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著名紫砂工艺大师--顾志益

    顾志益大师1954年生于“紫砂之乡”宜兴,受家庭熏陶,15岁开始学习紫砂技艺,18岁进紫砂厂学习紫砂壶的制作,后经专业的艺术院校进修,技艺突飞猛进,在紫砂艺术意境也有了很大提升。顾氏顾景舟大师是近代陶艺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丰富的人文素养加上精练制壶技艺,蕴酿出其紫砂创作的独特艺术风格,所创作的数十种壶型堪称件件精品。被海内外艺术界专家誉为“一代宗师”、“壶艺泰斗”。顾志益大师传承顾氏紫砂绝艺,从艺多年,作品日臻成熟,在传统的技艺上力求变化创新,富有时代气息,形成白己独特的制壶风格。作品款式新颖,造型美观大

    07/25
  • 顾氏紫砂技艺传承人-顾志益

    说起紫砂壶,就不得不提顾景舟,顾景舟的大师把制作紫砂壶这门手艺升华到了艺术的高度,所作紫砂壶形、神、气、态贯通一气,脱俗朴雅,仪态纷呈。堪称“集紫艺之大成,刷一代纤巧糜繁之风”,被海内外艺术界专家誉为“一代宗师”、“壶艺泰斗”。“顾氏后人”顾志益大师生于1954年宜兴丁蜀。受家庭熏陶,15岁开始学习紫砂制作技艺,深得顾氏紫砂技艺真传。后又至专业的艺术学院进修,从艺多年,作品在传统的技艺上追去变化创新,富有时代气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顾志益大师将紫砂工艺与皇家珐琅彩工艺相结合,创作

    07/25
  • 顾志益大师再现皇家珐琅彩紫砂绝艺

    珐琅彩紫砂工艺由“千古一帝”康熙首创,是传统陶瓷工艺的集大成之作。清朝后期因国力衰微而失传200余年。现今,“顾氏后人”顾志益大师在前人基础上,潜心研究,精研清宫珐琅彩工艺,将宜兴顾氏紫砂技艺与皇家秘籍珐琅彩相结合,终于再现了“康乾盛世”之时,陶瓷工艺的巅峰技艺“珐琅彩紫砂工艺”。顾志益大师生于1954年宜兴丁蜀,受家庭熏陶,1972年进紫砂厂学习紫砂壶的制作,深得顾氏百年紫砂工艺真传,技艺突飞猛进,在紫砂艺术意境也有了很大提升。从艺多年,作品日臻成熟,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力求变化创新,赋予作品时代气息

    07/25
  • 游宜兴善卷洞

    镇江实验学校魅力之城分校四(1)班 黄泽瑞我们小记者要去宜兴善卷洞采风啦!一路上,我们说说笑笑,很快就到了目的地。进了大门,一尊雕像便映入眼帘。原来,这就是善卷老人的雕像。他云游四海时经过宜兴,觉得这儿风景迷人,就隐居在这里,因此这里名为“善卷洞”。进入洞后,只见地上湿漉漉的,非常凉快。随着导游的介绍,我在山洞里发现了“冬暖”“夏凉”,才知道那是天然形成的。山洞里的岩石像被人用刀刻出来一样,有的像冰柱子,有的像老虎,有的像狮子,有的像山鹰,有的像熊……真是栩栩如生。最后,我们来到了水洞。水洞蜿蜒曲折,两边

    07/25
  • 宜兴一日游

    我们跟随导游向着善卷洞前进。听导游说,善卷洞是有上洞、中洞、下洞组成的。要进去参观,你必须按如下的顺序进行:先游中洞,再游上洞,最后由下洞出洞。来到中洞的洞口,迎接我们的是一棵高达3米的石笋。再往里走,就来到了“狮象大场”。朝天怒吼的狮子威武雄壮,高大挺立的大象惟妙惟肖。我们沿着陡峭的台阶,借着洞内微弱的灯光,来到上洞。这里形态各异的石钟乳、石笋更多,如“四不像”“乌龙喷水”“山鹰戏熊”……我们都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又来到了水晶宫,这是坐小船出洞的地方。这里可是一个“不去不知道,去了忘不掉”的地方。

    07/25
  • 宜兴市丁蜀镇总工会连续17年发放《特困职工优惠证》

    中工网讯 7月20日,宜兴市丁蜀镇总工会在白宕社区会议室举行2016年度《特困职工优惠证》发放仪式,这已是丁蜀镇总工会连续17年为全镇困难职工开展这一救助活动。全镇90多名困难职工及相关代表参加仪式。每位持证职工全年可以领取160斤大米、20斤食用油、1000元春节慰问金以及由相关部门提供的水、电、天然气资助和享受就学、就医、住房等优惠政策。多年来,镇总工会认真贯彻上级工会部署,牢记职责,充分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立足于为党政分忧、为职工解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服务职工的工作,开展“春送岗位

    07/25
  • 鲍志强亲传弟子厉上清《井栏》

    厉上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鲍志强大师亲传弟子,首届中国紫砂装饰大奖赛金奖获得者,作品风格清奇,自成一家,具有非凡而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市场和紫砂收藏者欢迎,其诸多作品被国内十几家艺术媒体收录或连载,国家大型月刊《收藏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杂志,曾对其人其艺做过多次专门报道

    07/27
  • 佛门陶刻家厉上清老师专访

    佛门陶刻家厉上清老师专访

    07/25
  • 范文云紫砂壶作品欣赏(组图)

