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壶名家潘小忠『大仿古』
潘小忠,2011年高工,江苏著名陶艺家,师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民国制陶名家冯桂林传人,1968年生于宜兴,80年代进厂,是中青代不可多得的实力派艺人,被誉为“具发展潜力的工艺师之一”,擅长方器、花器全手工制作。
潘小忠,2011年高工,江苏著名陶艺家,师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民国制陶名家冯桂林传人,1968年生于宜兴,80年代进厂,是中青代不可多得的实力派艺人,被誉为“具发展潜力的工艺师之一”,擅长方器、花器全手工制作。
王奋良,男,2013年高工,师从父亲王三大,紫砂七老之王寅春之孙,是王氏家族中第三代继承人。1964年生于宜兴,随父辈学艺,并经常受到伯父王石耕、叔父王小龙的悉心指导,作品手法全面,别具一格。
张红华,2005年研高,师从著名老艺人王寅春,七十年代初,正式拜当代壶艺泰斗顾景舟为师,专攻全手工传统制作技法,作品雄健严谨,古朴典雅。此壶是张红华、谭泉海合作,两位老一辈大师联手作品,非常少见!
汤先武(宣武),1976年生于浙江长兴,2013年国工,师从高工范泽锋,其作品简洁大方、古朴典雅,线条流畅挺括,艺术语言寓古于新,散发出浓郁的东方艺术特色。作品屡次获奖,深受各界爱壶人士及收藏家的喜爱。
吕尧臣,2005年研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其创作新品层出,造型新颖别致,风格韵秀古朴,尤其是独创的“吕氏绞泥”出神入化,堪称一绝,有“壶艺魔术师”之称。 因其对中国陶艺的创造性贡献,1992年被载入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并成为“世界名人协会”终身会员。吕尧臣大师这把《华径壶》紫砂壶,壶身采半圆式造型,如碗灯一般。平盖宽肩,嵌盖、雨花石壶钮,宽肩上饰以大小、色泽、纹路各异的绞泥石,壶柄线条流畅,出水利落,工精艺妙。
蒋泽军,男,2012年国工,1970年生于江苏宜兴蒋氏世家。祖父蒋廷之、父亲蒋盘林都是有名的民间艺人,自小受到艺术的熏陶,后得到姑妈蒋蓉大师指导。现自创“紫砂陶苑”工作室。作品以光素器、方器为主。
袁国强,2013年高工,首届“景舟杯”金奖得主。老师这把《婉玉》壶,壶身呈圆柱状,壶腹内收入底,壶肩呈坡状,过渡自然;飞龙把拿捏舒适;桥形钮高挺,压盖设计。整器端庄稳重、比例协调,高工手制,推荐收藏!
袁国强,1970年出生于宜兴,2013年高工,首届“景舟杯”金奖得主。90年代初师从张庆臣,后与亲弟袁小强又得到国大师何道洪的悉心指导,经刻苦钻研,技艺基本功扎实,尤以全手工见长。作品多以难度较高的菱花、方器、素器等为主,制作工艺精湛,稳重而朴实。
此器采用优质底槽清精致而成,泥质纯正,色泽稳重。壶身扁圆微鼓,上收至壶肩,下收至圈底,沉稳内敛。网球孔有筋纹装饰,短弯流、耳形把均以藤枝随形捏制而成,力度适中,立体感强;流、把处以段泥绘出土壤表层的形态,自壶嘴一侧有一枝嫩叶伸出,并蔓延至壶肩;平嵌盖上塑有两只猴子,小猴子依偎在大猴怀中,寓意大爱无疆,且与主题一致。整器端庄稳重,仿生感强,雕塑逼真,工艺精湛,深值得推荐!
王石耕,原名王长根,1922年出生于宜兴王氏紫砂世家,其父王寅春是清末民初紫砂壶制作大家,为“民国七艺人”之一。石畊子承父业,从小就跟父亲学艺制壶。在王寅春老人的严格要求下,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秉承乃父衣钵,成为“王派壶艺”的嫡传。八方提梁壶: 整款壶底与壶口的口径一致,形成上下规整、错落有致的器。整款壶从壶盖到壶口以及壶肩、壶身,八条棱线紧密衔接。于方中见圆,构思严谨,做工精准。
季益顺,1960年生于宜兴,2005年研高,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1978年进厂随高工高丽君学艺,被海内外收藏家赞誉为“壶界四小龙”之一(另有江建翔、陈国良、施小马),是紫砂艺术承前启后的扛鼎人物。
范泽锋,又名哲丰,字文成,1976年生于陶艺世家。2013年高工。师从高工张庆臣先生。1993年于江苏省丁蜀职业学校紫砂工艺专业班学习毕业。作品以光素精雕艺术见长。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屡获大奖。
吴永明,字怀人,1975年出生于陶艺世家,2013年国工,陈国良、查元康弟子,毕业于江苏省轻工业陶瓷学院。受著名书法家陆修伯指导,有较好的书画基础。一九九三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学习制壶技术。
沈建强,1957年生于宜兴紫砂世家,2012年研高,省大师;作品以筋纹器见长,1991年开始对紫砂筋瓢壶的潜心研究,业界有“藏筋瓤,找建强”之美誉!该壶造型优美,设计突出,给人以强烈的视觉美感。壶身由32瓣筋囊组成,筋囊上下相映,纹路贯通,毫不拖泥带水;壶腹中央的一条圆线勾勒出壶身造型;壶盖及壶底皆以筋囊组成,与壶身一致,流把起筋纹装饰,出水孔设计成优美的梅花形,展现出作者独特的构思。此壶是老师根据元宵灯与秋菊的形态设计而成,制作精美,细节精妙,赏玩皆宜,实为筋囊佳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