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全手工成型--花器、方器详细制作展示图
紫砂壶制作的手工性强,还表现在制作技法,也就是成形工艺方面。全手工成形工艺的关键是泥片成型技巧的规范和恰到好处的表面精加工,其中具特色的是砂壶身筒的制作,需要比较高的技巧。圆形和椭圆形紫砂壶用打身筒工艺。
紫砂壶制作的手工性强,还表现在制作技法,也就是成形工艺方面。全手工成形工艺的关键是泥片成型技巧的规范和恰到好处的表面精加工,其中具特色的是砂壶身筒的制作,需要比较高的技巧。圆形和椭圆形紫砂壶用打身筒工艺。
天圆地方是阴阳学说的一种体现。道家认为:“天圆”心性上要圆融才能通达;“地方”命事上要严谨条例。这种哲学思维也体现在中国传统手工艺里面,譬如紫砂壶里,也有圆有方!
紫砂壶从刚开始的光洁素雅的“光货”造型发展到现在多姿多彩,其中不乏有其他装饰手法的使用,从彩绘、泥绘到刻绘每一种都是紫砂艺术中不可缺少的元素,让原来“光秃秃”的紫砂壶充满文化内涵和深刻意蕴,而这些装饰手法中不得不让人提的是陶刻手法,这是紫砂艺术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紫砂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镶嵌是我国工艺美术品中较常见的一种装饰手法,尤其在明清时代最为鼎盛。常在青铜器、竹器、木器、牙件、玉雕件等工艺品上运用,所嵌物品常有翡翠、绿松石、青金石、珊瑚、玛瑙、螺钿等等多种天然材质。
模印贴花是紫砂传统装饰技法之一。它以花面、回纹等图案作饰于壶体、壶盖或附饰件上,与壶体造型风格统一,协调匀称。它与花货塑雕所采用的手捏浮雕技法完全不同,需要借助于印模、木模、陶模或石膏模,在印模模具中采用压印、戳印、模印、贴花、印堆等多种技法,印制材质各有不同,装饰效果亦大不一样。
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紫砂泥,经人工揉合、按压、层叠、镶嵌等多种手法绞和而成,再通过拍打泥片,并按要求切割泥片、镶接泥片,直至打好身筒,这样便在壶身上形成不规则却十分自然和谐的纹饰图案,如天际流云、似雨后彩虹;如湖光山色、似大漠原野等等。
古人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里的“器”,就又指制作工具。一件紫砂工艺品的成功,要经过十到几十道复杂的成型工序。要完成这些工序,一是要靠艺人们的制作技艺,二是要靠繁多的制作工具,两者缺一不可。
此文章来源于徐秀棠先生所著《宜兴紫砂传统工艺(图述本)》中第四章 陶刻。陶刻是徐秀棠先生的主业之一,他1954年师从紫砂七大老艺人任淦庭,本章说的陶刻传统工艺操作过程,是讲他学徒时学习过程的体会与总结。
我们把半手工制作的紫砂壶称作模具壶,与全手工壶的区别就是在制作过程中用到了模具。半手工壶也同样有大量的手工成分,与全手工壶唯一的区别就是在身筒和盖子的成形方式上。