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龙砂八方精品竹段紫砂壶,这下终于饱眼福了

    竹段:是以毛竹为主题的经典壶型,紫砂壶壶身、嘴、把、盖都采用竹子的造型,生动自然,挺拔清秀。竹自清高,壶亦清高。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可见东坡先生爱竹之深,也许这就是东坡先生最后定居宜兴的原因吧。郑板桥同样也是个爱竹之人,更有"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的有没诗句。今竹寓于壶,更显清雅。时而似有古风轻轻徐来,时而又似有君子款款走来。紫砂壶中四方竹段,六方竹段常见,但是八方竹段却是要靠制壶老师的工艺水平了

    03/25
  • 论紫砂壶开壶的正确指南

    谈到开壶每位壶友应该并不觉得陌生,各种开壶的法子也见怪不怪。关于开壶,小编倒是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虽说并非标准答案,也算是给各位想开壶的朋友一种参考吧。主要分为醒壶、浸润、风干这三个步骤。醒壶:①先用清水冲洗干净犄角旮旯里藏的灰 ②把壶放到住满水的锅里,用慢火煮上个几十分钟,然后自然冷却。(P.S. 看过我写过的文章的朋友,应该有留意到今天刚发布了一篇关于水质的问题,所以煮壶的时候尽量别用自来水,能用纯净水更好,不然煮久了有一层白渣子洗起来就更麻烦了。)浸润:①取一些茶叶放入紫砂壶内,大概占据壶身的三分之一

    03/25
  • 紫砂壶|另类也是一种美,窑身一变大不同

    在许多个性化的紫砂艺术创作中,人们逐渐以审美的眼光去认同发生窑变的作品,开始认识窑变的烧成原理和规律,经过艺人的实践和研究,窑变也逐渐成为一种可摸索创造的烧成新工艺。在上一篇文章中也有提到过窑内温度对烧成的影响,换成另一种眼光来看,也许另类,也是一种美。火刺:由于匣钵损坏或装窑不慎等原因,在烧成过程中温度太高,火星子直接射入,在紫砂器表面形成一种火迹斑纹的现象。落灰:同上一种原因,不同的是在烧制过程中,燃料灰烬散落后,残留在胚件表面而留下的痕迹。(由于小编能力有限,给大伙儿找了一张"很贴近&qu

    03/25
  • 看破紫砂之五绝技

    摸假紫砂手感粗糙,用力按压摩擦手感发涩。普通陶土仿冒的紫砂壶色暗淡少光彩,内壁没有放射线。听转动壶盖,真紫砂有轻微"丝丝"或"沙沙"的声音,假壶则发出"刺啦刺啦"沉闷的声音。试紫砂具有吸水性,水浇上无明显水珠,是均匀的一片,不久会逐渐被吸收。查查证书,正品多有制作者手写宣纸证书。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

    03/25
  • 奇泉茶文化-喜欢茶,也迷上了紫砂壶

    偷的浮生半日闲,无论上班还是待客,或是独处,都喜欢以茶相伴,看着茶叶上下翻腾,纵观杯中天地,品位苍宇人生。因为喜欢喝茶,所以爱屋及乌,也迷上了紫砂壶。对壶的珍爱,只要空闲下来就会拿在手里抚摸擦拭,磨得乌黑光润,溜光滴滑,紫砂壶的表面已经有了一层"包浆"。据说紫砂壶的爱好者有南北之分:南方人讲究"养壶",好的紫砂壶一定要用来泡茶使用,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精心的养护,使主人与茶壶的感情与日俱增,紫砂壶就此越养越精而北方人则喜欢把好壶深藏密室,偶尔有知交挚友来访时,才拿出来