    范文云范文云,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陶瓷协会会员,范仲淹第三十世孙。1970年出生于著名的紫砂发源地--宜兴陶都丁蜀镇,自幼受到紫砂文化的熏陶,对紫砂艺术情有独钟,1988年进紫砂厂培训班随师傅范早大学习制壶,其间受到多位紫砂大师的指点,刻苦钻研,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制作技艺日渐精湛,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随后创办了“文云陶艺”。范文云作品题材广泛,格调高雅,在紫砂陶艺中独树一帜,深受广大壶艺爱好者和收藏家的青睐。(马建中)范文云紫砂壶作品组图:(责任编辑:李冬阳)最新组图

    07/25
  • 乱刀刻法、鲍志强【井栏】

    鲍志强,男,2005年研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1946年生于江苏宜兴蜀山,1959年进厂从师谈尧坤、范泽林学习陶刻,1962年又转师老艺人吴云根门下学习制壶技艺。1965年得著名陶刻家任淦庭先生教泽,从事陶刻创作。善设计制陶,尤擅陶刻装饰。

    07/26
  • “民间紫砂大师”惠祥云《蚕桑》

    惠祥云,男,1968年出生于宜兴世陶之家,为明代制壶大家惠孟臣第十五代传人。自幼随父亲学习制壶,后得多位紫砂名家指点,根底扎实,工艺突出,对紫砂有着很深的感悟,被藏家称为“民间紫砂大师”。其作品不论是选料、造型,还是制作工艺,都可圈可点,精美绝伦,没有丝毫粗制滥造的痕迹,具有较强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

    07/26
  • 紫砂壶大师顾景舟的艺术人生

    顾景舟(1915-1996),原名景洲。别称:曼希、瘦萍、武陵逸人、荆南山樵。自号壶叟、老萍。宜兴紫砂名艺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出生于紫砂世家,18岁随祖母邵氏制壶。20世纪30年代到上海仿制历代名作,临摹时大彬、陈鸣远、邵大亨之作。顾景舟做壶60余年,心摹手追明代、清代、民国诸名家,有过之而无不及,每器必精心构撰,出手皆成华章,形成了雄健而严谨、流畅而规矩、古朴而典雅、工精而秀丽的艺术风格,被誉为壶艺泰斗、一代宗师。他视紫砂为生命,承前启后,融古铸今,一改清初以来紫砂壶纤细繁琐

    07/24
  • 宜兴加强项目审核和资金监管:让每笔钱用到实处

    近日,宜兴“2016年又好又快发展意见”出台,共安排奖励资金6亿元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奖励资金不仅盘子几近翻番,而且加强了对项目审核、资金使用等环节的监管,对专项奖励资金实行绩效审核,真正让每一笔钱用到实处,对发展起到实实在在的撬动作用。宜兴已连续十年出台“又快又好发展意见”,“是否贴近宜兴实际,是否为发展亟需,能否提升经济发展水平”是政策调整和制定的唯一标准。今年的6亿元盘子中,安排现代产业发展资金5亿元,社会事业发展资金1亿元,分58条内容具体实施。其中,现代产业发展板块新增支持

    07/24
  • 海派紫砂艺术展举行

    由上海工艺美术学会·紫砂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海派紫砂研究所、四海茶具博物馆、上海君陶居珍藏馆、上海蒋氏陶艺馆、上海洪林紫砂工作室协办的“海派紫砂艺术展暨上海紫砂专业委员会成立五周年庆典”活动,近日在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举行。由上海工艺美术学会·紫砂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海派紫砂研究所、四海茶具博物馆、上海君陶居珍藏馆、上海蒋氏陶艺馆、上海洪林紫砂工作室协办的“海派紫砂艺术展暨上海紫砂专业委员会成立五周年庆典”活动,近日在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举行。本次活动的主题包括四大部分,分别是参展作品评奖、紫砂壶现场制作、书

    07/23
  • 如何判断造型优越的紫砂壶?看这三点就够了

    只有实用性、工艺性和艺术性三方面都比较良好的情况下,才能称得上是一件造型优越的紫砂佳作。紫砂壶的造型千姿百态,自古就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的说法。选择一把什么样的紫砂壶来泡茶,每个人的心里标准可能有所不同;但作为注重实用功能的艺术品,一把造型优越的紫砂壶应当在实用性、工艺性和艺术性三方面都有值得肯定之处。实用性无论是圆器、方器,还是花器、筋纹器,紫砂壶首先要满足的是方便泡茶的功能——壶口是否方便投茶注水、壶身容量是否恰当、壶把是否便于端拿、壶嘴是否出水流畅……简单的说,泡茶的时候是否得心应手是判断一把紫

    07/23
  • 传承千年工艺,紫砂壶摔坏了竟能靠它修复?

    锔瓷工艺不仅适用于修复紫砂壶,对其它陶器、瓷器的修复也同样适用,修复工艺上大同小异,也都存在一定风险。常年喝茶的老茶客,很多都喜欢养几把紫砂壶,在泡茶的时候观赏把玩、爱不释手;可惜天有不测风云,有时候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失手摔坏心爱的紫砂壶。有些紫砂壶价值不菲、并且跟随自己多年,摔坏了会十分可惜;所以,如果万一出现这种情况,就可以考虑找高手对紫砂壶做“锔瓷”修复了。锔瓷在中国最早可追溯到宋朝,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主要是采用金刚钻在瓷器上钻孔、然后用锔钉抓牢修补——我们常说的“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正是来源于

    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