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元明侄子~徐伟强 全手工 四方风顺(严钢装饰)
徐伟强老师与严钢老师合作的这款紫泥四方风顺壶,壶身四方,方正刚毅,壶身图文结合,独具艺术美感。此壶壶型四方坚毅若城墙,方把棱线修圆,端握适手;壶流向前,壶钮如船帆,遥指前方,满有气势。
徐伟强老师与严钢老师合作的这款紫泥四方风顺壶,壶身四方,方正刚毅,壶身图文结合,独具艺术美感。此壶壶型四方坚毅若城墙,方把棱线修圆,端握适手;壶流向前,壶钮如船帆,遥指前方,满有气势。
顾道荣,2012年研高,先后师从七大老艺人之朱可心老人、顾景舟大师、蒋蓉老师,花器大家,深厚的仿真功力是顾道荣壶艺的一大特征。作品仿生精妙,件件精品!不得不叹服大师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娴熟的仿真技巧。
周伯娟老师此《节节高升》壶又称“十八罗汉”,乃是一套十八把,分别刻绘十八罗汉,此款为罗睺罗尊者,俗称“沉思罗汉”,沉思暝想,在沉思中悟通一切趋凡脱俗,获取智慧与行动。 壶身为圆直竹筒,竹节构筑壶之流、把、钮,仿真自然,气韵充沛。壶体由伟涛老师合作装饰,正面泥绘罗睺罗尊者,侧钤“岁次甲午年古阳羡刘伟涛沐手”;反面陶刻“慈心能忍称威猛,当胸戟指目圆睁,龙象之势实可贵,舍身成就护法城。”落款“岁次甲午于阳羡刘伟涛敬铭”。 此壶意蕴悠长,壶友可收而藏之也。
厉上清,国家级工艺美术师,就职于宜兴市首个以个人名义命名的鲍志强紫砂艺术馆,师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鲍志强先生,是其恩师16位入室弟子中最小的一位。作品重意境,高古冷逸。陶刻技艺全面,以线为主的技法并极具个性化!
厉上清,国家级工艺美术师,就职于宜兴市首个以个人名义命名的鲍志强紫砂艺术馆,师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鲍志强先生,是其恩师16位入室弟子中最小的一位。作品重意境,高古冷逸。陶刻技艺全面,以线为主的技法并极具个性化!
崔燕(雨研),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级助理工艺美术师、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师从工艺美术大师沈汉生,自幼对紫砂制作耳濡目染,在壶艺方面悟性很高,善于吸取多家大师的特长,融进自己的作品之中。
杨军保,男,又名君宝,1993年国工,师拜壶艺泰斗顾景舟大师,1953年出生于丁山陶瓷世家,自小习陶、爱陶,几十年如一日,擅长紫砂、陶瓷综合艺术创新设计,制作技艺精湛,获奖作品甚多。
惠祥云,男,1968年出生于宜兴世陶之家,为明代制壶大家惠孟臣第十五代传人。自幼随父亲学习制壶,后得多位紫砂名家指点,根底扎实,工艺突出,对紫砂有着很深的感悟,被藏家称为“民间紫砂大师”。其作品不论是选料、造型,还是制作工艺,都可圈可点,精美绝伦,没有丝毫粗制滥造的痕迹,具有较强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
王石耕,原名王长根,1922年出生于宜兴王氏紫砂世家,其父王寅春是清末民初紫砂壶制作大家,为“民国七艺人”之一。石耕子承父业,从小就跟父亲学艺制壶,“王派壶艺”传人,惜于2014年去世。
张红华,省名人、2005年研高,师从著名老艺人王寅春,七十年代初,正式拜当代壶艺泰斗顾景舟为师,专攻全手工传统制作技法,作品雄健严谨,古朴典雅。此壶是国大师冯其庸陶刻,名迟,字其庸,号宽堂,收藏价值极高!
程辉,2005年研高,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作品以传统造型为主,风格端庄、古朴,追求传统基础上的创新。该壶制作精细,工艺突出,精气神充沛,颇有砂壶之韵,不失为藏用宝器!
该壶以柿圆为原型,并在此基础上稍作调整,壶身微扁,气韵饱满流畅。壶盖摆脱了传统柿蒂钮的造型,压盖由边缘向中心隆起,线条收放自如,颇具灵动之美。壶盖如同一片柿叶,与壶口吻合严密,盖上塑圆珠钮,颇有画龙点睛之效。直嘴、耳形把的设计也体现了作者独特的构思。
惠祥云,男,1968年出生于宜兴世陶之家,为明代制壶大家惠孟臣第十五代传人。自幼随父亲学习制壶,后得多位紫砂名家指点,根底扎实,工艺突出,对紫砂有着很深的感悟,被藏家称为“民间紫砂大师”。其作品不论是选料、造型,还是制作工艺,都可圈可点,精美绝伦,没有丝毫粗制滥造的痕迹,具有较强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
程悬, 2012年国工,师从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研高陈国良,后随父亲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研高程辉学艺,尤其擅长通过作品的精、气、神、韵来提高紫砂壶的艺术含量和整体美感,被媒体誉为“紫壶女杰”。
袁国强,2013年高工,首届“景舟杯”金奖得主,九十年代初从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张庆臣,以仿制传统作品入门,与亲弟袁小强期间得到工艺美术大师何道洪的悉心指教。1970年生于宜兴,八十年代末期学艺,至今二十年。 僧帽是传统紫砂器型之一,以古代僧人所戴帽子为形。壶身略呈六方体,棱线分明,手法干净利落,直颈,颈上以四瓣莲花瓣为壶冠,的子略呈四方,与壶身一致。鸭嘴流,耳形把上有一扳手,生动形象,与主题相契。 老师善制方器及僧帽,对其结构成型的掌控力非常人可比,喜欢的壶友可以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