    03/25
  • 乾隆老爷的紫砂方壶|描金点银 题诗作画

    有史以来最高水平的紫砂大展「紫泥清韵 皇家品位--故宫博物院珍藏宜兴紫砂回乡展」现正在宜兴市博物馆展出,从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宜兴紫砂、均陶中,遴选出了130件(套)精品,按宴飨佳器、文房清供、雅玩陈设三大类展示。这是故宫博物院藏紫砂器首次走出紫禁城大批量展示,同时也是宫廷紫砂首次回到故乡宜兴的「回家」特展。本次展览展期到2017年4月12日,喜欢紫砂的朋友请把握这次的绝佳良机。在故宫珍藏的紫砂方器中,有两件乾隆朝的御题诗描金山水紫砂方壶,两壶形制略似,俱呈四方覆斗式,紫色砂泥,通体金彩篆书装饰,腹一面绘金

    03/25
  • 紫砂:从明朝到90后 ,真美

    明末清初明代时期紫砂壶使用的泥料含颗粒状粗砂,给人的感觉是粗糙的,泥料的目数为25-30目。到了明末清初泥料仍较粗糙,到了清代泥料澄炼工艺总体有所提高,出现了紫砂细泥。清中期此时选料筛土较为仔细,段泥:金黄色底泥中夹杂着墨色和赭色颗粒,其间还含着微透明状的鹅黄颗粒,看起来是平着含在其中,而非凸出的砂粒状。红紫砂(泥):泥中夹有少量淡墨色和鹅黄颗粒,胎骨较为松散,泥光艳,色带海棠红,有膏冻之质感。养成后质感细腻,惟光润感略逊明末清初之紫砂。清末期此时紫砂胎土之发展,更趋向多元化,调配成黑泥的方法,是此时才开

    03/25
  • 精品紫砂壶欣赏(13)

    宝主:江苏宜兴温雯品名:和合鸳鸯作者:申屠国洪容量:410cc泥料:紫玉金砂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

    03/25
  • 紫砂泥料剖析--知根才能选到心仪的壶

    | 五色土 |宜兴紫砂泥,又称"五色土"。紫砂泥料主要包含紫泥、红泥和绿泥等几大类,如果细分则还有天青泥、底槽清、墨绿泥、降坡泥、段泥等;经过泥料调配或对烧制温度进行控制,又可变幻出多种色泽。正因为宜兴紫砂泥料五颜六色,所以又被称为"五色土"。制作紫砂壶的原料"五色土",最初是以矿石的形态存在的,又称为紫砂原矿,来源于宜兴的黄龙山。紫砂泥又叫紫砂矿,雅称"富贵土"深藏于黄龙山岩层下数百米,在"甲泥"矿层之间

    03/24
  • 实力派|紫砂艺师作品展-周宇杰

    紫砂文化需要真正静下心来会制壶的中青辈实力派高手传承下去,他们才是紫砂艺术的未来1977年出生于宜兴,从小受到姨妈高丽君姨夫王小龙等人的影响,对紫砂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1995年拜师壶艺大师季益顺,在其工作室学艺,后进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陶瓷造型设计。作品从美观实用为出发点,以象征手法造型融合了美术美感,赋予人文情趣,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晨露壶| 熏风| 握君| 清梵| 岁月留痕(套)| 澄方壶关注公众号:紫砂中华专注紫砂实力派紫砂界首家全网营销服务商业界最知名的紫砂交流平台

    03/24
  • 一把用紫砂壶做壶纽的紫砂壶,胖墩墩,傻傻惹人爱

    这把紫砂壶,壶纽使用一个小型的紫砂壶做的,而原来的壶纽确实加在了壶把上,整体顿时可爱,这样的造型小编还是第一次看见,壶身刻绘茗壶图及趣言十四字,刀笔有神,更增逸韵。着实让人喜爱!名称:趣茗泥料:清水泥容量:500cc作者: 喻占锋▲以下图片由宜兴壶老人紫砂提供,转载必究!▲ 关注微信公众号: hulaoren1 每天最新发布!紫砂壶壶说八道论春秋,茶言六艺传万代!此壶采用黄龙山原矿清水泥,手工精心制作而成。壶身扁圆,圈足挺立,大气端庄。钮处以一只小壶为形,做工精致,趣味十足。

