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可与曼生比肩,他是紫砂胎锡包壶的发明人
可与曼生比肩的朱石梅是谁呢?他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主角,紫砂胎锡包壶的发明人。
朱泥是争论较多的一种矿料,成品率也较低。原来有“无朱不皱”、“无皱不朱”的说法,从某些方面说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朱泥原料的颗粒比含量小,并且干燥及烧成收缩率比较大……
近期有一位壶友用紫砂壶泡一种茶,就会出现肠胃不适,但是用其他的壶去泡同一种茶,就没有出现这种那个情况,问会不会是因为紫砂壶的问题,或者说是这把紫砂壶是化工壶,其实这种可能性不大,为什么呢?
《图说中国茶典》中对紫砂壶有这样的记载:紫砂壶的砂质传热缓慢,无论提抚,还是握拿,均不烫手。看来,用紫砂壶泡茶就可以不用担心烫手的问题了,可事实好像不是这样。。。
吕俊杰,1966年出生于宜兴陶艺世家,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国大师吕尧臣次子,承泰斗吕尧臣衣钵,是中国紫砂界新生代领军人物。任江苏省人文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雕塑陶瓷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江南大学客座教授,南京大学特聘艺术家。作品风格率性脱俗,既有学院派的含蓄雅致,又有西方印象画派的恣意流畅,被誉为“崇尚自然,道法自然”的紫砂艺术大师。此器选用优质底槽清泥料,成色稳重,肌理细腻。桶状壶身端庄大方,阔口平盖,子母线天压地,气密性好,盖上半环形壶钮筋纹分明,短弯流向上微扬,环形粗鋬憨厚可爱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35万多件古陶瓷器中,宜兴紫砂器有近400件。在《故宫博物院藏宜兴紫砂》中,收录清宫旧藏紫砂茗壶80余件,再现了明清两代宜兴紫砂的经典魅力。
目前很多壶友对紫砂壶品质的评判都会有自己的准则,可以说有部分是合理的,但是也会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准则,比如现在很多壶友把紫砂壶的密封性作为评判一把紫砂壶做工的好坏,那么这样的准则是否合理和正确呢,今天来跟大家说说这个问题。
出水的快慢,不只是影响水流弧度的观赏性,还与茶汤的最终呈现密切相关。不耐久泡的茶叶,若是遇上出水细缓的茶壶,也许就会因为出汤过程多了那么几秒,错失了最佳的口感。
宜兴紫砂壶的款型分类可谓五花八门,圆壶、方器、花雕和筋纹器等款型。藏家和玩家需结合自身的喜好玩赏来进行投资。一般多数玩家都是从刚开始偏爱某一壶型到后来各种款型都喜欢……
冯其庸谈顾景舟的制壶艺术。冯其庸除在传统文化和《红楼梦》的研究上有诸多贡献外,冯其庸先生对于各类艺术一直有着兴趣,如他与紫砂壶艺名家顾景舟半个世纪的交情也为人称道。
何叶,1972年出生于宜兴,2014年高工,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2016年 第二届)。1991年进紫砂工艺厂,追随其父 -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何道洪学习制壶技艺。作品以光素器最为专精,每能于单纯曲线结构中,摸索真谛,传形达意。明针工夫亦十分扎实,丝毫不茍,致力摸索砂陶造型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