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婷精品老壶【孔雀开屏】

    顾婷,2012年高级工艺美术师,其父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顾绍培先生,这把《孔雀开屏》壶使用了泥料为原矿绿泥,壶体正面,反面都泥绘孔雀羽毛,形象生动且逼真,精品可藏!

    06/08
  • 宜兴:22场法治文艺晚会助力“安全生产月”普法宣传

    安全生产法治文化晚会本站讯 今年6月是全国第十五个安全生产月,也是宜兴市第二十三个安全生产月。5月30日晚上,以“强化安全发展观念 提升全民安全素质”为主题的首场安全生产法治文化专题晚会在宜兴八佰伴购物中心广场上演,拉开宜兴市今年安全生产月普法宣传活动的序幕。晚会由宜兴市法治文化艺术团承办,通过小品,音乐快板,表演说唱等形式,让群众在欢笑中了解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普及安全法规和安全知识,并通过有奖知识竞答环节与观众互动。演出期间,还向群众发放《安全生产知识》等普法读物300余本。从6月开始,宜兴市将接连上演

    06/08
  • 秘色绞泥技法第一人 周伯娟作品《清幽》

    周伯娟老师,1968出生于陶艺世家,2011年国工,师承国大师曹亚麟、省大师杨勤芳及实力派巨匠丁亚平,擅长绞泥,被业界称为“秘色绞泥技法第一人”。2012年正式拜于禅画大师张大华先生门下,成为齐(白石)派艺术第四代传人。周伯娟老师此款【清幽】壶,选用原矿青段泥制成,壶体四方,壶身高挺,点、线、面层次分明,明快利落。流、把、钮线条挺括,简洁大气!泥绘名家何光宏老师装饰,正面泥绘丛山峻岭间的清幽寺,反面泥绘船夫撑篙渡江,其中事物色彩精准,远近设计合理,留白巧妙,意境悠远,一壶上两幅山水墨画,妙哉!

    06/08
  • 紫砂四小龙 施小马『智方壶』

    施小马,男,2003年高工,实力派大师人物,紫砂四小龙之一。1954年生于江苏宜兴,其父为施福生(紫砂工艺厂建厂元老之一,制壶名艺人),1971年进紫砂工艺厂随陈福渊学习。擅制方器,是一代方器高手,荣获“中国紫砂名人”称号。此款紫砂壶为现代紫砂名家施小马先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所创作品“智方壶”,由张守智先生设计。此壶壶身呈高长方体式;由上窄下宽状壶颈托起方形壶盖,衔接、过渡自然、流畅,壶颈上口沿与壶盖结合紧密、严丝合缝;四方壶嘴带长流、耳状方形壶把附着于壶身对应两侧;壶盖即壶钮。张守智,

    06/08
  • 《运河陶﹒宜兴窑--当代紫砂茶器展》在淮安市博物馆开展

    本站中国视窗讯 6月7日讯 日前,《运河陶﹒宜兴窑--当代紫砂茶器展》在市博物馆开展。紫砂陶始于宋代,盛于明清。“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这一佳句称赞的便是宜兴特有的陶瓷工艺品--紫砂陶。《运河陶﹒宜兴窑--当代紫砂茶器展》由淮安市博物馆和宜兴陶瓷博物馆共同承办,共展出从宜兴陶瓷博物馆馆藏中精选出的陶瓷作品130余件(套)以及紫砂矿料与制作工具近50件(套)。其中包括国家级工艺美术师瞿华娣专门为淮安展览制作的《大圣壶》和《紫砂果品茶宠》。本次展览以“宜兴窑系”历史发展脉络为主线,以“大运

    06/07
  • 浅谈紫砂,一丸泥壶博千金

    紫砂壶是中国汉族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始于明代正德年间,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丁蜀镇又名宜兴紫砂壶。据说紫砂壶的创始人是嘉靖时的龚春(供春)。吴梅鼎:《阳羡瓷壶赋·序》内提到:“余从祖拳石公读书南山,携一童子名供春,见土人以泥为缸,即澄其泥以为壶,极古秀可爱,所谓供春壶也。”顾景舟制供春壶供春壶,当时人称赞“栗色暗暗,如古今铁,敦庞周正。”短短12个字,令人如见其壶。可惜供春壶已不得见,当代宜兴紫砂大师顾景舟先生的一件仿品,价格高达340多万,足见供春壶的艺术价值多么珍贵。供春传时大彬、李

    06/07
  • 三分钟看懂紫砂壶的开壶方法

    紫砂壶沏茶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一直深受茶友喜爱。一把好的紫砂壶就如同一饼好的普洱茶,要品饮到最令人愉悦的滋味,除了茶本身的品质,正确合理地冲泡也是关键。

    06/07
  • 张海泉局长一行调研指导宜兴市夏粮收购等工作

    6月6日下午至6月7日上午,无锡市粮食局张海泉局长一行赴宜兴调研夏粮收购等工作,宜兴市粮食局禇勇军局长一行陪同。6月6日下午,张局长一行赴屺亭、元上、芳庄粮管所调研指导夏粮收购工作。在屺亭粮管所,负责人陈建华汇报了屺亭库因为仓容不足,搭起了露天大棚收粮,以缓解仓容压力等情况。他希望领导多多关注基层粮库的设施,帮助库点进行危仓老库维修改造,提高抗风险能力。张局长肯定了该库急农民所急,想农民所想的做法,指出,今年全市将建设16.65万吨新增仓容,仓容矛盾将得到缓解,同时强调:今年除仓容紧张外,夏购面临着不合格

