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景舟杯“金奖多主袁国强——月色菱花壶
袁国强,2013年高工,首届“景舟杯”金奖得主,师从工艺美术大师何道洪、高工张庆臣,其作品以全手工见长,多稳重朴实、敦厚古拙,多次获奖,90年代时台湾市场反应极佳,是宜兴中青年紫砂艺人中的稳健型、实力派高手。
袁国强,2013年高工,首届“景舟杯”金奖得主,师从工艺美术大师何道洪、高工张庆臣,其作品以全手工见长,多稳重朴实、敦厚古拙,多次获奖,90年代时台湾市场反应极佳,是宜兴中青年紫砂艺人中的稳健型、实力派高手。
陈洪平,男,2013年研高、省名人。1959年生于陶都宜兴。技艺全面,功底扎实。光素方圆器、筋纹器、花器俱佳,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多次与海派书画界名人唐云、范曾参与文人壶创作,作品深受藏家喜爱与推崇。作品图片
袁国强,2013年高工,首届“景舟杯”金奖得主,师从工艺美术大师何道洪、高工张庆臣,其作品以全手工见长,多稳重朴实、敦厚古拙,多次获奖,90年代时台湾市场反应极佳,是宜兴中青年紫砂艺人中的稳健型、实力派高手。
此壶是潘老师做的一把500cc的大壶,原矿老段泥,温润可人。 壶表覆盖树皮裂纹,并有树疤分布,十分生动形象。壶把采用树枝的形状,与壶身浑然一体。这把壶在各个部位均有树疤,以此为对比,更加突出了树的生命力,让人们不由得去思考自己的生命。独特的视野,精湛的工艺,再加上深沉的意境,这把壶堪称精品,推荐收藏!
周伯娟老师,2011年国工,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研高杨勤芳高徒,擅长绞泥,被业界称为“秘色绞泥技法第一人”周伯娟老师这把玉璧提梁壶造型精美,各式线条巧妙修饰,美轮美奂而大气简洁。
吴永明老师为2013年国工,其书画受著名书法家陆修伯指导,以刀为笔,陶刻于壶上,书画韵味极佳,非常具有艺术感染力,文人气息浓厚。 该壶造型新颖别致,亭亭玉立,视觉效果十分强烈!壶身饱满丰盈,嵌盖与壶身形成饱满的壶身,如同鸟儿的身体,短弯流自然胥出,如鸟头,壶钮做环状,如轻盈的羽毛,壶流舒展自如,如鸟尾。整器设计精美,比例和谐,对老师的技艺有着较高的要求,十分难得。
王石耕,原名王长根,1922年出生于宜兴王氏紫砂世家,其父王寅春是清末民初紫砂壶制作大家,为“民国七艺人”之一。石耕子承父业,从小就跟父亲学艺制壶,“王派壶艺”传人,惜于2014年去世。
谢曼伦,女,2005年研高,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设计、教育终身成就奖获得者。1942年生,1958年进厂,师从老艺人朱可心,曾受到蒋蓉、顾景舟大师的辅导,作品深得大师真传,惜于2015年10月12日去世。
谢曼伦,2005年研高,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设计、教育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师从老艺人朱可心,曾受到蒋蓉、顾景舟大师的辅导,作品深得大师真传,惜于2015年10月12日去世。此壶沈汉生大师陶刻,非常罕见!
“紫砂方器之王”邵顺生老师制此《龙霸天下》540cc,端的霸气十足!壶体四方,棱角用抽角线修饰,藏锋不露;流把钮三龙各呈一式,龙行壶钮镇压壶盖,龙头吐水利落流畅,龙口衔把气势恢宏!壶体正面陶刻篆体“高瞻远瞩”,反面刻绘峭壁山峡,江水湍急而舟船游走,描绘了一幅恢弘大气的画卷!
谢曼伦,1942年生,1958年进厂,师从老艺人朱可心,曾受到蒋蓉、顾景舟大师的辅导,作品深得大师真传,惜于2015年10月12日去世。此器是老师上世纪早期代表作品之一,省大师沈汉生书画装饰,更觉古雅浑厚!
惠祥云,男,1968年出生于宜兴世陶之家,为明代制壶大家惠孟臣第十五代传人。自幼随父亲学习制壶,后得多位紫砂名家指点,根底扎实,工艺突出,被藏家称为“民间紫砂大师”。此壶饱满丰腴,泥色纯净。全器由24瓣筋囊组成,筋纹从壶盖到壶底一气呵成,线条挺拔、流畅,形成筋凹囊凸的艺术形态。
王石耕,原名王长根,1922年出生于宜兴王氏紫砂世家,其父王寅春是清末民初紫砂壶制作大家,为“民国七艺人”之一。石畊子承父业,从小就跟父亲学艺制壶。在王寅春老人的严格要求下,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秉承乃父衣钵,成为“王派壶艺”的嫡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