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绍培爱女 顾婷『大虚扁』
顾婷,女,2012年高级工艺美术师,1976年生于陶都宜兴,其父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研高顾绍培先生,家学渊源,自幼爱好陶艺创作,作品在海内外颇有名气,深受资深藏家们的喜爱。
顾婷,女,2012年高级工艺美术师,1976年生于陶都宜兴,其父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研高顾绍培先生,家学渊源,自幼爱好陶艺创作,作品在海内外颇有名气,深受资深藏家们的喜爱。
顾治培,2010年研高,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同出一脉。1949年生于江苏宜兴,1985年起从事紫砂雕塑创作,尤以紫砂微雕作品见长。
惠祥云,男,1968年出生于宜兴世陶之家,为明代制壶大家惠孟臣第十五代传人。自幼随父亲学习制壶,后得多位紫砂名家指点,根底扎实,工艺突出,被藏家称为“民间紫砂大师”。金庸为其题词“惠祥云紫砂宝器”,启功大师亲自书写“祥云壶艺,敢攀高峰”。
黄自英,1956年生于江苏宜兴,2012年研高,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陶刻师从鲍志强大师、制壶师从曹婉芬大师,为全面发展的双西紫砂艺术大家,其大胆地创作设计紫砂新颖造型和装饰手技术。作品以光素货为主,形成了自己设计成型制作和自行设计陶刻装饰的独特风格。
沈建宏,男,1973年出生,绝对的实力派中青年陶艺家。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陈国良亲传弟子,1996年师从任卫国在紫砂一厂学习雕塑、茶壶,经过多年刻苦,成为新生实力派陶艺家,所制作品以花器为主,尤擅供春,被称为“供春王子”。
在我国陶瓷业中,独树一帜的宜兴紫砂器,从明代中期名闻遐迩以来,已近五百年经久不衰的历史。但是,什么是“宜兴紫砂器”?它包括什么样的材质,具有什么样的文化气质,艺术价值又是怎样,紫砂器一词含义是什么……等等,都没有比较正确的解释。而本文所指的紫砂器,仅指是紫砂茶壶。现论述如下:(一) 从明代以来紫砂器的历史文献中,对紫砂壶曾有过众多的名称。如:“茗壶”、“宜壶”、“沙壶”、“瓷壶”、“瓦壶”、“砂壶”、“泥壶”、“砂罐”、“注春”、“茶注”、“茶壶”等等。(见明
可能细心观察生活的壶友会发现,无论是一些电视剧中人或者是部分上了年纪的壶友居多,都会用紫砂壶泡茶后直接用嘴喝。当然,每个人都会有追求生活态度的权利,但是我是不太赞成这样的喝茶方式,至于反对的理由,就在下文与各位壶友一起来分析。
储立之,2005年研高,省名人,省大师,师从七大老艺人吴云根。 跟吕尧臣 、周桂珍、汪寅仙等 同门! 工作室室号《仁贤斋》,作品涉猎范围极广,不但善于制壶、精于设计, 更擅长紫砂雕塑! 作品收藏价值高!
华健,2012年研高,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师承国大师顾绍培、研高刘建平,他认为,制壶,就是在一把壶里寻找各种对比关系,刚与柔、静与动、显与隐、呼与应、虚与实。这些元素全具备了,一把壶就成功了!
周桂珍,女,1943年生于宜兴,2005年研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1958年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在紫砂名人王寅春门下习艺,学习紫砂成型的基本技法和知识。1961年,得“紫砂泰斗”顾景舟的悉心指导。她的紫砂作品大气、豁达、洒脱中也蕴含着女性的秀丽与和美。工艺精湛,儒雅大度是她的壶艺风格特征。
周桂珍,女,1943年生于宜兴,2005年研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1958年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在紫砂名人王寅春门下习艺,学习紫砂成型的基本技法和知识。1961年,得“紫砂泰斗”顾景舟的悉心指导。她的紫砂作品大气、豁达、洒脱中也蕴含着女性的秀丽与和美。工艺精湛,儒雅大度是她的壶艺风格特征。周桂珍老师的《古珍提粱》壶,采用了原矿紫泥制作而成,壶容量为520cc,壶身泥质细腻,端庄肃穆。如玉璧,二弯流流基硕大,葫芦钮,柿蒂纹与倭角式海棠形提梁相应。盖款『周』,『桂珍』,底款『
周桂珍,女,1943年生于宜兴,2005年研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1958年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在紫砂名人王寅春门下习艺,学习紫砂成型的基本技法和知识。1961年,得“紫砂泰斗”顾景舟的悉心指导。她的紫砂作品大气、豁达、洒脱中也蕴含着女性的秀丽与和美。工艺精湛,儒雅大度是她的壶艺风格特征。壶身作六角形的僧帽,从壶盖开始,整个壶体分为六等分,壶冠分五瓣莲花,而第六瓣则改为流,平带形的把手在壶流的对面,壶把的上弯有一按指位,增强了实用性。
周桂珍,女,2005年研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1943年生于宜兴丁蜀镇,1958年进入紫砂工艺厂,师从七大老艺人中的王寅春和顾景舟。她的紫砂作品大气、豁达、洒脱中也蕴含着女性的秀丽与和美。工艺精湛,儒雅大度是她的壶艺风格特征。此壶名为《曼生提粱》是周桂珍老师全手工制作而成的,壶泥料为原矿段泥,壶容量为460cc,曼生提梁是曼生十八式中重要器形形制之一,也是各个艺人争相仿效的经典壶型之意。
陈国良,男,2007年研高,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1954年生于江苏宜兴,1972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研高大师何道洪学艺。制壶严谨,作品颇具个性,被誉为“紫砂四小龙”之一(另有江建翔、季益顺、施小马)。此器选用原矿紫泥精制而成,色泽沉稳,神韵突出。以梅为题材,一截梅桩做壶身,嵌盖与壶身相谐,三弯流以老梅枝弯成,耳形把以新枝自上而下随意弯折而出,并于壶把底部攀出梅枝,枝上梅花点点,彰显出蓬勃的生命力。盖上以一截梅枝为钮,自壶钮一侧探出枝条贴于壶盖,并贴塑梅花,与壶把底部梅花相应。
陈国良,男,2007年研高,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1954年生于江苏宜兴,1972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研高大师何道洪学艺。制壶严谨,作品颇具个性,被誉为“紫砂四小龙”之一(另有江建翔、季益顺、施小马)。供春壶为仿银杏树瘤造型之壶,传说为明代正德、嘉靖年间宜兴製壶名人供春所作,明代的黄玉麟、江案清,还有当代的顾景舟、汪寅仙、徐汉棠等等,都对供春壶做过研究与仿製。故陈国良所作此供春壶亦是研习经典之习惯,此件作品姿态自然,为陈国良较複杂丰富的供春壶,表面如灵壁石皱瘦透漏,期间有瓢虫驻爬其上尤其可爱,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