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有心人施小马,成壶需有传统“章法”
有心者方能成才成事!这句话在紫砂行业同样适用,且极其适于那些匠人大师。世人皆知成大师者不易,来一窥大师风范,看看他们行为几何成大师?
潘小忠,1968年生于宜兴,2017年研高,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2015年首届“景舟杯”铜奖得主,江苏著名陶艺家,师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民国制陶名家冯桂林传人,80年代进厂,是中青代不可多得的实力派艺人,被誉为“具发展潜力的工艺师之一”,擅长方器、花器全手工制作。
周志良,1962年生于宜兴,2009年国工,“方壶之秀”周志良耕耘紫海三十多年,长期以来精于方器,所制方器气宇轩昂、棱角分明、霸气十足;可谓得师傅吴培林大师真传,潜力巨大,所制每把作品都深受壶友追捧,目前市场影响力强,在北京、上海、山东等地具有非常广泛忠实的壶友。
姚志泉,女,1973年生于宜兴,2008年国工,幼年受到母亲汪寅仙的薰陶而酷爱紫砂。1990年高中毕业进入紫砂厂随母亲学习制壶技艺,在母亲的悉心指导下,初悟制作砂器之技巧,对传统技法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基础。1992年又赴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造型设计等课程,学成后回厂,随母亲从事设计创作。作品从光货入手,以花货为主,工艺制作精细又具个人特色。作品曾多次刊载于港台书籍杂志
凌锡苟,省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2013年10月26日逝世,享年73岁。其作品表现手法多样、形式多变、造型生动准确,多与名家合作,收藏价值高,升值空间大!器以桃为题材,各部位协调搭配处理,十分精妙!壶身如同一个硕大的桃子,饱满丰盈,直颈、壶盖如同一颗小桃子,盖上贴塑桃枝桃叶,以泥塑桃子为壶钮,与壶盖、壶身相应;壶嘴处刻绘桃花花瓣形状,以桃枝做半提梁,如同自然生长而成,自壶把左右两侧及底部均有嫩枝攀沿至壶身,枝上桃叶桃子自然分布,十分生动!
掇球为紫砂的传统器型,也是最优秀的紫砂壶代表款式之一。“掇”有拾取、选取、获取之意,也通“缀”即连接之义,因此掇球便是,将壶钮,壶盖,壶身,以小中大三个顺序排列的球体组成,壶腹为大球,壶盖为小球,似小球掇于大球上,故称掇球壶。
束凤英,1940年生于宜兴,研高、省大师,束六度之女,束旦生胞姐,1955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老艺人裴石民、顾景舟学艺。擅长制作各种光货、花塑器。1987年《翻盖柿子壶》选定在中南海紫光阁陈设;2015年3月21日去世。此款【井栏】与国大师毛国强陶刻装饰合作的,采用珍品老料,绝对值得收的一把老壶。
周伯娟,1968出生于陶艺世家,2016年高工,师承国大师曹亚麟、省大师杨勤芳及实力派巨匠丁亚平,擅长绞泥,被业界称为“秘色绞泥技法第一人”,“首届景舟杯”银奖得主,2012年正式拜于禅画大师张大华先生门下,成为齐(白石)派艺术第四代传人。
王旭生,1974年出生于宜兴,2016年国工,2015年首届“景舟杯”大赛金奖得主。先后师从省大师施小马、省大师胡永成、国大师徐达明。1998年创建工作室,从紫砂传统入手,刻苦专研紫砂成型技法,所制作品以光素器见长,功力扎实,作品深得藏有喜爱。
此壶为储亦斌1996年作品,该壶造型设计集松竹梅岁寒三友于一体,全器浑若天成。底款『储亦斌制』,壶底刻绘“岁在丙子冬月,作于阳羡蜀麓”,该壶造型清雅,技艺突出,细节严谨,将三种生物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颇为不俗,深具升值潜力!
精选原一厂老黑料作胎, 泥色稳重大方,端庄古雅,古味浓厚。盖面塑以一只灵兽为钮, 目光炯炯有神。盖沿、壶肩的如意纹饰均采用嵌银丝工艺,对称分布,工艺精良, 点睛之笔在于壶把饰以一环装饰,并嵌以莫桑石,高硬度使它不宜被刮花和开裂,能长久保存。 整器体现出了现代紫砂制壶的材质美、工艺美、形式美、功能美、意境美,可谓是一款全能佳作,有着极高的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