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壶PK潮州手拉壶,有何不同?
紫砂壶始于宋、盛于明,是华夏文明与茶文化的一种载体,故自古以来,尤其是文化品位较高者,多有“紫砂情结”。
本文是2016年1月,潘持平先生在“松鼠葡萄咖啡套具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稿。此壶曾于2015年11月,以8960万成交价,被相关藏家购得。本文无论对于我们认识此套咖啡具的文化价值,还是对于紫砂壶的赏鉴评析,均有很大裨益。
鲍燕萍(平),1965年生于宜兴,2012年高工,1982年进紫砂工艺厂,师从国大师吕尧臣,学习紫砂陶成型手工工艺,后在父亲(著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鲍志强(乐人)言传身教下,创作设计能力日趋成熟。所制作品由其父加以书法雕刻装饰,更显示紫砂的金石味、书卷气。多件作品在国内外工艺美术作品展评中获奖,并被中南海紫光阁以及多家博物馆收藏。
范伟群,男,1970年生于宜兴,2012年研高,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师承吴同芬、国大师徐汉棠先生,清末民初制壶大家范大生嫡孙,在大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教导下,在紫砂工艺的制作技法和创作手法上有了更大提高,光素器、花塑器、筋纹器样样精通。
很多爱茶的老茶客之所以钟爱紫砂壶是因为紫砂壶泡茶能更好的发挥茶性。在使用紫砂壶的时候,往往讲究一个气密性。但很多壶友对此其实是有误解的,认为紫砂壶就是要按住上面的气孔就倒不出水,一滴水流下来也不行。
华健老师这把《大潘壶》,老师纯手工制作,壶身鼓腹,壶韵敦厚,一弯流出水流畅,流水如柱,可见功底。圆耳把古朴自然,把握舒适,口盖微隆,壶盖以圆钮点缀,灵巧生动。整器憨厚质朴,很有返璞归真之美感。值得一提的是此壶的容量,1300毫升可邀友共赏品茗,实为必备之品。 壶身正面陶刻“钟馗伏鬼图”,画风古朴,刀法凌厉,入壶三分,反面刻绘文字“欲尽世间鬼,行路无腥臊”,整壶气韵贯通,简洁明快,梦洁推荐壶友邀友品茗共赏。
王寅春,(1897-1977年)1910年拜制壶艺人金阿寿为师,学习紫砂陶艺。3年满师后,上门帮客户当制坯师傅。1921年起,因他制坯手艺特好,上海客户向他长期定制各式水平壶,他用印“阳羡惜阴室王”盖于壶底,“寅春”章盖于壶,从而名扬上海。
陈国良,1954年生于江苏宜兴,2007年研高,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师从国大师何道洪,这把《密峰莲心》是陈国良大师经典代表作,戊子年2008年春月作品,薄胎花器! 珍藏品!
陈国良,1954年生于江苏宜兴,2007年研高,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师从国大师何道洪,这把《松与灵芝》是陈国良大师经典代表作!高难度薄胎花器,收藏价值极高!
何道洪,1943年出生于宜兴,2005年研高,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1958年进紫砂工艺厂,师从王寅春、裴石民学艺,1976年进中央工艺美院深造。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多件作品被故宫博物馆、中南海紫光阁、香港茶具文物馆、中央工艺美院收藏或选作国家礼品。 醇厚雄劲、工艺精湛是何道洪在传统基础上提炼、形成了他个人的何氏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