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方器之王邵顺生老师之《小方韵》
小方韵为邵顺生老师专利作品(专利号ZL2011 3 0229343.2),曾在第二届中国宜兴紫砂原创专利作品评比活动中获银奖,此款作品器型端庄稳重,庄重而不乏新意,既有方器的干净利索,又有圆器的圆润流畅,方中见圆,圆中寓方讲的就是这种器型,方与圆的艺术在此壶上表现的淋漓尽致。作品编号:021513容量: 220CC 作者:邵顺生泥料: 原矿紫茄泥
小方韵为邵顺生老师专利作品(专利号ZL2011 3 0229343.2),曾在第二届中国宜兴紫砂原创专利作品评比活动中获银奖,此款作品器型端庄稳重,庄重而不乏新意,既有方器的干净利索,又有圆器的圆润流畅,方中见圆,圆中寓方讲的就是这种器型,方与圆的艺术在此壶上表现的淋漓尽致。作品编号:021513容量: 220CC 作者:邵顺生泥料: 原矿紫茄泥
周伯娟老师现为国工,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研高杨勤芳高徒,擅长绞泥装饰技法。2012年正式拜于禅画大师张大华先生门下,成为齐(白石)派艺术第四代传人。 周伯娟老师这把玉璧提梁壶造型精美,充分运用传统元素构筑壶体,各式线条巧妙修饰,美轮美奂而大气简洁。
合斗壶,六面镶接成型,棱角分明,线条清晰明确,点、线、面之间构造清明,张力十足。六面构筑桥钮、圆把、弯流,端的方圆结合,刚柔并济,方器更显力道。钱祥芬老师工艺精湛也!
承健,2007年助工,1970年生于陶都宜兴,师从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吴震、谢曼伦夫妇,后随曹亚麟、施小马研习紫砂艺术创作,擅长在传统中融入新的元素。《香妃》壶其造型之秀雅、线条之流畅、绞泥装饰工艺之巧妙,值得壶友品鉴收藏!
钱丽媛,2012年研高,先后随王寅春、顾景舟、蒋容等大师学艺。制壶技艺全面,尤其擅长光货、花货。此《寿桃》壶以饱满光润的桃子为主题,造型生动巧妙,寓意长寿美满。
《富贵竹》壶,周伯娟老师以勾勒规整的筋纹展现束竹形态,又若卷裹的竹简,文人气息浓厚,观壶即觉浓浓的书卷味。壶之流把钮使用绞泥工艺装饰,老师工艺精湛,绞泥纹路细密而繁复,极具审美特色。
沈建强,2012年研高,专制筋纹器,所制作品精工细作,内外呼应、等分明衡,在国内外有着“藏筋瓤,找建强”之美誉。 《飘菊》壶为沈建强老师根据秋季菊花盛开随风飘动自然景色构思制作而成,壶体以繁复的筋纹构筑螺旋造型,极具动感之美!
《富贵竹》壶,周伯娟老师以勾勒规整的筋纹展现束竹形态,又若卷裹的竹简,文人气息浓厚,观壶即觉浓浓的书卷味。壶之流把钮使用绞泥工艺装饰,老师工艺精湛,绞泥纹路细密而繁复,极具审美特色。壶身描金陶刻《道德经》第一章,周伯娟老师全手工制壶,内壁章随壶体筋纹而浮动,工艺保真。
《富贵竹》壶,周伯娟老师以勾勒规整的筋纹展现束竹形态,又若卷裹的竹简,文人气息浓厚,观壶即觉浓浓的书卷味。壶之流把钮使用绞泥工艺装饰,老师工艺精湛,绞泥纹路细密而繁复,极具审美特色。
足》套壶共一壶、二杯二茶盘,周伯娟老师用精湛的绞泥工艺装饰,极具收藏价值!原矿紫泥制壶,细腻纯净;壶身精选大自然中秀丽的湘妃竹为形,挺拔生动,巧夺天工,惟妙惟肖。 “竹”谐音“足”,加上壶盖上的“知”,此壶“知足”之名便是由此而来。一只蝉,一段竹,美就在这执着高飞的向往,在这竹坚韧毅力中。
周伯娟老师现为国工,师承丁亚平、杨勤芳,擅长绞泥装饰技法。2012年正式拜于禅画大师张大华先生门下,成为齐(白石)派艺术第四代传人。《富贵竹》巧用绞泥工艺,壶身描金陶刻《道德经》第一章,刘伟峰陶刻,推荐藏用!
邵顺生老师设计制作的这款《墨菊》壶,是2012年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暨“国艺杯”评选大赛中的金奖作品,此壶以菊花为原型,原矿紫茄泥墨菊壶,泥色贴切,筋纹勾勒清晰,线条流畅曼妙,壶韵充沛骨肉亭匀,精品佳作!作品编号:021509容量: 500CC 作者:邵顺生 泥料: 原矿紫茄泥
堵(zhě)江华,男,1966年10月生于陶都宜兴,中国艺术研究院的首位紫砂艺术教授、研究生导师,1989年开始由原从事美术教学工作转向紫砂艺术的学习、创作和研究,其作品典雅大气,被国内外著名博物馆馆藏并多次创下拍卖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