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婉芬90年代老壶《一粒珠》范建军铭刻
曹婉芬,2005年研高,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 先师承先辈朱可心、后又随裴石民学艺,一度承著名艺人王寅春及顾景舟教泽,技艺功底全面扎实。范建军陶刻(曹婉芬儿子、鲍志强徒弟)1992年精品老壶,泥形工均为上乘,颇有藏用价值。
曹婉芬,2005年研高,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 先师承先辈朱可心、后又随裴石民学艺,一度承著名艺人王寅春及顾景舟教泽,技艺功底全面扎实。范建军陶刻(曹婉芬儿子、鲍志强徒弟)1992年精品老壶,泥形工均为上乘,颇有藏用价值。
陈洪平, 2013年研高、省名人。技艺全面,功底扎实。光素方圆器、筋瓢器、花器俱佳,多次与海派书画界名人唐云、范曾参与文人壶创作,作品深受藏家喜爱与推崇。此器是老师造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精品老壶,陶刻大家顾跃鸣倾力装饰,更有非凡气韵。正面刻“万年永宝用”,反面刻绘瓦当刀币图纹,刻画精妙,质朴大气!
鲍志强,男,2005年研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1946年生于宜兴,1959年进厂师从谈尧坤、范泽林学习陶刻,1962年又转师老艺人吴云根门下学习制壶技艺。1965年得著名陶刻家任淦庭先生教泽,擅长陶刻装饰。
王奋良, 2013年高工,师从父亲王三大,紫砂七老之王寅春之孙,是王氏家族中第三代继承人。1964年生于宜兴,随父辈学艺,并经常受到伯父王石耕、叔父王小龙的悉心指导,作品手法全面,别具一格。老师早期精作,岁月久远,满有纪念意义和升值潜力。
姚志泉,2008年国工,自幼随母亲国大师汪寅仙学艺,该壶以佛手果实和枝叶成形,壶盖上的钮是一个小佛手的形状,与壶身谐调统一。该壶制于(癸酉年)1993年,底款:志泉制壶,姚志泉母亲汪寅仙老师手写证书,颇有收藏价值。
谢曼伦, 2005年研高,江苏省省大师、中国陶瓷艺术、设计、教育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师从老艺人朱可心,曾受到蒋蓉、顾景舟大师的辅导,作品深得大师真传,惜于2015年10月12日去世。此壶是上世纪精品套具,泥、形、工精细独到,仿生自然,升值空间大。
施小马 ,实力派大师人物,紫砂四小龙之一! 其父为施福生(紫砂工艺厂建厂元老之一,制壶名艺人),1971年进厂随陈福渊学习。擅制方器,是一代方器高手,荣获“中国紫砂名人”称号。该壶作于1994年,老师早期精制,堪称方壶宝器!
王石畊, 民国七大艺人之一代宗师王寅春爱子。石畊子承父业,在王寅春老人的严格要求下,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继承衣钵,成为“王派壶艺”的嫡传。壶体如钵,口沿平整,线条流畅,不拖泥带水;线条大起大合,古拙沉稳,颇值得玩味。精品老壶,藏用价值及升值空间不可估量!
王石畊, 民国七大艺人之一代宗师王寅春爱子。石畊子承父业,在王寅春老人的严格要求下,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继承衣钵,成为“王派壶艺”的嫡传。此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老壶,精作孤品,收藏价值极高!
孔新华, 2012年国工,“孔家壶”技术骨干, 2007年入编《中国宜兴陶瓷艺术名人集》。该壶以竹为题材,结合六方壶的艺术特色制作而成。出水孔也做成了竹枝状,十分细腻,是孔老师早期的作品,推荐收藏 !
孔新华, 2012年国工,“孔家壶”技术骨干, 2007年入编《中国宜兴陶瓷艺术名人集》。 该壶是老师制于2004年的作品,作品以山脉峰峦为主题,通过采用独特的绞泥装饰工艺技法,2007年,岳峰壶荣获中国宜兴第三届陶艺专业新作展评二等奖 。
细观《矮御带》壶,壶身和壶盖上的绞泥设计颇为精巧细致,彩纹与紫泥泥色结合,那历经岁月尘烟浸染的紫砂泥胎,透露出一种古旧的沧桑之气。壶底落印章并刻壶名,旁刻“万重绘彩,构一屏峰嶺,半空金碧。时在甲午年阳羡,周伯娟手工制”。词句出自宋欧阳修《御带花》,正与壶名相应了。
潘持平,男,2005年研高,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1945年生于宜兴,1958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名艺人徐盘大、陈福渊学艺,后得顾景舟大师指导,尤擅长紫砂壶方器造型,有“方壶天地”、“当今紫砂方壶第一人”的美誉。此方钟壶泥质纯净,色调古雅,整体造型简洁大方,而细节处富于变化,如壶流三弯之粗细,壶把上下之转折,俱处理得细致入微;平盖之上,壶钮四方中空,上敛下侈,如供悬索之钟钮,与壶身上下协调;曲流方把,左右呼应,浑然一体。
沈建宏,男,1973年出生,绝对的实力派中青年陶艺家。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陈国良亲传弟子,1996年师从任卫国在紫砂一厂学习雕塑、茶壶,经过多年刻苦,成为新生实力派陶艺家,所制作品以花器为主,尤擅供春,被称为“供春王子”。此壶原矿紫泥精制而成,壶身斑驳,纹理错综缭绕,色泽稳重大方。壶腹微瘪,瓜蒂式壶钮朴质自然,壶盖上栖息着一只小虫,富有田园情趣;壶嘴精巧胥出,嘴口圆润,出水流畅,端把粗细均匀,拿捏舒适,支撑力强。此壶是老师早些年的作品,制作谨慎,工艺突出,实为收藏佳器!
王石畊,原名王长根,1922年出生于宜兴王氏紫砂世家,其父王寅春是清末民初紫砂壶制作大家,为“民国七艺人”之一。石耕子承父业,从小就跟父亲学艺制壶,“王派壶艺”传人,惜于2014年去世。
该壶造型新颖,敦厚古雅,壶身如木鱼,上丰下敛,渐收至壶底;壶身底部加圆线装饰,并以祥云纹为装饰,刻画细腻,线条清晰流畅,嵌盖平整,盖纽如假山矗立,与壶身相应成趣,更添气势。网球孔设计如筋囊,十分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