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廷博——束柴三友
作品以松、竹、梅三友为题,集束一捆,诠释出中华民族和谐文化。壶身将松、竹、梅三树段束于一体,松段的松鳞、松针,梅段的枝干、花卉,以及竹段的竹节、竹叶都刻画的细致入微,相得益彰。
作品以松、竹、梅三友为题,集束一捆,诠释出中华民族和谐文化。壶身将松、竹、梅三树段束于一体,松段的松鳞、松针,梅段的枝干、花卉,以及竹段的竹节、竹叶都刻画的细致入微,相得益彰。
徐元明,号远明,1964年生于江苏宜兴,2012年研高、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2016年 第六届)、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2016年 第二届)。1981年从艺,师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从事传统全手工技法及造型设计。他的紫砂艺术超凡脱俗,尤以松、竹、梅见长,所制之品灵动而富有活力,显然从传统中来,又自然的渗透着创新气息,又从自然生活中提取美的元素,加以个人的理解创新,使得每件作品栩栩如生,深入人心。
姚志源,号山头上人,1971年生于宜兴陶艺世家,男,2013年高工,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紫砂壶制作技艺传承人,随母亲国大师汪寅仙学艺。作品以光货入手,更擅长花货及雕塑。
查元康,笔名“半池、石溪、安卒”,现用斋号:锦竹园。1955年生于宜兴,2013年高工,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自幼喜爱书法、篆刻,早年得高石农先生亲授,后拜韩天衡先生为师,为韩氏入室弟子;又拜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毛国强为师学习陶刻。擅长书法、篆刻,其作品曾多次在全国级书展中获奖并结集出版,深受日本、台湾、香港等地收藏家青睐。
严强,1973年出生于宜兴,中青实力派中擅长全手花器制作的佼佼者,2016年助工,1989年从事紫砂行业,师承花器大家江建翔,得其真传,一贯追求紫砂传统技法与现代艺术的精美结合。其设计的作品,生动有神,古意野趣,是自然生命与艺术生命共存的作品,被称为“凝固的诗,无声的画”。近几年,创作的花器作品在各大拍卖行屡次走高,深受花器藏家追捧。
陈国良,男,1954年生于江苏宜兴,2007年研高,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016年 第三届),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1972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国大师何道洪学艺,制壶严谨,作品颇具个性,被誉为“紫砂四小龙”之一(另有江建翔、季益顺、施小马)。《南瓜》壶为陈国良老师采用原一厂老紫泥、以纯手工方式制作成型,壶体饱满肌理丰盈气韵充沛,该壶制作于1989己巳蛇年,造型是陈国良大师仿清代陈鸣远式南瓜,因此有清代老壶的一种独特的拙味。
何叶,1972年出生于宜兴,2014年高工,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2016年 第二届)。1991年进紫砂工艺厂,追随其父 -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何道洪学习制壶技艺。作品以光素器最为专精,每能于单纯曲线结构中,摸索真谛,传形达意。明针工夫亦十分扎实,丝毫不茍,致力摸索砂陶造型之美。《静其壶》,何叶老师选用原矿老料紫泥设计制作,壶身造型古朴,敦厚稳重中又带几分挺拔俊秀。流把钮圆润憨厚,经典道洪风格,自带一股拙味。壶如其人,质朴可爱。
徐元明,号远明,1964年生于江苏宜兴,2012年研高、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2016年 第六届)、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2016年 第二届)。1981年从艺,师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从事传统全手工技法及造型设计。他的紫砂艺术超凡脱俗,尤以松、竹、梅见长,所制之品灵动而富有活力,显然从传统中来,又自然的渗透着创新气息,又从自然生活中提取美的元素,加以个人的理解创新,使得每件作品栩栩如生,深入人心。
陈国良,男,1954年生于江苏宜兴,2007年研高,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016年 第三届),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1972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国大师何道洪学艺,制壶严谨,作品颇具个性,被誉为“紫砂四小龙”之一(另有江建翔、季益顺、施小马)。《南瓜》壶为陈国良老师采用原一厂老紫泥、以纯手工方式制作成型,壶体饱满肌理丰盈气韵充沛,该壶制作于1989己巳蛇年,造型是陈国良大师仿清代陈鸣远式南瓜,因此有清代老壶的一种独特的拙味。
姚志源,号山头上人,1971年生于宜兴陶艺世家,男,2013年高工,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紫砂壶制作技艺传承人,随母亲国大师汪寅仙学艺。作品以光货入手,更擅长花货及雕塑。此壶采用了原矿降坡泥制作而成,壶容量为380cc,南瓜壶是紫砂壶中很常见的一种款型。此南瓜不仅外形酷似南瓜,更是集聚了南瓜的神韵,犹若瓜熟即将待落。壶钮、壶把嫉皆以南瓜藤为原型,形象逼真。壶嘴则若南瓜叶包裹而成,精巧别致,创意极新。壶把处一南瓜叶子胥出,苍老却不失神气。而南瓜壶身,红色斑驳,极似熟透了的南瓜。
顾绍培,男,1945年生于陶业世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006年 第五届),2005年研高,师承陈福渊老艺人,1958年进厂,五十余载耕耘,深研诸名师技法,集各派之精华,融艺术个性于一体。
沈建宏,男,1973年出生,绝对的实力派中青年陶艺家。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陈国良亲传弟子,2015年首届“景舟杯”铜奖得主,1996年师从任卫国在紫砂一厂学习雕塑、茶壶,经过多年刻苦,成为新生实力派陶艺家,所制作品以花器为主,尤擅供春,被称为“供春王子”。
储亦斌,1966年生于陶都宜兴陶瓷世家,2016年高工,绝对的实力派花器名家,1982年进紫砂工艺厂,师从国大师吕尧臣学艺,得到其言传身教。为其制壶技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得到花器大师蒋蓉的悉心指导,得以真传;作品主要以全手花器见长,所制花货精雕细琢,工艺细腻逼真,近年来得到众多壶友热捧。
周定华,1953年生于江苏宜兴,实力派名家,师从陈福渊、顾绍培、周尊严,1972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工作,后进厂研究所从事新品创作,1983年始制茗壶便非同凡响,其作品不与他人同俦,造型不圆不方,亦圆亦方,轻盈而又不失朴厚,专擅方器,人称“方货”专家。
《六方圆口壶》是九十年代初期,吴奇敏老师采用原矿红泥全手工制作成型的。此壶流、把、钮、身皆为六面,圆盖、圆底,方圆相融,宽和大气。壶盖以多片虹钮修饰,层次感分明。吴奇敏的作品,多注重造型设计,此壶为简洁的素器,流、把线条的动感,左右均衡的舒展度,是此壶的亮点。华健老师补署的证书,使此壶更具收藏价值。
陈国良,男,1954年生于江苏宜兴,2007年研高,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016年 第三届),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1972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国大师何道洪学艺,制壶严谨,作品颇具个性,被誉为“紫砂四小龙”之一(另有江建翔、季益顺、施小马)。原矿老紫泥420cc,梅桩是经典花器,市面上梅桩壶不知凡几,但想做出新意做出别人做不到的,还是要看作者自身的功力。陈国良《梅桩壶》是其1990年製作的精品,细节刻画十分到位,製作过程中运用了贴花、雕塑多种工艺手法,细节精细入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