工艺精湛是何道洪在传统基础上提炼、形成了他个人的何氏风格。《金律壶》为何道洪大师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设计并制作的作品,采用原一厂小红泥制壶,经调砂工艺,泥料上金砂如梨皮般自然分布,犹如繁星闪烁,十分美观。
谭晓君,女,1967年生于宜兴,2008年国工,1984年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跟随父亲谭泉海大师学习紫砂陶刻装饰。在此期间,除掌握了陶刻的一般要领外,还涉及中国书画的基本练习,掌握了陶刻的清刻、阳雕、琢砂地等技法。为了全面掌握紫砂技艺,上世纪80年代末期拜汪寅仙大师、江建翔高级工艺师学习紫砂造型艺术。
谢曼伦(1942—2015),女,1942年生于安徽芜湖,2005年研高,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中国陶瓷艺术、设计、教育终身成就奖荣誉获得者,师承一代宗师朱可心。惜于2015年10月12日去世。
李碧芳,女,1939年生于宜兴,高级工艺美术师,师承著名老艺人朱可心。1958年8月受聘任紫砂工艺辅导,开始培训学徒,先后连续二十多年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技术人才,共计数百人次。1982年镇江地区授予工艺美术师称号,1983年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学习造型、设计、制图,1984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研究所,从事新产品开发、设计、创作。此壶采用了原矿底槽清制作而成,壶容量为580cc,壶身饱满有度,显得端庄稳重,壶嘴向前,似直似曲,与壶身相融,出水爽利,古朴三足鼎立与无钮的平盖,上下照应相得壶彰,富有情趣的
曹婉芬大师曾将历代十位制壶名家的个人代表作缩小在每个壶200cc以内,浓缩成一套组壶,不仅不失大气和生命力,更具有广泛的欣赏价值。《小曼生提梁与小传炉》组壶便是曹婉芬大师《壶艺掇英十件组壶》中的两个壶式。小曼生提梁壶,仿陈曼生提梁壶制作,壶体呈梯形状,嵌盖鼓出,桥钮与提梁分别贯通盖、身之左右,配以长直嘴,显得通壶精实有神。线条交代清晰明确,提梁内圆外方与壶身衔接自然有度。壶体由省大师范建军陶刻装饰,正面刻“淡中有味”四字,落款“一明书铭”,反面刻清雅的竹叶,颇有清韵流长之意境。小传
汪寅仙,女,1943年生于宜兴,2005年研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93年 第三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003年 首届),师从著名老艺人吴云根学习制壶技艺,后随朱可心学习研究紫砂素塑器造型设计,抽象与自然写实相结合是她的壶艺风格,擅长制花货。于2018年2月28日因病逝世,享年75岁。此款《红玉》壶,是汪寅仙大师辛未年(2003年)制作的精品,其子姚志源陶刻装饰。红玉壶原矿小红泥制成,色泽红纯,造型珠圆玉润,形似滴落的水珠,壶身饱满。
曹婉芬,女,1940年生于江苏宜兴,2005年研高,1955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先师承先辈朱可心、后又随裴石民学艺,一度承著名艺人王寅春及顾景舟教泽,技艺功底全面扎实,作品秀丽大度,文气飘逸是她的艺术追求。
曹婉芬,女,1940年生于江苏宜兴,2005年研高,1955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先师承先辈朱可心、后又随裴石民学艺,一度承著名艺人王寅春及顾景舟教泽,技艺功底全面扎实,作品秀丽大度,文气飘逸是她的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