    03/24
  • 教你如何识别紫砂壶印章

    印章是专家对紫砂壶制作人以及制作时期的一个考证,但是,对于紫砂壶印章也会出现一些滥竽充数的作品,所以在选择紫砂壶是否是赝品的时候,正确识别紫砂壶印章也是极为重要的事情。印章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开始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陈鸣远时代,这一技术可以说是逐渐成熟,制壶之人已经得心应手、运营自如了。但是对于一些不良的人,他们会混淆视听,滥竽充数,为此,我们要去了解印章艺术。一、印章制作十分考究。名家的印章,或本人所制,或请篆刻名家专制,具有一定的艺术品位。而伪印章则难以达到这种水平,多呆滞无神。二、印章形式使用合理。有的

    03/24
  • 紫砂壶的刻绘还分生熟~

    紫砂壶历史悠久,造型古朴,受到了很多爱茶盒收藏爱好者的喜欢。但是紫砂壶在刻绘上还分生熟,你是否知道~【生刻】先用毛笔书画后按墨迹镌刻称"刻底子";将书画稿复写在坯体上再依样镌刻称"印刻";无预先书画直接在坯体上镌刻称"空刻"。紫砂壶陶刻的本质是"以刀代笔"。刻字分划、竖、撇、踢、捺五笔:刻"划"笔,刀先下后上;刻"竖"笔,刀先左后右;刻"撇"笔,顺到在先,逆刀在后;刻

    03/24
  • 茶文玩|七心可以让你的紫砂壶更水色~

    一把新壶从开始泡第一壶茶的时候就开始和你结缘了,你要细心地呵护它。如果"养壶"的方式得当,就能养出其晶莹剔透、珠圆玉润的最佳艺术效果。想养好壶,首先,要尽量选择质地上乘的紫砂壶,那些低劣、残缺之壶养得再好,终究也是残缺。都说保养紫砂壶要用心去养,那么该如何用心?▲ 朱泥 莲韵壶【凡心】存在必有其合理性,无论多少价值的紫砂,都有实用的价值。不要因为一把便宜的壶而不精心养护,随意处置,紫砂即使储存量很多也是不可再生资源,您留一把壶,就是给子孙一份财富。▲ 清水泥 鱼跃壶【真心】紫砂的养护需

    03/24
  • 杨光树:紫砂是一把握在手中的乡土情

    在紫砂壶上镌字刻画,如今好像成了紫砂壶收藏的一件大宗。当然,刻陶不是今天才有,明清便已普遍出现,与文人书画家参与紫砂设计有关。西泠八家之一的陈鸿寿,可以被认为是此道的宗师。当年正是在他的大力倡导下,壶身一面镌刻壶铭,另一面刻画绘画,几乎成为定式。清末民国时,刻陶成为一种职业,出现了一些名头大的刻壶高手。而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尝试投身到紫砂的创作中,正在打破着制壶人与画家、篆刻家两人或三人共同完成作品的局面。杨光树,1974年生,著名陶艺家。原籍安徽滁州,自幼受家庭熏陶学习绘画,后考入安徽艺术学院

    03/24
  • 紫砂壶壶型规律(全)

    紫砂壶的经典壶型有许多,经过几百年紫砂艺人不断地改进创新,有些壶型便开始迷糊分不清了,如高井栏与汉铎,文旦与龙蛋,掇球与掇只壶等等。来看看那些相似的壶型,以及经典壶型的演变!⒈竹鼎壶(竹顶壶、竹鼓壶、竹节壶)范大生 四方竹鼎壶⒉ 供春壶(树瘿壶)供春常见的壶钮有南瓜钮与灵芝钮两种。黄玉麟款 树瘿壶⒊ 汉扁壶形体扁圆,底部圆韵而丰满,肩有圆棱,口与肩平滑舒展,平盖,盖边饰反弧线,扁圆钮。形成大小对比。腹肩口产生曲折刚劲的张力,整个壶质朴大气。程寿珍汉扁壶⒋ 掇球壶由莲子大壶转变的壶型,把莲子把下的耳朵去掉了

    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