    06/07
  • 江苏宜兴体验季,感受紫砂壶文化

    陶的古都、洞的世界、茶的绿洲、竹的海洋,在江南深处有这样一个地方,山怀不语、水润无声,那就是江苏宜兴。上周末,2016第三届长三角运动休闲体验季的第五站就在江苏宜兴举行,来自浙皖苏沪的运动休闲爱好者齐聚于此,品茶、制陶、探洞、定向越野……2016第三届长三角运动休闲体验季第五站来到江苏宜兴,在这个素有“陶的古都”美誉的城市里,小伙伴们也体验了一把“家家制坯、户户捶泥”的情境。来自当地的知名工艺美术家、紫砂壶艺收藏家范年丰先生也参与了此次体验季。范年丰先生,男,1968年生于紫砂世家,江苏宜兴人、研究生学历

    06/07
  • 杨建英紫砂精品力作《杨氏十八式》

    杨建英出生在陶艺世家,二十多年来在祖辈们的熏陶和指导下,对紫砂陶艺的孜孜不倦的追求中,得到了对紫砂文化深刻的认识和领悟,在造型设计和制作技巧方面有了质的飞跃。近年来在传承祖辈杨氏紫砂特色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创作了经典代表作《杨氏十八式》,十八款作品均以方壶和镶金丝壶为特色。作品在必用黄龙山原矿紫砂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块面的挺括,线条的流畅,造型的艺术性,国学的渗透性,把紫砂壶的全手工精气神及国学文化的博大精深推向了一个新的领域,形成了一个独树一帜的杨氏紫砂风格。其十八款作品为秦皇壶、鼎、中华文化系列作品(孔子

    06/07
  • 杨建英紫砂作品的原矿泥料来自家族的传承

    喜欢紫砂壶的收藏者都知道,宜兴紫砂壶的出名在于数百年来,这里诞生了无数的紫砂艺人,但更是有赖于黄龙山的紫砂原矿泥料。经过数百年的无度开采,黄龙山现在就是一座空山,一座丰碑。政府部门早在2007年就封了矿,因此,有关黄龙山的泥料,对于大多数手艺人和收藏爱好者来说只是一个传说,绝大多数当地的紫砂艺人是很少量出黄龙山原矿泥料这个法宝的。杨建英老师家的紫砂泥料的来源,就要从父辈们说起,杨老师的父亲杨志芳在杨老师3岁时是一位挖泥矿的工人,所以对矿泥的矿源及矿泥的品质十分熟悉了解。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丁蜀

    06/07
  • 袁国强【乐圆】师傅何道洪同款

    袁国强,1970年出生于宜兴,2013年高工,首届“景舟杯”金奖得主。

    06/07
  • 暗香浮云—苏敏

    1967年生于陶都,2015年高工,1983年进紫砂工艺厂师从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1985年跟随姨夫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鲍志强,1988年进中央工艺美院(现清华美院)深造,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举办的精品展览会,其作品《石瓢》、《雀壶》、《听泉》、《秋艳》、《大吉祥》等被博物馆及中外收藏家珍藏。

    06/07
  • 刘晓峰调研宜兴紫砂申报“世界非遗”

    6月4日至5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刘晓峰一行赴宜兴,专题调研"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工作。省政协副主席、农工党省委主委周健民,专职副主委吴建坤,市人大副主任、我会主委曹锡荣,市政协副主席孙志亮,宜兴市委书记王中苏等陪同调研。调研期间,刘晓峰副主席先后赴中国紫砂博物馆、顾景舟艺术馆等馆室参观,欣赏紫砂精品,与陶艺名家交流,征询意见建议。之后又赴蜀山古南街、前墅古龙窑等地考察紫砂壶手工工艺流程,现场了解

    06/07
  • 宜兴市举行宏仁长老追思法会

    近日,宜兴市佛教协会在南岳禅寺举行省、市佛教协会顾问,宜兴市佛教协会原会长宏仁长老追思法会。宜兴市政府,市委统战部领导、中佛协、省佛协相关领导,以及宏老的四众弟子、皈依弟子、生前好友2000多人前往参加。为确保追思法会顺利进行,市民宗局、市公安局、市城管局、属地镇积极协调,从天气预测、人员数量、交通疏导、车辆停放等都作了周密部署,各个关键部位和重要岗位都有专人负责,确保了整个追思法会人员流动正常,安全有序。宏仁长老于5月24日安详圆寂,世寿87岁、僧腊28载、戒腊26夏,他为宜兴佛教的发展、僧人培养、慈善

    06/07
  • 【宜兴锦绣菜场助听器】利用残余听力,让聋儿开口

    尽早配戴适宜的助听器,充分利用残余听力,使听觉功能的发展同聋儿的的心理、身体发展同步是非常重要的。1、必须配戴助听器:对绝大多数神经性耳聋的人,目前还没有其它方法(包括药物、手术、针灸、气功等)能使听力恢复,大量事实证明,配戴助听器进行听力语言训练是唯一可行的方法。一旦确诊耳聋,即使听力损失程度一时难以测准,都应尽早配戴,在训练过程中再反复测试。即使被认为“全聋”的儿童,也只表示他对听力检测仪器的声音不感应,我们仍主张配戴特大功率的助听器,给予必要的声音刺激。借助助听器来补偿丧失的听力,同时进行学习、训练

    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