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耕《长乐》陈年老朱泥
王石耕,原名王长根,1922年出生于宜兴王氏紫砂世家,研高、江苏省名人、现代紫砂界“实力派代表”。其父王寅春是清末民初紫砂壶制作大家,为“民国七艺人”之一。石耕子承父业,从小就跟父亲学艺制壶,擅长筋纹器、方器,“王派壶艺”传人,惜于2014年去世。
王石耕,原名王长根,1922年出生于宜兴王氏紫砂世家,研高、江苏省名人、现代紫砂界“实力派代表”。其父王寅春是清末民初紫砂壶制作大家,为“民国七艺人”之一。石耕子承父业,从小就跟父亲学艺制壶,擅长筋纹器、方器,“王派壶艺”传人,惜于2014年去世。
施小马,一厂老艺人施福生之子,1954年生于宜兴,师承著名老艺人 陈福渊,与陈国良、江建翔、季益顺被称之为“紫砂四小龙”!1983年、1988年两度入中央美院进修,2000年获得“中国紫砂名人”荣誉称号,在紫砂界属于标杆性的方器大家,作品在欧洲、马来西亚、日本等地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力!此款【汉方】老师经典代表作品,可藏之~
徐元明,号远明,1964年9月生于宜兴,2012年研高,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师从王振国、陶艺大师徐汉棠,他的紫砂艺术,超凡脱俗,尤以松,竹,梅见长,所制之品灵动而富有活力。显然从传统中来,又自然的渗透着创新气息,又从自然生活中提取美的元素,加以个人的理解创新,使得每件作品栩栩如生,深入人心。
徐元明,号远明,1964年9月生于宜兴,2012年研高,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师从王振国、陶艺大师徐汉棠,他的紫砂艺术,超凡脱俗,尤以松,竹,梅见长,所制之品灵动而富有活力。显然从传统中来,又自然的渗透着创新气息,又从自然生活中提取美的元素,加以个人的理解创新,使得每件作品栩栩如生,深入人心。
采用了原矿紫泥制作而成,壶容量为570cc,此壶为方形,略上阔下敛状,云肩线,高口颈,盖拱用重叠线装饰,壶盖上装饰有四叶菱花,妙趣生动,珠钮似圆近方,与整个壶身的气质相贴切,三弯流,弯曲朝天,曲线把垂肩,形似大耳状,耳形把,棱角分明,造型奇巧,外形优美,线条曲直并蓄,主体感强。壶身上有贴面凹出,方圆中正,布局均衡规范,盖款印章『龚』、『龚杰』,底款印章『龚杰陶艺』,证书“采用黄龙山原矿紫泥手工制作而成 国家级助理工艺师 龚杰 丁酉年(2017年)”,细腻的手法加上细腻的泥质,艺术与自然的碰撞,结合
陈洪平,男,1959年生于江苏宜兴,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2016年 第二届)、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2016年 第六届)、2013年研高。1982年从事紫砂,1993年参加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进修,现于宜兴紫砂工艺厂从事紫砂陶艺创作。陈洪平紫砂技艺全面,功底扎实。光素方圆器、筋瓢器、花器俱佳,尤擅提炼传统,创作作品富有时代气息。曾与海派、津派等书画名人参与文人壶创作。
王石耕,原名王长根,1922年出生于宜兴王氏紫砂世家,研高、江苏省名人、现代紫砂界“实力派代表”。其父王寅春是清末民初紫砂壶制作大家,为“民国七艺人”之一。石耕子承父业,从小就跟父亲学艺制壶,擅长筋纹器、方器,“王派壶艺”传人,惜于2014年去世。
惠祥云,明代制壶大家惠孟臣第十五代传人。后得多位紫砂名家指点,根底扎实,工艺突出,对紫砂有着很深的感悟,被藏家称为“民间紫砂大师”。其作品不论是选料、造型、制作工艺,都可圈可点,丝毫没有粗制滥造痕迹,具有很高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
沈龙娣,1964年生于江苏宜兴,2012年高工,1981年进紫砂二厂从事陶刻工作,曾获宜兴市“心灵手巧”活动一等奖,1986年师承徐汉棠大师学习传统工艺全手工技法,刻苦钻研,2016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工艺美术学,期间进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创作的作品多次获奖,得到收藏家一致好评,陶刻与传统技术相结合,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采用了原矿粗砂老紫泥制作而成,壶容量为460cc,壶身略长,以松为主题,其造型古朴,造型苍古朴素,空洞横生,将古松苍老之外皮塑造的分外相似,壶钮更是巧取松节一段,匍匐贴合于
江建翔,男,1957年生于江苏宜兴,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当代绝对的实力派陶艺家,师承许承权、汪寅仙大师学艺,长期从事紫砂壶艺创作,所制作品风格俊秀、细腻、简洁、形神兼备,柔中有刚,美中藏刀,妙趣横生,孕化出一种神秘的韵律,使人浮想联翩,具有巨大的魅力,被誉为“紫砂四小龙”之一
惠祥云,男,1968年出生于宜兴世陶之家,为明代制壶大家惠孟臣第十五代传人。自幼随父亲学习制壶,后得多位紫砂名家指点,根底扎实,工艺突出,对紫砂有着很深的感悟,被藏家称为“民间紫砂大师”。其作品不论是选料、造型,还是制作工艺,都可圈可点,精美绝伦,没有丝毫粗制滥造的痕迹,具有较强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采用了原矿大红袍朱砂制作而成,壶容量为370cc,饱满的壶身古朴浑厚,线条简洁,器型光素,壶体整体气质丰腴而饱满,又不失典雅,壶盖微微隆起,壶钮圆珠型制与壶身一致,弯流壶嘴出水爽利,与耳形壶把
袁小强,男,2009年助工,中青辈优秀实力派陶艺家,1973年生于宜兴陶艺世家,兄长为2013年高工袁国强老师,曾受到何道洪大师亲力指点,1988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拜丁亚平为师,1997年进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深造,并得到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指点。
此壶采用了原矿底槽清制作而成,壶容量为380cc,从整体看此壶成了一件强有力的紫砂雕塑作品,以梅花灿烂绽放表现报春的主题,从壶身造型到创作原意都洋溢着无比的朝气,让人感到了春天来到的勃勃生机;壶身、流、把、盖全部是用极富生态的梅桩、树皮及缠枝组成,形态自然而富含力度;壶上梅花采用堆花技艺手法,壶嘴壶把为梅桩衍生出的枝干,伸展自然,有如自然长成,仿生性极强,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壶把和壶钮处胥出梅花,疏影横斜、暗香动人。盖款『吴』,『扣华』,底款印章『吴扣华制』,此壶做工精细,气度非凡,实用性观赏性都很
李涵鸣,男,1966年生于江苏宜兴,当代绝对的实力派中青年陶艺家,紫砂创作以花塑器见长。1986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随母鲍月兔学艺,1997年作品《五件归茶具》获江苏省陶瓷艺术新品二等奖,现宜兴方圆紫砂工艺有限公司工作室从艺。采用了原矿紫泥制作而成,壶容量为430cc,壶身微扁,矮直颈,压盖吻合严密,盖上以绞泥石子为壶钮,小蛙伏与其上,逸趣横生,短弯流、耳形把方圆相济,与主题协调一致,造型逼真动人,尤其展现紫砂的趣味。
此壶壶面光滑,线条流畅分明。八方身桶,嵌盖式,壶嘴胥出,刚劲而不失娟秀。六方提梁,构成了实与虚的空间美,与壶身交相辉映;此壶点、线、面清晰明朗,线面挺括平整,做工精巧,整体气韵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