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动的紫砂壶,你知道吗?

    鱼化龙壶为邵大亨创制,其壶盖上的“活动龙头”的制作绝技,也被传为是他最早设计应用。事实是陈鸣远有两款传世作品就有“活动莲子”和“活动松鼠头”的构件。

    12/22
  • 篆刻奇才任淦庭,当之无愧的紫砂陶刻第一人!

    任淦庭(1889-1968),字缶硕,原名干庭,号石溪、聋人、大聋、漱石、左腕道人、左民,“紫砂七老”之一。江苏宜兴人,陶刻大家,左右手能同时篆刻。其陶刻艺术,在我国美术界影响颇大,是当之无愧的陶刻大家。

    12/22
  • 造型的艺术|筋纹器与花货的承前启后

    把天然界、动植物界的天然形态用浮雕、半浮雕等造型装饰设计成仿生形象的茶壶,人们称之为“花器”。紫砂花器最早有记录的便是明代供春所制树瘿壶(供春的树瘿壶,约当明正德年间),相对于花器来说,筋纹器出现的较晚(万历年间)。

    12/21
  • 你知道紫砂壶出水不好的原因吗?

    很多壶友在买壶前都会询问一下,这壶出水好不好。对于爱壶之人来说,实用性自然是很重要的,在倒茶时出水不好,是很影响心情的。那么,紫砂壶出水不好,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12/16
  • 紫砂壶里居然有这样的胶水?

    紫砂于丁蜀发展数百余年,有着传统的的制作工艺,不同于其他的陶瓷器制作方法,紫砂壶的制作有三大绝招,分别是『打身筒』、『各种专用工具使用』和『复滋泥』。

    12/16
  • 面对复杂多样的紫砂,你可曾心存疑惑?

    紫砂历史长达百年之久,知识博大精深,想要彻底弄透紫砂的行道,非一朝一夕所能成的。随着现在紫砂在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想要了解紫砂的人也在不断增长,可面对复杂多样的紫砂我们总是心存疑惑,不知真假。紫砂也是一个需要慢慢摸索的过程,小编整理总结了一些紫砂常见问题,供爱壶的你了解紫砂文化!

    12/14
  • 紫砂壶花器中经典的造型装饰工艺!

    『贴花』是紫砂壶传统装饰技法之一,是指将紫砂泥『模印或捏塑』成装饰部件,然后贴于壶身装饰壶体。贴花装饰极富观赏性,不同的器形和造型,在贴花的运用上按装饰题材来定,形成效果也不同。

    12/11
  • 你了解多少紫砂艺术中的竹文化?

    宜兴紫砂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融合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又因为植根于江南阳羡,有历代文人的密切参与,使她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人文雅趣。竹被认为是中华民族气节的象征,历来受到文人激赏,宜兴又有“竹海”之称,故紫砂艺术与竹文化结下不解之缘。

    12/08
  • 紫砂塑器|源于自然,生于艺术

    在悠久的紫砂器发展史中所记载的第一件作品——供春壶,就是塑器,也俗称花货。这件作品是完全以捏塑的手法做成,它以古老的银杏树瘿上的疤节塑成型,壶嘴和壶把就像自然生动的枝梗,舒展自若,壶体上七凹八凸的纹理生动别致……

    12/01
  • 给买壶的你,一把好紫砂壶不能忽视“明针功夫”

    明针功夫,是指用光滑的器具(主要是塑料板、牛角片)在成型生坯表面进行刮压处理的工艺。明针的作用,影响的不仅仅是壶的做工是否精良,对壶的烧制效果以及成品的泡养效果都会产生明显影响。无论从艺术性的角度还是从实用性的角度,明针的作用都是显而易见的。

    11/27
  • 文人与艺人结合的典范:亚明四方

    亚明四方,此方器造型方中藏圆,线面挺括平正,轮廓线条分明,给予人们干净利落,明快挺秀之感。整体以直线、横线为主,曲线、细线为辅,器型的中轴线、平衡线要正确、匀挺、富于变化,表现出轮廓分明,平稳庄重的方壶特点。

    11/23
  • 朱泥壶不皱?是否为假朱泥壶?

    如何挑选一把真的、好的朱泥壶,无朱不皱那么这个说法到底正不正确,今天我们就带大家了解一下。

    11/14
  • 德钟壶,修身养德的一个好器物!

    德钟为流传至今的经典壶型之一。其首创为清嘉庆年间的制壶巨匠邵大亨,其庄重简洁,突出了紫砂质朴典雅的大度气息,多为世人钟爱。

    11/07
  • 常见的30个紫砂壶认识误区

    在紫砂壶知识方面有许多知识在壶友中口口相传,也很多在网络上流传,但这其中是龙虾混杂、真伪难辨,甚至有些伪科学被广泛的传播。在我看来紫砂壶存在以下这些方面的误区:

    11/03
  • 看紫砂泰斗顾景舟大师的陶刻功力

    顾景舟大师,壶艺泰斗,在惊叹他超高制壶技艺时,你是否知道顾老的陶刻技艺同样出色。1948年夏秋之际,顾景舟精心制作了6把大石瓢壶坯,由吴湖帆和江寒汀分别挥毫,画以疏竹、雪梅,配以诗文。

    10/30
  • 细数紫砂界著名的父子制壶高手

    紫砂工艺以其古朴、典雅,气韵生动的造型艺术,几百年来蜚声海内外,被世人所推崇。宜兴紫砂工艺除了历史悠久、艺术上繁荣的茶文化历史之外,历代传世佳作更体现了紫砂工艺的光辉艺术特性。 在这个传承过程中,有诸多著名的父子制壶高手,但是他们究竟只是子承父业呢还是青出于蓝?

    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