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斗紫砂壶型来历赏析

    曼生合斗壶为曼生十八式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03/17
  • 唐羽紫砂壶型来历赏析

    唐羽壶,又称侧把壶,壶型特征为壶把设计成握柄,与壶身成直角,把手颀长,线条流畅,冲泡时可根据不同人的习惯方式,随性持握,姿态更加优美,并且能解决烫手问题。

    03/11
  • 石扁紫砂壶型来历赏析

    曼生一生钟爱紫砂,曾梦得一石,掌灯夜画,以梦中所见之石为壶身绘好壶流、钮、把,端得是一款千古难觅之壶式,曼生有如高山流水遇知音,喜极而泣

    03/10
  • 却月紫砂壶型来历赏析

    却月壶,为曼生十八式之一,壶身似圆月,唯底部尚缺,收足凌空,两角点地。

    03/04
  • 镜瓦紫砂壶型来历赏析

    镜瓦壶为“曼生十八式”之一。陈鸿寿和杨彭年合作的《镜瓦壶》上的铭文“鉴取水,瓦承泽,泉源源,润无极”。

    03/03
  • 合盘紫砂壶型来历赏析

    “合盘壶”的壶身由上面的圆盖、下面的圆盘两部分合成,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圆合”之道,中国传统文化讲“天道曰圆,地道曰方”,讲天地之大道。地在天内,方在圆中,天地之道就是二方在圆内的圆道、圆化之道。

    02/25
  • 横云紫砂壶型来历赏析

    曼生横云紫砂壶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以流畅造型、色泽明丽而显华美高雅;壶身铭文寓意深远,乃文人壶之代表。

    02/24
  • 钿合紫砂壶型来历赏析

    钿盒,原是镶嵌金花金粟的梳妆用盒。钿合者,钿盒也,原形取像于镶嵌金花金粟的梳妆用盒,是古代男女定情下聘之物。陈曼生以钿盒之形转意于紫砂壶,无需猜度,应该是“男取悦于女”或“女心慕于男”之说心之器,可谓性情细入真微。最妙的是钿盒壶,题曰:“钿盒丁宁,改注茶经”。钿盒本来是用来盛装珠宝和首饰的盒子,宋代的瓷器中已有此类器型,明代永宣时期的雕漆盒子也有类似器型,而今制做成了茗壶,因而也就“改注茶经”了。中国艺术研究院高振宇研究员评点曼生钿合壶:“直腹挺刮……轮廓分明

    02/18
  • 半瓜紫砂壶型来历赏析

    “半瓜壶”是经典的曼生紫砂壶式之一。酷暑难当,仆人呈凉瓜欲切,曼生阻,自操刀中切,一半仰,一半匍匐桌面。仆人欲翻起,曼生又阻,凝视匍匐之半瓜:蒂为盖,藤为把,再添壶流,可为新壶。

    02/17
  • 僧帽紫砂壶型来历赏析

    “僧帽壶”的用途初期是专为佛教僧侣饮茶,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僧帽壶”逐步变成普通人也可以使用的茶壶,说明佛教文化已经渐趋世俗化了,并走进百家生活,影响着世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02/10
  • 百纳紫砂壶型来历赏析

    百纳壶,因“衲”和“纳”相通,故此壶也叫“百纳壶”。“褐”为粗布衣服,“短褐”泛指普通百姓。壶形似一人穿着短褐,圆型直嘴,压盖圈把,看似非常普通,因此切壶的解释为:不要轻视我的“百衲壶”,其中可有好茶,倾倒茶水时出水好。铭文生动恢谐,设计者的爱壶之意展露无遗,同时,这也正是曼公的为官信念。

    02/04
  • 美人肩紫砂壶型来历赏析

    美人肩,宛如古代女子端庄可爱,带有宫廷的雍容华贵,又不失大家闺秀般的雅致。造型饱满,大方得体,以体现圆润的壶身为主,壶盖与壶身宛若一体,没有空隙,用手抚摸上去,能感受到它的温度

    02/03
  • 学堂丨"平平无奇"的掇只壶

    掇只壶看似“平平无奇”,为何推崇者甚多?众位壶友请细看,掇只壶的造型结构十分优美,它是高度、力度和精准度的完美结合。

    02/02
  • 紫砂壶:理想的饮茶器具

    茶的“九难”,即采造、鉴别、用具、用火、择水、烤炙、碾末、烹煮、饮用等九个方面。而在饮茶用具之精方面,紫砂壶无疑是其中佼佼者。

    07/28
  • 紫砂壶表面吸水性好,是否就代表透气性好?

    倒一壶开水,淋至壶身,看到壶表面的水膜逐渐消失,能证明这把紫砂壶的泥料透气性上佳,或者挂水能力超强吗?

    07/20
  • 各个时代,紫砂壶艺人中的领军人物

    历史长河中,紫砂壶界内,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枭雄豪杰:供春、时大彬、陈鸣远、程寿珍、顾景舟……

    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