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花器——严强【南瓜壶】

    此壶以原矿青段泥作胎,泥质极佳,越用越见古意。壶取南瓜形,而化合自然,壶肩向上微翘,使得壶身更饱满圆润;身由筋纹线勾勒分为八面,富于变化;嵌盖与身合融,宛若天成;盖钮为弯曲的瓜蒂,拿捏得当;二弯流呈瓜叶包裹状,瓜叶微微垂下;壶把雕琢成扭曲藤蔓状;壶体正面的果实、藤叶自把处延伸,极具灵动性,贴切自然。

    12/19
  • 关于石瓢壶的底,你知多少?

    石瓢壶起初由陈曼生设计制作,往后由历代文人参与设计,演变亦有多种,子冶石瓢、心舟石瓢、矮石瓢、景舟石瓢等等。

    12/17
  • 忆“老顽童”凌锡苟:人风趣,壶生动

    凌锡苟,又名一兵,艺名陶石,1939年7月生,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2011年 第五届)、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2011年 首届)、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2013年10月26日逝世,享年73岁。其作品表现手法多样、形式多变、造型生动准确。关注培养的青年一代,均有上乘之作问世。

    12/17
  • 爱壶者必知|紫砂壶的专业术语解析

    紫砂的专业术语,茶山:紫砂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茶壶长期使用,吸附在壶内的茶迹,人们通常称之为茶山。有人认为养壶就应该有茶山,个人不敢苟同。

    12/17
  • 紫砂壶史记|明朝的紫砂文化

    明代是紫砂正式形成较完整的工艺体系的时期,尤其在嘉靖至万历年间,紫砂从日用品陶器中独立出来,讲究规正精巧,名家名壶深受文人仕宦的赏识,入宫廷、出海外,奠定了宜兴作为紫砂之都的基础。

    12/17
  • 紫砂壶中的松,竟可以这么美!

    紫砂中自然也不缺对松的诠释,无论是超写实的表现其斑驳肌理的效果,还是诠释其傲人的风骨,都尤其出彩。

    12/14
  • 紫砂调砂,意义何在?

    俗话说,“泥是肉,砂是骨”,行家说紫砂泥泥中有“骨”。这个“骨”就是紫泥中的石英颗粒,也就是紫砂泥中的“砂”。试想一下,倘若一个人没有了骨身子将会是怎么样的?

    12/14
  • 近代名家书画大师与紫砂壶的经典结合

    紫砂融诗书画印于一身,文人气息浓厚,很多人都喜欢这样的壶。好的书画刻绘是给壶加分的,我们今天就来看看近代这些在紫砂壶上书画的大家,都是谁,他们又多厉害!

    12/14
  • 看一代紫砂巨匠邵大亨的经典传器

    邵大亨,宜兴川埠乡上袁村人,清代中后期嘉庆、道光年间,紫砂制壶大家,少年时就享有盛名,是继陈鸣远以后的一代宗匠。

    12/14
  • 高工范永叶作品《小型竹节》

    范永叶(艳),女,1970年10月出生于陶都宜兴,2018年高工、2015年首届“景舟杯”铜奖得主。1988年从艺,师承省大师徐元明。先经中国工艺美术学院和2012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紫砂艺术高级研修班深造作品曾多次获奖。其制壶基本功扎实,尤其擅长花货,在传统的技法上力求创新,所制作品大方,气韵生动。此壶以原矿紫泥制成,色泽沉郁厚重,质感丰盈,造型古拙、线条明承暗合,转折适度,平盖微鼓,盖沿厚于口沿,形成压盖之势,壶钮由竹节段弯塑成桥型,盖面贴塑竹叶,生趣盎然。

    12/17
  • 实力派名家李寒勇作品《满瓢(吴东元刻绘)》

    李寒勇,1974年生,1991年入紫砂工艺厂,历经严谨的基础训练,善于手工筋纹器与大度光器紫砂传统之创作,筋纹器作品节奏有序,纹理精巧,逸趣率真。光素器作品线面流畅,口盖严密,古朴端庄。2004年进南京艺术学院深造,使其创作思路更深遂辽阔,作品妙筑屡出,可谓是中青代之紫砂传人。

    12/17
  • 想让你的紫砂壶更漂亮,请做好这7点!

    人养壶,壶养人,从心理层面讲,安静耐心的养壶,就是耐心细致而柔软的善待自己。所谓的温润如玉,不是一撮而就,那是一场细水长流的时光雕刻之美。

    12/14
  • “文人”和“壶”的融合—紫砂文人壶

    宜兴紫砂壶在它初诞生的早期,就立即引起了文人雅士的关注,这是因为文人在喜好琴棋书画的同时,也喜爱上了茶,明代知名书法家黄道周曾说:“宁可一日无米,不可一日无茶。”足见茶在文人心目中的地位。

    12/13
  • 远近闻名的中国陶都—江苏宜兴丁蜀镇

    丁蜀镇,在陶都的心脏,但不喧哗不浮躁,含蓄而内敛,紫砂文化的积淀,早已磨砺得它荣辱不惊。一扇幽暗的不起眼的门的背后,里面都会蕴含着一段超越时空的紫砂故事。

    12/13
  • 紫砂泥料|段泥的种类和特点

    紫砂泥料,段泥是宜兴紫砂陶土的三大泥类之一,段泥亦称“团泥”,因黄龙山中有个小山头称之为“团山”,所产之泥,遂称之为“团山泥”。

    12/12
  • 看紫砂十大经典器型,品千年紫砂传统文化

    十大壶型在紫砂界地位之高,其意义不仅仅在于纪念紫砂历史上的前辈高手名作,更是现在、将来用于评判一名紫砂艺人基本功底、传承传统技艺是否优秀的标准之一。

    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